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談資 | 拼死也想一試的河豚,到底有多好吃?

2021-02-07 YOKA時尚網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若把這個問號拋到吃貨面前,願不願以「死的覺悟」來品嘗一種美味,大概算是賭上光榮與信仰的終極考驗了。


而河豚,就是那顆最具誘惑力的試金石。


日本藝術家、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在他的書「料理王國」中寫到,「河豚的美味與明石鯛、海參或是鵝肝一類,都遠不可相提並論」。


那是一種「無味之味」。


什麼是無味之味?在重口味盛行的當下,這種聽起來非常玄乎的形容似乎很難贏得食客的心,然而嘗過河豚的人無不驚嘆於它獨一無二的鮮美,一邊感慨著劫後餘生一邊忍不住再次以身犯險。


所以河豚到底有多香,能讓人冒著搭上性命的風險也要吃?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美味與危險並存的食物。


圖片來源:sohu.com



嚴格來說,是「河魨」而不是「河豚」。


只是「河豚」這個叫法流傳久了便積非成是,就像「熊貓」之於「貓熊」一樣,知名度反而在正名「河魨」之上了。


為了閱讀起來方便,下文還是姑且寫作「河豚」。


眾所周知,河豚有個奇怪的技能,就是可以從一隻嚴肅的魚瞬間變身為一隻萌萌的皮球。


它之所以能這麼膨脹,是因為沒有胸腔骨,再加上腹部皮膚的彈性極強,便可使大量空氣或水進入體內,以達到嚇退敵人的目的。


圖片來源:pinterest.com


和三文魚、金槍魚刺身的豐腴肥美不同,河豚肌肉發達,而且脂肪含量極低,因而造就了其緊實彈韌的獨特口感。


剛吃進嘴裡感覺有點像那種腴嫩的雞肉,可舌頭一抿,似乎又帶出一絲妖嬈的水氣。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河豚體內富含的穀氨酸、甘氨酸等胺基酸,是其鮮味來源。


在美食圈裡一直有「不食河豚不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魚無味」之說。


嘗過一次,便足以讓人忘不了。


圖片來源:sohu.com


日本人愛吃河豚是出了名的,料理自然也做得地道。


要是有機會去品嘗,第一道菜從河豚刺身開始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


生吃,最能感受到食材之本味。


切好的河豚刺身被精緻擺盤,再搭配橙醋、辣味蘿蔔泥、小蔥等食用,清鮮與彈韌的味覺感受是在其他刺身上體驗不到的。


圖片來源:sohu.com


河豚刺身有厚切和薄切兩種吃法。


厚切更能突出河豚肉質本身的嚼勁,吃在嘴裡回味更長;


而薄切片片薄如蟬翼,賞心悅目,口感偏綿軟。


想要品嘗這種半透明狀的生魚片,不要一片片夾來吃,而是要一次夾起好幾片送進口中,此吃法被日本人稱之為「通」。


對此我的理解是,「爽」。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河豚白子也非常絕。


作為整條魚最鮮美的部位,不管是生吃、烤的還是炸的,或是做成茶碗蒸,白子那如奶油豆腐般醇厚綿密的滋味總能讓人一口驚豔,對它其實是河豚精巢的事實也毫無不適感了。


圖片來源:qq.com


如果說河豚料理是一場狂歡,那河豚火鍋無疑是整場最高潮。


將河豚、豆腐與蔬菜與昆布熬製的高湯一起燉煮,香氣便在咕嘟咕嘟的誘人聲響中逐漸氤氳升騰。


嘗一口,鮮掉眉毛。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待肉和菜都悉數吃完後,集各種食材味道之精華的湯頭,也不能浪費。


此時在鍋中兌入一碗米飯,再加入海苔、雞蛋細細熬上十多分鐘,每一粒米都吸足了湯汁,鮮味也被牢牢鎖住。


在這數九寒天裡吃著熱騰騰的雜炊,一天方不辜負。


圖片來源:zhihu.com


除此以外,還有富含膠原蛋白的Q彈河豚魚皮凍;


圖片來源:zhihu.com


開胃爽口的涼拌河豚皮;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焦香誘人的烤河豚;


圖片來源:sohu.com


以及外酥裡嫩的炸河豚,這些都是讓人食指大動的日式經典河豚料理。


圖片來源:qq.com


對於生活在內陸的朋友來說,河豚算是稀奇,但在江浙、福建、潮汕一帶,它卻一直是深受喜愛的傳統美食,與鰣魚和刀魚並稱為「長江三鮮」。


中國人吃河豚,不似日本人那麼精緻講究,但勝在「鍋氣」十足、生機勃勃。


最經典的當屬揚中名菜,秧草燒河豚。


這兩種食材的組合很妙,各自的味道都很強烈卻又相輔相成,吃起來口感濃鬱,滋味全在河豚醇厚軟糯的肉裡。


仔細咀嚼,還能感受到一種特別的青草香味,清爽解膩,很有一種春天的感覺。


每年開春規格最高的筵席,它必是壓軸,實在是味蓋群饈。


圖片來源:zhihu.com


河豚燒梅子,是潮汕人的做法。


入口那一刻,酸甜的梅子味隨即充滿整個口腔,而回味卻是濃醇甘甜的魚香,真是鮮上加鮮。


圖片來源:zhihu@姚非人


河豚是季節性的美食,而烏狼鯗(讀音:xiǎng)卻讓它的鮮美得以延續。


烏狼是河豚的別稱,在江浙一帶,經驗最老道的漁民才敢將剛捕撈上來的河豚就地處理。


撒上海鹽,在陽光和海風的共同作用下,逐漸變成魚乾。


圖片來源:sohu.com


烏狼鯗的吃法很多,炒菜時放幾片便是最好的鮮味索引。


若將它與五花肉一起紅燒,魚香和肉香水乳交融,豐富的油脂為河豚肉帶來滑潤的口感,是一道讓人忍不住想多喝幾口的下酒小菜。


圖片來源:qq.com


河豚有劇毒,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但從人性角度講,似乎越是禁止、越求而不得、越危險的東西越能勾起人們想要作大死的衝動。


這便是河豚的致命誘惑,讓人明知會死也想一試。


圖片來源:qq.com



其實「吃河豚會死」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說法。


不同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季節,甚至不同部位的河豚,有毒程度都會有所差異。


有的只會讓你覺得舌尖發麻、有點小暈,有的則是絕命毒師,能直接致人於死地。


圖片來源:qq.com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是品嘗河豚的最佳時節。


此時河豚進入江河洄遊產卵,因為積累了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肉質格外肥美,而其體內的毒素含量也隨之達到頂點。


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四齒魨科的很多品種的毒性能達到氰化物的1200倍,僅需零點幾毫克便能讓人一命嗚呼。


愛看柯南的朋友應該對神經毒素並不陌生,毒性很猛、潛伏期短、發作極快。


人一旦中毒,先是口唇部及舌端會出現輕度的麻木,接著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然後是四肢麻痺、言語不清,最後呼吸困難、意識消失,狗帶。


圖片來源:sohu.com


河豚全身都有毒,其中肝臟和卵巢的毒性最強。


日本一位曾被譽為「人間國寶」的歌舞伎演員八代目坂東三津五郎就是因為連吃四份河豚肝而當場斃命。


圖片來源:sohu.com


因為自古以來,河豚中毒事件就時有發生,所以民間流傳著不少匪夷所思的救治土法。


最魔幻的當屬「活埋法」。這種方法認為,人中毒之後會導致血壓下降,而被埋在土裡可以壓迫神經末梢而達到維持血壓穩定的目的。


這招兒聽起來就很不吉利。很難說,被憋死和被毒死,哪個會先到來。


此外,還有吃草根、樹皮、葉子等各種神農嘗百草式的解毒法,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被證實有效。


在此提示大家,民間土法請勿效仿。如果不幸中毒,請及時撥打120,去醫院洗胃。


圖片來源:qq.com


為了滿足廣大食客的腹欲之求,日本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培育無毒河豚。


基於河豚毒素來自食物鏈的理論,在人工環境中長大的河豚由於接觸不到可能產生毒素的海洋生物,因而可以實現無毒化。


但食用養殖河豚就真的不會出事嗎?不一定。


有時由於天災人禍等不可控原因,並不能完全避免被上帝叫去聊人生的可能性。


目前市面上能吃到的河豚,養殖河豚佔90%。此外還有野生河豚魚苗經人工養殖長大的河豚,以及純野生河豚。


純野生的價格大概要比純養殖的貴1.5倍左右。


野生河豚的價位


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是顏色。上好的野生河豚帶有一種很特別的粉紅色,野生魚苗經人工養殖的則為象牙白色,而純人工養殖的,一般偏灰色。


在口感上,野生的肉質要更鮮,也更有嚼勁。中間那種則和人工養殖的沒多大區別。


圖片來源:trip.com


上文提到,河豚肝為毒中之毒。


所以日本政府秉持非常審慎的態度,除了嚴格禁止河豚肝售賣(養殖河豚也不例外),還要求做河豚料理的廚師必須考取專門的執照才能從業。


圖片來源:sohu.com


一般店家不敢明目張胆地把這東西寫在菜單上,但如果是熟客或者和廚師聊得特別投緣,也會有幸嘗到幾片。


據吃過的人說,河豚肝有一種煉乳般的濃鬱風味。


牙齒剛將它咬開,油脂的香味就會狡黠地溜進唇齒之間的每一處縫隙,著實讓人慾罷不能。


圖片來源:sohu.com


研究證明,將河豚肝細切再用水反覆衝洗之後可顯著降低毒素的含量,加熱還可以使河豚毒素產生結構性變化。


但在生食的情況下,沒有人可以保證100%不中招。


曾經有一位經營鮮魚店的老闆,他平時就有用醋醃漬生河豚肝當下酒菜的習慣。一開始只是吃一小片,後來膽子越來越大,吃得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吃痛快了之後翹了辮子。


只能說,每隻河豚的毒都是特別的。


吃下去的每一口都是「生或死」的單選題,不存在經驗主義,也永遠沒有免死金牌。


圖片來源:qq.com



有時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將至毒與極鮮兩者融為一體。


想要體驗極致的美味,唯有冒死一試;即使你知道安全,每一下的咀嚼仍不免提心弔膽,讓人又愛又怕,欲罷不能。


總有人死去,也總有人依然痴迷著勇敢者的遊戲。


那舌尖微微發麻的感覺太迷幻,半暈半醒最銷魂。


所以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


河豚值得冒死去吃嗎?


我的想法是,要是吃完沒死的話,當然值得;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這就是人生最後一頓飯,也很圓滿不是嗎?



PS: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饕餮中國︱何以「拼死吃河豚」
    ——[日]北大路魯山人(1883-1959年)「豚」還是「魨」河豚是一種海洋魚類,只在一定季節進入江河作生殖洄遊。在各種魚類之中,大概很少有像河豚這樣,有著如此之多的名稱。雖然歷史上有很多人留下了誇讚河豚美味的記載,但在古代,形成區域食風的似乎只有江南一帶,山東居民就基本上不吃河豚魚。譬如歐陽修在《六一詩話》裡就說:「河豚常出於春末,群遊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這裡的「南人」其實指的是狹義的江南人。稍早的沈括在《夢溪筆談》裡寫的就是「吳人嗜河豚魚」。
  • 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魚是個神馬鬼?
    最有名氣的當屬吃貨蘇東坡的那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春江晚景》傳說中就算拼死也要吃的河豚魚,被譽為吃過就終生不念天下魚的河豚魚,可是,大家聽到河豚這兩字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有毒!
  • 漳浦一男子吃河豚中毒!病情危重,搶救了兩天兩夜才醒來……
    在閩南地區一直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
  • 被河豚毒死,到底有多值?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吳越一代盛產河豚,河豚魚肝被稱之為「西施肝」,河豚魚精巢被稱之為「西施乳」。蘇東坡好美食,盛讚河豚,《惠崇春江晚景》寫的是初春景色,「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的是春日河豚開始逆流而上,回江河中產卵。有人問其味,東坡曰:「直(值)那一死。」
  • 想吃河豚不需要「拼死」,這麼吃就能保障安全
    中國已經有條件地放開了養殖河豚的生產經營。食用河豚的安全性,在「規範的條件」下可以得到保障。河豚有很多種,並不是所有河豚都有毒。不過河豚有毒,據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吃了河豚之後,說了一句:「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甚至值得為了河豚這一口美味去死。)
  • 如何安全的吃掉一隻河豚?
    背部多為黑灰色,並有各種顏色的條紋或斑塊,腹部為乳白色。河豚雖長相花俏,看上去胖胖的、憨憨的、傻傻的,但一旦遇到危險,身體迅速膨脹,呈球狀,豎起小刺,一副「決一死戰」的架勢。江南「飯稻羹魚」,自古為魚米之鄉。遍地的食材、豐富的水產,讓好吃會吃的江南人有了「不時不食」的選擇。
  • 【吃貨】大膽吃河豚的夥計,戳開這裡看看!
    什麼是河豚?基本上,河豚與海豚同屬一類,只因棲息之水域不同,而各異其名稱。它屬魚綱、魨科魚類。在中國分布極廣,江、河、海中皆有,多半棲於江中多沙處,江、海之交(即淡水與海水交會之處),分布尤多。而「拼死吃河豚」這句流傳甚廣的民諺,早在宋代即有,而且據說正是從蘇東坡口中流傳出來的。話說蘇軾謫居常州(今江蘇省常熟、武進、陽湖、靖江一帶)時,愛吃河豚。有一士大夫家,烹製河豚有獨到之處,想請大名鼎鼎的「蘇學士」品鑑一番。
  • 不用"拼死吃河豚",吾試過䰾魚魚生你不算是一個吃貨,國家級廚師"魚生小王子"親自為你料理.
    為了人們如此推崇的水產品不至絕跡亦為發展經濟,專家們對暗紋東方魨進行了多年的健康養殖研究。便有了今天年產數千噸的「䰾魚」養殖業。隨著養殖控毒豚魚技術的成熟,「勇者吃河豚」已經成為歷史。近年來,在順德及珠三角等地的酒樓食肆中,海鮮池裡一種標示為「䰾(巴)魚」的遊水海鮮頗為奪目。它的樣子長得像河豚,但經過衛生防疫檢測證實,䰾魚完全沒有毒,大可放心食用。
  • 膠東風物|要形容河豚的美味,蘇東坡有句話:直那一死
    至於河豚,更不用說了,可稱得上是蘇東坡的最愛,「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在《明道雜誌》中說:「子瞻在資善堂,嘗與人談河豚之美者,云:『直那一死。』 其美可知。」這就是俗語「拼死吃河豚」的由來吧。河豚自古以來便是長江三鮮之一,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吃河豚的季節,江蘇的揚中、靖江、江陰都是吃河豚的聖地,汪曾祺先生在《四方食事》一文中,寫到自己早年在江陰求學兩年,卻未曾一嘗河豚魚,引為生平憾事。
  • 日料中的河豚是怎樣的?
    上次詳細講述了壽喜燒的關西和關東吃法,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翻看上一篇文章,壽喜燒本質上就是火鍋,在日料中屬於中低端,但也不是絕對的,海底撈也是火鍋,依然能賣出高價格,壽喜燒如果用頂級牛肉自然是能登上高端日料餐桌。河豚不像壽喜燒那樣可低可高,因其肉質鮮美口感極佳,從一開始就只出現在中高端日料。
  • 舌尖上的蘇軾Vol.02丨河豚——也值得一死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表面是在寫早春江南之美景,實際上是滿滿的吃貨吶喊:春天到啦,竹筍吃,鴨子吃,野菜吃,河豚吃,開心了。蘇東坡吃河豚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一些。據說,當地有一位官員,士大夫,十分仰慕蘇東坡的才學和人品,就請他到家裡吃飯,家裡的大廚會做當地的美味—河豚,河豚有毒,處理不當,有性命之憂。那個時候的古人是如何發現河豚之美味並能夠去除掉有毒的部分,這個也是厲害啊。
  • 被「禁」26年河豚有條件放開,崑山人知道怎麼吃嗎?
    說起河豚魚,大家或許和小昆一樣總是帶著百感交集的情緒,「拼死吃河豚」這句話更深深表達了吃貨勇猛的心。其中,紅鰭東方豚主要是海水養殖,產品大多外銷到日、韓等國,養殖基地多在遼寧大連一帶;長江流域養殖的種類則以暗紋東方豚為主,產品以內銷為主,江蘇為主要養殖基地。老實交代~小夥伴們對河豚陌生嗎?拉到底點個「zan」表示吃過舉個手
  • 正是河豚欲上時|揚中萌豚又火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來翻牌子了!
    日本的俳句裡寫河豚的味美可解失戀之苦,中國民間則有「拼死吃河豚」的俗話。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長江下遊的吳越地區便盛產河豚。吳王成就霸業後,越王勾踐奉上美女西施,一日,夫差擁西施於懷,正逢品嘗一條河豚,其豐腴鮮美、入口即化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形容,隨口說道:「愛姬玉乳可比之!」從此以後,人們便將河豚最美味的魚白稱之為「西施乳」。
  • 河豚季 豐腴肥美賽西施,試過才知魚真味
    🐡古有範仲淹攜梅堯臣同遊廬山時,遇人繪聲繪色聊河豚,對其讚不絕口。後有周樹人記下詩曰:「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河豚毒,故有「拼死吃河豚」一說,然而河豚的肥美絕倫,著實讓人為難又止不住嘗鮮之欲。而今玥之河豚採用人工養殖河豚,毒性本已非常之低,但味美仍不減,倒不如前來一試。
  • 最精緻的日料河豚吃法,只有日本人才做得出來!
    吃河豚料理當然要配上河豚魚鰭酒呀其實我平常吃其他日本料理也愛喝它尤其是冬天來一杯全身立刻暖呼呼啊夾起厚切的虎河豚刺身裹上濃濃的鮟鱇魚肝醬一口入嘴低嗚你大爺的我有多愛吃這貨相信大家都懂啦河豚料理中的炸河豚我從來沒喜歡過這次張大廚拍胸脯掛保證說我會愛上真的好吃到我想打包一袋回家下酒耶
  • 在松江吃河豚刺身,我一定去這家店!
    連蘇東坡都「拼死」吃的河豚,走在吃貨前端的吃貨們,還不趕緊來嘗鮮!☟文末有福利哦~不要問我會不會中毒!答案是:絕對不會!和其他魚類刺身不同,河豚本身肉質較硬有韌勁,只有切成薄片才方便品嘗。從它突然能「噗」地一下把自己吹成圓滾滾模樣的功夫中,就知道河豚不同於其他魚類,它是沒有肋骨的。
  • 貨車側翻10頭有毒河豚被村民撿走
    省高警荊州大隊接到報警後趕到現場,到達現場的民警看到有不少村民圍觀,還有幾個村民在撿拾掉落出來的魚,民警立即對撿拾魚的村民進行了制止,隨後在事故車輛周圍進行了警戒,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現場民警看到一輛鄂A牌照的小轎車停在超車道上,一輛鄂A牌照的越野車停在應急車道內,車輛受損嚴重,而一輛大貨車側翻在高速公路外的護坡上,民警在現場一面指揮車輛安全通過,一面對事故情況進行調查。
  • 人間美味數河豚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一千多年過去了,畫不知何處去,詩卻是膾炙人口。梅堯臣將在建德縣(今屬浙江)卸任,範仲淹時知饒州(治所在今江西波陽),約他同遊廬山。 歐陽修《六一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遊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
  • 刺身級河豚用來涮火鍋?河豚魚主題火鍋終於來杭城了!頂級吃貨必須安排!
    中國有各式各樣的火鍋,老北京羊蠍子火鍋、美蛙魚頭火鍋、椰子雞火鍋……但吃過這種霸氣豪橫河豚火鍋的就不多了。早在2000年前,就有中國人吃河豚的記載,為嘗一口鮮,拼死吃河豚。現在的河豚個個都是有身份證的,再也不用擔心有毒了。
  • 京都探店 | 難以抵擋毒性的鮮美,細嘗玄品河豚
    江戶時期,也有多位將軍大臣因為喜愛食用河豚而喪命,豐成秀吉因此而下令禁止食用河豚。其實河豚本是無毒魚,其致命的毒性來自它的食物,海星、藻類和貝類等,而養殖河豚因為飼料純淨也就不會有毒素,不僅如此,在河豚料理店操刀的的廚師也必須擁有執照才能處理河豚料理,所以不用擔心食用河豚會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