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5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口普查工作中
總有一些難啃的「硬骨頭」
友誼新村是一個開放式小區,有老公房、私房及商品房,周邊又有酒店、賓館、旅店、浴室、養老院等,戶籍人口與流動人口都很多。這片區域對於人口普查工作來說,難度很大,是一塊「硬骨頭」。
然而,一位「80後」年輕人主動請纓
他雖初次接觸人普工作
卻迎難而上,敢於挑戰
一人承擔老友誼7個普查小區的工作指導
成為延吉新村街道任務最重的指導員
究竟是「何方」小年輕敢擔此重任?
原來,這位年輕人是
友誼新村居委會主任馬晶晶
人普、社區、民兵訓練…
他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作為一名年輕的社區工作者,馬晶晶和其他青年們一樣,朝氣蓬勃又有一些「小倔強」。
這次人口普查工作,對馬晶晶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沒有相關經驗,從前未曾接觸,除此之外,他平時還要處理繁雜的社區事務,不時還會被抽調去民兵訓練,一去就是好幾天。如何兼顧人口普查、社區事務和正常訓練?馬晶晶能做的,只有犧牲休息時間,安排每項工作,咬牙堅持到任務完成的一天。
工作期間,友誼新村017普查小區普查員因家庭原因臨時退出,馬晶晶和另外兩位任務繁重的普查員立即進行了補位。三人分工合作,兩位普查員負責上門採集信息,馬晶晶負責信息錄入。不巧的是,這時候他被抽調去民兵訓練,但當時離正式登記的時間已經很近了。三個人利用周末兩個晚上加班到凌晨,力保工作不受影響。巧的是,友誼新村017普查小區被抽中成為延吉新村街道唯一一個接受市級正式登記驗收的普查小區。結果該小區以戶籍人口291人、出生人口2人、死亡人口2人,零差錯地順利通過市級驗收。
周邊人說,馬晶晶從不抱怨,只是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很多時候他訓練結束,直接在軍裝外面套上人普馬甲、帶齊工具,然後穿梭於居民區之間……
確保「零差錯」
他又增長了工作經驗
為了儘快「上手」普查工作,馬晶晶不斷地向參加過六人普的前輩討教。雖說七人普首次採用電子設備數據化採集,與六人普大為不同,但馬晶晶結合學來的經驗,充分發揮自己在電子設備方面的特長,不僅加快了工作效率,還幫助友誼新村普查區的工作人員解決了一些操作問題。
隨著工作的深入,馬晶晶研究出了一些好的方法,並分享給大家。由於普查員年齡都偏大,錄入手機時基本採用手寫輸入,名字經常寫錯,馬晶晶便通過EXCEL公式比對,在摸底收尾階段將《戶主姓名底冊》裡面的問題查得滴水不漏,確保登記人口與戶籍人口無一差錯。
在正式登記收尾階段,馬晶晶通過平臺大數據以及數據分析方法,反覆仔細比對,堅決做到登記人口、戶籍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零差錯。他毫無保留地將這些方法分享給了友誼新村的工作夥伴們,並通過片區聯絡員複製推廣到了四睦鄰片區的其他普查區。
人口普查沒有捷徑可走,但有方式方法。馬晶晶會細分普查對象,錯峰上門登記。針對普查小區老人多的特點,他選擇上午十點或者下午四點,避開老人買菜休息的時段進行數據採集工作;針對年輕人,馬晶晶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填報,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同時,也適當減輕了普查員的壓力。
據了解,馬晶晶承擔的7個普查小區,共860戶,常住人口1856人,戶籍人口2339人,工作量之大,令不少人深感「佩服」。
供稿:延吉新村街道
原標題:《年輕人缺乏工作經驗?但他們敢於挑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