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以茶代酒」典故的出處嗎?

2020-12-17 三丁船長

以茶代酒,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喝酒,但是又盛情難卻,用茶水來代替酒水,既拒了酒水又不失禮節。那你知道以茶代酒這個典故出自哪裡嗎?

在陳壽所著的史書《三國志韋曜傳》裡,就記載了以茶代酒的典故。在三國時期,吳國孫權的孫子,也是吳國最後一位皇帝孫皓。他喜愛喝酒,一喝就是一整天。而且還要參加宴會者,必須喝滿七升酒,不喝就強行灌入口中。韋曜不善飲酒,孫皓卻讓內侍給他送上茶水,代替酒水,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孫皓除了酒,也喜歡喝茶。從他坐上皇位開始,對喝茶也開始講究起來了。宮裡的茶雖好,但是總不能合他胃口。孫皓也曾派出很多批人去四處採茶,但總是不合他心意。為了這件事,已經有好多人被治罪問斬。

朝廷中有一個叫何定的人,人品不行,喜歡溜須拍馬,但深得孫皓的寵幸。何定常常利用他的權力,有意推薦一些和自己政見不合的人去採茶,以此來剷除異己。

韋曜是吳郡雲陽人,博學多才,深受孫皓器重。但韋曜看不慣何定的所作所為,常常在朝堂上和何定針鋒相對。隨著韋曜的得寵,何定又嫉妒又擔心,如果韋曜暗地裡向孫皓告自己的狀,那自己還不得身首異處啊!何定為了儘快消除這顆眼中釘,一次又一次地向孫皓推薦韋曜去採茶,終於孫皓鬆口了。

韋曜知道後,急得暴跳如雷,這何定不是把自己往火坑裡推嗎?但事到如今,由不得自己了。他只好靜下心來,研究茶經。

採茶最講究季節,清明時節,韋曜一行人來到了永安(今浙江省德清西南)。韋曜在此處駐紮了半個多月,採好了茶葉,回到了建業,當即就獻給了皇帝。孫皓喝了茶後,讚不絕口,立馬下旨:韋曜採茶有功,官升一級。何定反而弄巧成拙,心中自是懊惱不已,但是他不甘心,一直在尋找陷害韋曜的時機。

某日,孫皓又宴請群臣。酒宴開始,大家都在為喝不下七升酒發愁。何定酒量雖不錯,但也很難喝下孫皓規定的數量。可是他發現,不喜歡喝酒的韋曜卻一點也不犯愁,這是為什麼呢?他借著酒勁來到韋曜面前,笑眯眯地向韋曜敬酒。有意識地碰了一下韋曜的酒盅,衣袖不小心掉到酒盅裡。敬完酒後回到座位,他對著自己的衣袖深吸了幾口氣,這哪是什麼酒水,分明就是茶水。

原來,韋曜以茶代酒,是孫皓恩準的,不然誰敢在皇帝面前弄虛作假,這可是欺君大罪。韋曜不勝酒力,他就想到了一個推脫的方法。說自己能採到最好的茶,是因為自己的鼻子和舌頭敏感又異常,可以分辨茶葉的好壞。酒水等一些刺激性的東西,他不能入口。孫皓看在韋曜採茶有功,所以就恩準韋曜能在宴席上以茶代酒,保護他的舌頭。

後來,何定買通了韋曜的一個隨從,才知道了韋曜採茶的真相。韋曜根本沒有什麼神奇的鼻子和舌頭,這只是他在裝神弄鬼罷了。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何定如獲至寶,馬上添油加醋地向孫皓告密。

孫皓念在韋曜忠心耿耿,並沒有對他治罪。但耿直的韋曜,卻始終看不慣孫皓沉溺於酒色,常常得罪孫皓,再加上何定一次次的挑撥。後來,韋曜以茶代酒的特殊禮遇被取消,不久後也被處死了。 

雖然韋曜死了,但是「以茶代酒」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喜歡酒文化的朋友,請點讚加關注,我會給大家持續更新酒文化和酒故事!)

相關焦點

  • 以茶代酒竟是貶義詞?孫權之孫「孫皓」好酒色、行荒謬之事!
    現代人對「以茶代酒」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在飯桌上也經常會有人說出「我酒量不行,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這樣類似的話來,在成語詞典裡,它的意思是:在飯桌上,不想喝酒而又難卻盛情,就用茶來代替酒。這是一種不勝酒力者而所行的禮節。但就是這麼一個熟悉的成語,你知道它的由來和典故嗎?
  • 飯局上領導跟你喝酒,「以茶代酒」是不識抬舉,要學會這3句話
    飯局上領導跟你喝酒,「以茶代酒」是不識抬舉,要學會這3句話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幾千年的酒文化,藏著太多的細節與智慧。職場中,難免會有應酬和聚餐的時候。很多不愛或者不能喝酒的人,為了出於禮貌,在他人敬酒時,常會說「以茶代酒」表達尊重,但其實這一招並不是百試百靈,有時候甚至還會弄巧成拙。一個不喝酒的人,遇到領導敬酒,學會這3句話,讓你馬上獲得領導歡心,緩解尷尬場面。1、用「對等話術」應對比如,新任領導要跟你喝「認識酒」,是很有誠意的,也是給了下屬很大的面子。作為下屬,要給領導足夠面子。
  • 飯局和領導喝酒,別說「以茶代酒」,高手都用這4個拒酒話術
    不喝酒的人,遇到敬酒,為了禮貌,常常說「以茶代酒」。但是,這句「以茶代酒」,做不到一招鮮吃遍天。遇到這種場面,不會這4句話,被人罵不識抬舉,在職場上你也不受待見,備受冷落。1、我正準備要孩子領導盯著你勸酒,你悄悄對他說,「領導,我們正在要二胎呢,為了播種質量,滴酒不沾了。」一般情況下,領導都能理解,哈哈一笑,「希望工程,必須支持,你以茶代酒吧。」
  • 詩人以茶代酒,待客詩《寒夜》溫暖人心,收錄《千家詩》廣為流傳
    可南宋有個詩人,冬天客人來了,以茶代酒,寫一首詩美得讓人心醉,也照樣溫暖了人心。南宋詩人杜耒(lěi),憑這首詩為人們熟知,此詩還被收進《千家詩》中,流傳至今。下滿我們一起欣賞這首溫暖人心的詩作。《寒夜》 南宋 杜耒(lěi)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淺譯:寒冬的夜晚,有客人到訪,可沒有酒,只好吩咐小童煮一壺熱茶,以茶代酒讓客人驅寒。
  • 不能喝酒,領導卻偏要和你喝,別說「以茶代酒」,3招讓領導稱讚
    一來認為你裝清高,二來認為你不想和他喝,不給面子。就事論事,如果自己確實不想喝,或者因為身體不適不能飲酒。很多人就會謙虛地說上一句「以茶代酒」,這句話是個客套話,但,並非別人會理解,更不會領情。特別是面對領導的酒杯,說這句話讓領導的顏面擱哪。
  • 飯局上領導跟你喝酒,別說「以茶代酒」,不會3句話被罵不識抬舉
    有小人故意出難題,剛才領導跟咱們喝酒,你怎麼又躲出去了?領導聽到了,馬上走到小王面前,非要跟小王「補」一個「認識酒」。小王躲不開,端起茶杯說,「領導,我不愛喝酒,就以茶代酒吧。」領導爽朗大笑,「誰愛喝酒呀?來來來,認識一下,碰一杯,走一個!」小王堅持「以茶代酒」,領導本來要豪爽乾杯的,看到小王不情不願的表情,用嘴呡了呡酒杯,啥也沒說就回到座位上。
  • 酒桌上領導跟你喝酒,別說「以茶代酒」,不會這3句話,不識抬舉
    你為什麼又躲了起來?領導聽到後,馬上去了小周面前,堅持要跟小周喝一杯「認識酒」小周見狀躲不開,於是拿起茶杯說:「領導,我不喜歡喝酒,我就以茶代酒吧。」領導開懷大笑:「誰喜歡喝酒?主要互相了解一下,來碰一杯,喝一個!」但小周依然堅持「以茶代酒」。這位領導本來要幹了那一杯酒,但是看到小周那個不情願的表情,他也沒喝了,什麼也沒說就回到了座位上。
  • 有出處典故的女孩名字:詩經楚辭裡唯美詩意的美名,美不勝收!
    父母在給寶寶取名字時,常常講究特定的含義,因為有文學出處、典故,意蘊美好的名字,往往能夠給人留下美好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女孩,如果父母能夠女孩取一個有文採詩意的好名字,就能有助於提升寶寶高雅的氣質,為寶寶人生增添詩意與美好。
  • 《中 國 茶 葉 三 字 經》 作者有才到碉堡天!
    產茶區,布長江,存古樹,在西南。數茶制,工藝繁,六大類,同樹幹。紅綠白,黑青黃,俱神韻,不一般。紅茶柔,綠茶香,黃茶悠,青茶揚,白茶雅,黑茶亮。散茶興,復而磚,行邊銷,把馬換,走西域,入蒙藏,經印度,涉扶桑,蘇俄喜,歐美尚,白銀流,列強顫,一葉茶,引戰爭,開鎖國,啟閉關,過重洋,流不斷,有典故,說不完。
  • 這些常見的酒字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我們不光要會喝酒,還要會聊酒,今天就聊一聊常見的酒字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成語出處: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酷愛飲酒、性情恬淡,不肯為五鬥米折腰,棄彭澤縣令不做,而去做「隱逸詩人」,每到重陽節就陶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風雅情緒中。
  • 成語每日一薦|不屈不撓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出處:《漢書·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撓)不離(屈)。」典故:故事王商,字子威,繼承父親的封號為樂呂侯,是漢成帝的丞相,他為人耿直,作風正派。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剎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消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
  • 東坡茶 以茶代酒 醒酒解毒
    「茶為國飲」,從神農氏開始,茶就開始成為國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豐富了我們的文化,增進了我們的身體健康。而茶療是一種結合了傳統與時尚,適合普通人使用的保健養生的方式。它既不像中藥那樣熬製起來費時費力,喝起來也讓人苦不堪言;蘇東坡曾經通過以茶代酒治癒潞公。
  • 這些常見的酒字成語,你都知道它們的典故嗎?
    我們不光要會喝酒,還要會聊酒,今天就聊一聊常見的酒字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它們的典故嗎?     成語出處: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酷愛飲酒、性情恬淡,不肯為五鬥米折腰,棄彭澤縣令不做,而去做「隱逸詩人」,每到重陽節就陶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風雅情緒中。有一年重陽節,他在東籬下賞菊,撫琴吟唱,忽而酒興大發。
  • 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老祖宗的待客之道,你做對了嗎
    喝酒飲茶的習慣在中國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也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待客之道,但是這倒茶倒酒可不是隨隨便便倒的,倒多少這個是很有講究的。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很多人在喝茶的時候習慣先對著杯中的茶去吹一吹,為什麼呢?
  • 這十六個國學典故,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
    高山流水、莊周夢蝶、傾國傾城、凌波微步、破鏡重圓、詠絮才高、人面桃花、秉燭夜遊、白雲蒼狗、青梅竹馬、綠葉成蔭、鏡花水月、閒雲孤鶴、春秋筆法……這些常見的典故,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是不是明明聽說過卻不甚了解呢?
  • 為什麼茶酒不分家
    茶酒不分家,我帶大家來看一看茶文化跟酒文化的區別。我們品茶時,人也不宜多,二三人足矣;而喝酒則不然,人可以多一些。這是因為品茶不光要喝的茶的滋味,還要有幽雅清靜的環境,要細品慢賞,這樣才能品得茶中真滋味;而喝酒則可以豪放熱烈,俗語也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說法,這也是酒文化與茶文化的區別之一。
  • 你所不知道的中日「茶」之區別
    中日茶室的差異提及茶室就不得不說一下中日茶室之間的差異有人用一句話簡單概括二者區別:日本:哪裡有茶室哪裡才有茶喝中國:哪裡有茶喝哪裡就是茶室▲榻榻米和香爐在中國,有客人來訪沏茶、敬茶都是必不可少的禮儀「以茶代酒」,更能顯出茶在中國的地位如何中國人飲茶更注重是一個「品」字不單是鑑別茶的優劣
  • 「茶」字的由來與確立
    茶的誕生時間已不可考,而「茶」字又是怎麼演變並確立下來的呢? 秦代以前,中國各地的文字還不統一,茶的名稱也存在同物異名。「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陸羽在《茶經》中記載道。現如今,除了茗作為茶的雅稱偶爾使用,其餘四字鮮有人提及。
  • 華亭鶴唳出處是什麼,有何典故?
    成語華亭鶴唳出處是什麼,有何典故? 但是這只是出處,並不能解釋意思。不過庾信——就是杜甫用「清新庾開府」來誇讚李白的庾信,作為南朝滯留北朝的文宗,應該是最接近這個詞語背後故事的時代的人。因為這個典故出自西晉著名的「太康之英」——文學家、書法家、詩人陸機。 陸機是陸遜的孫子,出身吳郡陸氏,經歷了吳的滅亡和晉的一統天下。
  • 釜底抽薪典故出處化學原理解釋 一起了解一下該問題的答案
    釜底抽薪典故出處化學原理解釋 一起了解一下該問題的答案時間:2020-11-30 12:51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釜底抽薪典故出處化學原理解釋 一起了解一下該問題的答案 成語釜底抽薪用了什麼滅火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