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飲茶的習慣在中國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也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待客之道,但是這倒茶倒酒可不是隨隨便便倒的,倒多少這個是很有講究的。
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很多人在喝茶的時候習慣先對著杯中的茶去吹一吹,為什麼呢?因為很燙,所以說倒茶的時候不能倒滿,是擔心這個茶水太滿會燙到別人。
「茶滿欺人」
在宋代有一個頗有名望的文人,他非常好客,朋友們都喜歡到他家裡來喝茶聊聊天,但是這個文人有一個習慣,就是當自己要著作文章的時候一定是需要很安靜的環境,家裡一個客人也不能有。
有一天,他正在創作詩文,一個朋友跑了過來,出於禮貌他還是泡了一壺茶招待朋友,並且說:我手頭上有點事,你自己先喝著,等我寫完了再來陪你聊天。
哪知道這個朋友卻非得拉著他的手不讓走,於是他就坐下來給朋友斟茶,但是他每次都把朋友杯中的茶水倒得慢慢的,還故意讓這個茶水溢出來,連續幾次之後朋友終於明白他真的是無心聊天,於是便起身告辭。
那麼後來,如果主人要下逐客令又不方便明說,就會用把茶杯倒滿茶水的方式來暗示客人,這個客人就會有種不被尊重的感覺,慢慢的就有了「茶滿欺人」的這個說法。
「酒滿敬人」
喝酒講究賓客之間的和氣美滿,在古代糧食本來就很少,能夠用來釀酒的那就更少之又少了,所以酒在古代十分的珍貴,一般只有王公貴族才喝得起。
普通百姓家中的酒首先就是要用在祭祀上,不過當親朋好友來家裡的時候,為了顯示這個主人的誠意、熱情,給客人斟酒的時候便一定要倒滿。
《漢書》記載:「酒為百裡之首」,主人和賓客之間其實早就有了約定俗成的禮儀,主人斟酒要斟滿,客人也需要一飲而盡,並且要了解這個飲酒有度,能夠確保自己不會酒後失態。
而對於不會喝酒的客人,主人也會事先準備好茶來以茶代酒,這種做法是很貼心的。
那我們現在依然保留倒茶留三分,酒滿敬人的待客之道,不過美酒雖然倒滿了,但是也不能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