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工作中很多事都要靠人來研究,不然真的沒法辦成。有時單位會分派一些研究任務,逼著一些人搞研究。如果不是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只是一些事業單位的所謂研究,就沒什麼價值了。員工們不樂意被逼著搞研究,還不如他們自己喜歡什麼就研究什麼呢?
即便如大學生,很多畢業論文都沒有什麼創建,亂抄一氣,胡亂拼湊,糊弄過關就行了。有的實驗室還抄襲別人的研究成果,就是有的大學教授也涉嫌論文造假,真的成了被逼無奈,為了名利而不惜一切代價造假了。但為什麼論文造假的人前僕後繼呢?因為造假獲得的回報高,懲罰卻微乎其微。若是大學生論文造假最嚴重懲罰的就是取消畢業證,若是大學教授造假也就解聘完事,他們回到另外的大學任教,對他們產生不了什麼影響。大部分論文造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沒被查出來,也就算平安無事了。誰願意給自己找事呢,要是新聞記者喜歡搞事情,就會被很多權貴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
如此的學術氛圍還不夠,還要在各事業單位提倡論文大賽,論文創新,還要小學生、中學生搞科技創新大賽,其實大多沒什麼意義。就是大型企業創建的實驗室都乏善可陳,就更別提中小學生的科技創新了。現在的科技創新早就不是一兩個人能幹成的了,而是要實驗室團隊協作,經過長期研究才能實現一點所謂的進步。前人的研究成果早就涉及了各個領域,現在的科技創新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前人基礎上有所進步。搞獨創性的研究似乎並不適合,起步晚了,也就只能步人後塵。由此來看,各事業單位的論文大賽以及中小學生的科技創新大賽基本上就是「民科」的水平,很難有大的創建和進步。
既然被領導分配任務搞研究很難受,也出不了什麼大的成果,就不如自己喜歡什麼就搞什麼研究。有喜歡電子的,有喜歡音樂的,有喜歡美食的,有喜歡電影的,喜歡什麼就搞什麼,說不定憑了興趣的指引弄出點什麼名堂。既然大部分人都不是什麼科學家,就不要搞什麼科學創新了,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搞一搞研究還是不錯的,起碼可以成為這方面的愛好者或者意見領袖,也會讓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世界是多元的,網際網路文化發展起來之後,多元文化更是絢麗多彩。人們可以在自媒體發表自己的研究心得,寫自己想寫的東西,而不是被領導分派任務——「命題作文」。自己寫比起命題作文來要自由得多,也更讓人喜歡。
自己搞研究就要選擇有興趣的領域,更要用科學的方法作指導,而不是胡亂搜集材料,更不是沉浸進去而不能自拔。很多文化具有黏性,讓人慾罷不能,譬如電影、電視劇、音樂、、網絡購物、網路遊戲等,只是讓人沉迷其中而忘掉了研究,也就養成了人們的「癮」而讓他們失掉了獨立性的思考。大數據加入之後,更是給人貼了標籤,讓人們逃不脫被算計的圈套了。那麼,人們應該警醒,保持獨立思考,搞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吧。不為名利,但很實用,也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