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並列七雄的?

2020-12-11 大王在說史

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國是戰國時期最頂尖的存在,而其中的韓國爭議頗大,一是因為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國的,二是戰國時期韓國實在是沒有幹什麼事,存在感極低,如果不是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很少有人能記住這個國家。韓國的實力真的很低麼?韓國為何會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

其實韓國的實力並不是很低,首先從韓國的來源進行追溯。韓國產生是脫胎於晉國,而晉國則是戰國前最強大的國家,實力非凡。而韓國卻能從中分一杯羹,三家分晉,韓國正是其中一家,而其餘兩家分別建立的是魏國和趙國,從理論上講,三家都是從晉國分裂而出 實力相差無幾,韓國的實力與趙國魏國差不多。從實力上講,韓國並不是很差,被稱為戰國七國,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那麼為什麼韓國的名氣那麼低。

韓國在戰國時期並沒有幹過驚天動地的大事,能被人記住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韓國在動亂的初期,就被秦國給滅了,讓他徹底沒有存在感。人們之所以對其他國家有很深刻的印象,主要就是因為在戰國時期,各國都參與作戰,與秦國周旋,打出很多經典戰役,像圍魏救趙之類的,因此有很大的名聲,而這些戰役韓國都沒沒有參與,自然名氣較低,後人也不記得韓國在戰國時期做了什麼。韓國如果不被秦國第一個滅,或者與秦國打過幾場經典戰役,名氣也不會像現在這麼低。

還有,韓國是被秦國第一個滅的國家,其他國家都沒有反應過來,就被秦國給滅了,給後人的感覺就是韓國很弱,秦國滅韓國是輕而易舉的事。實際上,秦國之所以第一個滅韓國,並不是因為韓國太弱了,而是因為韓國太強了。秦國不怕另外五國的聯合,卻害怕韓國的攻擊,所以要出其不意,先把對自己危險較大的給滅了。

而秦國的攻擊讓韓國始料未及,被秦國攻擊成功,連反抗都沒有反應過來,就被秦國給滅了。秦國滅了韓國,也意味著戰國亂戰興起,各國都在思考如何在這場戰亂中得以倖存,也沒有人管韓國的死活,韓國被滅了也沒有人注意,反而是人人自危,怕下一個被滅國的就是自己。因此,韓國被滅,沒有引起任何波瀾,沒有人會重視一個已經被滅的國家。

韓國直接被滅,戰國時期的文人也沒有對韓國有任何的宣傳,文人雅士為了思想教育,會在自己的國家宣揚一些思想,或者是歌頌自己國家某些事情,這是最初的文人宣傳,而韓國已經被滅,誰敢對韓國進行美化式宣傳,誰敢幫助韓國復國。沒有文人的宣傳,還沒有經典戰役,更沒有出色的戰績,戰國亂戰,誰能記住韓國,對後世影響力較小。雖然韓國沒有任何出色的成績,但韓國的實力並不弱。

韓國位處中原,兵強馬壯,與秦國交戰的時候是正面硬碰,沒有任何計謀,最終慘敗。而戰國時期,沒有哪個國家和秦國正面交鋒可以贏,所以韓國輸的並不冤。韓國在沒有被秦國滅之前,也是中原霸主,無人敢惹,鎮守中原數百年,曾經有人敢招惹韓國,最終都被韓國給滅了,像曾經的鄭國。鄭國趁韓國內部權力更替,出兵攻打韓國,圍攻韓國,韓國奮力抵抗,穩住局勢。政權穩定後,韓國舉兵反攻,用了15年的時間,攻進鄭國的陽城,之後又攻打宋國,佔領彭城,俘虜宋國的君主。韓國連續作戰,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徹底吞併鄭國。韓國在沒有被滅國之前,其實力在戰國七雄中可以排前三。

韓國一國可抵三國,先後攻打鄭國、宋國,又與齊國開戰,局勢絲毫沒有落入下風。韓國之所以沒有什麼經典戰役,而是因為沒有國家願意主動進攻韓國,秦國怕韓國強大,與其他國家聯手,所以第一個滅了韓國,而韓國因為自身強大,被滅之前也沒有國家敢攻打韓國,因此沒有經典戰役。韓國的實力並非不強大,只是後人不知道,後人只會直觀的看哪個國家強大,而不懂得分析,韓國境內,未被滅之前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這是大國風範,也是韓國強盛的表現。韓國如果沒有被秦國第一個滅,與其餘列國聯手對抗秦國,那麼最終的結局還是個未知。

相關焦點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名列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有一個特殊的成員,韓國。這個國家從立國之初到被秦國滅掉,從來沒有取得過讓人亮眼的成績,更沒有主導過戰國的局勢。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為什麼能夠命令名列戰國七雄之一呢?經常聯合起來對周邊發動戰爭,所以雖然依靠韓國本身的國力在戰國七雄中是吊車尾,但是有魏國趙國兩個國家幫襯著,他也能牢牢地坐穩戰國七雄的位置了。從這個角度來看,韓國有點類似於二戰結束之後的法國。第二,軍隊的戰鬥力還不錯。
  • 韓國明明推行了 「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較量,往往還講究一個名正言順。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戰爭則是更加殘酷和頻繁了。
  • 戰國時期,韓國為何能成為七雄之一,其優勢在哪裡?
    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在很多人看來,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諸侯國。比如在疆域面積上,韓國比不上越國、蜀國、巴國等諸侯國。再比如巔峰時期的實力,韓國甚至比不上宋國、中山國等諸侯國。
  • 戰國七雄各存在了多少年
    楚國:892年楚國是戰國七雄裡面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共892年。楚國是秦滅六國裡面最難滅的。燕國之所以能夠存在這麼久,主要是因為自己在最北面,而且有齊國的幫助。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
  • 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諸侯國是哪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這些諸侯國遍布各地,很多甚至在史料中幾乎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
  • 在戰國七雄之中,哪個國家存在時間最長,哪個國家存在時間最短?
    秦楚燕齊趙魏韓,這是戰國時期最強的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在戰國這個大舞臺上,輪番表演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大戲」,令後人每每讀到這段歷史,或是拍案叫絕,或是扼腕嘆息,亦或是捧腹大笑。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過這七個國家的存在時間沒,知道哪個國家存在時間最長,哪個國家存在時間最短嗎?
  • 為什麼能並列戰國七雄呢?
    春秋時期同樣是疆土不大的宋國(宋襄公)、鄭國(鄭莊公)都可以稱霸一時,魏國為什麼不能並列戰國七雄呢?
  • 「戰五渣」的韓國,為何有資格成為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我國戰國時期七個主要諸侯國的總稱,而它們作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自然個個都有著不俗的實力。不過,相比之下,韓國無疑是七雄當中最為弱小的一個。直觀來看,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和資源自然也就最少,而且,其位於秦、楚、魏、齊四大強國的包圍之下,無論想向哪個方向發展都可謂舉步維艱。
  • 戰國七雄從建國到滅亡,各存在了多少年?
    楚國是戰國七雄裡面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共892年。楚國的祖先在商朝的時候就開始崛起了,不過一直受到商朝壓迫,所以不斷地南遷。燕國之所以能夠存在這麼久,主要是因為自己在最北面,而且有齊國的幫助。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魏國:179年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
  • 戰國七雄之韓國,「申不害變法」的改革,為何是韓國滅亡的原因之一?
    在戰國時期,經過長時間的爭霸戰爭基本上都被周邊的大國兼併了,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而隨著各個國家之間戰爭傷亡的日益擴大,各個國家中的變法改革開始出現。而戰國時期的著名變法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的鄒忌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而韓國在當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 如果現在的世界是戰國時代,對比七雄,哪一些國家能夠入圍?
    春秋戰國時代列國徵伐、五霸七雄。諸子爭鳴,百花齊放。因此也成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很多人聊天時候更加樂意於把歷史代入現實,猜測假如穿越如何,假如按自己想法如何。在出現假如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帶入自己的認知和偏見,最後的結果也是百花齊放,眾說紛紜。而如果要把現在的國家帶入戰國時代,也就是把現在的國家對號戰國七雄。首先,這個名單排除中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本來是中國的歷史,帶入無意義。
  • 談古論今,環京七雄對比戰國七雄,歷史驚人的相似
    作為環京的房產行業從業者,每每研究環京七雄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戰國七雄。近段時間,特意研究了一下戰國七雄的歷史發展軌跡,發現歷史是驚人的相似。環京七雄:涿州、固安、永清、廊坊、香河、大廠、燕郊。戰國七雄:秦、楚、魏、趙、齊、韓、燕。
  • 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存在哪些大國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 戰國時期最強的一個小國, 遠勝戰國七雄, 全部由武林高手組成!
    戰國時期,中原大地動蕩不安,七雄相爭。在戰國七雄中,以秦國和齊國為最強。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篩選,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僅僅是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戰國初期的時候,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和秦國。
  • 戰國七雄地圖,值得收藏!
    戰國七雄之燕國。燕國是七雄裡最沒存在感的國家。在長達三百多年的春秋時期,燕國孤懸在北,和中原只有一次接觸,還是向齊桓公求救。等到了戰國,直到中期,燕國才再度登場,而且,還是以鬧出禪讓笑話、被齊國完全佔領的悲劇面貌登場。
  • 名列戰國七雄的韓國,家裡有礦,夾縫中生存卻被秦國第一個攻滅
    韓國、趙國、魏國被稱為三晉,同氣連枝,相互倚靠。但韓國始終是三晉乃至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在戰國時代存在感一直不強,從興起到滅亡,大多數時候都波瀾不驚,被實力大國來回碾壓。長期處於弱勢地位的韓國,並非一無是處,它也曾經掙扎過,但在夾縫中根本找不到翻盤點,眼看著列國爭相崛起,被動地在戰國舞臺上演出,自己卻最終成了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秦國兼併的國家,拉開了「秦王掃六合」的序幕。戰國初期短暫高光的新生諸侯韓國韓氏是原本晉國世襲卿大夫家族,出自晉國宗室,是曲沃桓叔的後裔。
  • 魯國堅持到戰國後期才滅亡,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時期,還存在不少其他諸侯國。比如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 戰國七雄從建國到滅亡各存在了多少年?
    秦國:563年秦國雖然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秦朝,但是並不是存在時間最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