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資本市場而立之年再出發。在新發展格局下,不同行業的不同企業,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不足,將會尋找哪些新的突圍和發展方向?它們有哪些創新、升級的戰略思考?又會怎樣穿越周期再出發?
《投資時報》記者 安喆
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至今,中國資本市場已步入第三十個年頭。
30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中國資本市場經受住了各種複雜情況的考驗,過程中,不僅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多層次市場建設、註冊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舉措,還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1990年的零戶起步,到2020年的1.74億戶,中國股市開戶數不斷刷新紀錄;從1990年不足100億元,到2020年逼近80萬億大關,中國股市市值呈現指數級增長。
30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資本市場銳意進取、改革創新,不僅形成了股權債權、現貨期貨、公募私募、場內場外市場的有序發展,亦構築了豐富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等板塊協調發展的市場格局。
30年來,從1990年的「深市老五股」「滬市老八股」,到2020年超過4100家,中國上市公司已覆蓋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市值達77萬億元,居全球第二;滬深兩市的股票日均成交額,從最初的幾十萬元,發展到每日數千億元,居全球第二;從最初的每天僅幾筆或是幾十筆的手工櫃檯交易,發展至電腦自動撮合交易,中國資本市場日均成交高達4600多萬筆。
30年來,身處資本市場的各大上市公司成為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隨著2020年6月創業板註冊制開始施行,標誌著中國上市公司在量上將進一步放開,並迎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越。
與此同時,30年來,金融機構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破浪前行,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廣大投資者創造了收益,並且為資本市場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信託等金融機構,同樣是資本市場的建設者和參與者,在資本市場服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0年來,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中國資本市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隨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在深刻分析當前國內外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資本市場的發展亦提出了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新的要求,資本市場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改革發展有了新的行動指南。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資本市場而立之年再出發。在新發展格局下,不同行業的不同企業,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不足,將會尋找哪些新的突圍和創新發展方向?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還有哪些創新、升級的戰略思考?它們會怎樣穿越周期再出發?
為了探尋答案並鼓勵、表彰中國資本市場30年進程中的優秀者,《投資時報》社聯合標點財經研究院自2020年10月開啟「乘風破浪——中國資本市場30年」大型專題策劃暨評選活動以來,收到了大量的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的參評案例。
經過前期緊鑼密鼓的推進,數輪評審、選拔,一批為新時代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特別貢獻、在創新發展方面屢有建樹的機構和企業脫穎而出。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碧桂園集團、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銀行、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等一批不同行業的龍頭公司、領軍企業,喜獲《投資時報》社與標點財經研究院頒發的「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特別貢獻獎」;東易日盛家居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我愛我家、淄博齊翔騰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公司喜獲「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創新發展獎」;中宏保險執行長兼總經理張凱等則獲得「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卓越女性領袖」等個人獎項。
相關「乘風破浪——中國資本市場30年」大型專題策劃的深度報導及優勝者案例精選,將於12月21日起,陸續在《投資時報》報紙、官網、官微,及移動端20餘個主流新媒體平臺構築的矩陣式傳播體系刊發並揭曉,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