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是人體血液的運輸管道。如果血管堵塞了,血液就不能順暢地在血管內流動,輕則引起各種不適,重則危及生命。
堵塞血管的物質叫做血栓,血管內一旦有血栓形成,就像在血管內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發生堵塞。
01你的血管堵塞了嗎?不如花幾分鐘測試一下
方法1:抬腿
仰臥平躺在床上,把雙腳伸直抬高至45度左右,堅持2分鐘左右,然後觀察自己的雙腿。
如果腿蒼白,甚至有點蠟白,皮膚呈現透明狀。等腳拿下去,恢復正常坐姿,腿又會變成潮紅,而不是正常紅。這就說明腿已經有了缺血症狀。
方法2:摸腳背
在腳背的正中最高點,輕輕摸,能夠感受到脈動。一般而言,如果平時能摸到這個脈搏,證明血液流通非常順暢,直達腳部。
如果行走一段距離之後,腿腳有酸痛感,並且足部動脈消失,就可能發生了輕度的動脈血管堵塞。這是因為,運動時耗氧量較大,如果有堵塞情況,血液會供給不及時,脈動便會降弱。
02血栓出現前,這6大「信號」要留心
1.睡覺單側流口水
特別是老人,如果睡覺的時候總是單側出現流口水的情況,就要小心是不是因為血栓導致的了。因為血栓會導致咽腔局部肌肉功能失調。
2.血壓異常
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 200/120mmHg 以上時,是發生腦血栓的前兆;
血壓突然降至 80/50mmHg 以下時,是形成腦血栓的前兆。
3.高血壓病人的鼻出血
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種危險信號。數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這種人可能在半年之內會發生腦血栓。
4.步態異常
步履蹣跚,走路腿無力是偏癱的先兆症狀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並伴肢體麻木無力時,則是發生腦血栓的前兆信號。
5.突然發生眩暈
忽然出現瞬間頭暈,視物模糊,眼前發黑,甚至是一過性失明,常在幾秒或幾十秒恢復正常,被稱為單眼一次性黑蒙,通常是大腦供血不足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因發生時間短,易被忽略。
6.四肢腫脹
這是深靜脈血栓典型症狀之一。因為血栓會導致腿部的血液流動受阻,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腫脹。雖然腿部腫脹比較常見,但是也要提高警惕,特別是大腿出現迅速的腫脹並有痛感的時候尤其要注意。
如果有上述情況出現,應及早到醫院檢查治療。
03容易誘發血栓的3個長期壞習慣,你中招了嗎?
1、長期「三高」飲食
高油、高鹽、高糖等重口味飲食,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加重血流的負擔。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少油膩;多蒸煮,少油炸。
2、長期抽菸喝酒
菸酒是血管的剋星,研究發現,吸菸酗酒,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因此,遠離菸酒是保證血管健康的關鍵,還要注意遠離二手菸。
3、長期久坐不動
有研究發現,坐在電腦前 90 分鐘以上,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 50%,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機率。
專家建議,使用電腦 1 小時就應該休息片刻,起身走動,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動踝關節,拉伸小腿肌肉。
樹立「久坐不動易患血栓」的觀念,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是預防血栓必備方法!
04遠離血栓,「3多原則」要牢記
1、多勾腳
通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的形成。
具體方法:雙膝自然伸展,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後再用盡全力繃腳,反覆進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數,越多越好。
每次勾腳、繃腳,要儘量達到最大幅度,動作要儘可能緩慢柔和,雙腳同時做效果更佳。
2、多喝水
水被稱為「速效稀釋劑」,一夜沉睡後的失水、消化食物時耗用的水,都是血液變稠的相關因素。
科學飲水可使血液立刻變稀,飲水首先要掌握時機。早晨起床後、三餐前(飯前1小時)和就寢前,最好飲水200毫升。
理想的稀釋水是20~25℃的白開水或淡茶水,其張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和組織細胞。
茶水有利於降低我們血液的黏稠度,降低脂質在我們血管中堆積的機率,對於降低我們的血脂有很大的幫助。每日衝泡三五杯,血脂會慢慢地降下來。
菊花:不但能夠清熱解毒,還能夠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管堵塞;
決明子:清肝明目的同時能夠有效減少血栓;
金銀花:能疏通血管還能保持血管彈性。
將菊花、決明子、金銀花,與牛蒡根、桂花搭配在一起,有事沒事開水裡撒一把,清掃血管垃圾,血栓不敢來犯。
3、多吃富含花青素的食物
花青素被稱為「血管的保護劑」。花青素是一種強抗氧化劑,可以保護血管的內皮細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攻擊傷害,從而讓血管保持乾淨如新,保護血管健康。
桑葚幹就是新鮮桑葚烘乾後得來,有研究表明,桑葚中富含花青素、胺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特別是花青素,桑葚是同質量下自然界的花青素之王,花青素被譽為「生命青春因子」,抗氧化性是維生素C的20倍,是維生素E的50倍。
它不僅可以減少脂肪吸收,是保護血管的重要元素!被譽為「天然營養劑」。
據《本草綱目》記載:「桑葚,止消渴,利五臟關節,通血氣。久服不飢,安魂鎮神,令人聰明……」
歷代醫家認為,桑葚乃是桑的精華所結,味甘性寒,入心、肝、腎三經,營養豐富好吸收,對腸胃不好的老年人有很好的保養作用。
最後記住口訣——走路「三五七」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保證30分鐘,並堅持做到有恆、有度,過分激烈的運動對身體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運動五次以上。
「七」是指運動後心率+年齡=170。例如:50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120次。(身體極好者可達到190次;身體不好者不要超過150次,具體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調節)
#心腦血管疾病#
56歲男子,尿酸高達810,半夜腎衰入院!家屬:都怪幹這事沒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