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0:15 南通體育科學研究所
原標題:頂級馬拉松運動員的跑姿特徵
從國際田聯(IAAF)官網的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網頁,可以看到2017年倫敦田徑世錦賽男子馬拉松比賽的技術分析報告。通過這個報告,我們可以了解當今最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跑步技術特徵,即跑姿分析。
在 這場比賽中,基魯伊以較大優勢獲得冠軍,託拉獲得亞軍,而基普喬格、貝克勒沒有參加這場比賽。研究人員重點分析了前八名運動員的跑步技術,同時也同步拍攝了70多名參賽選手的跑步技術。
1、著地技術
絕大部分的前8名選手都採用腳跟著地,少數(比如MEUCCI)採用中足著地,而採用前腳掌著地的精英選手幾乎沒有。
所有70名參賽選手,則67%的選手採用腳跟著地,30%的選手採用中足著地,而採用前腳掌著地的選手僅為3%。
2、步頻步幅
前8名運動員的平均步頻為183步/分鐘,平均步幅達到1.66米。精英運動員的步幅與其身高基本接近,這也許是大眾跑者與精英選手的主要區別。
3、觸地時間
前八名選手中,觸地時間沒有一人超過240毫秒,說明他們著地時間特別短,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下肢軟組織彈性以及在肌肉在快速拉伸收縮時產生更大力量,一方面也有效減少了制動效應。
4、著地時膝屈角度
前八名運動員的膝屈角度為153度,著地瞬間膝關節彎曲比較明顯,小腿沒有明顯往前伸,這樣一方面減少了制動力,一方面有利於緩衝地面衝擊力。而據南京體育學院戴劍松副教授的研究,大眾跑者的 膝屈角度為165度左右,這說明大眾跑者速度慢,反而緩衝更差、著地時制動更加明顯。
總結:
很多精英選手採用腳跟著地,儘管前腳掌著地也許效率更高,關鍵看自己的習慣。
精英 運動員的步頻並不太快,但步幅大,這跟他們具備良好的身體柔韌性和力量素質有關,表現為協調的蹬擺下肢。
精英運動員著地時膝關節彎曲很充分,著地很輕盈,這減少了制動,又利於緩衝。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運動助健康」每天為大家推送科學訓練、健身知識,最新體育科技動態,本地體育科研活動信息。歡迎關注、留言互動。同意轉載,請明確說明出處。----南通市體育科學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為自媒體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東方體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