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往東來》:為中日語言交流史正本清源

2020-12-12 新京報

採寫丨李永博

《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

作者:陳力衛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年6月

作者簡介

陳力衛

陳力衛,日本成城大學教授,專攻日語史、中日語言交流史,主要著作有《和製漢語的形成與發展》《圖解日本語》《日本的諺語·中國的諺語》《近代知識的翻譯與傳播》,譯有《風土》《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

致敬辭

日本語詞概念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傳播影響深刻。東亞漢字文化圈的輻射影響力,塑造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複雜性。近代以來,西方文明的輸入與歷史的糾葛,導致了中日之間語詞概念的傳播、互動與共享關係受到幹擾,以至於後世在談論時總是以訛傳訛。通過對比中日近代出版的報紙雜誌和辭典收錄狀況,《東往東來》打破了過往的種種偏見與謠傳,對語詞概念的來源進行了具體驗證,並透過語詞概念的辨析,描摹出一部中日兩國社會思潮與文化互動的變遷史。

我們致敬《東往東來》,致敬其為中日語言交流史的正本清源所作出的努力,它梳理了近代史關鍵語詞在社會變局下的嬗變;我們致敬作者陳力衛,他對概念背後的社會思潮進行了復盤,重新回溯了近代中日兩國的社會思想變遷和東亞文化的互動歷史,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近代史中的文化輸入與輸出的雙向互動,對理解近代中日兩國的思想文化史有著重要價值。

答謝辭

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主要講中日近代的語言文化交流,關注語詞概念的傳播問題,五百多頁,又厚又貴,能夠獲獎是我根本沒想到的。特別是繼去年的譯作《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丸山真男著)後,今年的拙著《東往東來》能連續獲獎,簡直有點不敢相信,或許是人到花甲才交的好運吧。當然這裡首先要感謝評委和讀者的認可,有讀者此書才有意義。也要感謝主編這套「學科、知識與近代中國研究書系」的復旦大學章清教授,能忝列其中就很榮幸了。我在後記裡也提到過,不會忘記很多朋友的提攜和幫助,自己做語言學的能跟各個領域的朋友相互溝通、相互學習才有了一點進步。最後要感謝社科文獻出版社的編輯宋榮欣女士和陳肖寒先生,沒有他們的辛勤努力,也不會在交稿一年之內就能出版。

這本書

中日兩國在語詞上互相借用

新京報:你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留學日本,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你開始了對日語的語詞史與中日語言交流史的研究?

陳力衛:當時我還在北京大學當日語老師,後來自費公派前往日本,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學習日語。到東京大學以後,日語史就成為我之後長期從事的研究。由於日語裡有很多漢字,所以日語史研究的一半就是在研究日本人如何吸收漢字、讀解漢字的歷史。近代日本從中國汲取了哪些成分?這個問題就是《東往東來》第一編的內容,其實是屬於日語史的部分,是構築近代日語語詞的關鍵之一。相對於日本學者,我們對中文的讀解更容易一些,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在這方面比日本做得更多一些。

新京報:在寫作這本專著的時候,你一直在質疑一種流行的觀點,即現代漢語詞彙的一半以上甚至更多都來自日語。你覺得這種謠傳或偏見是如何產生的?

陳力衛: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學者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關心漢語的語言來源問題,尤其是日語借詞的部分。這在50年代形成了一個研究高潮。日語借詞的問題被部分學者提出之後,日語或中文的學習者一碰到雙音詞,容易往這個方向靠。但是漢語中究竟有多少日語詞彙,從一開始就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學者去仔細地驗證,各類說法多是人云亦云後的產物。另一方面,日本人在談論漢語中的日語借詞時,也自然地產生一種文化上的優越感,他們認為千年以來日本一直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如今日本文化終於也能影響中國了。當這個話題最終上升到報紙、雜誌等公共媒體上時,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情緒就逐漸顯露出來。把這一話題擴大也是一種沒有自信的表現,當然日本方面也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添油加醋」。

新京報:你在書中提出,近代中日的語言交流並非是單向的。尤其在甲午戰爭之前,近代中國在學習西方文化的過程中,也向外輸出到日本,直接影響了日語的構成,而這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這種文化現象是怎麼產生的?

陳力衛:日本在18世紀末興起了「蘭學」,當他們想要翻譯荷蘭學的時候,卻發現缺乏相應的近代知識。而十六七世紀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知識都是用漢文書寫的。因此,這些漢語文本就成為日本知識分子學習西方文化的一種參照。日本意識到想要獲取西方的新知識,中國是一個比較好的渠道。從此之後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只要是中國有新的東西,日本就趕快引進,這種做法一直到明治維新以後還在持續,這其實也是日本人走向近代化過程中的一個步驟。我們最初開始研究日語史的時候,這一塊已經是被我們關注,所以就日語學界內部而言,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

這個人

從思想脈絡中破解語詞迷思

新京報:與通常的語言學研究相比,《東來東來》的一個特點在於花了相當的篇幅挖掘語詞概念背後的思想內涵與社會脈動。語詞史與概念史或思想史的研究有怎樣的互動關係?

陳力衛:20世紀是一個思想劇烈波動的世紀,也是東方人接受大量外來新知的世紀。對於同一個英文語境下的概念,中文有來自傳教士的表述,日語有來自蘭學的表述,再往後還有嚴復等留學西方人士構建的話語表述。不同來源的表述相遇和交流時,必然會出現混亂的情況,而這在過去談論和分析得比較少。想要理解混亂產生的根源,就需要從思想脈絡中尋找答案,才能把一些語詞在不同時代的不同意義梳理得清楚。這種梳理就與概念史的方法論比較相近了。

過往語詞史的研究,多局限於部分文學經典作品。實際上,語詞概念的研究應該主要從公開發表的報刊、雜誌和思想著作中尋找線索。這部分的語言材料在過去的語言學研究中比較欠缺。基於這樣的反思,我們就需要關注同時代的思想家和著作是如何使用具體語詞的,這也是重建概念史的過程。舉例來說,在20世紀初引進西方概念的時候,中文的「民主」與日語的「共和」都對應著英語中的「republic」一詞。我們現在知道兩者的區別,但在當時完全是同一個概念,只是在中日兩國之間的不同。這種不同是如何磨合的,需要我們來做一些梳理和解答,國內概念史的興起也推動了這種方法論。

新京報:就你的研究統計,漢語中的日語借詞大概有多少?

陳力衛:我在書裡使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增訂的普通話常用詞表,因此範圍只限於4000常用詞。那麼在這些常用詞裡邊,我們能發現,可能有7.2%是日語借詞,如果是局限於中日同形詞的話,那一下就增長到23.6%左右。再限定到社會科學領域,特別是政治、法律、經濟領域的話,就能夠達到38%左右。所以也的確是大家都覺得人文社科裡面日語借詞的比例比較高,但是並不是說高到70%、80%這個程度。

此外,要把歷史拉到現代的話,日語借詞的分布可能要稍微有些偏重,因為常用詞表是不太吸收專業詞彙之類的。如果涉及各個專業的話,總體比例要稍微再高一點,不同專業的情況也有差距。比如在礦業和鐵道領域,來自中文的詞彙佔了大多數,但到醫學領域,日語佔據的比例就更高一些。下一步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事情做得更細,具體到各個學科分類,這樣可能說起來更具體一點。

作者丨李永博

編輯丨安也

相關焦點

  • 痛定思痛後的正本清源:「救教育」就是「救香港」
    原標題:痛定思痛後的正本清源:「救教育」就是「救香港」   熱評丨痛定思痛後的正本清源:「救教育」就是「救香港」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出臺規定,新入職及現職中小學教師須接受價值觀、操守、國家及國際教育發展等方面的培訓課程。
  • 林鄭月娥:香港未來教育工作方向是撥亂反正、正本清源
    視頻中,林鄭月娥向香港立法會第一任主席範徐麗泰透露,未來兩年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工作方向是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林鄭月娥近日邀請香港立法會第一任主席範徐麗泰女士到禮賓府做客,暢談香港教育等熱點問題。林鄭月娥認為,在教育上很多事情是需要講清楚的。例如「一國兩制」,「一國」是根本也是底線,如果連「一國」都不維護、不效忠,很難再講其他的事情。
  • 正本清源:「二選一行為」的理論廓清
    (二)觀念誤區的澄清:「二選一行為」的輿論誤導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企業的迅速擴張,「二選一」問題既成為學術界關注的問題,甚至成為輿論媒體過度炒作的對象。(三)正本清源:「二選一行為」的理論廓清筆者作為全國人大財經委《電子商務法》起草專家小組成員,積極主動提出了規範電商平臺競爭的立法建議並被吸收採納,還設計了具體條款,撰寫了立法釋義,最終形成了目前《電子商務法》第22條和35條的條款。
  • 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韓朝陽)12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的評論。縱觀近年「武林」亂象,太極拳忽而被魚龍混雜的「大師」鼓吹成「絕世神功」,忽而被三教九流的「高手」貶斥為「花拳繡腿」。傳承300餘年的太極拳被層出不窮的各路「大師」糟踐得面目全非,太極拳這一文化遺產,也被一波波譁眾取寵者禍害得面目全非。
  • 一部微縮版中日文化交流史
    這些展品年代從8世紀到20世紀,橫跨1200年的歷程,堪稱一部微縮版的中日文化交流史。此次展覽以鑑真和尚親手營造的唐招提寺為時空背景,內容共分兩個部分。其中,敕額中的「唐招提寺」四字為豎排雙鉤體,刻於木製匾額上。據寺院文獻記載,此匾為唐招提寺初建之時孝謙天皇題寫,掛在講堂或者中門之上,以行書書寫,字體纖細,略有王羲之的風格。「金龜舍利塔」是為供奉鑑真帶去日本的舍利而鑄造的容器。
  • 中日文化交流的實錄
    後世學者為增加當時社會發展的新內容,有時故意進行纂改,使「六經注我」。越是流行和通行的古籍,其原貌改易越多,偽經偽史也往往因此而孳生。傳入日本的古籍,得以將當時的原貌保存下來,這對於我們中國學者校勘原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應看到,中國典籍歷經改易,也屬事出有因,其失真之處,有時乃有意為之,亦自有其時代的特色與時代的價值,不能因有失原貌而輕視之。
  • 為禮教正本清源(上)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禮樂文化――每每簡稱為禮。如果禮是這樣,那麼,原來5000的燦爛文明就是一部吃人的歷史!如此野蠻的國家,豈能加以 「文明古國」的桂冠?惡毒、殘害、行屍走肉史!這麼壞的民族,真不該生存在這個地球上了!近100年來對「禮」的曲解、迫害,大約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千古奇冤」!
  • 陳力衛談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
    陳力衛(澎湃新聞 蔣立冬繪)陳力衛,日本成城大學教授,專攻日語史、中日語言交流史。著有《和製漢語的形成與發展》(2001)《日本語史概說》(合著,2010)《近代知識的翻譯與傳播》(2019)等,譯有《風土》(2006)《現代政治的思想與行動》(2018)。
  • 中日少年棒球交流活動在東京圓滿舉辦
    中國僑網1月31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1月26日至29日,為了讓中日兩國少年能夠通過棒球交流來增進相互了解,加深友誼,由高山英子擔任理事長的NPO法人東方文化交流協會邀請北京金熊奧森少年棒球俱樂部來日,與東京都葛飾區少年軟式棒球聯盟所屬的少年棒球隊展開了中日少年棒球友好交流活動。
  • 中國和日本: 1500年的交流史
    中國和日本: 1500年的交流史 2020-01-29 0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這兩句詩背後,是一段感人的中日交流史
    中日兩國的山川不同,然而風和月卻無國界,就像善意與人性,也是沒有國界的。其實,日本人選取這兩句詩別有深意,這不是兩句普通的詩,背後是一段感人的中日交流史。這兩句詩不僅感動了今天的網友們,也感動了一千多年前一位中國高僧,並且改變了日本歷史。
  • 《永樂大典》正本失傳之秘
    《永樂大典》保存了大量我國14世紀以前的文藝、史地、哲學、宗教和應用科學等方面的豐富資料,既是中國文化遺產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寶庫的珍品。《永樂大典》編纂完畢後,又重錄過一部,為永樂正本。藏於南京文淵閣的《永樂大典》原稿本煨燼不存。嘉靖帝深愛《永樂大典》,決定重錄。
  • 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
    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 2020/12/20 06:59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1260
  • 【從平成到令和】胡鍵:「令和」遮蓋不住中日文化交流的輝煌歷史
    1日本遣唐使,情系唐詩人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風俗文化的交流源遠流長。秦漢時期稻作文化傳入日本,唐朝時期儒學傳入日本,宋元時期飲茶習俗通過榮西之手傳入日本,無論是物質方面、精神方面,還是國家制度方面,中國都在全面地影響著日本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 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新時代開新篇│純一藝術世界巡迴展在東京隆重開幕
    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1931年的秋天,魯迅先生在送歸日本中國文化研究者增田涉時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因崇尚與熱愛而來汲取中國文化滋養的增田涉君無疑是中日兩國千餘年來的交流史中的一個縮影。  程大使還與純一副會長共同回顧了中日兩國佛教交流史,對鑑真大師、空海大師、大谷瑩潤長老、菅原鈞長老、趙樸初先生等中日兩國佛教界的歷代高僧大德,在兩國文化交流中的無上功德表示讚嘆和敬意。純一法師表示,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大,標誌著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站在中日先賢共同開創的中日友好交流的基礎上,中國佛教界願為構築中日友好交流的全新時代盡心盡力。
  • 漢字對日本產生的影響的先行研究多集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
    漢字對日本產生的影響的先行研究多集中在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中國的漢字向日本傳輸的過程遵循文明程度高的地方流向文明程度低的地方(如佛經詩偈等漢籍書目),或者是外部力量強壓的結果(如錢幣,冊封詔書和官印等等權力符號)。
  • 解放軍閱兵為啥總是從東往西走,而不是從西往東走呢?
    原標題:解放軍閱兵為啥總是從東往西走,而不是從西往東走呢?在中國閱兵式中,解放軍由東向西緩緩而來,邁著整齊的步伐,鏗鏘有力,口號嘹亮,震撼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那麼,解放軍閱兵啥總是從東往西走,而不是從西往東走呢?
  • 《天平之甍》:日本人以小說筆法再現大唐,中日文化交流的藍圖
    《天平之甍》是日本作家井上靖,據奈良時代的著名文人淡海三船所著《唐大和上東徵傳》為藍本,以小說筆法寫成的一部文學作品。通過日本留學僧戒融、榮叡等赴唐邀聘名僧鑑真赴日傳教,及鑑真六渡日本傳播中國文化的動人歷史故事,藝術地再現了中日兩國悠久的文化交流史,成為當代日本文學名作之一。
  • 多語言,隨便說!訊飛曉譯翻譯機中日、中韓、中法、中西多語言翻譯...
    9月29日,訊飛曉譯翻譯機多語言翻譯和閒聊功能全面上線,增加了中日、中韓、中法、中西的互譯。這是繼不久前中英離線功能之後,曉譯翻譯機的又一次全新功能升級。此次升級的多語言翻譯,給用戶出行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功能升級過程也非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