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裡談到的紅薯

2021-02-26 山西夢溪壁沙商貿有限公司


紅薯(英文: sweet potato)(學名:Ipomoea batatas (L.) Lam.),又名山芋、紅玉、甘薯、番薯、番芋、山藥(河北)、地瓜(北方)、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紅皮番薯、萌番薯[1]等。

紅薯屬管狀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長2米以上,平臥地面斜上,葉片通常為寬卵形,長4-13釐米,寬3-13釐米,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鍾狀或漏鬥狀,長3-4釐米,蒴果卵形或扁圓形,有假隔膜,分為4室,具地下塊根,塊根紡錘形,外皮土黃色或紫紅色。[1]

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胺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含糖量達到15%-20%。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並說海中之人食之長壽。中醫視紅薯為良藥。

中文學名

番薯

拉丁學名

Ipomoea batatas

別稱

紅薯、山芋、紅苕、甜薯、白薯、番芋、番葛、金薯、地蘿蔔

二名法

Ipomoea batatas (L.) Lam.

植物界

 

植物學史

 聽語音

J.B.埃德蒙等認為甘薯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到秘魯一帶的熱帶美洲。A.von 洪堡援引哥馬拉記載:哥倫布初謁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獻給女王。

16世紀初,西班牙已普遍種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攜帶至菲律賓的馬尼拉和摩鹿加島,再傳至亞洲各地。甘薯傳入中國通過多條渠道,時間約在16世紀末葉,明代的《閩書》、《農政全書》、清代的《閩政全書》、《福州府志》等均有有關記載。

紅薯其之所以稱番薯,大抵是因為它是「舶來品」之故。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

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還說:「以得自番國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種之,故又曰金薯。」又據:陳振龍6世孫陳世元及其子陳雲,先後以甘薯傳種於鄞州(浙江寧波)、膠州、青州(山東省青島、益都一帶)、豫州(河南朱仙鎮一帶)各地,漸次在浙江各地傳播,時為清乾隆二十年前後。以上史實證明甘薯系在16世紀末葉從南洋引入中國福建、廣東,而後向長江、黃河流域及臺灣省等地傳播。現今中國的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佔世界首位。

形態特徵

 聽語音

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為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塊根的形狀、皮色和肉色因品種或土壤不同而異。莖平臥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圓柱形或矩稜,綠或紫色,被疏柔毛或無毛,莖節易生不定根。[2]

紅薯

(1)纖維根,又稱細根,呈纖維狀,細而長,上有很多分枝和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纖維根在生長前期生長迅速,分布較淺;後期生長緩慢,並向縱深發展。纖維根主要分布在30釐米深的土層內,少數深達1米以上。

(2)柴根,又叫粗根、梗根、牛蒡根,根長0.3-1米,粗0.2-2米。柴根是由於受到不良氣候條件(如低溫多雨)和土壤條件(如氮肥施得過多,而磷、鉀肥施得過少)等的影響,使根內組織發生變化。中途停止加粗而形成的。柴根徒耗養分,無利用價值,應防止其發生。

(3)塊根,也叫貯藏根,是根的一種變態。它就是供人們食用、加工的薯塊。紅薯塊根既是貯藏養分的器官,又是重要的繁殖器官。塊根是蔓節上比較粗大的不定根,在土壤同期好,肥、水、溫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長成的。紅薯塊根多生長在5-25釐米深的土層內,很少在30釐米以下土層發生。

單株結薯敷、薯塊大小、與品種特性及栽培條件有關。塊根通常有紡錘形、圓形、圓筒形、塊狀等幾種形狀。塊根形狀雖屬品種特性,但亦隨土壤及栽培條件發生變化。皮色有白、黃、紅、紫等幾種基本顏色,由周皮中的色素決定。薯肉基本色是白、黃、紅或帶有紫暈。薯肉裡胡蘿蔔素的含量影響肉色的濃淡。塊根裡有乳汁,俗稱白漿。[3]

紅薯的莖通常叫做蔓或藤。主蔓上長的分枝叫做側蔓。蔓的長相即株型一般分為甸甸型和半直立型2種。蔓的長短因品種不同差異很大,最短的僅0.7米,最長的可達7米以上。

紅薯莖

土壤肥力、栽插期和密度對莖長也有很大影響。短蔓品種分枝多,先叢生而後半直立或匍匐生長;長蔓品種分枝少,生長期間多為匍匐生長,且莖節著土生根較多。莖粗一般為0.4-0.8釐米。莖的顏色有純綠、褐綠、紫綠和全紫幾種,也有綠色莖上具有紫色斑點的。莖的表面有茸毛,莖上有節。莖節有芽和根原基,能長枝髮根。莖的皮層部分分布有乳管,能分泌白色乳汁。採苗時如乳汁多,表明薯苗營養較豐富,生活力較強,可作為診斷薯苗質量的指標之一。[3]

紅薯屬雙子葉植物。實生苗最先露出2片子葉,接著在其上發生真葉。莖上每節著生一葉,以22/5葉序在莖上呈螺旋狀交互排列。葉有葉柄和葉片而無託葉。[2]


紅薯葉

葉的兩側都有絨毛,嫩葉上的更密。葉片長度7-15釐米,寬5-15釐米。長、寬都因栽培條件而有很大差異。葉片與葉柄交接處有2個腺體。葉柄長度6-23釐米。葉片形狀很多,大致分為心臟形、腎形、三角形和掌狀等,葉緣又可分為全緣和深淺不同的缺刻。紅薯葉形變異多,不僅品種間變異顯著,而且同一植株在不同生育階段和不同著生部位的葉形也有較大的變異。葉片、頂葉、葉脈(葉片背部葉脈)和葉柄基部顏色可概分為綠、綠帶紫、紫等數種,為品種的特徵之一,是鑑別品種的依據。[3]

紅薯在植物學上屬被子植物門,具有開花本能,然而各紅薯區自然條件差異大,不同品種開花所要求的外界環境條件有別,所以,紅薯在各地的開花情況也有很大差異。在北緯23度以南,中國夏秋薯區的南部以及秋冬薯區,一般品種均能自然開花;而在中國偏北地區長日照條件下,則很少自然開花。

紅薯花

紅薯的花單生,或數朵至數十朵叢集成聚傘花序,生於葉腋和葉頂。呈淡紅色,也有紫紅色的。其中形狀似牽牛花(呈漏鬥狀)。一般較小。花萼5裂,長約1釐米。花冠直徑和花筒長2.5-3.5釐米,蕾期卷旋。紅薯花是兩性花,雄蕊1個,長短不一,2個較長,都著生在花冠基部。花粉囊2室,呈縱裂狀。花粉球形,表面有許多對稱排列的小突起。雌蕊1個,柱頭多呈2裂,子房上位,2室,由假隔膜分為4室。紅薯花晴天在早晨開放,到下午閉合凋萎。紅薯為異花授粉作物,自交結實率很低。[3]

果實

紅薯的果實和牽牛花的果實相同,是圓形或扁形的蒴果,直徑在5——7毫米之間,果皮在不成熟時為綠色或紫色,成熟時變成枯黃色或褐色。每個蒴果裡有黃褐色或黑色種子1——4粒,直徑約3毫米。種子大小和形狀與一個蒴果裡的種子數目有關係。一般是一個蒴果裡結1粒種子的為圓形,結2粒的為半圓形,結3粒以上的為不規則的三角形。以結2粒種子的最常見,很少有結4粒的。種子皮較厚而堅硬,不容易吸水,發芽比較困難,一般不用於生產,多用於選育新品種。必須先磕破種皮或用濃硫酸浸種以後,洗淨放在清水裡使它吸水,再給以適宜溫度催芽,才能播種。[3]

共6張

各種紅薯

生長習性生長時期

春薯生長期為160-200天,夏薯約為110-120天,根據紅春在大田的生長特點及其與氣候條件的關係,大體分為三個生長時期:

紅薯

1、前期(從栽秧到封盆)。春薯約歷時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該期莖葉生長較慢,根系發展較快,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

2、中期(封盆到莖葉生長巔峰)。春薯約歷時50天,夏薯約30天。該期塊根膨大較慢,莖葉生長快,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

3、後期(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穫)。春薯在8月下旬以後,夏薯在9月上旬以後。該期是塊根膨大的主要時期。

生長環境

溫度

紅薯喜溫怕冷,栽秧時5-10釐米、地溫在10℃左右不髮根,15℃需5天髮根,17-18℃髮根正常,20℃3天髮根,27-30℃只一天即可髮根。

氣溫25-28℃時莖葉生長快,30℃以上時莖葉生長更快,但薯塊膨大慢。38℃以上呼吸消耗多,莖葉生長慢,20℃以下時莖葉生長也快,15℃時停止生長,10℃以下持續時間過長成遇霜凍,莖葉枯死。

地溫在21-29℃之間溫度越高,塊根形成越快,數目越多,但薯塊較小。22-24℃的地溫較有利於塊根的形成。20-25℃的地溫最適宜於塊根膨大,低於20℃或高於30℃時膨大較慢,低於18℃有的品種停止膨大,低於10℃易受冷害,在-2℃時塊根受凍。塊根膨大期間較大的日夜溫差有利於塊根膨大和養分的積累。

光照

紅薯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葉色較濃,葉齡較長,莖蔓粗壯,莖的輸導組織發達,產量較高。如果光照不足,則葉色發黃,落葉多,葉齡短,莖蔓細長,輸導組織不發達,同化形成的有機營養向塊根輸送少,產量低。

每天受光時間長對莖葉生長有利,莖蔓變長,分枝數增多。每天受光12.5-13小時較適於塊根膨大。每天受光8-9小時對現蕾開花有利,但不適於塊根膨大。

水分

紅薯是耐旱作物,但是,水分過多過少均不利於增產。紅薯怕淹,特別是在結薯後受淹對產量影響很大。土壤乾濕不定造成塊根內外生長速度不均衡,常出現裂皮現象。總之,紅薯既怕澇,又怕旱,群眾說:「幹長柴根,溼長鬚根,不幹不溼長塊根。」要獲得紅薯高產,應根據具體條件適時適量灌水,及時徹底排澇,旱地要加強中耕保墒。

養分

紅薯吸肥能力強,耐瘠薄,但要高產必須施足肥料。除氮、磷、鉀外,硫、鐵、鎂、鈣等也有重要作用。在三要素中紅薯對鉀的要求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據分析,每1000斤紅薯中含氮3.5斤,磷1.75斤,鉀5.6斤。因此,增施鉀肥,適時適量施用氮、磷肥有顯著增產作用。

土壤

以土層深厚,含有機質豐富,疏鬆、通氣、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與沙性土為好。土質粘重時,塊根皮色不好,粗糙,薯形不整齊,產量低,不耐貯藏。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較低,保水力差,應通過施肥等措施逐步培肥地力,方能獲得高產。紅薯較耐酸鹼,適應PH值範圍約為4.5-8.5,但以5.2-6.7為宜。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不宜栽種紅薯。

地理分布

 聽語音

世界分布

紅薯分布於南美洲及大安地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全球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主產於北緯40°以南)。[2]

中國分布

紅薯主要分布於中國北京、山西、山東、河南、天津、河北、東三省、內蒙古、雲南、四川、湖北、甘肅、安徽、福建、陝西、湖南、廣東、江蘇、江西等地。

全國主產區分別是:安徽泗縣(中國山芋之鄉)、河北盧龍、福建連城、河南開封、鄧州、唐河桐寨鋪、山東泗水、四川南充等地區。開封雙季節沙地紅薯(上市較早,6月上市)體型較好。

繁殖方法

選取粗壯薯苗,按每株薯苗剪2~3段作種苗,每段種苗長4~6節的規格進行裁苗[4];種苗剪好後用Bt等生物菌浸泡1h後,再進行移栽。栽插株距33~43cm,每667平方米栽2200~3000株。採取順壟單行三角形定植方式,採用平植露頭法或平植埋莖節藏頭法栽植。定植後根據土壤含水情況,酌情澆好定苗水。

春植和早冬植注意避開寒流,秋植注意防秋旱。栽插後5~7d要進行查苗補全。[5]

栽培技術育苗方法

紅薯需在移栽種植前2個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開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可採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

每年進行選種育苗提純復壯。要在無病毒病和瘡痂病病區,且品種一致的田塊選種,選擇薯形長、勻、無稜溝、直、皮光滑、無病蟲斑和傷痕的中型種薯做種,種植前用1.0%硫酸銅液或2%的氫氧化鈉溶液浸5~10min[6],也可用Bt、白僵菌等有機生產允許的生物菌劑浸泡種薯2h,最好採用紗網大棚無蟲條件繁殖脫毒苗。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漚制有機肥500~1000kg、礦質鉀鎂肥50kg。下種前用石硫合劑或石灰對苗床進行消毒或悶棚消毒。[6][5]

苗期管理

紅薯育苗期間根據苗情適時追肥,肥料用經有機認證的或經有機認證機構許可使用的生物有機肥(NPK養分總含量≥6%,有機質含量≥40%),育苗期追肥總量每667平方米一般為250kg。第1次「紅芽」期,一般施稀薄肥水;當苗高10~13cm時,可進行第2次追肥。每次施肥後,都要用清水潑澆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燒苗現象。

 

培土可分2~3次進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進行第1次培土,隔7d進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培土最好用肥沃疏鬆細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勻撒入苗床中。培土可與施液態肥料結合進行,做到先培土後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結合,以利早發、多發新根。

下種後每隔15d噴施1次Bt等有機生產許可的生物菌劑和300倍茶麩水,撒1次草木灰;並在苗床周圍或育苗棚外放性激素誘捕器。

苗床管理還要抓好保溫、保溼、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為主。出苗前,晚上要蓋草簾,保持床溫25~35℃。出苗後溫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溫灼苗,如膜內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寒潮來臨時要做好保溫工作。

種薯出苗前一般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過幹,可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出苗後要注意苗床溼度,當苗床發白時要及時澆水,溼潤床土和澆灑稀肥水,以促進薯苗生長;苗床過溼時,及時揭膜通風。[7][5]

整地起壟

選擇前茬為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作物,最好是豆科作物的地塊,前茬收穫後人工除去田間雜草,枯枝落葉。

用機器或畜力對土壤進行深翻土層曬土,同時每667平方米施入經有機認證或經有機認證機構許可使用的生物有機肥500kg、草木灰300kg或礦物鉀鎂肥50kg、磷礦粉25kg[7]。基肥深施30cm左右,基肥距種苗應在16cm以上。

起壟規格:春、秋植壟寬100cm包溝,壟高30cm;冬植壟寬120cm包溝,壟高25~30cm。要求壟型肥胖、壟溝窄深[8]。[5]

肥水管理

紅薯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時期不同而異。氮肥以莖葉生長時期吸收較多,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少;磷肥在莖葉生長中期吸收較少,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多;而鉀肥的吸收從栽插到收穫都比氮、磷多,以塊根膨大時期更為顯著,因此,紅薯施肥應圍繞這一特點進行,N∶P∶K=5:6:20[4]。最好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紅薯有機種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學肥料,以基肥施用為主,一般基肥用量佔總施肥量的60%~80%,基肥結合整地起壟施入。

待移栽苗活棵後,結合補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糞水,作為提苗肥。第2次在紅薯結薯期,即春、秋植種後60d左右,冬植種後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催薯肥以鉀肥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製有機肥(或有機認證有機肥)500kg、草木灰250kg或礦物鉀鎂肥25kg。施用方法一般是用犁破開壟兩邊,或用小鋤在壟腰部開小溝,然後把肥料與益生菌拌勻進行條施,施後應進行1次澆水,以促其儘快發揮其肥效。同時施肥後可結合人工除草進行培土。

紅薯在定植時澆了定苗水後,在栽插後30~40d,開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此時若遇乾旱,要及時澆水,可採取溝灌方式,但灌水量不能超過壟高1/2。整體來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溼潤為宜。若遇雨天應及時排澇,以防積水造成薯苗徒長,出現只長柴根不結薯的現象。[5]

病蟲害防治病害防治

病毒病、葉斑病、瘡痂病、紅薯瘟、紅薯蔓割病、紅薯軟腐病等。

病害防治方法

首先是採用脫毒苗、對種苗消毒;其次是根據不同的病害進行藥劑防治。

對於生理性病害的控制和防治:由於土壤缺素、生理性缺素、環境不良等因素(過幹、過溼、日燒、高溫、低溫),引起缺素症、日灼、老化、弱小、萎蔫等多種生理性病害。

防治方法:選用抗性品種或不敏感的品種;選用生長勢強的健壯品種;適當澆水,使地表、植株保持乾燥;保持適當的密度;種植地塊保持輪作可減免發生。

對於非侵染性病害,用硫磺和銅製劑防治。對於細菌性病害,如軟腐,適當澆水同時澆水,使地表、植株保持乾燥。真菌病害,如霜黴病、銹病及其它土傳病害,採取覆膜和滴灌措施,保持環境乾燥,可以防治。

病毒性病害,通過防治蚜蟲來防治。[4][5]

蟲害防治

莖螟、天蛾、卷葉螟、葉甲、小蟓甲、金針蟲、金龜子、螻蛄、地老虎、斜紋夜蛾、蚜蟲和白粉蝨等。

1、輪作。水田實行水旱輪作,早茬種水稻秋種紅薯或晚茬種水稻冬種紅薯;或春夏季種水生蔬菜秋冬季種紅薯。

2、採用組培脫毒育苗方式。

3、燈光殺蟲。每20000平方米安裝一盞頻振式誘蟲燈。

4、小象甲、地老虎、螻蛄、金針蟲、葉甲等地下害蟲的綜合防治措施。定植後每隔15d噴施1次500倍益生菌液;定植後2~3個月淋施1次白僵菌或菸葉(煙莖)水;各次淋藥時間要錯開15d;每667平方米放小象甲性誘素誘捕器15~20個。

5、莖螟防治。種植後20d噴1次印楝素或魚藤酮防治紅薯莖螟,隔10d噴1次,連續噴2~3次。[5]

存儲保鮮

紅薯在霜降來臨之前就需要從地裡挖出來,挖時儘量不要損壞它的表皮,存放在事先挖好的地窖裡,地窖周圍土質以黃土為好,深度3~5米。把紅薯在地窖裡擺放整齊,最後撒些保鮮劑,地窖口用草堆蓋上。

一、春季溫度回升後,在無風晴暖天氣中午,氣溫超過12℃時,短時間給薯窖通風換氣,可減少窖內雜菌濃度,防止窖內溼度過大,引起薯塊表皮損傷處發黴,影響商品外觀質量。

二、窖內溫度經常保持11-13℃,相對溼度保持85~90%。如果窖溫超過15℃時,適當打開通風口放溫。但應注意春季溫度往往很不穩定,有些年份到4月份還會出現下雪寒冷天氣。特別是對保溫性能差的薯窖千萬不可麻痺,一旦發現窖溫下降,立即蓋嚴通風口進行保溫,必要時利用加溫設施適當加溫。

三、窖內溼度小時,應在窖內坑內加水或用溼草簾鋪走道,增加窖內空氣溼度。

四、發現窖內紅薯有病壞蔓延趨勢時,應立即取出儘快食用,以減少病爛損失。

五、春季紅薯育苗取用種薯結束後,準備延期保存的,應注意加強溫溼度的管理是最高窖溫不超過15℃,相對溼度控制在65~90%。天氣變熱後,還要注意窖內通風換氣。對於長期密封過嚴和薯塊大量腐爛的薯窖,進窖前要提前打開通風口進行換氣,確認安全時才能進窖,以免造成缺氧窒息。

主要價值營養價值

營養成分

紅薯塊根中含有60%-80%的水分,10%-30%的澱粉,5%左右的糖分及少量蛋白質、油脂、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灰分等,若以2.5Kg鮮紅薯折成0.5Kg糧食計算,其營養成分除脂肪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都比大米、麵粉高,且紅薯中蛋白質組成比較合理,必需胺基酸含量高,特別是糧穀類食品中比較缺乏的賴氨酸在紅薯中含量較高。此外紅薯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維生素A、B、C、E),其澱粉也很容易被人體吸收。[9]

1. 胡蘿蔔素

維生素A素有「護眼小衛士」之稱,維生素A是由胡蘿蔔素轉變而成的。紅薯中富含豐富的胡蘿蔔素,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A含量可高達40mg/100g鮮白地瓜,胡蘿蔔素被人體吸收後,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能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

2. 食用纖維

白地瓜所含纖維相當於米麵的10倍,其質地細膩,不傷腸胃,能加快消化道蠕動,有助於排便,清理消化道,縮短食物中有毒物質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減少因便秘而引起的人體自身中毒,降低腸道致癌物質濃度,預防痔瘡和大腸癌。同時纖維素能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使血液中含糖量減少,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3. 糖和蛋白結合物類

白地瓜含有豐富的粘液蛋白,這是一種多糖與蛋白質混合物,對人體有特殊的保護作用,能保持消化道、呼吸道、關節腔、膜腔的潤滑和血管的彈性,由於這種物質可防止物質在動脈管壁上沉積而引起的動脈硬化,可以防止肝及腎臟等器官結締組織的萎縮,可以減緩人體器官的老化,提高肌體免疫力。白地瓜還含有糖蛋白,具有很好的抗突變、降血脂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4. 鉀

白地瓜含鉀量高,它可以減輕因過分攝取鹽分而帶來的弊端。鉀還是保護心臟的重要因素。由於鉀是鹼性元素,白地瓜pH值為10.31,是生理鹼性食品,有中和體液的作用。適當食用白地瓜,有利於保持血液的酸鹼平衡,對人們的健康、發育和智力開發都有益處。

5. 抗癌物質

白地瓜中有一種叫「去氧表雄酮」的生理活性物質,可以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對腦細胞和內分泌腺素的活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故能延緩智力衰退和增加人體的抵抗力。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賴氨酸、植物纖維、去氫表雄酮,能預防腸癌和乳腺癌。

食療價值

塊根常除供食用外,還可以製糖和釀酒、製酒精,也可製取澱粉、提取果膠等,製取的澱粉可以製作粉條和粉皮,可以製作美味的菜餚。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遺憾的是,人們大都以為吃紅薯會使人發胖而不敢食用。其實恰恰相反,紅薯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它的熱量只有大米的1/3,而且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特殊功能。

紅薯不僅是健康食品,還是祛病的良藥。《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紅薯蒸、切、曬、收,充作糧食,稱做薯糧,使人長壽少疾。」《本草綱目拾遺》說,紅薯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金薯傳習錄》說它有6種藥用價值:治痢疾和瀉洩;治酒積和熱瀉;治溼熱和黃疸;治遺精和白濁;治血虛和月經失調;治小兒疳積。《陸川本草》說,紅薯能生津止渴,治熱病口渴。

紅薯含有大量不易被吸消化酵素破壞的纖維素和果膠,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腸胃蠕動,從而起到通便作用。另外,它含量豐富的β-胡蘿蔔素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實際上紅薯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

食療方法:

1、炒紅薯:

原料:紅薯250克。
  製法及用法:加油、鹽炒熟,一次吃完,1天2次。
  功效:治便秘。

2、紅糖紅薯葉:

原料:生紅薯葉。
  製法及用法:紅薯葉搗爛,調紅糖,貼腹臍。
  功效:可治大小便不通。

3、水煎紅薯藤:

原料:幹紅薯藤適量。
  製法及用法:水煎服。
  功效:可治消渴。

4、炒紅薯藤:

原料:新鮮紅薯藤

製作:先去莖再生炒

功效:降壓


紅薯食譜:

1、紅薯片

材料:紅薯

作法:紅薯去皮,洗淨,蒸熟,搗碎成泥狀,加入輔料再次攪拌,鋪平曬乾,剪成菱形小塊,入油鍋炸熟。

特點:香、酥、脆、糯。無任何添加劑,純手工製作,既保持了紅薯的營養成分不丟失,有大大延長了紅薯的保存期,是一款非常不錯的休閒食品。

2、地瓜小點心

材料:地瓜1條,白木耳3朵,蜂蜜適量。

作法:地瓜去皮切塊,白木耳泡軟切碎後,兩者一起加水煮爛,加入蜂蜜調味,當點心吃。

建議:一天吃2次,2餐之間吃。

口感:甜脆可口。

3、紅薯發糕

取紅薯粉1000克,麵粉300克,白糖300克,蘇打8克及適量溫開水調拌均勻,發酵完全後放入蒸籠內用大火蒸熟。離火晾至溫熱程度時,在其表面適當塗抹香油,撒上青紅絲、芝麻,切塊食用。若配料時適量增加些食用色素、紅棗等,則成為花色發糕,或紅棗發糕,其色好看,鬆軟可口。

4、紅薯蔥餅

將紅薯洗淨蒸熟,去皮後搗成糊狀,加等量的麵粉和適量的溫水、蔥、花椒麵、食鹽等拌勻,成手掌大小圓餅,放進平底鍋,用油烙熟即成。該餅色澤金黃,蔥香撲鼻,口感甜美。

5、紅薯燒餅

用發酵好的紅薯麵團,撒上少許油,做成餅狀,面上刷上飴糖水,沾上芝麻後置烘爐或炒鍋內烤熟即可。

6、紅薯丁湯

紅薯適量洗淨,去粗皮切成小丁塊,鍋熱淋入植物油稍炒,傾入丁塊爆炒後,加水煮熟紅薯。起鍋前加入鹽、味精、少量豬油,撒上蔥花、淋上麻油即可。

7、地瓜濃湯

材料:地瓜100g、白花椰菜50g、開水1.5碗、太白粉1小匙

做法:

地瓜洗淨去皮切成塊狀,置入電鍋中蒸熟。取出放入果汁機中打成泥。花椰菜洗淨切成小朵狀備用。

將水煮滾後加入花椰菜煮2分鐘,再加入地瓜泥續煮30秒後關火。將太白粉加20c.c。水調勻加入湯中,將湯調成糊狀即可。

8、油炸薯條

將紅薯洗淨,去皮放入清水浸泡1-2分鐘,接著切成小薯條,再入沸水內燙1分鐘,瀝乾後在油鍋內炸1分鐘左右,待薯條浸足炸透,撈起瀝乾,冷卻至室溫後迅即送冰箱冷凍,經冷凍處理便得到速凍油炸薯條,脆嫩爽口,清香黼閏。

9、紅薯雞蛋飯

大米、紅薯250克、雞蛋4隻,素鹽、素油各適量。先將大米一起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燒沸後改用文火燜熟,再將雞蛋打入鍋內加入少許精鹽,倒入熱油鍋內翻炒成塊,後將燜好的紅薯米飯拌均勻,即可食用

10、烤紅薯

把紅薯,放在爐火周圍,烤成略帶焦黃之色,烤熟掰開,撲鼻而來的烤紅薯味道,吃在嘴裡又香又甜。

拿三個磚頭準備些起火的東西然後就是快火最後慢火滅火烤紅薯就好了。

材料:紅薯

做法:把紅薯洗乾淨,入烤箱220度35分鐘(要看紅薯大小)即可。

11、紅薯銀耳羹

紅薯的營養很豐富,含有糖、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和鈣、磷、鐵等。由於紅薯含胡蘿蔔素較豐富,還可用以治療夜盲症,紅薯含食物纖維較多,所以有通便、降低血脂的作用。是低熱量、低脂肪食品中的佼佼者。 紅薯銀耳羹,抑制脂肪,養顏排毒,滋養身體,是最健康的養顏排毒食品。

材料:紅薯120克、銀耳15克、枸杞子適量、冰糖60克

做法:

準備好銀耳、紅薯、冰糖。

 

銀耳提前泡發,洗淨、撕小朵備用。

 

紅薯去皮、洗淨、切小塊備用。

 

銀耳倒入沙煲,加入適量冷水,大火煮開,小火燉煮20分鐘。

 

加入紅薯,繼續燉煮15分鐘。

 

加入冰糖,燉煮10分鐘。

 

燉好的銀耳羹盛入碗中,溫熱食用。

 

12、紅薯臘腸燜飯

紅薯屬鹼性食品,和很多水果、綠色蔬菜一樣,這是最難得的。而一般食物都是酸性的,比如糧食、雞鴨魚肉等,而人體的PH值為7.34,所以吃紅薯有利於人體的酸鹼平衡。同時吃紅薯能降低血膽固醇,防止亞健康和心腦血管病等「現代病」。 紅薯含有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紅薯的不足之處,是缺少蛋白質和脂質,用適量的肉類搭配煮食,以補充營養物質的不足。 紅薯臘腸燜飯,綿軟香甜,營養搭配均衡。一個人的時候,簡單的這麼一鍋,也是不錯的一餐。

材料:紅薯120克、臘腸適量、鹽適量、大米80克、芝麻油適量

做法:

準備好大米、紅薯、臘腸。

紅薯、臘腸洗淨切小塊備用。

大米洗淨,倒入飯煲,加入紅薯。

倒入臘腸,加入適量鹽,拌勻。

加入適量冷水。

調至煮飯檔燜煮。電閘跳開後,繼續燜10分鐘再打開。

淋入芝麻油,拌勻後食用。

13、小米紅薯粥

材料:紅薯100克、小米30克、鹽適量、白糖少許

製作順序:

將小米倒入鍋中洗淨,漂去殘破、不飽滿顆粒。

將紅薯表皮削掉,洗淨切成方塊狀倒入盛小米的鍋中。

加入少量的食鹽,不可多家,食鹽過多會破壞掉紅薯中的營養物質。

蓋上鍋蓋,先以大火煮開,然後換成小火慢熬,熬到紅薯充分軟化即可。

加入白糖,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多或是加少。

食用價值:紅薯小米粥具有補氣、通便、潤腸的功效,對於一些啤酒肚、產後無食慾、術後、大便乾燥患者有很明顯的療效,特別是腸胃功能紊亂者是很好的食療佳品。

14、紅薯粉圓

主料:紅薯(適量)

調料:番薯粉(適量)、糖粉(適量)

廚具:煮鍋

做法:

紅薯去皮切片蒸熟。

放在大碗裡碾成紅薯泥。

乘熱加入番薯澱粉和少量糖粉(量不用過多,能將薯泥揉成團即可)。

用手捏捏揉揉,揉得越久吃起來越有嚼勁。

最後成為一個光滑的薯泥麵團。

取一部分薯泥團搓成長條。

切成幾小段。

滾上一些澱粉防粘,裝入保鮮袋或保鮮盒速凍保存慢慢享用。

吃的時候像下湯圓一樣煮至浮起撈出。

配上自己愛吃的底湯即可,冷熱皆宜,我今天用的是黑米薏仁糊底。

美味的薯圓,一碗吃了還不夠!

15、蒜香紅薯燜面

主料:機軋溼面(200克)、紅薯(150克)

輔料:青椒(適量)、蒜瓣(適量)

調料:食油(1茶匙)、郫縣豆瓣醬(2茶匙)、蒸魚豉油(適量)、鹽(適量)

做法:

1、青椒、紅薯洗淨切小塊,蒜拍破備用。

2、鍋中油熱,爆香蒜瓣;倒入青椒、紅薯,翻炒均勻。

3、加入郫縣豆瓣醬,炒勻。

4、淋入適量冷水,煮5分鐘。

5、將溼面均勻碼在紅薯上,利用煮紅薯的水蒸氣燜面。

6、鍋中湯汁減少,將麵條翻動一下,淋入蒸魚醬油,炒勻。

7、燜好的麵條,調好味盛入碗中。[10]

三、食用禁忌:

專家指出,紅薯在午餐時段吃是最好的。這是因為我們吃完紅薯後,其中所含的鈣物質需要在人體內經過4到5小時進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進鈣的吸收。但最好是在午餐前食用紅薯,這樣鈣物質可以在午餐前被全部吸收,而且不會影響晚餐時其他食物中鈣的吸收。

我們在加工紅薯時,一定要蒸熟煮透,這樣可以破壞澱粉的細胞膜,因為這是難以消化的物質。還有如紅薯中的氣化酶不經高溫破壞,我們服食後會產生不適感。

紅薯發芽後禁忌生食,此時的紅薯稱為鳳凰薯,有劇毒,曾經在鄉下就有農民把挖去芽後的生紅薯餵豬及餵牛,出現了豬牛中毒死亡的案例。

1、不宜食用有黑斑的紅薯,有黑斑的紅薯黑斑裡的病毒不易被高溫破壞與殺滅,容易引起中毒,出現發熱、噁心、嘔吐、腹瀉等一系列中毒症狀,甚至會導致死亡。

2、不宜和柿子同時食用紅薯的主要成分是澱粉,進食以後會產生大量果酸,如果與柿子同時食用,果酸可與柿子的單寧、果膠起凝聚作用,形成胃結石。如果食量多的情況下,應該至少相隔五個小時以上。如果感覺胃部不適,一定要去醫院做胃鏡,看看是否有胃出血或胃潰瘍。

一定要熟透再吃

紅薯一定要蒸熟煮透再吃,因為紅薯中的澱粉顆粒不經高溫破壞,難以消化。紅薯含有一種氧化酶,這種酶容易在人的胃腸道裡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如紅薯吃得過多,會使人腹脹、呃逆、放屁。

吃紅薯「燒心」配點小鹹菜

紅薯含糖量較高,吃多了可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使人感到「燒心」。因此吃紅薯時最好搭配一點鹹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消化不良慎吃紅薯

紅薯的糖分多,身體一時吸收不完,剩餘部分停留在腸道裡容易發酵,使腹部不適。中醫認為,溼阻脾胃、氣滯食積者應慎食紅薯。

紅薯和柿子不宜同食

紅薯和柿子不宜在短時間內同時食用,至少應相隔五個小時以上。如果同時食用,紅薯中的糖分在胃內發酵,會使胃酸分泌增多,和柿子中的鞣質、果膠反應發生沉澱凝聚,產生硬塊,量多嚴重時可使腸胃出血或造成胃潰瘍。

醫用價值

藥性功效:

紅薯塊根具有活性成分,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美容等功效,有「長壽食品」美譽。

紅薯含有獨特的生物類黃酮成分,能促使排便通暢,可有效抑制乳腺癌和結腸癌的發生;能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滋補肝腎,也可以有效治療肝炎和黃疸。[11]

紅薯蛋白質質量高,可彌補大米、白面中的營養缺失,經常食用可提高人體對主食中營養的利用率,使人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紅薯富含膳食纖維,具有阻止糖分轉化脂肪的特殊功能;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和防止便秘,用來治療痔瘡和肛裂等,對預防直腸癌和結腸癌也有一定作用。

紅薯對人體器官黏膜有特殊的保護作用,可抑制膽固醇的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肝腎中的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生。

外用:

薯敷治瘡患,葉汁塗治溼疹,藤敷治蛇、狗咬傷;嫩薯苗葉、蕹菜嫩葉、紅糖敷臍部,治腎炎水腫及肝硬化腹水等均有一定療效。巴西紅薯Simon 1號是臨床應用中藥效最高的品種,有治療癌症、一七型糖尿病等疑難病例。[12]

減肥,美容:

吃紅薯會不會使人發胖。根據科學研究,吃紅薯是不會使人發胖的,相反紅薯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它的含熱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飯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後不必擔心會發胖,反而可起到減肥作用。

紅薯中還含有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物質,對保護人體皮膚,延緩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國外許多女性把紅薯當作駐顏美容食品。

抗癌:

科學家發現紅薯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氫表雄酮,可以用於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飲食中最具有抗癌作用的營養物質是β-胡蘿蔔素(維生素A前體)、維生素C和葉酸,而在紅薯中三者含量都比較豐富。

一個小紅薯(約2兩重)可提供2倍量的人體每天所需維生素A、三分之一量的每天所需維生素C和約50微克的葉酸;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高於一碗燕麥粥。常吃紅薯有助於維持人體的正常葉酸水平,體內葉酸含量過低會增加得癌症的風險。紅薯中高含量的膳食纖維有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和結腸直腸癌的作用。

有益於心臟

紅薯富含鉀、β-胡蘿蔔素、葉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B6,這5種成分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鉀有助於人體細胞液體和電解質平衡,維持正常血壓和心臟功能。

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有抗脂質氧化、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6有助於降低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後者可損傷動脈血管,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預防肺氣腫

為什麼一些長期吸菸者活到90歲以上但沒有發生肺氣腫,可能與他們日常飲食中維生素A含量豐富有關。研究人員建議那些吸菸者或被動吸菸者最好每天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紅薯,以預防肺氣腫。[11]

糖尿病作用

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糖尿病肥胖大鼠在進食白皮紅薯4周、6周後血液中胰島素水平分別降低了26%、60%;並發現紅薯可有效抑制糖尿病肥胖大鼠口服葡萄糖後血糖水平的升高;進食紅薯也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甘油三酯和游離脂肪酸的水平。

研究提示白皮紅薯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一項臨床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白皮紅薯提取物後,其胰島素敏感性得到改善,有助於控制血糖。


紅薯湯能減肥瘦身:

粗糧富含食物纖維,進入腸道後,能清理腸管內的廢物,將毒素與廢物集合起來,讓其順利排出體外。紅薯同樣富含食物纖維,而維生素的含量特別多,能在腸內製造出新細胞,促進新陳代謝。

減肥紅薯湯做法

紅薯1個,去皮切絲,洋蔥1/4個,切小塊,海帶適量,切絲,口蘑切絲。鍋中燒開水,將紅薯絲、洋蔥絲、口蘑絲、海帶絲倒入湯中煮沸,然後小火煮10分鐘,加入鹽、雞精、香油調味即可食用。這道湯能讓血行暢通,將能量輸送到血液中;而海帶不但能帶出湯的鮮味,還能給身體補充礦物質。

能防流感

美國媒體刊文指出,紅薯有助於抵禦流感,防治感冒。紅薯是β胡蘿蔔素的最佳食物來源,有助於人體製造足夠的白血球,抗擊感冒病毒侵入導致的感染。紅薯吃法多樣,可以蒸、烤、或者打成紅薯泥。

植物文化文獻記載

《金薯傳習錄》記述:明朝萬曆二十一年5月下旬,福建長樂縣華僑陳振龍冒著生命危險將紅薯帶到福州,從此傳到大江南北。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並說海中之人食之長壽。中醫視紅薯為良藥。

入藥始見於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其性平味甘無毒,入脾、腎二經。能涼血活血,益氣生津解渴止血,寬腸胃通便秘,產婦最宜。

《本草綱目拾遺》載番薯「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白皮白肉者,益肺生津。煮時加生薑一片調中與姜棗同功;同紅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洩」。

《隨息居飲食譜》稱「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論生熟,食少許即安。」紅薯與醋煮食,消全身浮腫。若煮熟食,飲少許黃酒,再飲紅糖薑茶,治產婦腹痛。

《金薯傳習錄》:紅薯治痢疾下血症、酒積熱瀉、溼熱黃疸、白濁淋毒、月經失調、血虛遺精、小兒疳積。紅薯葉、藤亦可入藥。薯葉、冬瓜水煎日服兩劑,薯葉、鮮黃瓜水煎日服一劑,可治糖尿病。薯葉、雞內金水煎治小兒消化不良。藤與豬蹄煮食,治缺乳。還有治血崩、腹痛腹瀉、夜盲症等作用。[12]

相關俗語

紅薯、紫薯是紅番薯和紫番薯的簡稱,紅、紫只是果皮顏色不同以示區別而已。番薯是家喻戶曉的作物,它的名稱卻易被混淆。地瓜,甘薯和紅薯等眼花繚亂。事實上,番薯才是正確的稱呼,其它都只是番薯的別稱而已。

番薯因果實長在地下,不少人稱之為地瓜,但它不是瓜,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方面,從植物分類學來說,番薯是旋花科番薯族;而我們熟知的冬瓜、西瓜、南瓜、黃瓜都是葫蘆目葫蘆科,二者分屬不同的植物科目;從口感形態上來說,瓜類有瓜仁和瓜瓢,口感清脆爽口,生吃熟食皆可;番薯沒有瓜仁,而且澱粉含量高,若生吃沒經過高溫,不易消化,容易產生腹脹、嗝氣等不適。另一方面,中國各地方言多稱「番薯」,沒有「地瓜」一詞,日本和韓國等多個國家也都統稱番薯。那甘薯是番薯嗎?甘薯只是番薯的別稱,番薯身為植物分類學中的「番薯族番薯屬」的「族長」,還是希望被以學名「番薯」稱之的。

在福建和江西等地,番薯因為憨厚大個的體態,老一輩還稱其為懵番薯,伴隨動漫文化的熱潮和賣萌搞怪元素的流行,現在大都改稱萌番薯。番薯因與臺灣島形狀相似,臺灣人都有稱自己為番薯仔的習慣,並以自稱「番薯仔」為榮呢!

番薯高產,紅軍當年打遊擊時物資匱乏,飢一頓飽一頓。後來從山區農民那得知種番薯可有效應對飢餓,便和山區農民朋友一起房前屋後種些番薯,軍民們還有口號「土藏萌番薯,吃飽不辛苦」。[1]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句俗語來自戲劇「七品芝麻官」。清苑縣知縣唐成不畏權勢,與明朝大貪官嚴蒿之權貴做鬥爭的故事,體現了七品知縣大智大勇,不畏權勢的勇氣和作為,體現了為官之道與其個人的人格魅力,在民間廣為傳唱。)

臺灣

時到時擔當,無米再來煮番薯湯。(意思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必多慮,到了危急的時候,自然會出現應變的方式。)

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意思生命力很強。根深蒂固,只要你種下它,它就可以生生不息,就像臺灣人的精神,吃苦耐勞,根性強。)

淮安

一斤山芋兩斤屎(促便,清腸。)

一擔山芋八十斤屎,身體不好還不止。

種植

夏至後壓,一擔苗,一擔薯

種種甘薯種種稻,產量年年高

黃鸝來,拔蒜薹;黃鸝走,出紅薯。[1]

 

相關焦點

  • 怎麼建立百度百科詞條?十分鐘學會怎麼做百度百科
    在創建百度百科的時候,90%都會出現審核不通過的情況。 一、什麼是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是百度公司推出的一部內容開放、自由的網絡百科全書平臺。
  • 比百度百科靠譜的維基百科
    甚至有研究表明,維基百科的準確性同大英百科旗鼓相當。然而,維基百科在中國並不如它的競爭對手百度百科流行。同樣是在線百科全書,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百度百科和在中國以外的世界早已家喻戶曉的維基百科有何不同,也看看一本自由、準確的在線百科全書該是如何編寫的。維基百科創立於2001年,定位為「自由的百科全書」,而百度百科創立於2006年,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
  • 自品牌網絡百度百科建設,怎樣成功創建百度百科
    百科創建沒有通過審核,有沒有找到原因呢?想要解決問題肯定先知道問題出在哪。你可以先查詢一下原因,百度百科審核不通過都有原因回復的。一般來說,詞條無法通過審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詞條內容有宣傳嫌疑;參考資料不是來自權威平臺;正文內容不符合百度收錄標準,比如非客觀、準確、全面的信息;詞條內容中含有推銷或宣傳的內容
  • 如何在百度百科建立個人詞條,百度百科企業詞條怎麼創建
    百度百科怎麼創建自己,這個是很多網友想做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想在網上有自己一點點信息啊,想出名,而且百科也是在搜尋引擎中排名最好的,所以很多人都想去做,但是百科雖然人人可以創建,並不是你想創建就能通過的。
  • 百度百科創建人物入口,創建百度百科人物詞條多少錢?
    百度百科創建人物入口,創建百度百科人物詞條是按字數收費的,價格從1000-3000元不等,創建人物百度百科詞條就找做百科網,做百科網自2013年成立工作室到今,已有一批1-6級百科帳號,可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百度百科創建詞條,修改,編輯等服務,所接的百科已包含參考資料的費用
  • 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
    專題活動連結PC端:http://baike.baidu.com/museumWap端:http://wapbaike.baidu.com/museumapp專題活動背景「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是百度百科的大型公益科普項目
  • 如何創建百度百科品牌,百度百科創建官方網站能做參考資料嗎?
    如何創建百度百科品牌,百度百科創建官方網站能做參考資料嗎?創建百度百科詞條就找速推做百科網,速推做百科網自2013年成立工作室到今,已有一批1-6級百科帳號,可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百度百科創建詞條,修改,編輯等服務,速推所接的百科已包含參考資料的費用,百科包通過、包做上。
  • 如何建立自己的百度百科人物詞條?百度百科詞條創建技巧揭秘
    編輯百科詞條的通過率: 沒有絕對的100%通過率,只能說越符合詞條編輯標準越容易過。從詞條編輯審核通過率總體相對來說:互動百科>360、搜狗>百度百科,互動百科的最容易通過,百度的詞條編輯最難過;有趣的是有時在百度編輯的詞條審核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可能會自動上互動百科。
  • 百度百科編輯內容的能與不能
    這個觀點混亂的時代裡,人們更加渴望權威,百度百科9年如一日的強勢表現,正是群體性潛在渴望的一種表現。在中國人傳統認知中,常常將「威權」與「權威」混淆不同,這也會讓一些普通用戶困惑:百度百科也會經常改動,為什麼還是權威?
  • 百度百科上線「秒懂」視頻功能 用短視頻呈現詞條內容
    百度百科負責人阮瑜4月28日,百度百科在上線10周年發布會上宣布,截至目前,百度百科累計創建詞條1300多萬,參與詞條編輯的網友超過580萬,幾乎每32秒誕生一個新詞條,日均PV已經超過4億。在被TechWeb問及過去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時,百度百科負責人阮瑜稱,做百科類產品,會遇到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就是,保證內容「中正」、「客觀」,最大程度地接近事實真相,百度百科一直在這方面不懈努力,未來也是一樣。
  • 百度百科啟動核心用戶體系
    百度百科啟動核心用戶體系 2010年10月27日 10:12作者:廠商稿編輯:廠商稿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看到朋友資料頁面上掛的『小海軍』
  • 頭條百科上線:極簡無廣告 百度百科的對手來了?
    頭條百科上線:極簡無廣告 百度百科的對手來了?   當前版本的頭條百科相對簡單,首頁也只有logo和搜索框,宣傳語為「在這裡,認識世界!」, baike.com的域名來自2019年9月被字節跳動收購的互動百科。今日頭條和頭條搜索的搜索結果,都會優先展示來自頭條百科的內容,並且單獨列出了百科頻道。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頁面清爽無廣告。  搜索框輸入關鍵詞後會跳轉到對應的百科條目,內容來自互動百科以及其他內容源,信息豐富度上與百度百科等主流中文百科內容相近。
  • 怎麼在百度百科上傳個人資料
    在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很多的人隨著知名度的提高,都在網上有了自己的信息,但這些信息怎麼做上去的呢,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先不說已經在網上展現的那些個人信息,更多的人比較關注百度上傳個人資料怎樣才能做上去,下面做百科網簡單的說下用哪些方式可以把自己的信息做到百度上面去。
  • 互動百科訴百度百科侵權正式立案
    【賽迪網訊】記者27日獲悉,互動百科近日已正式向海澱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狀告百度公司侵犯著作財產權。目前,法院已經受理該案,並已於今日組織雙方進行訴前調解。
  • 加速人格化,百度百科掀起「造星」運動
    12月8日,百度知識垂類總經理阮瑜在「百度百科史記2020 微光年度論壇」上透露,截至目前,百度百科覆蓋2100萬詞條,每天滿足4億次知識搜索需求。此外,百度百科發布「微光計劃」,聚焦天文、性教育、通識等細分垂類孵化權威專業知識分享者,提供流量扶持、粉絲聚合、個人IP打造、1對1專屬指導等多維度賦能,為知識分享者提供全方位的扶持方案。
  • 企業為什麼要建立企業百度百科?
    我們想要了解一個品牌時,一般先做的事情就是去百度搜索一下,看看這個品牌在網絡信息的情況,可以了解到該品牌的實力如何,如果在搜索一個品牌的時候發現這個品牌連百度百科都沒有的話,那這個品牌在對方心目中的權威性可能會下降一大截。
  • 愛讓知識更有力 百度百科和你在一起
    在百度百科過去的五年裡,有許許多多愛知識、愛分享的科友活躍於平臺之上,他們中有父子組合,也有夫妻搭檔。因為百度百科,因為知識的連結,他們在此表達著親人的關懷,演繹著愛情的浪漫,讓人們看到了知識不僅擁有力量,還富有溫情。  百科見證 父子情深  作為一位退休教師,離開了學校,失去了傳授知識的機會,非常的不適應。
  • 刪除"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表述,百度百科回應
    12月8日,韓國一名教授向百度百科抗議,其「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屬於「錯誤」。據觀察者網查詢,截至8日晚間,百度百科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描述已經被刪除。據韓聯社此前報導,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8日表示,他已向百度百科發郵件,就「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一表述表示抗議,並隨信附上韓國泡菜的歷史和文化等資料。徐坰德在郵件中聲稱,百度百科「泡菜」詞條中在介紹韓國泡菜時稱韓國泡菜源於中國是「明顯的錯誤」。他隨信附上韓國泡菜的歷史和文化等資料,要求百度方面「糾正錯誤的信息」。
  • 百度百科「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說引韓國教授抗議 百科回應
    [PConline資訊]12月9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有韓國教授近日向百度百科發郵件,就「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一表述表示抗議,並隨信附上韓國泡菜的歷史和文化等資料。  該名韓國教授認為百度百科「泡菜」詞條中在介紹韓國泡菜時稱韓國泡菜源於中國是「明顯的錯誤」,要求百度方面「糾正錯誤的信息」。
  • 詞條總量遠超英文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打造最大中文百科全書
    2019年過去,百度百科顯示其收錄的詞條正式邁過1600萬大關,達到1640萬條。相較之下,維基百科英文版收錄590餘萬個詞條,中文版僅收錄近108萬詞條,在單一語言詞條總量方面,百度百科已大幅領先維基百科,是後者的近3倍。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創造了一個涵蓋各領域知識的中文信息收集平臺,滿足各行各業人們對知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