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對於國內足壇來說格外寒冷。由於疫情,各支俱樂部以及球員都經歷了一個艱苦的賽季。好不容易熬到了賽季結束,又生出了很多事端。參加亞冠的中超BIG4在多哈滯留,時間最長的球隊多達2周,好在經過多方助力才讓遠徵的將士們趕在新年之前回國。
足協這邊又出臺了限薪以及俱樂部更名的要求。從足協站在整個國內聯賽的角度出發,一定是有著自己的道理的。球迷在支持球隊的同時,可能很少去關注一支球隊的財務情況,這確實也不應該是球迷所擔心的,但以國內足球的管理者而言,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才是正確的。
從足協公布的數據來看,中超俱樂部的虧損達到4.4億人民幣,球員薪水佔到支出的70%以上,而且國內球員薪水是K聯賽、J聯賽球員的11倍以及6倍。雖然高薪吸引了大牌外援的到來,但對國內球員的幫助幾乎沒有,而且高薪讓他們的進取心也下降了不少。
限薪政策也得到了一部分球迷的支持,自古以來多勞多得的道理從沒變過,你的實力就應該跟你的收入掛鈎。這點足協做的並沒有錯,而且還能幫助到那些處於欠薪邊緣的俱樂部減輕一些壓力。
說到俱樂部的壓力,很多球隊在資金的重壓之下甚至只落得個解散的下場,這在國內足壇屢見不鮮。中超聯賽球隊由於背後投資方實力相對雄厚一些,很少有球隊混到解散,但低級別聯賽難以為繼、欠薪、解散的案例太多了。
其實遼足是個典型的例子,曾經中超的遼小虎名揚四海,但最終被燒錢的中超燒垮了。最近,根據知情記者的消息,又有一支老牌中超球隊有退出聯賽的意願。首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燒不起錢了。傳聞有的球隊甚至為了躲避中超的燒錢風躲在中甲不回來了。
這支想要退出的球隊很有可能是天津泰達,因為從「老牌」俱樂部就可以排除許多球隊,剩下的國安、魯能、申花、建業目前運轉都比較正常。泰達也被傳出過欠薪的風波,可見球隊的資金也是存在問題的,想要退出也不難理解。
再加上足協更名的要求,這也讓泰達的投資方受到了不小的衝擊。雖然有限薪政策多少可以緩解球隊資金的壓力,但限薪實際上對球隊短期內來說也是把雙刃劍,限薪就會帶來高水平外援流失,而且泰達對外援的依賴也比較大,所以短期內成績很難保證,本賽季就差點降級。雖然球隊極力挽留「泰達」這個名字,並執意不改名,將「泰達」提交到足協,但通過審核的可能性極低。
無論這支有退出聯賽意願的球隊是不是泰達,我們都不希望失去任何一支球隊。足協的政策是為了球隊的長遠考慮,但從現在來說,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幫助大家共度難關也是必要的。等過了這個寒冷的冬天,到了明年新賽季開始,應該會有最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