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代名人範仲淹的故事,帶你去了解一下

2020-12-22 人為啥活著

範仲淹是我國北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詞人,大慈善家,改革家。通過本文的故事來紀念這位宋代胸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一代名臣。範仲淹是蘇州吳縣人,但他卻是出去在徐州。他的老家是蘇州。範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逝,幼小的範仲淹便隨其母親改嫁,來到了長山縣的朱氏家中,少年時期的範仲淹是在十分艱苦的境遇中度過的,他的學習生活非常艱苦。

範仲淹」劃粥斷齏」的故事,範仲淹在鄒平縣長白山醴泉寺讀書的時候,生活非常艱苦。他熬上一盆稀粥,經過一個晚上的凝固,第二天就劃成四塊,這便是「劃粥」,早晚各取兩塊食用。佐餐的菜蔬就是自然生長的野菜。他把野菜弄碎,拌上油鹽就餐,這便是「斷齏」。醴泉寺讀書三年,範仲淹就這樣過著「劃粥斷齏」的清苦生活,劃粥斷齏的成語故事就是這樣有範仲淹而來。

可是,範仲淹他從來沒有為吃飯這個問題而分心,反而是在學習上更加勤奮刻苦。他為自己制訂了嚴密的學習計劃,每天不完成計劃決不睡覺。在嚴寒的冬夜裡,每當他學習感到疲倦時,他就用冷水洗臉,提提精神,學習環境雖然這樣艱苦,可是範仲淹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範仲淹就這樣憑著一股堅定的信念,十幾年如一日,勤奮學習。後來,終於取得成就,成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範仲淹是北宋歷史上第一個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人!範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在宋代,「文正這個諡號是授予文官的最高等級,皇帝是不肯輕易給人封的,整個宋代得到這個稱號的也是寥寥幾人。據說,範仲淹是宋朝第一個得到這個封號的人。範仲淹更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胸襟!

範仲淹是敢於為國為民鳴不平的宋朝一代清官!範仲淹在官場更是有三起三落的故事:範仲淹為官敢於大膽直言,抨擊時弊,極度遭貶。天聖五年,範仲淹升任秘閣校理,出於易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曾幾次大膽直言批評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帶來的弊端,因此而被貶為通判,太后去世後,他又被召回入京,任左司諫,但不到一年,又因批評仁宗皇帝廢除皇后,被貶知睦州。景祐二年,又晉升為國子監,因批評宰相呂夷簡用人不當,再次被貶知饒州,可以說是「三出京城,三起三落「

範仲淹以百姓疾苦為己任,帶領百姓在蘇州治理水患。範仲淹被貶到地方為官,仍以百姓疾苦為己任,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舉個例子吧,明道二年,京東和江淮一帶大旱鬧蝗災。為了安定民心,範仲淹請仁宗馬上派人前去救災,但仁宗不予理會,範仲淹就敢於質問仁宗:「如果宮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該當如何?」言辭激烈,為了百姓疾苦,敢於和皇帝爭辯,愛民之心可見一般。

範仲淹是西北邊陲的屏障,他還是邊塞詞的第一人和倡導者!範仲淹後來改行做了武官,負責在西北和西夏人做軍事鬥爭。在軍事上,他還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戰略家。他不會犯「左傾冒險主義」,更不會犯「右傾機會主義」,而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採取積極防禦政策,並訓練出一支作戰強悍的部隊,為宋朝西北邊境的安全立下汗馬功勞。在西北戍邊期間,範仲淹寫下了一系列的《漁家傲》詞,氣勢悲壯蒼涼,意境雄健剛烈,開啟了豪放派宋詞的先河。

四、範仲淹還是熱衷慈善的偉大教育家!作為宋代最知名的公知,最大膽的言官,範仲淹始終廉潔自律,「直道豈求安富貴,純誠惟欲助清光」是他為官的座右銘。他在蘇州首先創辦「義莊」這種民間慈善機構,以接濟族人。範仲淹還在天書院做過老師,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官員和學者。在蘇州做官時,他還買下一塊地,本想建造私宅,自己又拿來作為了學校,讓它源源不斷的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民間還流傳有「窯金濟僧」的故事。範仲淹在醴泉寺讀書的時候,生活清苦,有一天晚上,他發現一隻黃色老鼠把他的餅子給叼走了。他跟著老鼠去追,追到一顆荊樹底下,老鼠鑽進樹洞,他扒開一看,竟然有一壇金子。後來,一隻白色老鼠又叼走了他的餅子,又發現一壇銀子。範仲淹分文沒取,掩埋如故。30年後,醴泉寺失火,而範仲淹這時已是天下聞名了,正駐守在延州,於是,寺裡派人找到他,希望他資助銀兩,重修寺院。範仲淹將來人款待了幾天就打發回去了,臨別時贈送主持一包茶葉並附帶一封信,而對於資助修建寺院之事則隻字未提。主持聽說只帶來茶葉和書信,心有不滿,也未打開就放在一邊。幾天後,縣令來查看災情,正好沒有茶葉,就順手打開範仲淹送來的茶葉和書信,信中有一首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廟,一半濟僧人」。按照範仲淹信中的指點,果然挖出了金子和銀子。

範仲淹更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範仲淹的詩詞文章俱佳,有《范文正公集》傳世,他的上皇帝表章均為範文,他的散文《嶽陽樓記》更是千古名篇。

範仲淹更是被後人稱為「千古完人」!

《#拍一拍宋朝#話題》

相關焦點

  • 帶你了解範仲淹的「憂樂思想」
    一提起範仲淹,人們總能想起那句傳誦古今、迴響無窮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先憂後樂」的不朽名言,不僅使範仲淹本人成為深受後人景仰的道德模範,更激勵著後世無數仁人志士把為天下人謀福利的崇高理想作為自身的奮鬥目標。
  • 範仲淹的無心過錯,給北宋埋下禍患。馮夢龍說,聰明人也會犯糊塗
    範仲淹更不得了,不僅文名遠播,帶兵鎮守陝西時號令嚴明,只要有他在,西夏人遠遠地就躲開了。小張和小李算盤打得啪啪響,只要找到這兩人,隨便打動其中一個,以後的功名利祿也就全都有了。怎麼找呢?一開始他們想著帶上各自得意的詩文直接找上門,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 北宋名臣範仲淹,晚年做了一件事,讓家族興旺八百年
    一篇精彩絕倫的《嶽陽樓記》不僅讓嶽陽樓青史留名,也讓其作者範仲淹千古不朽,成為後世推崇的一代聖人。範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範仲淹一生,為官清正,體恤百姓,嚴於律己。雖然數次遭遇貶謫,卻不改其心志,始終心憂天下,公忠體國。範仲淹前期主政一方,輾轉多地為官,處處為百姓謀福利;後期鎮守邊疆,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 【名人故事】刻苦機智司馬光
    名人故事【司馬光】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著名史學家
  • 閱讀鑑賞讀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範仲淹像範仲淹,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公元989年生於河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卒於公元1052年。範件淹幼年喪父,生活清貧但志向遠大,流傳極廣的勵志典故「畫粥斷齏」的故事就是說的範仲淹。範仲淹的文學成就極高。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出自範仲淹的文章《嶽陽樓記》。這是當今每個中學生必背的名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今天試鑑賞範仲淹的另一篇《漁家傲秋思》。
  • 一句話讓家族800年興盛不衰 揭秘北宋名相範仲淹的為人之道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句話讓家族800年興盛不衰 揭秘北宋名相範仲淹的為人之道 在歷史長河中,範仲淹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趣歷史小編為您講解。 說起範仲淹,我們並不陌生,他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北宋範仲淹文能治國,武可安邦,才情風骨萬世流芳
    或許是受了詩詞影響,北宋在印象以來一直是文文弱弱,似一位養在深閨的富家千金,文秀雅氣但英勇不足,腹有詩書氣自華,卻柔弱不能自理,惹人憐惜,於是對北宋之人也多有儒雅清秀的看法,因一篇《嶽陽樓記》識得了文可治國,武可安邦的範仲淹,對北宋也有了不一樣的見解。
  • 憂深樂淺的範仲淹
    範仲淹,就是這樣一個善於澆灌詞花之人,在填詞訴衷腸中,令詞這種文學體裁大放光彩。「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漁家傲·秋思》)範仲淹在深夜走出中軍帳時,面對邊關塞外的孤獨雲煙,心潮澎湃,此情此景怎麼會有睡意呢?
  • 範仲淹去世後,他的子孫後代過得如何?範仲淹得以善終了嗎?
    而這句話的提出者,則是北宋時期的名臣範仲淹。說起範仲淹,這位北宋的名臣,在歷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除了這篇《嶽陽樓記》之外,由他主導的慶曆新政,幾乎影響了北宋上百年的時間。北宋一朝,如果要評一個對北宋影響力的人物榜單,範仲淹絕對能夠名列前十。不過,相比於範仲淹一生的光輝成就,對於範仲淹的身後事,大家往往就沒那麼了解了。
  • 一代名臣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丨周末讀詩
    1038年,西夏建國,進犯北宋邊境;1040年,年逾五十的範仲淹因眾望所歸,被召回京師,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一職,鎮守西北要塞,為實現西夏和北宋的議和,鞠躬盡瘁。戍邊期間,範仲淹寫下名篇《漁家傲·秋思》。一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道盡軍旅生涯的心酸。通觀全詞,《漁家傲》境界闊大悲壯,已開蘇(東坡)、辛(棄疾)豪放之路。
  • 民間有四大閻王,三位來自北宋時期,其中一人是包拯
    他們不僅是當時王朝的官員,也是我們認識的名人。有三位來自北宋,每一位都是家喻戶曉。 據說,我們應該在世界上積累更多的功德,只有當我們死了,這樣我們才能升天;如果我們在死前做了太多的惡事,我們就會在死後下地獄。 在許多鬼神之中,控制地獄的國王是一個名叫閻王爺的人。 我們可以在許多關於鬼神的電視劇中找到這個角色,比如西遊記中,閻王就曾經出現過。
  • 大文豪範仲淹,能文能武還非常懂經濟
    範仲淹這個名字大家一定聽過,他那篇著名的《嶽陽樓記》大家應該都學過,估計也背過吧,範仲淹是北宋年間有名的賢臣名氣可不比王安石低,在北宋時期原本是有過兩回變法運動的,一次是王安石領頭的,而另一次就是範仲淹了,而且範仲淹領導的變法還是在王安石前面
  • 宋朝名人的交往: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不得不說的故事!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宋代名人。我們對於這些人的了解實際上往往局限於他們的文章,但是在現實之中他們實際上並非孤立的個體,他們共同生活在北宋那個璀璨的年代,彼此之間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交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四人究竟是什麼關係!
  • 歐陽修與範仲淹的讀書故事
    那時候,在西京洛陽,聚集了文中虎謝絳、北宋古文運動的啟蒙者尹洙、宋詩開山鼻祖梅堯臣、後來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等八位年輕文人,號稱「洛陽八友」。作為當時的文壇盟主與領導,錢惟演特別愛惜人才。他願意把這些青年才俊供養起來,並不安排他們繁雜公務,反而讓他們任性自在地吃喝遊玩,吟詩作賦。
  • 範仲淹南北義田之「長山義田」
    其「晏子使楚」、「二桃殺三士」、「南橘北枳」的智慧故事至今為人傳頌。 一日,晏子出行,坐破車,使瘦馬。陳桓子見之,說:「你穿戴、車馬如此窮形極相,這是在隱瞞齊王對你的賞賜嗎?」晏子回答說:「自從我顯貴以後,父系的親族,沒有不坐車的人;母系的親族,沒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親族,沒有挨餓受凍的;齊國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濟而點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
  • 對於家鄉的這些歷史你了解過嗎?慶陽人
    但是對於慶陽這些旅遊景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呢?慶陽為什麼稱為慶陽?慶陽以前叫什麼?慶陽有哪些歷史名人?慶陽發生過什麼?今天小編帶大家走近慶陽的歷史。一說,「慶陽」一名,取之宋代政和年間。宋太祖建隆元年置慶州團練,乾德初又升為慶州。到英宗治平年間改設環慶路。乃合環州和慶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慶州設「慶陽軍」節度。「慶陽」這一名稱方見於史冊,並沿用至今。
  • 宋仁宗一朝出了多少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唐宋八大家」就有六位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個時期出現的歷史名人最多呢?有人認為是春秋戰國時期,有人認為是三國時期,還有人認為是隋末唐初時期……這些觀點都有各自的道理,所以很難客觀評價說哪個時期稱得上這個「最」字。然而如果要把範圍縮小到哪個皇帝在位時期出現的歷史名人最多,那麼答案確定無疑就是北宋的宋仁宗在位時期(1022年-1063年)。
  • 全球各地都搶購,當年北宋名臣範仲淹略施小計,便平息了搶米之風
    咱們不要說現代人,我國古代有很多官員人家都是很聰明的,都能解決各種搶購問題的,比如說北宋名臣範仲淹。咱們初中都背誦過人家的名篇,範仲淹當年在做杭州知府的時候,有一年吳中大旱,很多老百姓顆粒無收。而且米價每天漲老百姓也著急,有錢人家得趕快多買點米囤積起來,以防止未來價格漲上去,你沒有衛生紙你能活的下去,沒有米你活的下去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範仲淹手裡當時有兩個方案,第1個方案:官府中有糧倉存了很多米,他可以開倉救濟。
  • 由《蘇東坡傳》串讀《敦煌》看北宋興衰
    大家好,我是齊小柒,今天我想由《蘇東坡傳》這本書串讀《敦煌》這本書,談談北宋的興衰。先說看到《敦煌》這個書名我就很喜歡,和我之前讀的《蘇東坡傳》同屬於一個時代——北宋,宋仁宗在位時天聖元年(1023-1063年)發生的故事。
  • 範仲淹與滕子京的平涼故事
    沒有了重修嶽陽樓,就不會有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了。如果是這樣,中國文學史真的就會缺少非常精彩的一筆。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時期名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滕子京,大名滕宗諒,字子京,河南洛陽人,北宋官員,因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而為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