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馬拉松運動員的跑姿特徵

2020-12-17 東方體育

頂級馬拉松運動員的跑姿特徵

2020-12-02 10:15  南通體育科學研究所

原標題:頂級馬拉松運動員的跑姿特徵

從國際田聯(IAAF)官網的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網頁,可以看到2017年倫敦田徑世錦賽男子馬拉松比賽的技術分析報告。通過這個報告,我們可以了解當今最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跑步技術特徵,即跑姿分析。

在 這場比賽中,基魯伊以較大優勢獲得冠軍,託拉獲得亞軍,而基普喬格、貝克勒沒有參加這場比賽。研究人員重點分析了前八名運動員的跑步技術,同時也同步拍攝了70多名參賽選手的跑步技術。

1、著地技術

絕大部分的前8名選手都採用腳跟著地,少數(比如MEUCCI)採用中足著地,而採用前腳掌著地的精英選手幾乎沒有。

所有70名參賽選手,則67%的選手採用腳跟著地,30%的選手採用中足著地,而採用前腳掌著地的選手僅為3%。

2、步頻步幅

前8名運動員的平均步頻為183步/分鐘,平均步幅達到1.66米。精英運動員的步幅與其身高基本接近,這也許是大眾跑者與精英選手的主要區別。

3、觸地時間

前八名選手中,觸地時間沒有一人超過240毫秒,說明他們著地時間特別短,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下肢軟組織彈性以及在肌肉在快速拉伸收縮時產生更大力量,一方面也有效減少了制動效應。

4、著地時膝屈角度

前八名運動員的膝屈角度為153度,著地瞬間膝關節彎曲比較明顯,小腿沒有明顯往前伸,這樣一方面減少了制動力,一方面有利於緩衝地面衝擊力。而據南京體育學院戴劍松副教授的研究,大眾跑者的 膝屈角度為165度左右,這說明大眾跑者速度慢,反而緩衝更差、著地時制動更加明顯。

總結:

很多精英選手採用腳跟著地,儘管前腳掌著地也許效率更高,關鍵看自己的習慣。

精英 運動員的步頻並不太快,但步幅大,這跟他們具備良好的身體柔韌性和力量素質有關,表現為協調的蹬擺下肢。

精英運動員著地時膝關節彎曲很充分,著地很輕盈,這減少了制動,又利於緩衝。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運動助健康」每天為大家推送科學訓練、健身知識,最新體育科技動態,本地體育科研活動信息。歡迎關注、留言互動。同意轉載,請明確說明出處。----南通市體育科學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為自媒體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東方體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相關焦點

  • 國際田聯公布頂級馬拉松運動員跑姿特徵:他們為什麼跑得快?
    通過這個報告,我們可以了解當今最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跑步技術特徵,也即跑姿分析。我們更應該學習精英運動員跑姿背後的一般生物力學原理,而深刻理解這些原理,並且將這些原理用於跑步技術優化和完善,這才是大眾跑者學習本文的目標。
  • 國際田聯公布頂級萬米和馬拉松運動員跑姿對比:跑姿背後的邏輯是……
    大眾跑者越來越意識到跑步技術,也即跑姿的重要性,但大眾跑者在理解跑步技術時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跑步技術看作是一種固定不變的刻板動作模式,似乎只有達到某個標準動作外形才能稱為好的跑姿,這種僵化的理解顯然是不對的。跑步技術是動態變化的,其最為重要的特徵就是隨著配速改變,跑姿就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因此,理解跑姿也要用動態的方式加以理解。
  • 馬拉松比賽後程跑姿慘不忍睹!國際田聯公布頂級選手前後跑姿對比
    ,我們下載了2017年倫敦田徑世錦賽男子馬拉松比賽的技術分析報告,通過這個報告,我們可以了解當今最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跑步技術特徵,其中也包括精英運動員比賽前後程跑姿對比分析。世錦賽的線路是一條封閉的環形線路,每圈長度大約10公裡,運動員跑上四圈完成比賽,這樣研究人員架設好攝像機,運動員每跑一圈就可以記錄他們的跑姿。
  • 馬拉松比賽後程跑姿慘不忍睹?國際田聯公布頂級選手前後程跑姿對比……
    我們查到了相關分析報告,在國際田聯(IAAF)官網的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網頁,可以免費下載重大比賽精英運動員的技術分析報告,我們下載了2017年倫敦田徑世錦賽男子馬拉松比賽的技術分析報告,通過這個報告,我們可以了解當今最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跑步技術特徵,其中也包括精英運動員比賽前後程跑姿對比分析。
  • 貝克勒、基普喬格等頂級馬拉松運動員有哪些特質?
    (圖為著名長跑運動員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Haile Gebrselassie)) 頂級馬拉松選手具備這些生理特質:肌肉中的慢肌纖維比例越高,馬拉松成功率就越高。慢肌纖維天生就是為了適應耐力運動而生的,它們可以抵禦疲勞,同時擁有很高的有氧處理能力、較高的線粒體密度和其他特徵。這些屬性使慢肌纖維成為馬拉松跑者的最理想肌肉纖維類型。
  • 跑姿沒有最佳但有要求!良好跑姿的這些共同特徵你具備了嗎?
    那麼,科學合理的跑姿有哪些基本特徵呢?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跑者討論跑姿提及要送髖、要小腿提拉摺疊,這樣的討論最大的問題是把跑姿視作一種刻板不變的動作外形,似乎只有具備這些特徵才是好的跑姿,做不到就不是好的跑姿,這樣去理解跑姿會導致一個明顯的錯誤;
  • 一山麻緒何以成為日本一姐:5KM*8組魔鬼訓練,男子化力量型跑姿
    她說:「我以自己的方式訓練,如果你要更上一層樓,你就需要更加高質量的訓練,作為一名奧運馬拉松運動員,我要做一些很酷的事情」。如此高強度、大運動量的魔鬼訓練的確對於一山麻緒幫助很大。從配速看,3分20秒配速如果跑全馬成績為2小時20分,以一山麻緒的能力,在平時訓練中以這個速度去跑幾個5公裡難度不大,但要接連完成8個,並且後面兩個還需要配速更快,這種訓練難度就比較大了,是一種典型的大強度大運動量訓練。其難度要求對於專業運動員而言,也只是比一場真正的全力以赴的馬拉松比賽稍微低一點。
  • 如何邁出「正確跑姿」的第一步?
    很多跑馬拉松多年的跑者,依然有這個問題。因為沒人教你怎麼跑步,偏偏跑步技術又需要專門練習,加上各種跑姿的幹擾,你也不知道哪個是對的、不知道學習哪種,導致大部分人的動作都有些許偏差。不過,也不用糾結。因為即使是世界頂級跑者,也存在某些可以繼續優化的點。
  • ...一些頂級馬拉松運動員當地時間29日參加了新德裡半程馬拉松比賽...
    2020-11-30 01:54:38來源:FX168 【外媒:印首都不顧新冠和霧霾風險舉行半馬比賽】據德新社新德裡消息,一些頂級馬拉松運動員當地時間
  • 這10個跑姿誤區讓你越跑越廢
    跑者對於跑姿常常存在以下錯誤認知一、跑姿無所謂只要耐力好就行「跑姿無用論」只要能跑耐力好,跑姿無所謂,跑姿是技術,耐力是體能,出現體能好技術差這種情況也並不稀罕,運動員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但這樣的運動員恐怕很難成為頂尖水平的運動員
  • 跑步多年踩坑無數才明白的跑步真諦:成熟跑者的十大特徵
    跑前熱身、跑後恢復、正確跑姿、配速控制、力量強化、馬拉松訓練、裝備選擇等,無一不是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因此跑步姿勢也許並不存在絕對標準模式或者所謂最佳動作,但這不等於跑姿可以隨心所欲沒有要求。跑姿沒有最佳,不等於跑姿沒有要求,合理的跑姿都要符合運動生物力學基本原理。
  • 世界頂級超馬拉松運動員運動後的心臟變化
    超級馬拉松正變得越來越流行。男女數量和不同年齡的競爭者的數量逐年增加。超級馬拉松比賽距離沒有上限(即> 42.195 km),因此超級馬拉松比經典馬拉松比賽的時間更長。歷史上最長的超級馬拉松長5928公裡,位於紐約和洛杉磯之間,於1928年舉行。
  • 中日非選手最帥跑姿對比 多布傑不輸基普喬格!
    但是,即便是有專業人士的講解和文獻的參考,業餘跑者也很難正確掌握一種適合自己的跑步技術。更關鍵的問題是,對於跑步技術,每個人的理解在細微之處都有區別。  在國外,有跑姿非常漂亮的貝克勒、大迫傑還有基普喬格等等,他們的跑步技術雖然都很漂亮,但是在細微之處仍有區別。  今天,我們來通過幾組動圖看看這些人的跑姿都有什麼特點(技術僅針對長跑及馬拉松)。
  • 訪無錫馬冠軍李子成:三連冠背後總結的給大眾跑者2點建議
    這就是周期性訓練,在某些階段會以堆量作為主要特徵,月跑量能達到上千公裡,而某些階段月跑量為五六百公裡,或者七八百公裡,從此開始,李子成開啟了自己的新徵程,他成為一名真正的職業運動員,並且成為他未來5-10年人生的主攻方向,可以說李子成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的職業馬拉松運動員,也是目前發展情況最好的運動員之一,勝率非常之高。
  • 聊聊頂級馬拉松選手有哪些特質?
    (圖為著名長跑運動員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Haile Gebrselassie))頂級馬拉松選手具備這些生理特質:●高比例的慢肌纖維。這個特質是由基因決定的,也影響到了這裡所列的其他生理因素。●高乳酸閾值。
  • 跑好馬拉松,需要練什麼?
    有氧代謝能力決定運動員的耐力水平,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不僅對專項能力至關重要,還可以加快大強度訓練後身體恢復。具有高水平的有氧代謝能力可以積極轉化為無氧代謝能力。所以,無論是專業馬拉松運動員,還是大眾馬拉松跑者,有氧耐力訓練都應該貫穿整個運動生涯。
  • 趣味冷知識 | 網球運動員其實極具跑馬拉松的潛力?
    此前,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曾和一家專業機構針對這一課題,對2015年澳洲網球公開賽進行數據調查,根據其調查結果可得出:跑動距離的長遠取決於不同運動員的運動風格。研究表明,在頂尖網球職業選手中,以速度和敏捷著稱的大衛·費雷爾,他的跑動距離最遠。通過三輪比賽,費雷爾跑了大約10公裡。
  • 關鍵的跑姿
    無論是參加馬拉松賽、訓練,對跑者來說,適合當下狀態的跑姿是跑步必備基礎。
  • 良好的跑姿讓跑步插上翅膀,不僅可以提升速度,還可以節省體能
    導讀:我們在觀看田徑比賽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那就是田徑運動員的跑步姿勢非常帥氣好看,跑起來輕鬆協調,步子又大,頻率又快,看田徑運動員跑步簡直就是一種享受。而另一方面當我們看到一些跑得很慢的人,就會發現這些人跑步姿態非常難看或者滑稽,一副十分費勁的樣子,幹使勁兒就是跑不快。
  • 影響馬拉松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四大因素
    因此,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維持最大和次最大攝氧量的能力以及運動後過量氧耗的水平和有氧耐力密切相關。 有氧耐力訓練是我在山東省隊、國家隊訓練期間以及自從我擔任山東中長跑總教練以來最看重的訓練內容。畢竟對於超長距離的馬拉松運動,有氧耐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馬拉松運動員運動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