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突厥名將:哥舒翰

2021-02-13 閒雲谷


大唐時期,政治開明,而又在西域設置安西都護府等機構,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所以西域與中原地區的關係日益緊密,有很多有才幹的西域胡人都有機會在朝廷中任職,甚至有的還受到重用,身居要職。而曾經統領大唐舉國之兵打破吐蕃的突厥將軍哥舒翰就是其中之一。

有關哥舒翰的評價,高適、岑參都稱讚他為戰功赫赫的大將軍,而李白卻認為他是個軍事才能低下,用士兵屍海來實現自己職位攀升的庸人。因為他,吐蕃人牧馬不敢過臨洮;也是因為他,唐朝二十萬大軍只剩八千,潼關失守。唐玄宗因為他而實現了開疆擴土的夙願,也是因為他,在安史之亂中落荒而逃……哥舒翰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功過難分,爭議極大的唐朝「名將」。

有人認為哥舒翰是一個徒有其名的無能將軍,也有人責備他沒有為大唐堅守到最後一刻,而更多的人會批判向安祿山下跪投降,苟且偷生。哥舒翰,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懦夫?

哥舒翰是西突厥人,父親是高官,母親也是他國的公主,家境豪富。哥舒翰小時候就接受了很好的文化教育以及軍事訓練,文武雙全,而且十分仗義。但哥舒翰也有著富家少爺慣有的惡習,喜歡吃喝賭博,所以一直沒有什麼出息,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敗家子,渾渾噩噩地活到了四十歲。但一切的轉變都在哥舒翰父親去世那段時間,哥舒翰按照唐朝漢禮,去往長安客居了三年,在被長安的繁華富饒所震撼的同時,他也清楚的感受到了他人對於自己的鄙視嘲諷。即使家境在富豪,到了長安也泯然眾人矣。自己身為突厥人,又有些酗酒賭博的惡習,四十多歲哥舒翰幡然醒悟,浪子回頭,開始了自己的徵途。

唐玄宗天寶元年,即742年,哥舒翰開始在河西節度使王倕帳下治軍,因為治軍有方而受到王倕賞識。幾年後,河西節度使變成了王忠嗣,王忠嗣在發現哥舒翰的才能之後即委以重任,哥舒翰開始掌握兵權,獨當一面。

隨後,哥舒翰在討伐吐蕃的苦拔海戰役中大顯神威,三路吐蕃軍被打垮,而自己在戰鬥中身先士卒,連兵器折斷都還一直戰鬥的事跡更是為這份榮譽增色不少,哥舒翰名聲大振,官職高升。而在當上隴右節度副使時,哥舒翰更是解決了長期困擾當地的秋收吐蕃搶糧問題,在其治理之下,隴右一片祥和,當地吐蕃也因為其英勇而變得十分保守。

後來宰相李林甫因為王忠嗣反對攻打石堡城而誣陷王忠嗣時,哥舒翰為報知遇之恩而極力勸阻唐玄宗不要重置王忠嗣,這也使得朝廷上下對哥舒翰的忠義讚賞有加。

上文中可見,哥舒翰是一個晚年得志,作戰英勇,治軍有方的人,而真正把哥舒翰推上世人風口浪尖上的,卻正是後來的石堡城之戰。


(圖為今青海西寧市西南湟源縣的石堡城)

當時唐玄宗醉心於開疆擴土,擴大版圖,許多忤逆其心願的人都被削職免官了,無人再敢違抗。石堡城是吐蕃的據點,戰略要地,唐玄宗命令軍士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這個據點。哥舒翰從王忠嗣手中接過了軍權,開始了對石堡城的攻打。


(唐玄宗李隆基像)

易守難攻的石堡城其實只有幾百吐蕃人,而舉全國之力的大唐有十多萬人,只因為那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故而很多人都明白準備不充分就攻打是會傷亡慘重的,應該斷其糧水,長時間圍困才行。但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可沒有耐心等,強令哥舒翰速攻,哥舒翰面臨了萬難的抉擇……

於是乎,哥舒翰成功攻下了石堡城,俘虜了敵將,而數萬大唐軍士卻只能葬身石堡城下,據說護城溝壑被大唐士兵的屍海所填平,至今當地仍然還有「死人溝」,「萬人坑」這樣血淋淋的地名。大唐損失慘重,卻也以此為跳板全部收復了九曲部落,吐蕃從此難以再東進,唐軍經過幾代君王的奮鬥,終於在河西、隴右對吐蕃形成了絕對優勢。哥舒翰註定是要被永載史冊,熠熠生輝……倘若沒有安史之亂的話。

哥舒翰在爭議與謾罵中,加官進爵,被唐玄宗欣慰地讚賞著,被後人罵著。隨後安史之亂開始,由於皇帝聽信宦官,把高仙芝、封常清等大將全砍頭了,所以只能讓哥舒翰帶病出徵,在潼關之戰又因為唐太宗聽信讒言,急於破敵,被迫出陣,被安祿山打爆,一場混戰之後,二十萬大軍僅剩八千人。

(安祿山像)

後來哥舒翰手下叛變,把哥舒翰捆綁之後送到了安祿山手中,哥舒翰就這樣被俘虜,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跪地求饒」的故事。安史之亂結束後,哥舒翰也被逃亡的叛軍殺死了,就這樣,大破吐蕃之人,悽慘地死了。

詩仙李白向來都看不起哥舒翰,尤其是石堡城之戰,但李白這樣一個「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灑脫之人,又怎會明白手握大軍之人的責任之重呢?

相關焦點

  • 吐蕃的剋星,大唐悍將哥舒翰,為什麼帶領正規軍卻打不過安祿山?
    哥舒翰可以說是吐蕃的剋星,在其任職隴右節度副使之時,曾多次擊敗吐蕃的進攻,公元749年,哥舒翰帶兵成功攻下石堡城,雖說損失有些大,也算是大功一件。守衛邊境安危的同時,哥舒翰屢立戰功,也成為玄宗年間數一數二的名將。其下轄的隴右、河西的部隊,也成為大唐戰力最強的部隊之一。
  • 大唐第一名將——王忠嗣
    甚至北鬥大將哥舒翰都是其一手提拔起來的。在安東大都護的時候,大破奚、契丹;在安北大都護的時候,掃蕩東、西突厥,將兩隻突厥汗軍打的潰不成軍,獲得了二十年的太平;在攏右的時候,則屢次打上了烏斯藏高原,逼得大雪山的聖僧都出來對付他。在王忠嗣的一生,除了西域碎葉城一帶沒有去過,其他能打的對手,統統都打了一遍。這時書中對其之前戰績的原話。真乃戰神也!
  • 他是大唐有數的名將,連李白都作詩讚美,為活命卻對叛賊卑躬屈膝
    大唐王朝作為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強盛王朝,它能讓四海臣服依靠的是它那強盛的武力。大唐王朝在誕生之初就對周邊開啟了連年的軍事行動。從李世民到李隆基這段時間內大唐王朝滅國無數,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名將。但是,眾多的名將中能讓李白佩服的人很少,哥舒翰就是其中一個。
  • 哥舒翰的悲劇和盛唐的衰落
    第三,哥舒翰作戰勇敢,有勇有謀,最終立下赫赫戰功。投身疆場之後,哥舒翰如魚得水,屢戰屢勝,迅速成為大唐西部邊陲的「戰神」級人物。先說說「苦拔海之戰」,苦拔海就是後來詩人海子詩中所吟唱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附近,當時是大唐與吐蕃的邊界,也是哥舒翰的防區。
  • 哥舒翰輸掉潼關之戰到底是誰的責任
    上一集歷史崔講了,安史之亂發生後,被皇帝和宰相寄予厚望,統帥20萬部隊進駐潼關,對抗安祿山的西突厥人哥舒翰,在四十歲之前,除了喜歡喝酒、
  • 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將,大唐為何名將輩出?
    在中國歷史上,論武工之盛無過於漢唐,但是要論將星之璀璨,就算是漢朝也不如唐朝,從大唐開國至唐玄宗時期,我們可以看到大唐從來不缺名將,李靖、李勣、蘇定方、薛仁貴、高仙芝、封常清等等,可以說大唐百年之間幾乎是滅國無數,就算是到了「安史之亂」之後,大唐依然不缺名將,比如西平郡王李晟以及那個雪夜襲蔡州的李愬,就算是到了晚唐時期,張議潮收復河西讓西域再一次回歸大唐領土。
  • 李白最「丟臉」的一首詩,全篇拍一名將的馬屁,後來那人卻降敵了
    李白在詩歌中,把哥舒翰吹噓得超過了古代名將衛青、白起,吹得不著邊際。那麼,哥舒翰是誰,為何讓李白感覺如此打臉呢? 唐朝名將哥舒翰 《舊唐書·哥舒翰傳》:「哥舒翰,突騎施(突厥人的一支)首領哥舒部落之裔也,蕃人多以部落稱姓,因以為氏……世居安西……翰母尉遲氏
  • 大唐名將蘇定方,滅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定吐蕃
    導讀:隋末唐初年間,群雄並起、兵事不斷,在此期間湧現了不少文臣武將,李世民憑藉開國二十四功臣,奠定了李氏唐朝的基礎,而唐高宗時期則憑一將之力,將唐朝疆土拓展至巔峰,此將便是蘇定方,隋末群雄逐鹿時期,他戰場勇猛無敵,給李世民一方造成不小麻煩,唐初時期再度出山效力,此後三十年裡戰績累累,成為大唐初期最知名戰將;
  • 杜甫最不願提及的一首詩,全篇吹捧一名將,2年後,名將卻投降了
    正是大唐名將哥舒翰,麒麟閣是唐朝皇帝冊封功臣的地方,然而杜甫認為,當代誰能夠列為頭號功臣呢?自然是英勇的哥舒翰將軍,因為只有聰明威武的聖主,才能夠駕馭你這樣的英雄啊!實際上這一句話將唐玄宗和哥舒翰的馬屁都拍了。不過可杜甫的話倒也不假,唐朝風氣開放,不但允許外國人或者外族人做官,還十分信任他們,從而誕生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比如高仙芝(高麗)、哥舒翰(突厥)。
  • 大唐第一名將之李靖
    在大唐王朝持續289年的歷史中,戰爭無數,名將輩出,如果要在將星閃耀的唐朝評選出第一名將的話,李靖是當之無愧的人選。此外,他又才兼文武,出將入相,可謂文武全才的典範。李靖畫像轉投明主最初李靖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隨著反隋暴政的叛亂風起雲湧,身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淵也暗中招兵買馬,伺機而動。
  •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慨嘆名將折隕
    安祿山,得罪不該惹的人,步上不該步的塵大唐富饒,走國際範,「不拘一格降人才」。好的有,比如「高仙芝」「哥舒翰」等一大幫名臣大將;壞的也有,比如「安祿山」這樣阿諛逢迎的反骨。02一代名將,大器晚成,飲馬江河,晚節失貞一代名將哥舒翰,出生貴豪,文武雙全,大器晚成,建功立業感受一下,什麼叫又壕又富,哥舒翰母親尉遲氏是于闐王的公主,自己是突騎施哥舒部落首領後裔,家境優渥有錢有權。
  • 李白最不願提及的一首詩,全篇吹捧一位名將,名將卻投降了敵軍
    李白的才氣到後世兩千多年依然被人們所驚豔,透過他的名字仿佛能看到當年的盛世大唐,很難想像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能寫出這樣的詩句。 他給許多人都寫過詩,比如說《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但有時候他寫給別人的詩也並不是很好,比如說這首,很多人認為這首詩應該是李白寫的最丟臉的一首詩,整篇文章都是在吹捧一個同時期的名將,但這位名將下場卻不怎麼好。
  • 狼圖騰並不偉大:大唐滅突厥稱雄中亞之戰
    西突厥稱雄中亞 唐朝徵調華北精兵討伐我們公元640年,大唐貞觀14年,中亞雄渾的崇山連綿起伏,群山之間響徹著狼群的嚎叫。東突厥已經被大唐擊滅,成為歷史,此時,西突厥咄陸可汗於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塔什幹殺死葉護可汗,統一西突厥成為中亞霸主。
  • 大唐名將裴行儉與託克託
    大唐名將裴行儉與託克託                                楊利民
  • 大唐名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平滅高句麗,勇冠三軍
    薛仁貴是大唐名將,被演義小說,影視劇演繹的神乎其神,歷史上真實的薛仁貴是大唐個人戰力排名前三的絕世猛將,軍事才能也十分出眾,他從軍、徵戰經歷充滿傳奇色彩,不是傳奇,勝似傳奇。
  • 平定高句麗的大唐名將
    薛仁貴薛仁貴出身河東薛氏,是北魏名將薛安都之後。少時家道中落,他以種地為生。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東徵高句麗,命張士貴募兵。蘇定方徵討突厥阿史那賀魯,薛仁貴上書建議:泥熟與阿史那賀魯不和,可以把大唐俘獲的泥熟家人交還泥熟,顯示大唐的仁德。唐高宗採納,將泥熟家人交還泥熟。泥熟感激唐朝,助唐軍攻打阿史那賀魯。四,威震遼東
  • 最早使用陌刀和推廣陌刀的大唐名將,還真不是李嗣業?
    一提起陌刀,人們就會想起大唐名將李嗣業:「陌刀如牆而進,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一刀斷人,一刀斷馬,陌刀堪稱當時唐軍大殺器。憑藉平定安史之亂的赫赫戰功,李嗣業成了大唐第一陌刀名將,本人也被任命為開府儀同三司、衛尉卿,爵封虢國公,最後還被追封為大唐異姓王,唐肅宗李亨親自下詔:「故衛尉卿、兼懷州刺史、充北庭行營節度使、虢國公李嗣業……宜贈裂土之封,用廣飾終之義。可贈武威郡王。」
  • 早使用陌刀和推廣陌刀的大唐名將,還真不是李嗣業?
    一提起陌刀,人們就會想起大唐名將李嗣業:「陌刀如牆而進,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一刀斷人,一刀斷馬,陌刀堪稱當時唐軍大殺器。憑藉平定安史之亂的赫赫戰功,李嗣業成了大唐第一陌刀名將,本人也被任命為開府儀同三司、衛尉卿,爵封虢國公,最後還被追封為大唐異姓王,唐肅宗李亨親自下詔:「故衛尉卿、兼懷州刺史、充北庭行營節度使、虢國公李嗣業……宜贈裂土之封,用廣飾終之義。可贈武威郡王。」
  • 名將巧用一個「詐」字,出奇制勝大敗突厥,名垂大唐戰史!
    公元680年,大唐一代名將裴行儉被皇帝任命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大軍徵討西突厥阿史德溫傅部,浩浩蕩蕩向西進發。 在此之前,唐朝曾派蕭嗣業領兵進剿,可是由於運糧車屢次被突厥兵劫掠,糧草接濟不上,蕭嗣業不得己收兵。
  • 如果大唐天寶年間沒發生安史之亂,接下來唐朝可能有哪些軍事行動?
    之前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之間之所以衝突甚少,因為在西域彼此都有一些附庸小國以及突厥人作為兩大巨人的緩衝地帶,雙方為了避免直接對抗,都通過挖牆角的行為(就是把對方的附庸國變成忠於自己的附庸國,拉攏突厥人攻擊對手)來達到擴張己方勢力、驅逐對手勢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