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村醫」石海燕:以實際行動演繹急救生死時速的「急救善使」

2020-12-17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江 通訊員 常旭 淄博報導

「多虧了石海燕大夫,跑前跑後救了我們!」8月10日,在沂源縣魯村鎮衛生院,一對老夫婦將寫有「見義勇為,救死扶傷」的錦旗硬塞到石海燕手中,用質樸的語言表達最真摯的感謝。

山路遇險,幸遇「急救善使」

時間回到8月5日上午8時許,在沂源縣魯村鎮通往悅莊鎮的山路上,一輛農用車栽在路邊,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頭部受傷流血,前後都不見車輛和行人,旁邊的老伴正因無處求助而慌亂失措。

這是一條偏僻的村道,路旁沒有住戶,兩側都是玉米地。此時,正在巡診的石海燕駕車經過。她是淄博市第一醫院輸血科副主任,也是淄博市第六批「第一村醫」,派駐魯村鎮賈莊村,覆蓋涼泉村、埠西村。

危急關頭,她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車查看傷情,發現傷者頭部創口大、出血多,老人面色蒼白、脈搏細弱,意識已經模糊。石海燕迅速回到車上拿來急救箱,進行緊急施救,並拿出紗布和衣服,為老人包紮傷口,但覆蓋傷口的紗布及衣物很快被血浸透。

情況危急,撥打120已經來不及,石海燕顧不得老人全身血汙,抓緊抬他上車,趕往最近的魯村鎮衛生院,並在路上電話聯繫衛生院和急救人員,讓老人第一時間得到了救治。

正是石海燕的正確施救,為救治爭取到了寶貴時間,CT檢查、包紮、縫合、交費,等一系列流程忙完,已是正午12點多,在衛生院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老人脫離危險,石海燕這才鬆了一口氣,悄悄離開了衛生院。下午1點多了,她回到派駐村賈莊村,到衛生室村醫劉綿申家泡了一包方便麵,在交流中對自己剛剛忙活過的這場急救隻字未提。

老人孩子知道後,託人四處打聽,送上錢物表示感謝,都被石海燕拒絕了。8月10日,病情穩定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找到石海燕,一定要她收下錦旗,而她見義勇為的事跡,也在魯村鎮及周邊山村迅速傳播開來。

回憶起當天的情景,石海燕告訴記者:「很多人都問我,那裡沒有監控,沒有見證人,你不怕給自己惹麻煩嗎?其實我當時真沒多想,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救人,這個社會終究是好人多!」

挺身而出,「第一精神」擔當

危急之際,挺身而出,一直是淄博市第一醫院的優良傳統,僅2013年來,淄博市第一醫院已經有10餘名醫護人員見義勇為,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第一力量」的傳承與發揚。

王端平、高鑫,淄博市第一醫院急診科護士。2019年6月11日下午,在沂源中莊一處水庫,一位老漢溺水遇險,恰巧兩人在附近,他們立即跳入水中,拼盡全力把溺水的老人救上岸,並進行了現場急救。

李軍,淄博市第一醫院的心內一科副主任。2019年5月3日早上,博山白虎山菜市場內,一老太太突然暈倒在地,幸得恰好路過的李軍及時施救。

74歲的路清蘭,退休前曾任淄博市第一醫院外科處置室護士長。2015年3月26日,正在博山區文化宮鍛鍊身體的路清蘭,指導現場的6名市民輪流施救,成功搶救一名突發心梗患者。

他們都是醫生,也都是「急救善使」。危急時,他們見義勇為,成功挽救生命;平日裡,他們開展「急救善使」公益培訓,推廣急救技能,傳播正能量。

2020年4月28日,石海燕作為第六批「第一村醫」來到魯村鎮,她深知,只有扎紮實實把每一個派駐村、覆蓋村的工作落實到位,才能當好健康「守門人」,讓山村百姓「看病不求人,患者少跑腿」。

在淄博市第一醫院人看來,急救善使,就是教大家學會怎樣正確救人,破解「想救不敢救、敢救不知該怎麼救」的社會難題。

因此,除了健康扶貧工作,石海燕也將「急救善使」公益培訓帶到了鄉村,現已成功開展心肺復甦技能培訓。正如她所說:「我們不僅要自己救人,更希望老百姓增強健康意識和急救意識!以真心換真情,掌握了急救技能,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不用因為不會救而躲著走,也不用因為擔心被訛詐而不敢救。」

「急救善使」,6萬餘人受益

「急救善使」是誰?

珍惜救命黃金10分鐘,人人都是急救善使。

淄博是組群式城市,地域狹長,山區較多,這些因素都使院前急救速度和效果受到制約。因此,更需提高急救知識普及率,讓民眾在面對意外事故時,能夠用掌握的急救技能開展自救互救,為搶救贏得寶貴時間。

2015年2月,由淄博日報社、淄博市第一醫院倡導發起,中共淄博市委宣傳部、市衛生計生委、市教育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明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紅十字會、淄博日報社聯合主辦的「急救善使」公益活動正式啟動,作為急救善使公益活動的主要成員單位,淄博市第一醫院的每一個醫護人員,都為急救技能的普及而不懈努力著,多年來,他們定期進山、下鄉,走進社區、村居,為城鄉群眾進行了多場急救技能培訓。

一系列急救善使公益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4年多來,在急救善使委員會的統籌下,定期組織專家和志願者走進全市各區縣的社區、村莊、企業、商場,進行急救培訓,截至目前,已開展急救善使公益培訓370多場,急救技能知識培訓覆蓋6萬多人次。

淄博市第一醫院院長、急救善使委員會執行主任陳進國告訴記者,急救培訓不僅是生命急救,更是道義與良心的急救。今後,他們將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促進醫療與公益的結合,讓更多普通市民掌握急救知識、急救技能,大大提升院前自救和他救能力,為身邊每個人加一道生命保障。

相關焦點

  • 【急救在線】「生死時速」每天在這裡上演——他們是挽救生命的「天使」
    事情發生在2月23日下午3點48分,諸暨120急救中心接到電話,說在體育路一居民樓裡有一老人跌傷,指揮中心馬上發出黃色報警信號,指令諸暨市中醫醫院120急救分站就近出車。這一天是周銷飛當班,聽到指令後,急救醫生、護士、駕駛員三人立即出發。3點57分,救護車就到達現場。醫護人員發現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年紀大概在80歲以上。因為跌倒導致下肢外傷無法行動。
  • 烏魯木齊市120急救中心:日常急救工作有保障
    烏魯木齊市120急救中心書記王向松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在組織專用負壓車做好新冠肺炎患者轉運救治工作的同時,烏魯木齊市120急救中心集中精力從三個方面做好市民日常急救工作,確保市民第一時間得到救治。烏魯木齊市120急救中心書記王向松介紹情況。馬亮 攝一是提高120電話接通率。
  • 鎮江:船員飲酒導致生命垂危 海巡艇江上演繹「生死時速」
    所幸海事搶險人員及時派出海巡艇,江上上演「生死時速」,用海巡艇將醫生送到貨船上對患者進行救治,由於搶救及時,目前該船員已脫離危險。據了解,這艘散貨船是5天前從安徽來到長江鎮江段水域的,該船原打算進入六圩河口趕往高郵。當天中午,船員劉某吃飯時飲了酒,之後腹痛不止,繼而引起昏迷。據劉某的家人稱,事發時家人都急壞了,為其測量血壓時發現,低壓只有20左右。
  • 生死時速!17分鐘,2條人命!
    生死時速!17分鐘,2條人命! 本文鳴謝 區衛健局3月21日下午,蕭山區第三人民醫院手術室內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生死時速
  • 快遞小哥突發「急性肺栓塞」 凌晨上演生死急救
    14日我們從南京市第一醫院得知,該院救治了一位快遞小哥,由於院前急救醫師的職業敏感,及時處置,目前快遞小哥愈後情況良好。   1月11日凌晨,南京市第一醫院河西急救站突然響起120急救電話的鈴聲,院前急救醫師王曉棣,急忙接起了電話,電話的那頭是急救中心:「第一醫院河西急救站嗎?我是調度總臺,月安花園有一個病人發生呼吸困難,需要緊急送到醫院。
  • 「抗疫英雄譜」誓做最美急救「逆行者」 石家莊120急救團隊抗擊...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 " 新冠肺炎 " 疫情阻擊戰中,石家莊市 "120" 急救團隊全員在崗在位,連續多天不分晝夜,奮戰在抗擊 " 新冠肺炎 " 最前線,不計報酬、不畏生死、毫無怨言、衝鋒在前,堅決貫徹落實關於疫情防控轉運工作的各項措施,堅定信心、科學處置,做好衛生健康全系統抗擊疫情處置接力的第一棒!
  • 威泓「急救雲」平臺,構建網際網路+醫療急救新時代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家衛健委關於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以危急重症為重點,創新急診急救服務。威泓醫療在國內率先提出了「急救雲整體解決方案」,主要包括「院前急救/院內搶救/院後康養」等內容。
  • 生死時速!男子運動心臟驟停,瑞安多人上演教科書式急救
    接力第一棒:同事撥打120,保安上前胸外按壓「感謝高秀妹妹的及時撥打120!」蔡永光在微信中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同事高秀。據了解,蔡永光摔倒後,是高秀最先發現的。她當時也在操場上散步,看見蔡永光摔倒後,第一時間衝過去查看。見蔡永光昏迷不醒,她馬上撥打了120,並通知了學校保安。
  • 設立120國家急救日,讓急救成為必修課
    活動創始人、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秘書長敖虎山呼籲,推進我國全民急救互助體系建設,設立120國家急救日,讓全社會都來關注急救。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設立120國家急救日,通過節日的形式,深化社會對急救的認知,確實有利於喚起公眾對急救的重視。這項倡議體現了醫務工作者的良苦用心。
  • 醫生跪地急救搶回一命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一名急救老兵,袁偉有著條件反射般的職業敏感性,她迅速衝到暈倒的患者身邊。情況緊急,患者面色蒼白不斷抽搐,倒地後一動不動。極有可能是心臟病或阿斯症候群。袁偉做出判斷,她趕忙跪在地上,對患者進行檢查。患者頸動脈搏動消失,無自主呼吸!病情危重,是心源性猝死!袁偉立刻對患者持續胸外心臟按壓,輔助呼吸,同時呼叫其他人員撥打120急救電話。
  • 急救知識飛入平常百姓家,平安守護者在行動
    為向人們普及基礎的急救技能,讓更多的人有能力在他人需要時進行緊急救援,助力社區有效應對緊急情況, 12月8日,「平安守護者行動——安心社區,你我共建」系列活動在深圳市羅湖區松園北街68號鴻翔花園舉行。  活動現場寓教於樂,急救技能幹貨滿滿  「小朋們下午好呀,大家知道什麼是急救措施嗎?
  • 中國急救獨門絕技和獨創急救藥品
    至晉代,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全面論述了臟腑經絡學說,確定穴位349個,並總結了用針灸術對各類病症進行急救的施治法。至明代,針灸界名醫輩出,出現了《針灸大全》《針灸聚英》《針灸四書》等大量針灸專著,使針灸急救進一步深入人心。在當代,針灸技術仍然在急救中佔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國的《心肺復甦與中西醫結合急救指南(草案)》就將針灸列為現場急救措施。
  • 廣西婦幼開展產後出血急救競賽 30名醫護實戰"生死時速" (5/6)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廣西婦幼保健院產科就診的高危孕產婦數量越來越多,為進一步規範產後出血的急救流程,提高產科醫護團隊的應急及整體協調能力,醫院廂竹產科組織開展產後出血救治技能競賽活動,共有5支參賽隊伍30名醫護人員參與競賽施展看家本領,每個參賽組由3名醫生、2名助產士、1名護士組成。
  • 廣西婦幼開展產後出血急救競賽 30名醫護實戰"生死時速" (3/6)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廣西婦幼保健院產科就診的高危孕產婦數量越來越多,為進一步規範產後出血的急救流程,提高產科醫護團隊的應急及整體協調能力,醫院廂竹產科組織開展產後出血救治技能競賽活動,共有5支參賽隊伍30名醫護人員參與競賽施展看家本領,每個參賽組由3名醫生、2名助產士、1名護士組成。
  • 美麗本鋼人:滴水洞,上演「生死急救」
    題記:他,本鋼板材發電廠職工,周日和愛人徒步滴水洞,在到達山道2500米遠時,突發心臟病,兩度呼吸驟停,命懸一線;她們,本鋼總醫院醫生和本鋼恆通公司職工,在該處展開急救
  • 給湖大碩博研究生當「導師」——長沙市120急救中心開展急救知識...
    11月30日,長沙市120急救中心開展急救知識科普進校園活動。56名湖南大學碩博研究生走進120急救培訓中心,通過VR體驗、仿真練習等方式,對課堂學習的急救知識與技能進行練習與鞏固。此前他對急救認識並不深刻,通過這次現場培訓,他對急救有了更深的體會,對急救知識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他認為,120急救中心的老師們在急救知識的科普上奔走、呼籲、力行,是醫者關愛生命最生動的詮釋。
  • 蔥的急救妙用史話
    這段記述使我們對蔥的功效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對於蔥豐富的急救作用,遠非這段論述所能概括。     這三方主治的病症中,所見的脈象分別是「脈微」「脈微欲絕」「厥逆無脈」,病情越來越嚴重,均是嚴重的循環衰竭狀態,如果不急救之,危在旦夕。如果服用藥物後,脈搏緩緩地恢復,說明病人還有救過來的希望,如果服藥後脈突然變得很急驟有力,就像現代ICU急救時靜脈推注了一支腎上腺素一樣,則提示病人的心臟功能已經完全衰竭,疾病無法挽回。
  • 今天是世界急救日一分鐘舞蹈學急救,龍崗版《怦然心動》來了
    南都訊 記者李榕 通訊員 陳婷 唐詩 一分鐘,一支舞,真的能讓你GET到急救理念和技能嗎?今年的9月12日是世界急救日,深圳市龍崗區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推出了新的健康傳播作品,名為《怦然心動》的舞蹈小短片讓人眼前一亮,一分鐘舞蹈涵蓋了急救關鍵步驟和要點,有市民感慨:「原來科普宣傳片還能這麼拍!這麼時尚!」
  • 濟南市急救中心成功舉辦山東省急救中心主任工作會暨疫情中的急救...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突發傳染病醫療救治轉運工作,進一步提升全省院前急救服務能力,更好的服務於人民群眾,9月21日上午,山東省急救中心主任工作會暨疫情中的急救研討會在濟南市養老服務中心召開。濟南市急救中心主任劉家良參加會議,並作典型發言。
  • 「為愛同行」公益健行活動圓滿舉辦,建德急救志願救護隊無償行動
    月光文創 舉報   原標題:「為愛同行」公益健行活動圓滿舉辦,深圳建德急救志願救護隊無償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