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就忍不住想吃「熱乎的美食」,尤其是燉鍋、火鍋、砂鍋一類的,只要聽到鍋子噗嚕噗嚕的聲音,心情也會變得更好。在這些熱乎的美食中,其中砂鍋和河南的吃貨團有著不解之緣。
吃貨們之所以喜歡砂鍋,和它包容萬千的態度離不開。酥肉、蓮夾、豆腐、海帶、排骨……無論是葷菜還是素菜,似乎只要放到砂鍋裡就別有一番滋味。這次打探出的這幾家砂鍋,快去看看,有沒有對你的胃口。
No.1
很少見——木九食香
這是一家新開的店,一進店就能看到擺放的各類砂鍋器具。其中,主打的牛雜砂鍋很少見。把廣式吃法裡的牛雜燉鍋結合本土吃法,變成了砂鍋,而且還挺受食客們的喜愛。
優點:
環境乾淨明亮;牛雜砂鍋內容豐富、用料實在;牛雜砂鍋選用的食材有講究,選用南陽三年生的小黃牛雜;牛雜砂鍋肉質細嫩Q彈,湯頭醇厚不膩;牛雜砂鍋中還加入了酸菜,提升了整體口感;
缺點:
位置比較偏,去的話不太方便;
No.2
激油——藝隆砂鍋
這家砂鍋店,在武陟小有名氣,聽說在老家已經開了三十年。如今來到鄭州,人氣依然不減。大多食客都是衝著店內的那勺辣椒油來的,趁熱澆下,滋滋啦啦間,香味就撲了一臉。
優點:
砂鍋分量大,比較實惠;葷菜類的砂鍋,用料很實在,沒有多餘的配菜;雞塊、牛肉一類的都不裹面,吃起來很過癮;來到鄭州為了迎合本地人的喜好,也增加了葷素搭配的砂鍋;辣椒油香而不辣,特別提味兒;每一口砂鍋裡面食材的分量都提前稱好了;為了保證口感和味道,牛肉、雞肉一類的砂鍋會提前燉製;
缺點:
不加辣椒油前,湯頭稍微偏淡;
No.3
老店搬新址——郭峰記老式砂鍋
這家店最開始在大上海城附近,如今搬到這個位置,有很多老食客聽到風聲後也追過來吃。主打的老式砂鍋種類很多,很多吃貨都是組團去,一碗下肚,渾身上下都暖和起來。
優點:
砂鍋種類多,分量大,用料實在;酥肉口感鮮嫩,外軟內筋;人氣高,每天都要排隊;湯頭味道足,後味濃鬱;缺點:
人多,上餐慢,大概要等二三十分鐘;搭配的燒餅要趁熱吃,放涼了口感會打折;環境一般;
No.4
新吃法——李記杞國砂鍋
來自開封杞縣的一家老店,聽說在老家已經幹了37年。來到鄭州後,不僅把做杞縣砂鍋的手藝帶了過來,還加入了新吃法。所謂的新吃法,就是在砂鍋裡加了一種食材——麻花。
優點:
酥肉、蓮夾一類的食材都是當天炸制;加入的麻花酥脆可口,泡在砂鍋裡別有一番滋味;雞蛋砂鍋軟嫩香滑,吃起來口感像補丁;湯頭味道濃鬱,後味醇厚;人氣很高;除了砂鍋,還有涼菜燒烤一類的;
缺點:
燒餅不是自己製作的,應該是從外面買來的,口感一般;
No.5
工二街——李記烤麵筋
這也是一家主打武陟激油砂鍋的館子,不過讓吃貨感到驚喜的是,在這家店裡,竟然能吃到很多平時連想都想不到砂鍋口味。這些新奇砂鍋都是老闆根據客人的口味和反饋,自己琢磨做出來的。
優點:
館子裝修的很有特色,有種復古的風格;店內有傳統的腐乳肉砂鍋,吃起來腐乳中略帶酒香,特別下飯;每種砂鍋的味道都入的很足;辣椒油香而不辣,加到砂鍋裡特別提味兒;店內的隱藏菜單——胡辣大砂鍋很有特色;分量十足;
缺點:
性價比一般;服務人員的態度有待提高;就餐位置比較擠,人多時就是背挨著背;
No.6
西郊老店——秦嶺居砂鍋
這個砂鍋店,在西郊小有名氣。最開始是在秦嶺路附近擺地攤,後來名氣越來越大才開了店,到現在也有一二十年。店內除了各種砂鍋,還有大砂鍋,不僅適合一人餐,朋友家人小聚也可以。
優點:
性價比不錯,分量十足;砂鍋料味輕,能品出骨湯的味道;用到的食材很講究,酥肉用的都是腿肉;蓮夾一類需要油炸的食材,掛糊很薄,當天用當天炸制;砂鍋種類多,還有大砂鍋;服務熱情周到;
缺點:
地方比較小,就餐位置比較少;環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