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養老穴(手不能扭毛巾)
再來是養老,諸位看這邊,如果是這樣子看,沒有養老穴,養老穴只一個角度才有養老穴。我現在是病人,手要翻起來,轉過來,才有養老穴。所以手按這個穴道,用這個姿勢按到它,轉過來後這個骨頭會凹裂開,這個骨縫,就叫養老穴。要手按著這凸起弱骨頭反過來,才有養老穴。平常下針的時候,我們手指去按它,再把它反過來,要從這個角度才可以找到養老穴,別的角度都不行。養老穴不是養老的病都可以扎。可治老年人眼睛不好。這也是我們第一個教到的治眼睛的穴道,在治眼科的穴道中,養老穴很有名。養老可治視物不明 ,白內障 、近視眼 都可,養老穴要下淺,且要把手轉過來下針,用一寸針,半寸就下到,這是針養老的方法。養老穴呢,本身是小腸經的郄穴。我們有很有名的「養老透間使」。用透穴的方法,專治手肘扭傷 、手不能扭毛巾。所以病人說手肘很痛,就問「能不能扭毛巾?」。回說:「不能啊!」那就是西醫講手肘關節,主婦手,西醫有很多病名,我們都無所謂,反正西醫就是治不好。因為治不好,所以我說的名稱最正確,就是「手不能轉巾,不能捻巾」就結束了。西醫製造的病名很多,但是都治不好,我不贊成這個,光說不練嘛。所以手不能扭毛巾的時候,用養老透間使。那間使穴在那呢,我先提一下,在心包經上面,由這個叫大陵的地方,再上三寸,它在兩筋中間。所以我們下養老透間使的時候,手指頭先按到間使,用三寸針把針提起來這個角度,從裡面穿刺到間使穴,手先按到間使穴這邊來,會感覺到針尖到這邊來了,你不要透出來,感覺針到了就是到了。針穿過去以後,左右捻捻、平補平瀉。左右捻捻叫平補平瀉,平補平瀉完了後,不留針,針馬上抽出來,這樣就好啦!當場就好,幾秒鐘就好了。所以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透針,幾秒鐘就結束了,另一個就是找西醫開刀,開完刀完還不見得會好。我有個病人,他來的時候,手上包個三角巾來找我,我問:「手幹嘛?」,他說是給西醫開刀,他說:「我是學校的老師,我同事問我手怎麼了?他說我怎麼不告訴他,因為針灸很快嘛」!下星期另一隻手又有問題,正好右手是西醫,左手是中醫。我心裡知道我能做到什麼階段,像龜兔賽跑一樣。我用養老透間使,扎同側,這邊痛透這邊,另一邊痛透另一邊。幾秒鐘我透完後,病人說「好舒服啊!」。像龜兔賽跑一樣,烏龜後跑先到終點。而且西醫治的那隻手,還是會痛啊。我就在對側痛點取穴。比如說肺經痛我就扎肺經,小腸經痛就扎小腸經,效果也很好。我不但治好了,還要把西醫搞的那隻手給治好了。西醫還叫他吃消炎藥,因為他有傷口發炎,我叫他不要吃了,給他下曲池。這樣痛也沒了,炎也不發了。這下子,那個太太大罵,把西醫臭罵一頓:開刀要八千塊美金,中醫只要五十塊美金。現在常看到醫療資源赤字,如果大家把中醫學起來,我們大家都可以退休,讓國家養你。養老下來是支正。支正在手腕後五寸,從陽穀穴上五寸是支正。支正是小腸經的絡穴,我們知道原穴是腕骨,絡穴是支正。原穴和絡穴都無所謂虛實,它們虛實都可以治。記得在陽經取穴的時候,陽經是在手肘的上面,下面都是陰經。也要記得三個橫手指是三寸,兩個橫手指是二寸。
6、奇穴:腸關 肝關 心關
手上有三個奇穴。以左手為準,看左手。這是上手臂,手這樣擺,這左手,從後面看。手腕骨上三寸,有個穴名叫腸關,再上三寸叫肝關,從這個地方再上三寸,這個穴道叫心關。下針的時候,是在骨頭的後方,所以在骨頭的上方是小腸經,在骨頭下方這邊有三個穴道。病人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手要平著擺。腸關呢,顧名思義,就是把腸關掉,比如剛吃完承氣湯要下利,而馬路上又堵車,又找不到廁所,又很內急,這怎麼辦?男左女右,這左手是腸關,拿右手壓腸關,壓到時心裡同時要想我不想上廁所,大概想三次,便意就沒有了,就不會想上廁所了。你如果便意很強,就一直不斷的壓著它,確定找到廁所,褲子都脫了,再把手放開。這是腸關,緊急時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下針,用來防止下利 。少腹的痛,像腸絞痛 ,三陰交下去,因三陰交主腹啊。如果三陰交下去,公孫,關元,中極也下去,但腹部還痛。就下腸關,腸關下去,痛當場就去掉了,就是那麼快。再上三寸叫肝關。像肝癌到後來非常的疼痛,西醫會開嗎啡止痛,如果痛右邊,就下左邊的肝關,針下去平補平瀉,痛就慢慢去掉了。如果是右邊的痛,可能是被馬踢到、摔到等等,或肋間痛,我們都可以在對側的肝關下針。正好在胸脅的地方,都可以下肝關。肝病 也可以下肝關。因為是經外奇穴,所以無所謂補瀉,平補平瀉。心關呢?就是治心臟病 的,也無所謂虛實,不管是心臟的虛症或心臟的實症,都可在心關下針。
7、支正穴與小海穴
支正穴在陽穀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頭的外側。支正是小腸經的絡穴。支正是虛實都可以用,你看第二行,實則節弛肘廢,手臂沒有力氣,瀉之。虛則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膚表面上,都可用支正。再來是小海穴,小海穴是小腸經的合穴,也就是小腸經的子穴。我們稱之為小海,小海穴是小腸經的子穴。小海穴怎麼找,將手肘彎起來握拳,這邊有兩個骨頭,手這有個骨頭,這邊也有個骨頭,將兩個凸出來的骨頭連成一條線,做成一個正三角形,這個三角形頂點的地方,叫做小海。所以,你如果壓到小海,壓一下,筋就麻了。小海壓會很麻,以前小時候常常玩,小孩子很皮嘛,這就是小海穴。小海也是小腸經的子穴,子穴顧名思義,小腸經的實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 ,就可以用。就是小腸經的實症,都可以用小海來治。手部的針,你們用一寸半的針,但小海不用一寸半,用一寸的針就夠了,一下子就下到了,很淺。
8、肩貞穴與臑腧
肩膀跟肩頭這邊,你將手抬平彎起來,肩頭凹進去的地方,這是屬於大腸經的肩髃穴,從肩腴穴往上走,這有個骨頭,走到內側的骨頭這邊,有個骨縫,我們稱為臑腧。從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肩貞穴。這個距離是三寸,所以大腸經跟小腸經非常的接近,在大腸跟小腸的中間,就是三焦經,我們三焦經還沒有介紹到。那這是臑腧的找法,所以要先找臑腧,再從臑腧下三寸找肩貞穴。這些穴道你們知道就好了。有時病人說,我痛到後面去,指的地方正好就是臑腧、肩貞。一般很多人會痛在臑腧。我們一看是小腸經,問他「痛多久」,痛三天,就下小海。三個月,就下後溪。穴道就這樣取的。看身體那邊痛,我們再扎對側。不要書上寫治肩,而亂槍打鳥,看到書上寫治肩而下了三十幾針,病人起來後還是痛,因為沒有扎到小海,知道我的意思吧。現在的針灸就是這樣子,所以他們的書我看不懂。因為我看古人的書不是這樣講,為什麼他們會把書讀成這樣子? 所以現在諸位會選穴了,一針就夠了。這些穴道要知道,雖很少用,但大都可以幫助你辨證。臑腧是手太陽、陽維脈、陽蹻脈的會穴。書上的治症看一下就好了,記不記得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