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歡樂、吉祥的日子。
親朋好友,歡聚一堂。
清香的米酒,斟滿酒杯。
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來吧,朋友!舉起酒杯。
共祝願大家幸福平安。
(傣族祝酒歌)
一提到傣族,估計很多人想到的是課本上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照片。
除了節日慶典,「水」在傣族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也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
初次到西雙版納旅遊,總能被飯桌上一桌人「水水水水水水」的呼喊聲嚇到。
不知道的人以為是站起來的一桌子人,集體在向服務員呼喚添水,可是周圍的人似乎又無動於衷。
說來也怪,這桌人喊著「水水水」然後又舉起杯子,集體仰頭,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經過一番打聽才知道,這是傣族人民特有的祝酒文化。
喝酒難道不是唱傣族的祝酒歌嗎?
「水水水」又是什麼神秘的口號?
小編為你細細說來。
「無酒不歡,無酒不成宴席」
嗜酒是傣族的一種古老風俗,酒是傣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這裡「無酒不歡,無酒不成宴席」。
傣族人嗜酒如命,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酒更加普遍,不止逢年過節,親朋好友聚會,平日裡傣族人也會喝上兩杯。
開心的時候要喝酒,不開心的時候更要喝酒解愁;口渴了喝酒,有事沒事都要喝酒,喝多了就睡,睡醒了接著喝;去別人家做客伴手禮直接扛過去一箱酒;飯桌上可以沒有主食飯菜,但必須要有酒!酒才是主食!
獨特的「烤酒」工藝
傣族人一般喝自己釀製的獨具特色的傳統小鍋燒酒(傣族人稱「烤酒」)。
烤酒的製作是一項古老的工藝,其製作過程很複雜,很耗時。
「生意百行,不如煮酒熬糖;做遍生意,不如四腳落地。
釀酒熬糖養豬,子孫後代不輸。
」這一傣族諺語至今還在雲南的傣族中流傳著。
但如今大家想喝酒的時候都是直接購買,很少人家會自己釀造,能夠製作烤酒的更是越來越少, 而在勐遠仙境周邊的南拼村就有一位釀酒好手,她釀的烤酒遠近聞名。
依康家住南拼村,今年四十歲左右。
依康會製作烤酒,她製作的烤酒度數一般在51-52度左右,製作烤酒的過程要經過選料、泡水、蒸晾、拌酒麴、存蔑囤發酵、悶酒、凝結成酒滴、蒸烤。
依康的烤酒製作流程有以下五個步驟:
(一)煮玉米
玉米一般要用較硬的玉米才行,煮的時間較長,一般從早上開始一直到下午3點才有結束。
(二)風乾玉米
玉米要煮後要經過一段時間自然風乾,不用曬乾,溫度降低就可以。
(三)密封發酵
把經過上述過程的玉米放到袋子裡進行兩天兩夜的發酵。
(四)裝桶發酵
在袋子裡發酵好後就要裝進酒桶裡繼續發酵,要放置在陰涼處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五)蒸酒過渡
長達一個月的發酵後,就要開始蒸酒。
蒸酒的時間長短一般由玉米的質量決定,濾好的酒就是成品。
經過長達一個都月的製作,依康的烤酒醇厚甘甜,在勐遠仙境周邊的幾個寨子裡都相當有名。
敬酒禮儀
傣族人宴請賓客,客人一入席,主人就會來給客人滿滿的倒上一杯酒。
傣家人的第一杯一定是要盛滿的,並且要把還沒有喝過的酒滴一點在桌子邊沿,表達這是敬祖先的。
如果你不是傣族,就可以不用這樣做,只要靜靜等待他們敬酒就行。
敬好祖先後,主人就會招呼客人喝一口,這時客人應該舉起酒杯,向前舉起,然後喝上一小口。
喝了一口酒後,就可以自由地邊吃邊聊了。
回敬主人時,如果對方是長者或領導,那你應該站起來敬酒,如果是同輩兼好友,那就不必起身,舉杯一飲而盡就行。
酒過三巡時,長者會來回敬酒。
這時會行酒令,一般都是主人喊「打鍋!」,客人就會和著喊「水!水!水!水!水!水!」。
然後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不喊酒令或不飲完的將視為對主人的不敬。
「水水水」是傣族的敬酒聲,是「乾杯」的意思。
在祝福吉祥和乾杯的雙重內涵裡,傣族人的的確確是把酒當水喝了!勸酒時,正所謂「傣族人民吼三吼,客人一聽腿發抖」!所以啊,來版納的客人,想領略傣族民眾熱情的「寬宏大量」,最好帶著肚量來;酒量不好的,奉勸千萬不要和版納人約酒。
莫問,問就是……實在喝不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