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的無心過錯,給北宋埋下禍患。馮夢龍說,聰明人也會犯糊塗

2020-12-14 燈下讀歷史

北宋時,西北邊的西夏國像牛皮糖一樣,不時騷擾宋朝的邊境。那時北宋最主要的對手就是西夏,時不是就得叫個陣打個架。

北宋有兩個讀書人,一個叫小張,一個叫小李,想謀求一個功名,但患有考試綜合症,一直考不上,怎麼辦呢?他們想到了兩個人——

韓琦和範仲淹!

範仲淹像

說到這兩人,在當時可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韓琦帶兵時間很長,也算是名重一時的人物,很得朝廷倚重。範仲淹更不得了,不僅文名遠播,帶兵鎮守陝西時號令嚴明,只要有他在,西夏人遠遠地就躲開了。

小張和小李算盤打得啪啪響,只要找到這兩人,隨便打動其中一個,以後的功名利祿也就全都有了。怎麼找呢?一開始他們想著帶上各自得意的詩文直接找上門,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最後他們想出了一個雷人的招數,將詩刻在大石碑上,再請人拉到韓、範的府門前。這樣韓、範兩人出門就能看到他們的詩文,一定會被他們的才華吸引。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韓、範兩人雖然看到了石碑上的詩文,也可能覺得詩確實寫得還不錯,但是——萬事就怕但是啊,他們認為這種鬼鬼祟祟的做法,實在有損讀書人的斯文,因此決定不理不睬。

有關這個事件,《智囊》有如下記錄:【西夏用兵時,有張、李二生,欲獻策於韓、範二公,恥於自媒,刻詩於碑,使人曳之而過,韓、範疑而不用。】

但小張和小張不知道啊,他們等啊等啊,一直沒等到韓、範兩人的消息,最後知道這次炒作失敗了,心中不由無限憤怒地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你們有眼無珠不認識人才,我就去你們的對手那兒。

哪兒呢?西夏國。兩個人,一個化名張元,一個化名李昊,輾轉跑到西夏繼續炒作。怎麼炒作呢?還是和石碑上寫詩相似,就是到處題詩,管你什麼風景名勝、酒肆茶坊,逮一處就寫一處,人越多的地方寫得越起勁。很快這件事就傳到了西夏國王李元昊耳朵裡。《智囊》寫道: 【久之,乃走西夏,詭名張元、李昊,到處題詩。】、

元昊兄一聽,這兩個中原人有點意思啊,得叫過來問問看。誰知這一問,就停不下來了,三個人談得很投機。《智囊》有寫:【元昊聞而怪之,招致與語,大悅。】既然投機,那就別走了,當官吧。當什麼官呢?李元昊想啊,這兩人來自中原,對北宋的政治、社會、風俗等自然很在行,就任命他們給自己做謀士,專門為自己與北宋交戰出謀劃策,後來西夏成了北宋邊境上的一大隱害。

韓琦和範仲淹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們一時的拒絕,竟然給自己的重要對手送出了兩個重要的幫手。這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任何時候都不要輕視任何人,你今天輕視的一個人,將來也許就成了你強大的對手。這也是《智囊》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所以《智囊》作者馮夢龍作了一個批語:元昊識人。同時還說,韓琦和範仲淹雖然一世聰明,卻也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

範仲淹劇照

如何才能不犯低級錯誤呢?

1、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一個人,不要考慮他的出身,不要考慮他怎麼來的,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有哪些能力,能帶來哪些幫助。有能力、有幫助,就要充分用起來。

2、要認識一個人才先要了解他。韓、範兩人只是看了石碑的詩文,沒有進一步了解小張和小李。而元昊呢,是親自將他們叫過來與他們長談。要了解一個人,不面對面談話,不長時間交談,肯定是很難深入了解一個人的。

當然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就是我們在自我推薦時,不要過多地自我炒作,有時很可能適得其反。這也算是閱讀這個故事的一個收穫吧。

其實《智囊》這本書,類似這樣的故事大大小小1238個,不管你是自我創業,還是打工;不管你剛出茅廬,還是已經人在職場;不管你想學為人處世,還是要學智謀策劃……你都能從中找到你想要的智慧。不信嗎?講幾件事吧:

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兩代皇帝,都將《智囊》稱之為「國之利器」,可見這本書的價值。清朝才子紀曉嵐常年帶著這本書,稱讚這本書:「斯書讀罷,天下再無智矣!」有千古第一完人之稱的曾國藩,不管行兵打仗,還是朝廷為官,一直攜帶的書籍裡就有這本《智囊》,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做人做事做管理的智慧。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偶得一本《智囊》後,非常感慨:「讀懂此書,才算讀懂了社會!」

有人抱怨缺少機遇,其實是缺少抓住機遇的智慧;有人抱怨缺少伯樂,其實是缺少讓人看到你的智慧……人與人的差異不在努力,不在環境,而是在於智慧。這也是我推薦這套《智囊全集》的原因。

這套書一共六本,文白對照,不用擔心讀不懂文言文。原價168元,現在做活動優惠,只需68元,便宜啊。是不是覺得對這套很有興趣呢?不妨進入下面的連結購買,一起讀《智囊》,品人生!

讀《智囊》,人生不同凡響

相關焦點

  • 北宋範仲淹文能治國,武可安邦,才情風骨萬世流芳
    或許是受了詩詞影響,北宋在印象以來一直是文文弱弱,似一位養在深閨的富家千金,文秀雅氣但英勇不足,腹有詩書氣自華,卻柔弱不能自理,惹人憐惜,於是對北宋之人也多有儒雅清秀的看法,因一篇《嶽陽樓記》識得了文可治國,武可安邦的範仲淹,對北宋也有了不一樣的見解。
  • 北宋一代名人範仲淹的故事,帶你去了解一下
    範仲淹是我國北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詞人,大慈善家,改革家。通過本文的故事來紀念這位宋代胸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一代名臣。範仲淹是蘇州吳縣人,但他卻是出去在徐州。他的老家是蘇州。
  • 說話是一種本能,閉嘴是一種修行,懂得做一個糊塗的聰明人
    難免在說話時會說錯話,其實說錯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說錯話之後並不知道自己說錯話了,還覺得自己說的沒錯,所以一定要切記,在外人多的時候,不要滔滔不絕。滔滔不絕,只會讓你顯得是一個非常沒有文化沒有底線的人,所以一定要懂得學會閉嘴,學會才能夠讓你成為一個聰明人,人生在世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如你所願,因此做一個糊塗的聰明人,才能讓你生活的更加幸福,做一個糊塗的聰明人,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嘲笑的事情。當別人嘲笑你時,有很多人都會開始反駁吧,但是嘲笑的人又怎麼會顧得了你的反駁呢?
  • 《清平樂》範仲淹從改革先鋒,到黯然退場,他做錯了什麼?
    01一、一顆赤子之心如果要是說範仲淹犯了錯,勉強算得上的,就是他的赤子之心。章得象曾上言說道,實行新政四個月,僅河東路一路,裁撤的官員就有兩成,有的沒有什麼大過錯,也給裁了。就連大名鼎鼎的包拯,也在抱怨之列。
  • 一句話讓家族800年興盛不衰 揭秘北宋名相範仲淹的為人之道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句話讓家族800年興盛不衰 揭秘北宋名相範仲淹的為人之道 在歷史長河中,範仲淹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趣歷史小編為您講解。 說起範仲淹,我們並不陌生,他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領導感謝員工,糊塗人才說沒事,情商高的員工會回應這三句客套話
    有些員工太老實,沒有格局也沒有遠見,那麼在回應領導時也無法得到領導信任,相反只會得罪領導,很多員工的做事態度或者是工作能力沒有問題,但是在說話的時候卻犯了很多的忌諱,不懂規矩,往往顯得情商很低,那麼當領導感謝員工情商高的員工都會怎樣回應呢?
  • 北宋名臣範仲淹,晚年做了一件事,讓家族興旺八百年
    一篇精彩絕倫的《嶽陽樓記》不僅讓嶽陽樓青史留名,也讓其作者範仲淹千古不朽,成為後世推崇的一代聖人。範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範仲淹一生,為官清正,體恤百姓,嚴於律己。雖然數次遭遇貶謫,卻不改其心志,始終心憂天下,公忠體國。範仲淹前期主政一方,輾轉多地為官,處處為百姓謀福利;後期鎮守邊疆,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 「王安石變法」這劑猛藥,為何加速了北宋的衰亡?
    漢代大儒董仲舒認為「天」出於對人君的仁愛,會以災異譴告的形式對國家政治的過失提出警告。在這種思想支配之下,當水、旱、蝗乃至地震等重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之時,統治階級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有過錯。因此,熙寧七年這場嚴重的旱災最終演化為對人事的檢討。
  • 在酒桌上給領導敬酒,糊塗員工才會說這三句糊塗話,別自找麻煩
    如今在職場中參加飯局的時候,有很多年輕人並不懂得如何喝酒,也不了解如何敬酒,所以在喝酒的時候向領導敬酒,被領導認為不懂規矩,其實在找領導敬酒的時候,看似很簡單卻隱藏得比較深的學問,有很多員工就是因為不懂得喝酒,所以沒有辦法給領導擁有較好的關係,也沒有給領導留下較好的印象,那些聰明的員工自然就能夠被領導高看一眼,獲得了很多的機會,所以逼著再次也是建議大家在找領導敬酒的時候,其實那些糊塗員工才會說以下這三句糊塗話
  • 憂深樂淺的範仲淹
    戰事頻頻告急的北宋,偌大的朝堂之上,範仲淹像是一枚堅硬的箭矢穿越而來,挺拔而至。戰爭是人類的擺譜,有多少人在譜子上跳動了亢奮之律,又有多少人在旋律上演繹著千古曲譜。範仲淹,作為一個深得戰爭真理的哲人,他不從殺戮入筆,而是繞開戰爭的固有線段,走到戰爭的深谷,即人的角度思索著戰爭的來龍去脈。北宋不缺乏戰爭素材,也不缺乏人民心聲。
  • 範仲淹去世後,他的子孫後代過得如何?範仲淹得以善終了嗎?
    而這句話的提出者,則是北宋時期的名臣範仲淹。說起範仲淹,這位北宋的名臣,在歷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除了這篇《嶽陽樓記》之外,由他主導的慶曆新政,幾乎影響了北宋上百年的時間。北宋一朝,如果要評一個對北宋影響力的人物榜單,範仲淹絕對能夠名列前十。不過,相比於範仲淹一生的光輝成就,對於範仲淹的身後事,大家往往就沒那麼了解了。
  • 有一種人看似「糊塗」,實際上是「大智若愚」的聰明人
    你要不想遭遇這種事,就永遠不要跟任何人說你有錢,這樣別人才會認為你沒有利用價值,才不會算計你,你才能活得心安。」03如果讓一些人給上面兩個女人提建議,肯定會有人說「你們不能不顧自己的尊嚴,不能讓自己看起來很卑微,不能總想著別人會算計你」之類的話,因為這是常規的聰明人固有的思路。
  • 一個人若是成熟,就要學會「三不說」,否則,容易招惹禍患
    安哥認為,一個人若是成熟,就要學會「三不說」,否則容易招惹禍患。哪「三不說」?第一,惡語不說;第二,隱私不說;第三,人短不說。一、惡語不說什麼是惡語?惡語,顧名思義就是惡毒的語言。別人的經濟情況屬於隱私,不要亂說。涉及到經濟情況,往往都非常敏感。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真正財力。若沒錢,別人在討論他,他會覺得別人看不起他;若有錢,別人在討論他,他會有各種顧慮,比如擔心別人找他借錢。
  • 閱讀鑑賞讀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範仲淹像範仲淹,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公元989年生於河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卒於公元1052年。範件淹幼年喪父,生活清貧但志向遠大,流傳極廣的勵志典故「畫粥斷齏」的故事就是說的範仲淹。範仲淹的文學成就極高。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出自範仲淹的文章《嶽陽樓記》。這是當今每個中學生必背的名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今天試鑑賞範仲淹的另一篇《漁家傲秋思》。
  • 全球各地都搶購,當年北宋名臣範仲淹略施小計,便平息了搶米之風
    每個人都少買點,反而我們的物資是會慢慢供應上的,大家都不會買不到,而不好的政府不給民眾信心,就會讓搶購一直進行下去。咱們不要說現代人,我國古代有很多官員人家都是很聰明的,都能解決各種搶購問題的,比如說北宋名臣範仲淹。
  • 墨韻說廉|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
    墨韻說廉|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 2020-05-26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犯糊塗新賽季又沒戲
    「不嚴重」還群體休戰,當然可以理解為火箭是力求謹慎,避免再出現過往那種小傷累成大傷的事兒。但在群體小傷的情況下果斷放棄了與勇士碰面的難得機會(哪怕季前賽中主力體系對峙時段很有限),還是令人犯糊塗。因為馬刺那本《論休戰藉口》的叢書就擺在那裡。馬刺動輒就被聯盟處罰的輪休是一種調控,可以說波波維奇的軍團就是看不上某些比賽以及勝負結果,說到底馬刺有那種資格。
  • 如何理解馮夢龍在《情史》中提出的「人情」說呢?
    卷首有馮夢龍的兩篇自序,每卷之後和某些故事的末尾有馮氏評語。這些序言和評語,在人情、愛情、婚姻等方面,提出很多精闢的見解,閃爍著反封建禮教、程朱理學的民主思想光輝。馮夢龍在《情史》中提出的「人情」說主要包含兩重意義:即「七情」(喜、怒、哀、樂、懼、愛、惡、欲)中的「愛」與「欲」。「愛」即人的同情心,休戚與共的關係;「欲」即人對飲食男女的追求,男女之間的愛情。
  • 為何北宋冗官現象愈發肆虐,其背後的根源究竟如何?
    一則在於官僚系統將會變得異常繁雜龐大,使得以往一個部門可以處理的問題,現在由於分權制度則需要進行多個部門的協助與分配才可以完成,進而使得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嚴重影響緊急事件的處置與安排;二則在於各部門之間進行責任互相推諉的情況屢見不鮮,這種忽略各司其職原則的舉措造成行政效率的大幅度下降,從這個層面來看,北宋冗官問題產生的根源有跡可循。
  • 一個會仿字的婢女,真的是北宋「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嗎?
    北宋仁宗慶曆三年,範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政;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同為諫官。範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調陳十事疏》,徐徐拉開「慶曆新政「」的序幕!這場涉及北宋各個方面,牽扯名人無數的改革,僅不到一年就以失敗告終!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場改革的失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