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擁有深厚的底蘊,是一個有著很多旅遊地點的城市。但是對於慶陽這些旅遊景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呢?慶陽為什麼稱為慶陽?慶陽以前叫什麼?慶陽有哪些歷史名人?慶陽發生過什麼?今天小編帶大家走近慶陽的歷史。
一說,「慶陽」一名,取之宋代政和年間。宋太祖建隆元年置慶州團練,乾德初又升為慶州。到英宗治平年間改設環慶路。乃合環州和慶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慶州設「慶陽軍」節度。「慶陽」這一名稱方見於史冊,並沿用至今。再說,慶陽因慶州州治城址位處馬蓮河上遊環江(二河中位居西又稱西河)與柔遠河(又名東河)匯流以北的三角臺地內(即今慶城縣所在地),古人以水之北為陽,故名「慶陽」。慶陽古稱義渠、鬱郅、弘化、順化、安化,宋改慶州為慶陽府。慶陽歷史人才輩出,古有黃帝問醫的歧伯,不窋,鞠陶,公劉,漢有思想家王符,魏晉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金石書畫大家米萬鍾等。北宋名臣範仲淹和範純祐、範純仁、範純粹父子四人與慶州(慶陽)有著不解之緣,據說範仲淹著名的《漁家傲·秋思》就是在慶州所作。
說到周祖陵,那就不得不說一下它的故事了,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bu zhu)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周人先祖不窋失農官之後,西徙定居今之慶陽慶城一帶,從事農業耕作,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成為有確切歷史記載的第一個周人首領,由於他功績卓著,死後人們把他葬於此山,氣勢磅礴,河水環繞,自古歷代帝王均往此地祭奠,成為周朝第一個明確記載的首領。
公劉廟,原為明代修建,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劉廟位於甘肅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鄉劉家店西莊廟嘴村,地處董志原東側原畔上,地勢平坦,三面臨溝。不窋之後,兒子鞠陶繼承父業,繼續發展農耕,「陶復陶穴」即按燒陶器時挖掘陶窯的辦法,挖窯居住。鞠陶之後,其子公劉繼任部落首領,建立周族武裝,亦兵亦農。這是公劉廟的故事,在2002年,中國民俗學會命名公劉廟為華夏公劉第一廟。
再說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秦直道於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由大將蒙恬率30萬軍隊和民夫修建而成。秦直道距今已有2230年,比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早2124年,比著名的羅馬大道寬3—8倍,長15倍,是世界公路的鼻祖。它的平、直、寬,都符合現代高速公路的特徵,其主幹道最寬處可並排行駛十二輛大卡車。
對於慶陽的歷史我們就先了解這些,看到家鄉的歷史如此豐富,底蘊如此深厚,我們作為慶陽人,會感到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慶陽做客,了解甘肅這個東邊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