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2020年11月24日,以「新時期境外園區高質量發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的「2020『一帶一路』園區建設(三亞)國際論壇」於海南省三亞市三亞灣紅樹林酒店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活動通過線上方式面向全球受眾播放,各界人士約四萬人關注了論壇盛況。
本次論壇由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大成律師事務所共同主辦,三亞市投資促進局、三亞市司法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協辦,大成律師事務所「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中心、大成律師事務所三亞分所、大成律師事務所海口分所承辦,並得到海南國際仲裁院的鼎力支持。
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副會長潘力主持開幕儀式,海南省三亞市委常委、副市長譚萍致辭表示,三亞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支點城市,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海南自貿港建設中面臨重大機遇。我們將積極主動地融入國家倡議,紮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將三亞打造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新標杆。柬埔寨國務委員曹雲德、薩摩亞駐中國特命全權大使塔普薩拉伊·特裡·託歐瑪塔進行了線上致辭,對本次活動表達了由衷的肯定與祝願。
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副會長潘力
海南省三亞市委常委、副市長譚萍
柬埔寨國務委員曹雲德
薩摩亞駐中國特命全權大使塔普薩拉伊·特裡·託歐瑪塔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會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馬秀紅致辭指出,近年來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布局持續優化,產業業態有所提升,經營效益開始顯現,為東道國和園區所在地提供的就業崗位和財政收入不斷增加,成為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特別是推進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會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馬秀紅
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會長蒲少偉介紹了境內境外特殊區域在國際國內雙循環背景下的重要作用並就境外園區建設提出多項建議。他表示,境外園區建設是一件有益於建設的國際化事件,對於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對於實現「引進來、走出去」國家倡議,對於推進投資和貿易的便利化、自由化極其重要。
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會長蒲少偉
海南省司法廳副廳長、海南國際仲裁院理事長王雪林介紹了仲裁在「一帶一路」境外園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的重要價值,並對進一步打造先進仲裁服務和完善仲裁員隊伍建設的情況和經驗做了詳細說明。
海南省司法廳副廳長、海南國際仲裁院理事長王雪林
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彭偉對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進行了介紹,並對下一步海南自貿港借鑑境外經貿區的經驗與加強合作提出了要求。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為全世界的有識之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機和沃土,希望多方深度交流自由貿易港各項具體政策,分享其獨特性、創新性、機遇點、盈利點,並對項目的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彭偉
大成律師事務所全球副主席、中國區顧問委員會主席王雋在本次活動致辭中提到,「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要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推進戰略、規劃、機制對接,加強政策、規則、標準聯通。
他認為,海南自貿港和「一帶一路」建設同時為律師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大成律師事務所在全球77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全球執業律師已超過10000名。遵循「全球資源、本土智慧」的理念,大成有能力為全球各大洲任何地點的客戶提供最專、最優、最便捷的法律服務,亦將發揮獨特的作用與力量助推海南自貿港的騰飛和「一帶一路」發展。
隨著自貿港建設的推進,海南法律服務市場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和巨變。大成在海南申請設立了國內第46家辦公室——三亞辦公室,實屬大成立足國家倡議,響應時代需求,護航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作為服務自貿港和「一帶一路」專業領域的排頭兵,大成將在新一輪改革過程中,勇立潮頭、奮發有為,順應時代和職業所賦予的使命,共同譜寫改革發展建設的華美新篇。
作為海外企業的「穩定器」、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投資平臺,境外園區的建設自20世紀90年代起發展至今逐步趨於成熟。三亞境外園區臨近海南自貿港,《境外園區開發運營合規管理指引》等文件的出臺更令三亞成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經濟建設的焦點,在「一帶一路」貿易領域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倡議地位。
大成律師事務所全球副主席、中國區顧問委員會主席王雋
中巴經濟走廊聯委會中方秘書處產業與園區組專家、大成「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徐永前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有三個含義:一是中國要攜手發達經濟體本著「互利共贏非殖民」的理念共建,二是中國國有企業和民企要加快攜手共建,三是中國企業要攜手中國本土律師等中介機構共建,通過律師傳播基於四十年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形成的中國標準規則。海南自貿港作為聯通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倡議通道,正逐步成為對外經濟往來的重要交流平臺。三亞可以發揮海南戰略優勢深入開展與東協國家、東北亞和南太、拉美國家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園區建設合作。本次論壇所聚合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和國家倡議「海南自貿港建設」兩個核心元素,探討的主題對三亞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產業園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璀璨明珠,園區經濟正在領跑「一帶一路」建設。除了以國家間合作協議為先導建立境外合作園區如中白工業園區和瓜達爾港控自由區、以開發區「抱團式」為載體發展境外園區之外,依託中國優勢企業建立市場化園區開發機制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方向和重要路徑選擇。隨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院《境外園區開發運營合規管理指南》的出臺,藉助「雙國雙園雙免雙減」等海南特有的優惠政策,運用市場化機制,海南自貿港將誕生更多世界級企業和總部企業。
中巴經濟走廊聯委會中方秘書處產業與園區組專家、大成「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徐永前
論壇期間舉行了大成律師事務所三亞辦公室的開業啟動儀式,主辦單位、承辦單位、支持單位、協辦單位領導參與剪彩儀式。大成一直以來秉承「為客戶服務」的發展倡議,此次落子三亞,既滿足了國內企業拓寬海外商務渠道需求,也為「一帶一路」沿線企業走進中國提供一定的合規保障,是大成「一帶一路」跨境法律服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成律師事務所中國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馬江濤表示,希望大成三亞能助力企業立足海南自貿港,經由三亞走向「一帶一路」,走向世界。
大成律師事務所三亞辦公室的開業啟動儀式
論壇上,有關部委領導、境內外園區規劃和政策制定相關專家及法律人士發表主題演講,演講由大成律師事務所中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洪主持。
大成律師事務所中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羅雨澤圍繞「雙循環背景下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發表主題演講,以「新冠肺炎疫情」、「雙循環」、「自貿港」三個關鍵詞引入講解如何看待園區、如何建設園區、如何管理園區的真知灼見。他認為,在平衡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關係,統籌利用內部資源、外部資源和內外兩個市場方面,園區是很好的載體平臺。同時,深入挖掘「規模經濟效益」、「範圍經濟效益」、「集聚效益」等多項境外園區優勢,立足國家視點探索園區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等理念指引下的發展之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羅雨澤
商務部合作司副處長曹亞偉就「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狀況及引導政策」主題發表演講,他介紹了近年來國家對外投資和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的基本情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以及相關新政策和主要工作。他指出,2019年我國對外投資主要呈現出投資領域多元、對東道國稅收和就業貢獻顯著等特點,境外經貿合作區不光是產業聚集,還有望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驗高地。但同時我國境外投資總體仍處於起步階段,公共服務有待加強,海外經營行為有待規範。下一步,商務部將進一步加強規劃指導,優化產業鏈全球布局,穩妥推進第三方市場合作。
商務部合作司副處長曹亞偉
原國家發改委國際司巡視員李海巖講述「中國經濟性特區與『一帶一路』借鑑」,介紹了我國建立經濟特區的歷史經驗及歷史貢獻,反思早期園區建設的困難和問題,以及中國特區建設對於「一帶一路」國家的啟示。從合作園區的管理體制、外匯、發展機遇等層面歸納出中國特區發展的普適性原則,提出園區發展要順應宏觀趨勢的變化、技術發展的變化,不斷創新和探索。
原國家發改委國際司巡視員李海巖
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副局長孟華強以「應對新形勢、促進雙循環、實現高開放-中央企業境外園區建設成效、挑戰、思考」為題,分享了中白工業園聯合開發園區等中國境內外園區建設的成功經驗,結合園區發展現狀歸納出個別園區缺少對未來的長期規劃、對當地經濟社會需求和開發能力考慮不足等阻礙發展的難點。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和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停擺的交織共振中,強調在複雜的外圍環境下體現園區的擔當和原則。
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副局長孟華強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徐迎新就「中國紡織業『走出去』進展及境外園區合作」提出看法,介紹了紡織行業的基本情況、紡織業「走出去」的最新進展以及紡織境外園區的合作情況。他指出,2013年至2020年上半年,紡織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額佔比超過其對外投資總量的80%。紡織行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堅實的支柱產業,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其充滿韌性與活力,在穩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徐迎新
江蘇海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黃美德基於「中阿產能合作示範園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從區位優勢、產業定位、園區建設的最新進展對該園區進行了全方位地介紹。同時特別指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規劃、「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與阿聯經濟發展倡議不謀而合。
江蘇海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黃美德
大成律師事務所黨委書記、大成「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肖金泉主持年度演講環節。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博士、教授,CCTV特約經濟評論員徐洪才發表「『十四五』中國對外開放及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機遇」主題演講。他指出,在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的現實狀況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2%左右。過去四十年中,中國解決了五億多人的脫貧問題,但仍然要清醒地意識到我們還處於發展中國家,未來五年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自然暢通的流動。
大成律師事務所黨委書記、大成「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肖金泉
徐洪才說,中美關係日益複雜,中美之間作為戰略競爭對手,其中的戰略博弈會日趨激烈,雙方的對抗可能會演變為中國和西方社會的對抗。近幾年,我國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面表現出了戰略定力和極大的韌性。我們要通過改革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未來五年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依然值得期待。從「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在金融建設方面,徐洪才提出了更具體的建議。其中包括海南要打造自由貿易港的金融地標,精心規劃設計一個金融城——三亞國際金融城;吸引高端金融要素在金融中心聚集,考慮在三亞金融城中設立國際化的金融體系;打造一批金融機構,將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的總部設立在三亞,考慮啟用海南發展銀行,專注於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發展各種金融要素市場,成為銀行服務中心、海上保險中心、融資租賃中心、資產管理中心。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博士、教授,CCTV特約經濟評論員徐洪才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特聘高級專家、亞洲開發銀行特殊經濟區專家、上海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周振邦對境外園區事業展開分享。他指出,境外園區事業涉及到雙邊國家、周邊國家、國家環境以及中國自身,遠比開展境內園區建設事業要複雜得多,境外園區多以企業為主導,是非常創新的事業,也是走向國際舞臺的事業。他同時指出,中國的園區建設經驗總體上來說對世界有很大借鑑意義,但如何將這些經驗總結變成國際經驗還缺少一定系統性。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特聘高級專家、亞洲開發銀行特殊經濟區專家、上海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周振邦
原中國國務院特區辦綜合司司長、原中國WTO談判專家組成員、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特聘高級專家柳孝華以「提高境外園區建設運營水平」為題,通過比較分析中國園區建設經驗與境外園區建設實踐的差異,介紹了當前開發建設境外園區的機遇,同時重點論述其困難與挑戰。他指出,應當正確客觀地認識「中國經驗」與多國實際的差異性,認真做好國際環境、國際產業結構轉移及與所在國比較優勢相結合的研究,選擇可行的開發戰略,加強與東道國合作,堅決實行「共商、共建、共贏」方針。
原中國國務院特區辦綜合司司長、原中國WTO談判專家組成員、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特聘高級專家柳孝華
智道研究會院長、中國能源研究會主編、複雜城市系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逸塵以「中國在非洲境外園區運營實踐與探索」為主題進行演講。介紹了疫情開始之前研究團隊實地調研非洲8個國家,取得的涉及15個工業園的數據,解讀中國企業在非洲境外的發展情況。總結非洲工業園區發展規律及相關注意事項,強調建設境外園區需要跨文化的理解和研究,尊重當地居民的需求。
智道研究會院長、中國能源研究會主編、複雜城市系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逸塵
中央企業遠程醫療平臺總經理劉健分享了央企遠程醫療平臺在境外園區疫情防控中的探索與實踐。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後,在國資委指導下,加速平臺的籌備設立工作。中央企業遠程醫療平臺以健康數據監測、疫情預警、傳染病防控、遠程醫療諮詢為發展目標,平臺在近半年的時間內,已經實施了800多次遠程諮詢問診活動,合計有700多個境外項目參與;面對部分海外員工存在的心理問題,平臺聯合多家醫院推出心理諮詢服務,已服務60多個項目,覆蓋人數8000人以上。
中央企業遠程醫療平臺總經理劉健
中國航空信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勁松以「打造數字經濟園區的三位一體新方案」為題進行演講,介紹了「中國航信」集團建設相關情況與業務分布。他認為,目前新基建的痛點和難點是數位化規模不夠大、效果不突出、生態不繁榮,區域數字經濟基礎平臺將是新基建的核心支撐。
中國航空信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勁松
五道口基金董事長周建民發表以「關於在三亞設立『園區國際發展基金』的定位和運作」為題的主旨演講,他以奇瑞汽車製造發展為例,展示了青島2020年以來於汽車產業方面的發力點,提出要在青島打造汽車產業新城,打造新能源汽車高地的目標。從山東企業「高速集團」的防治戰略中提煉中國企業在戰略、經營理念、人力資源上與國際接軌的數項標準。
五道口基金董事長周建民
論壇尾聲,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質量研究分院副院長高曉紅就「ISO31022國際標準對境外園區發展的重大影響及《境外園區開發運營合規風險管理指南》團體標準解讀」進行視頻演講,分享了自己在中國標準「走出去」的感受以及指南的階段性成果,從「走出去」、「境外園區」、「合規風險管理」三個方面進行講解,闡釋了ISO31022國際標準的指導作用,並對《境外園區開發運營合規風險管理指南》進行了框架展示。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質量研究分院副院長高曉紅
本次論壇聚焦境外園區相關政策及法律支持,護航企業穩定、有序地走出國門,降低企業於「一帶一路」運營成本和風險,立足「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開放格局,積極推動集群產業建設,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群策群力。同時,大成全球第190家機構入駐三亞,將助力有需求的企業完善合規管理、規避貿易風險,並開展新培訓項目等創新舉措,以為客戶提供自貿港建設、建設工程與房地產、民商事爭議解決等多領域優質法律服務為基礎,致力將其打造為大成中國區的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