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護眼睛一樣呵護生態
——竹山縣紮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漫行竹山,碧樹紅花相掩映,青山綠水互為鄰。
「十三五」這五年,是竹山越來越美的五年——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了。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竹山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一核兩帶三為主」戰略,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三大攻堅戰」,全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的藍圖徐徐展開。
守護「一片藍天」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十三五」以來,竹山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創建生態文明示範區……一系列生態保護舉措陸續實施,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為守護藍天,竹山不斷培植壯大綠色能源、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生態礦產和生態旅遊「兩綠三生」生態產業,以茶葉、竹子、菸葉、油菜為主的綠色產業不斷壯大。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和高耗能產業,對6家重點排汙企業實施強制性生產工藝升級改造,排查整治工業爐窯21座,關停磚瓦生產企業10餘家,淘汰或改造燃煤鍋爐30臺56.99蒸噸。先後強制報廢各類老舊機動車4000餘臺、淘汰黃標車500餘輛。全面落實在建工地 「八個100%」防揚塵措施,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全力推進秸稈露天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有效防止重汙染天氣發生。先後建成國家級空氣自動監測站2個,縣域環境空氣品質實現全自動實時監測及日公告目標。
留住「一泓碧水」
竹山,是鑲嵌在堵河流域的一顆明珠。
為保衛碧水,竹山累計投入5億元,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16個,建設城鎮垃圾處理廠5個、城鄉垃圾壓縮中轉站15個、縣級汙泥處理廠1個,投資1000餘萬元完成全縣17個鄉鎮垃圾壓縮轉運車輛和垃圾箱等基本環衛設施的更新配套。全力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改造農戶無害化廁所27087個、農村公廁72個、鄉鎮公廁34個、城市公廁32個。投資6000餘萬元完成霍河水庫縣級備用飲用水源標準化建設,投資1.2億元完成潘口水庫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口整體轉址搬遷及規範化保護建設。對252條河流的四級河長實現監管全覆蓋,為10條重點河流編制「一河一策」方案。關停堵河上遊非法小水電站7座,整改完善提升其它小水電站28座。沿堵河及其支流累計關、停、並、轉醫藥化工等工業企業5家、畜牧養殖企業10餘家。強力開展堵河禁捕退捕工作,完成漁船退捕拆解上岸71艘,取締堵河庫區養殖圍網和網箱,轉產安置退捕漁民142名,有效保護堵河流域水生態環境。
堅守「一方淨土」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竹山縣始終把土壤汙染防治作為關係生態和民生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
為保護淨土,竹山全面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切實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和修復。紮實開展工業企業用地、垃圾填埋場、汙水處理廠(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礦山開採等重點區域土壤環境監測,將鑫榮礦業、天新生物等重點排汙企業和綠松石礦山等納入重點監測監管範圍。加強醫療等危險廢物管理,對27家危廢產生單位實施危險廢物集中儲存轉移及物聯網申報審核制度。有序推進鹽鹼地和石漠化治理,實施土地整理並推廣耕地測土配肥3000餘公頃,推廣玉米、茶葉等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600餘公頃。全面開展綠松石、鐵礦礦山修復治理,對7座無主尾礦庫實施綜合治理。深入開展「綠滿竹山」行動,全域實施植綠復綠工程,土壤涵養水源能力不斷增強。
據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竹山縣環境空氣品質年均優良率在93.2%以上,多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0天左右;縣域地表水環境質量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標準,水質達標率100%,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標準,水質達標率100%;全縣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高於95%,新增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保障率100%。
【來源:十堰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