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手陽明大腸經

2021-02-22 漢唐經方再傳承
手陽明經穴主治

《內經》曰:『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又云:『大腸為白腸。』

手陽明大腸經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溫溜長,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五裡近,臂臑肩髃巨骨當,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號迎香(左右四十穴)。

此一經起於商陽,終於迎香,取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曲池,與井滎俞原經合也。

其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終,以交於足陽明也。是經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受手太陰之交。

庚金之腑,脈詳右寸。實則脈實,傷熱而腸滿不通,辛溫可瀉。虛則脈虛,傷寒而腸鳴洩痛,補必酸涼。蒸黃連而解酒毒,炒厚樸而止便紅。腸風妙川烏荊芥,髒毒奇卷柏黃耆。痢中六神丸,宜調則調;帶下百中散,可止則止。潤腸通秘,麻仁丸果有神效,行滯推堅,六磨湯豈無奇功。痔瘡熱痛,腦麝研入蝸牛,膽冰磨敷井水;痢疾腹痛,薑茶煎治出坡仙,梅蜜飲方書登父,腸內生癰,返魂湯而加減隨宜,十宣散去增適可。嘗聞食石飲水,可作充腸之饌;餌松食柏,亦成清腑之方。是以療飢者不在珍饈,調腸者何煩異術,能窮針裡陰陽,自獲殊常效驗。

手陽明大腸經考正穴法商陽(一名絕陽):

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陽明大腸脈所出為井金。《銅人》灸三壯,針一分,留一呼。

主胸中氣滿,喘咳支腫,熱病汗不出,耳鳴聾,寒熱痎瘧,口乾,頤頷腫,齒痛,惡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壯,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立已。

二間(一名間谷):

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溜為滎水。大腸實瀉之。《銅人》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主喉痺,頷腫,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驚,齒痛,目黃,口乾,口喎,急食不通,傷寒水結。

三間(一名少谷):

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注為俞木。《銅人》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

主喉痺,咽中如梗,下齒齲痛,嗜臥,胸腹滿,腸鳴洞洩,寒熱瘧,唇焦口乾,氣喘,目眥急痛,吐舌,戾頸,喜驚多唾,急食不通,傷寒氣熱,身寒結水。

東垣曰:『氣在於臂足取之,先去血脈,後深取手陽明之滎俞二間、三間。』

合谷(一名虎口):

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過為原。虛實皆拔之。《銅人》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主傷寒大渴,脈浮在表,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寒熱瘧,鼻衄不止,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生白翳,下齒齲,耳聾,喉痺,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偏風,風疹,痂疥,偏正頭痛,腰脊內引痛,小兒單乳鵝。

按:合谷,婦人妊娠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詳見足太陰脾經三陰交下。

陽溪(一名中魁):

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行為經火。《銅人》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目風赤爛有翳,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瘧疾,寒嗽嘔沫,喉痺,耳鳴,耳聾,驚掣,肘臂不舉,痂疥。

偏歷:

腕中後三寸。手陽明絡脈,別走太陰。《銅人》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明下》灸五壯。

主肩膊肘腕酸疼,瞇目佴佴,齒痛,鼻衄,寒熱瘧,癲疾多言,咽喉幹,喉痺,耳鳴,風汗不出,利小便。實則齲聾,瀉之,虛則齒寒痺膈,補之。

溫溜(一名逆注,一名池頭):

腕後大士五寸,小士六寸。《明堂》在腕後五寸、六寸間。《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腸鳴腹痛,傷寒噦逆噫,膈中氣閉,寒熱,頭痛,喜笑,狂言,見鬼,吐涎沫,風逆四肢腫,吐舌,口舌痛,喉痺。

下廉:

輔骨下,去上廉一寸,輔脫肉分外。《銅人》斜針五分,留五呼,灸三壯。

主飧洩,勞瘵,小腹滿,小便黃,便血,狂言,偏風,熱風,冷痺不遂,風溼痺,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脅痛滿,狂走,俠臍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乾涎出,乳癰。

上廉:

三裡下一寸,其分獨抵陽明之會外。《銅人》斜針五分,灸五壯。

主小便難黃赤,腸鳴,胸痛,偏風,半身不遂,骨髓冷,手足不仁,喘息,大腸氣,腦風頭痛。

三裡(一名手三裡):

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銳肉之端。《銅人》灸三壯,針二分。

主霍亂遺矢,失音氣,齒痛,頰頷腫,瘰癧,手臂不仁,肘攣不伸,中風口喎,手足不隨。

曲池:

肘外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陽明大腸脈所入為合土。《素注》針五分,留七呼。《銅人》針七分,得氣先瀉後補,灸三壯。《明堂》日灸七壯,至二百壯,且停十餘日,更灸止二百壯。

主繞踝風,手臂紅腫,肘中痛,偏風,半身不遂,惡風邪氣,泣出喜忘,風癮疹,喉痺不能言,胸中煩滿,臂膊疼痛,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風痺,肘細無力,傷寒餘熱不盡,皮膚乾燥,瘛瘲癲疾,舉體痛癢如蟲齧,皮脫作瘡,皮膚痂疥,婦人經脈不通。

肘髎:

肘大骨外廉陷中。《銅人》灸三壯,針三分。

主風勞嗜臥,肘節風痺,臂痛不舉,屈伸攣急,麻木不仁。

五裡:

肘上三寸,行向裡大脈中央。《銅人》灸十壯。《素問》大禁針。

主風勞驚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臥,四肢不得動,心下脹滿,上氣,身黃,時有微熱,瘰癧,目視佴佴,痎瘧。

臂臑:

肘上七寸,臑肉端,肩髃下一夫,兩筋兩骨罅陷宛宛中,舉臂取之。手陽明絡,手足太陽、陽維之會。《銅人》灸三壯,針三分。《明堂》宜灸不宜針;日灸七壯,至二百壯;若針,不得過三、五分。

主寒熱臂痛,不得舉,瘰癧,頸項拘急。

肩髃(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

膊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有空。手陽明、陽蹻之會。《銅人》灸七壯,至二七壯,以瘥為度;若灸偏風,灸七七壯,不宜多,恐手臂細。若風病,筋骨無力,久不瘥,灸不畏細;刺即洩肩臂熱氣。《明堂》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不及針,以平手取其穴,灸七壯,增至二七壯。《素注》針一寸,灸五壯;又云:『針六分,留六呼。』

主中風手足不隨,偏風,風瘓,風痿,風病,半身不遂,熱風,肩中熱,頭不可回顧,肩臂疼痛臂無力,手不能向頭,攣急,風熱癮疹,顏色枯焦,勞氣洩精,傷寒熱不已,四肢熱,諸癭氣。

唐魯州刺史庫狄嶔風痺,不能挽弓,甄權針肩髃,針進即可射。

巨骨:

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手陽明、陽蹻之會。《銅人》灸五壯,針一寸半。《明堂》灸三壯至七壯。《素注》禁針。針則倒懸,一食頃,乃得下針,針四分,瀉之勿補,針出始得正臥,《明堂》灸三壯。

主驚癇,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天鼎:

頸缺盆上,直扶突後一寸。《素注》針四分。《銅人》灸三壯,針三分,《明堂》灸七壯。

主暴喑氣哽,喉痺嗌腫,不得息,飲食不下,喉中鳴。

扶突(一名水穴):

氣舍上一寸五分,在頸當曲頰下一寸,人迎後一寸五分,仰而取之。《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素注》針四分。

主咳嗽多唾,上氣,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雞聲,暴喑氣哽。

禾髎(一名長髎):

鼻孔下,挾水溝旁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銅人》針三分,禁灸。

主屍厥及口不可開,鼻瘡息肉,鼻塞不聞香臭,鼽衄不止。

迎香:

禾髎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手足陽明之會。針三分,留三呼,禁灸。

主鼻塞不聞香臭,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落,狀如蟲行,唇腫痛,喘息不利,鼻喎多涕,鼽衄骨瘡,鼻有息肉。

本公眾號自定義菜單裡,有倪海廈老師課程全集。倪師講的人紀課程,深入透徹,卻又通俗易懂,他把畢生所學,都融合在中醫五大經典著作,針灸大成,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的課程中。關注公眾號:艾灸辟穀堂,共同學習正統中醫,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近期內容回顧

針灸大成——足陽明胃經

針灸大成——足太陰脾經

針灸大成——手少陰心經

針灸大成——手太陽小腸經

針灸大成——足太陽膀胱經

很難學到的「民間撥筋絕技」,用對了,手到病除

治療各種麻木的8個方劑,百發百中

傅青主秘方驗方家傳方

治療各種麻木的8個方劑,百發百中

劉善人:煩什麼人得什麼病,煩最親近的人能要你命

劉善人:什麼性格就得什麼病-病因對照表

劉善人:各類眼睛疾病的病因與好病方法【五個案例】

日本人圖解中醫,看過之後徹底震撼!

提肛養生術(日搓谷道一百遍,消除疾病又延年)

倪海廈老師時評——自閉症是來自過度的施打疫苗造成的問題

倪海廈老師——我的十三不治之人

中南海紅牆御醫胡維勤:中醫手眼通天,西醫不過是一門技術

倪海廈老師醫案——四逆湯症

漫畫圖解陰陽五行,太形象了!

神奇的手三針、足三針,入針既效,拔針既愈的穴位

最難找的全國各地名醫秘方,太全了!

倪海廈老師時評——數字會說話,人類可活120歲

倪海廈醫案——出現附骨脈,陽氣將絕,屬於必死之症!

最全倪海廈老師作品集。天紀、人紀課程匯總,包括演講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

膽結石有偏方,試試這種帶刺的野草——拉拉秧(葎草)

史上最全中成藥歸納治療手冊

倪海廈老師259個經典配方

相關焦點

  • 手陽明大腸經(經絡走向)
    手陽明大腸經分為手陽明經脈、手陽明絡脈,和手陽明經別。
  • 熱門閱讀:《針灸大成》 手陽明大腸經
    《針灸大成》 > 卷六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經穴主治《內經》曰:『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又云:『大腸為白腸。』  手陽明大腸經穴歌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溫溜長,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五裡近,臂臑肩髃巨骨當,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號迎香(左右四十穴)。
  • 手陽明大腸經的循經簡述
    氣血運行完手太陰肺經後開始在列缺穴銜接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穴,經手背向大椎穴與人體督脈匯合,再向前下行於鎖骨上窩,進胸腔絡肺入大腸,其分支從鎖骨上行,經口側至鼻翼對側在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 手陽明大腸經:疏通氣血,排毒潤腸!
    《黃帝內經》中說「陽明經多氣血」,這是因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主管人體的消化、吸收以及排除廢物,如果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就會很強,而且胃腸排洩功能正常,人體產生的垃圾就能夠及時排出,那麼由內在性人產生的疾病自然就會減少。
  •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圖解(針灸)!
    手陽明經循行原文    《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
  • 中醫針灸基礎-【手陽明大腸經】經絡循行;疾病主治;操作要點
    《中醫針灸基礎》 ,進入肘外側,沿上臂走肩,向上交會頸部大椎穴,向下從缺盆進入體腔,絡肺、屬大腸。分支從缺盆經頸部入下齒,淺出夾口,過人中溝,止於對側鼻旁(迎香)。 【附】《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作用:       大腸經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膚病,中醫講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的濁氣不能及時排出會直接通過大腸排洩,肺功能弱了,體內毒素便會在大腸經淤積,所以臉上起痘身上起溼疹這些問題,大腸經可以十分好的調節,我門可以用刮痧法把裡面積攢的淤毒刮出去
  • 針灸大成——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經穴主治《內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 手陽明大腸經——通經絡排廢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手陽明大腸經——通經絡排廢物2017-01-13 14:50:00   文/楊力
  • 針灸大成調神穴位總結
    《針灸大成>為明代針灸學家楊繼洲所著,該書匯集了明代之前重要的針灸各家論述,並結合其個人所創,是針灸學歷史上承上啟下的經典之作,為後世針灸醫學打造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手陽明大腸經(一)
    描述完手陽明經氣從源頭到達曲池的過程後,緊接著,它循著上臂的外側深部上行,經過髃骨之前廉(肩髃)後,從巨骨穴的位置往淺表走出,繼續從柱骨的交會處往上行,往下進入缺盆,絡繞肺臟,復下膈,在天樞穴(大腸經募穴)
  • 手陽明大腸經、延年益壽的良藥
    手陽明大腸經生理:1.小腸下注的內容物,吸收剩餘的水分後,使其變化成為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2.傳導糟粕的通道。3.大腸金最喜脾土中火煉,喜自身幫助,不喜心火克制,腎水瀉,肝木耗。見經證:齒痛,喉痺,肩前臑內作痛,食指不能動。大腸經不通:牙痛,頭痛,口乾,皮膚過敏;青筋斑點多,腸胃功能減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 手陽明大腸經——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
    而手陽明大腸經在12條經脈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大腸經有一個其他經脈所不具備的特殊作用,就是可以養陽、生津、通腑。大腸主津,津液正常,人的皮膚就會有光澤;津液不足,皮膚就很容易出現皺紋。所以那些愛美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大腸經。
  • 《針灸大成》|薦書
    >裝幀:平裝定價:128.00元內容簡介《針灸大成》十卷,明人楊繼洲撰。簡明目錄序言(石學敏)點校者的話(李勤璞)衛生針灸玄機秘要敘刻針灸大成序針灸大成卷之一針灸大成卷之二針灸大成卷之三針灸大成卷之四針灸大成卷之五針灸大成卷之六針灸大成卷之七針灸大成卷之八
  • 一藥一方一穴位:地骨皮是什麼,手陽明大腸經有什麼奧秘
    一藥一方一穴位:地骨皮是什麼,手陽明大腸經有什麼奧秘 2020-04-22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千古中醫的秘密:手陽明大腸經循行路線,以及所主病症以及調理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以及所主病症以及調理手陽明大腸經大腸的經脈叫做:手陽明經,起始於食指的上緣,通過拇指、食指歧骨間的合谷穴,上入腕上兩筋凹陷處,沿著前臂上方至肘外側,再沿著上臂外側前緣,上肩,出肩峰前緣,上出於背,與諸陽經會合於大椎穴上,再向前入缺盆聯絡肺,下隔又聯屬大腸。
  • 針灸大成34
    他說我怎麼不告訴他,因為針灸很快嘛」!下星期另一隻手又有問題,正好右手是西醫,左手是中醫。我心裡知道我能做到什麼階段,像龜兔賽跑一樣。我用養老透間使,扎同側,這邊痛透這邊,另一邊痛透另一邊。幾秒鐘我透完後,病人說「好舒服啊!」。像龜兔賽跑一樣,烏龜後跑先到終點。而且西醫治的那隻手,還是會痛啊。我就在對側痛點取穴。比如說肺經痛我就扎肺經,小腸經痛就扎小腸經,效果也很好。
  • 針灸必看,各經絡所管病候
    經絡病候是針灸理論的重要內容,在針灸臨證中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它與經絡循行共同組成經絡學說的理論核心,同時也是「辨經」的基礎內容。十二經脈每經所屬病候,皆分為兩部分。一是「是動則病……」二是「是主所生病……」「是動」是言該經若發生異常變動,則可以出現某些病候。「是主」是講該經所屬穴位具有主治某些病候的作用。因此,「是動病」是辨經依據,「是主所生病」是臨床治療應該掌握的重要內容。
  • 商陽:大腸經經氣由體內外出體表
    (天突加兩個扶突穴可治療甲狀腺腫大)穴義大腸經經氣由體內外出體表。商1. 鑿穴而居或穴居於大型溶洞的部族。商陽名意指大腸經經氣,由本穴外出體表。人體經脈由氣血物質的運行,構成內外無端的循環。它分為體表部分和體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