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深圳召開市委六屆十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三個五年」的階段目標: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30年,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躍上新臺階;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儘管在中央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已提出了深圳到2035年的階段發展目標,但此次深圳提出的目標更為具體清晰。全會提出了深圳到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其中包括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礎上翻一番。
如果以2019年的數據推算,2035年深圳的GDP總量至少5.5萬億元,人均GDP有望突破40萬元。
全會還優化完善了市委「1+10+10」工作安排,其中第一個「10」,即「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需要持續推進的重要方面,全會作出了具體部署,包括:
要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上率先示範,堅定不移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織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鍛造引領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幹部隊伍,持之以恆肅紀反腐,為新徵程走在前列、勇當尖兵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要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強化供需動態平衡、對內經濟聯繫和對外規則銜接,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著力提高輻射帶動能力,深度參與全球競爭合作,努力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先行示範者,為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提供強有力支撐。
要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推動深港澳「軟硬聯通」,高標準打造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口岸經濟帶等重大合作平臺,高質量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度融入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加強與廣州「雙城聯動、比翼雙飛」,以核心引擎的作為更好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
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科技和產業」無縫對接,深化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強力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深落地做實,以主陣地作為推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起步成勢,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5G+8K+AI+雲」新引擎戰略,推進「IT+BT」產業發展,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整合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要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牽引戰略戰役性改革,加快重大改革舉措和授權事項落地,聚焦要素市場化配置、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重大改革品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大力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
要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提升城市規劃建設能級,加快建設「數字政府」「雲上城市」,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全市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運行效能,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平,走出一條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
要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著力建設一流法治政府,完善行政執法標準化體系,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把深圳打造成為最安全穩定、最公平正義、法治環境最好的標杆城市。
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工程和鑄魂立德工程,推動城市文明程度新提升,基本建成「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高標準完成「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更優質,塑造文化產業發展新優勢,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措並舉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
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開展汙染防治行動,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發展壯大綠色產業,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努力形成藍綠共生、城海交融的生態格局,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
〖 證券時報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