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利用好慶陽紅色文化資源

2020-12-16 澎湃新聞

保護利用好

慶陽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紅色文化承載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鬥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在慶陽多元歷史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南梁精神是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革命先輩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集中反映,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黨的優良傳統和集體智慧,是新時代幹部教育的優質資源。保護利用好慶陽紅色文化資源,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有力抓手,對牢牢把握黨史工作前進方向,涵養初心使命,修復政治生態,服務慶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紅色基因是根植於中國共產黨的肌體、流淌在全體黨員血脈中的遺傳因子,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密碼,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為絢麗的標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史國史是黨執政興國的根基與血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基因是歷史的積澱,是歷史真正厚重之所在。紅色基因根植於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泥土中,傳承於一代代人不懈奮鬥的事業中,與我們每一個人情感相連、命運相系,是共產黨人精神的歸宿、初心的原點。

甘肅早期優秀共產黨人王孝錫,面對強暴兇殘的敵人,揮筆寫下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 「自古英雄多磨難,豈獨我今然!」的悲壯詩句,表現了一個優秀共產黨人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其靈魂散深處發出的光亮,足以照亮後人前行的路。在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崢嶸歲月裡,雖遭受70多次失敗,但阻擋不了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共產黨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決心和意志,正是始終堅守著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才讓南梁星火照亮陝甘高原,挺起了中國革命的脊梁。

抗日戰爭時期,馬文瑞、習仲勳、王維舟、馬錫五、李培福等共產黨人,堅持人民至上原則,密切聯繫群眾,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受到毛澤東題詞表彰。他們用實踐詮釋了人民至上的思想,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長期執政的永恆密碼。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隴東和關中人民,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飛機加大炮,保衛了陝甘寧邊區,解放了大西北,實現了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初心使命。

在新中國建立70多年來的奮鬥過程中,無數隴東兒女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夢想,灑汗水、做貢獻,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優良傳統,歷久彌新;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感悟革命傳統的崇高,激活共產黨人身上的紅色基因,最終要體現到為崇高事業的不懈奮鬥中。唯有保持革命戰爭年代那麼一股勁,那麼一種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才能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事業永續推進。

讓紅色故事觸及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記錄歷史的經典瞬間、激活紅色基因的最佳途徑是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好的故事,是一扇窗戶,也是一粒種子,讓人們走進歷史、了解歷史,激發紅色認同、產生情感共鳴。前不久,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辦等五部門聯合開展「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南梁精神」主題活動,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

講好紅色故事,必須盤清慶陽紅色文化「家底」。百年復興,產生了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說,一個個紅色故事組成一幅中國革命的「清明上河圖」。作為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慶陽這片紅色熱土養育了中國革命,留下了240多處革命遺址遺蹟,流傳著成百上千的紅色故事。太白起義的槍聲,寨子灣窯洞裡的點點燈光,意志彌堅的王孝錫、抗日英雄何萬祥、面向群眾的李培福等等,都是黨領導慶陽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濃縮和見證,這些活的歷史、活的人物、活的精神,本質上都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和踐行使命的歷史見證,都是值得我們追憶銘記和傳頌的。

講好紅色故事,必須努力挖掘紅色故事的本源。真實是紅色故事永恆的生命,而真實的細節是撐起紅色故事的脊梁。只有以真實吸引人,以情節打動人,以細節感化人,以精神鼓舞人,以道理啟迪人,紅色故事方能感人,才有生命。歷史的具體性、豐富性是由無數個活生生的人物和情節構成的,把歷史脈絡與歷史事實,尤其是事實中的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紅色歷史才更加真實可感。因此,我們在創作紅色故事的過程中,要善於藉助時空穿越,將一張照片、一封家書、一件衣衫、一首詩詞、一支鋼筆、一把手槍所承載的紅色歷史挖掘出來,展現給大家。做到開篇要凝練,節奏要明快、構思要精巧,情節要完整、細節要傳神,以小見大、升華主題,呼應新時代,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最終要讓廣大讀者心靈上受震撼、精神上受洗禮、情操上有提升、境界上有升華。

講好紅色故事,必須明確紅色故事的範疇。開展講好紅色故事主題活動,主要是通過活動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慶陽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築夢追夢、奮鬥圓夢的故事。紅色故事的主角是黨員幹部和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人民團體、人民軍隊等,紅色故事的主題是反映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站起來」 「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慶陽人民為之奮鬥的故事。故事內容要以慶陽民主革命時期革命歷史重要人物或事件為主,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為輔。既可以講述英雄個體的故事,也可以講述英雄群體的故事;既可以講述慶陽人在慶陽的故事,也可以講述外地人在慶陽的故事。通過講好紅色故事,讓人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哪裡來、明天的中國向何處去。使紅色故事成為溝通過去、描述現在和展望未來的橋梁。

讓紅色精神凝聚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不滅。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紅色故事是紅色基因最直接、最真實的歷史載體。通過紅色故事,可以聆聽先烈們的心跳,觸摸他們的靈魂,進而強壯我們的筋骨,凝聚起團結向上的力量。

弘揚南梁精神,增強繼續前進的向心力。南梁精神蘊含著黨的初心使命。弘揚南梁精神,就要不忘來時的路、不忘自己的根,始終牢記紅色歷史。2009年6月,習近平同志視察南梁時強調,要「大力傳承南梁精神,使其發揚光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前往革命老區考察調研,從滹沱河畔到寶塔山上,從遵義古城到沂蒙老區,從上海興業路到浙江嘉興南湖,從六盤山上到於都河畔……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遍及各個革命老區。黨員幹部是黨的事業的中流砥柱,也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骨幹力量。傳承好紅色基因,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幹部帶頭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帶頭把好理想信念的「總開關」, 帶頭深入貫徹黨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要求,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堅定政治信仰,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南梁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

弘揚南梁精神,提升基層黨建的凝聚力。南梁精神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高度統一,是我們從嚴管黨治黨的基本遵循。鐵的紀律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管黨治黨,必須嚴字當頭,把嚴的要求貫徹全過程,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牢記「兩個務必」的政治囑託,堅持思想從嚴、管黨從嚴、執紀從嚴、治吏從嚴、作風從嚴、反腐從嚴,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主體責任,確保全黨始終沿著正確航向前進。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讓黨員幹部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確保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黨員幹部困難面前不退縮、誘惑面前不迷失、是非面前不糊塗;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從紅色文化資源中汲取營養,傳承南梁精神,努力做到紅色信仰牢牢記、紅色故事人人講、紅色基因代代傳。

弘揚南梁精神,汲取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南梁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血肉相連,是我們永不能丟的光榮傳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是我們黨最重要的發展理念,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首先,要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 緊扣民心這個最大政治,站穩人民立場,貫徹群眾路線,始終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真正撲下身子抓落實、放下架子搞服務、甩開膀子幹事情;其次,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相信群眾,深入群眾,保證決策的制定和執行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不斷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次,要確立一套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通過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制度體系,作為我們制定政策的依據,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確保黨始終成為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文|楊彥林)

這裡的夜,太精彩!慶陽嗩吶丨詮釋隴東人深情的往事和深沉的喜怒

劉蘭芳: 巧手繡出幸福新生活

隱秘於慶陽的滿漢全席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保護利用好慶陽紅色文化資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甘肅慶陽:深挖紅色資源 發展紅色旅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是原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南梁紅色旅遊大景區、抗大七分校、陝甘紅軍紀念館等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近年來,慶陽市把紅色旅遊作為全市旅遊第一品牌,加強了對革命遺蹟遺址的維修保護、重點紅色景區的開發建設、紅色旅遊景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紅色歷史文化的宣傳,有力促進了紅色旅遊產業發展。據了解,2019年慶陽市全年共接待遊客36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5億元。
  • 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 (記者高瑩)11月28日,「弘揚建黨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全國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省三明市舉辦。  福建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獨特價值。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建南表示,講好福建紅色故事,要充分發揮以史育人、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的作用,以築牢學生的信仰之基、把握學生的思想之舵、鑄就學生的紅色之魂、補足學生的精神之鈣。
  • 關於全市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情況的調研報告-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指示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發展紅色旅遊」,駐馬店市老促會對全市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 韶關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曦到始興調研紅色文化資源立法保護工作
    10月22日,韶關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曦到始興縣調研紅色文化資源立法保護工作,始興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賴根、副主任饒剛衛陪同調研。韶關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曦到始興調研紅色文化資源立法保護工作。陳曦一行先後來到風度革命歷史陳列館、日新小學革命歷史陳列館、外營保衛戰遺址和粵北省委機關舊址紅圍,深入了解始興的紅色革命文化歷史。每到一處,陳曦都認真聽取情況介紹,仔細詢問遺址的保護和利用情況。
  • 淺議新時代背景下的紅色遺產保護活化及紅色文化傳播新趨勢
    保護和利用好紅色遺產,無疑是傳承紅色基因、延續國家記憶、凝聚民族力量、鞏固我黨執政基礎的重要手段;同時在我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逐步增強,而「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複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的背景下,充分發揮紅色遺產的價值與功能,能夠在塑造國家形象、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傳播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充分運用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 南昌工學院:用好紅色文化資源鑄魂育人
    央廣網南昌11月20日消息(記者謝元森)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來,南昌工學院充分利用江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連續7年組織了40多個民族1000餘名學生赴井岡山·贛南蘇區開展愛國主義實踐教學活動,探索了一條紅色文化鑄魂育人之路
  • ...用好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 更好擔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重任
    陳敏爾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把革命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仰、養成浩然正氣,激勵全市人民更好擔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重任。市領導張鳴、王賦、陸克華、鄭向東參加。
  • 《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審議通過 明年元旦起施行
    全國第一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在建黨一百周年來臨之際,通過立法進一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石曉說,隨著近年來保護傳承力度不斷加大,山東省的革命文物已形成沂蒙、膠東、渤海、魯西等四個保護利用片區,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在全省大力弘揚。據石曉介紹,《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 坐高鐵·遊慶陽|到底什麼是慶陽?
    坐高鐵·遊慶陽|到底什麼是慶陽?高天厚土 紅色慶陽銀西高鐵明日開通(2020年12月26日)慶陽,一座低調的城市也要走向國際視野富集這片黃土塬賜予慶陽人豐富的資源寶藏地下黑金湧動石油、煤、天然氣儲量驚人
  • 關於慶陽的介紹都在這裡~
    慶陽是能源新都。慶陽屬鄂爾多斯盆地,油煤氣資源富集,石油開發近50年歷史,是長慶油田的發祥地和主產區。境內石油、煤炭、天然氣、風能、頁巖氣資源富集,油煤氣資源折合油當量1230億噸,其中石油資源總量60億噸,已探明地質儲量17.97億噸,佔鄂爾多斯盆地石油總資源量的40%。
  • 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當前我國正處於思想活躍、觀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時期,在新時代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有助於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以紅色資源挖掘為基礎,推動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部分紅色文化產業主體片面追求「賣點」、捏造紅色故事、隨意演繹歷史、亂建紅色景區,致使嚴肅的革命歷史走向庸俗、媚俗,嚴重曲解了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紅色資源也因為缺乏文化保護意識而遭到損毀、破壞,多頭管理、職能分割、各行其是,工作推進往往站位不高、視野狹窄、單打獨鬥,沒有形成合力。第二個挑戰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蔓延。
  • 激活紅色文化資源 點亮鄉村振興之路
    該局成立後,從農軍抽調大批人員參與公安工作,在保衛紅色政權,搜集情報、掌握敵情,組織力量支援南昌起義軍南下潮汕和三河壩戰役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光輝的歷史值得銘記,革命的火種需要傳承。位於大埔縣茶陽鎮萬川路73號的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是重要的紅色革命遺址,在省、市、縣公安部門和梅州市委市政府、大埔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得到全力保護和修復。
  • 「紅色南梁 魅力慶陽」文藝採風活動7月16日啟動
    這裡有紅色的熱土這裡有美麗的梢林這裡有巍峨聳立的城堡這裡有講不完的窯洞故事這裡是——南梁!為了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推廣南梁紅色旅遊文化,隴東報社《一點慶陽》《美圖慶陽》《書畫慶陽》欄目組邀請慶陽作家、畫家、攝影家將於7月16日走進南梁,開展「紅色南梁 魅力慶陽」文藝採風活動,創作文藝作品,以文藝的形式關注南梁、宣傳南梁和推廣南梁。
  • 保護利用河姆渡文化
    10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裘東耀主持召開市委專題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究河姆渡文化保護利用工作。會議指出,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文物考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河北長城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利用工作上新臺階!
    12月11日 ,CCTV-13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報《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報導了河北省在推進長城文化公園項目建設、加強長城文化保護、發展長城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多次組織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推進會和現場調研督導,積極開展項目銀企對接、招商推介等活動,高標準推動重大工程落地實施。做實保護傳承工程,實施長城本體保護修繕、監測預警等重大項目,建設長城文化博物館、太子城遺址公園等標誌性展示載體,夯實長城保護根基。加強研究發掘工程,開展長城文化精神研究,深入挖掘長城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景觀價值和精神價值,使長城蘊含的豐厚歷史文化資源鮮活起來。
  • 保護歷史遺珍,賡續千秋文脈——湘潭市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綜述
    整合資源保用並重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在做好文物發掘和保護工作的基礎上,以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為推手,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是文物工作的重要目標。湘潭是革命聖地,紅色搖籃,革命遺存之豐聞名全國。
  • 慶陽新簡介「出爐」|環縣|鎮原|寧縣|隴東|慶陽市_網易訂閱
    慶陽煤炭資源預測儲量2360億噸,已查明資源量215億噸,佔鄂爾多斯盆地的11.8%,佔全國的4.23%,佔全省的94%,具備建設億噸級大煤田的資源條件。慶陽境內的煤炭雖然埋藏較深,但煤質好,是優良的動力煤和化工煤。
  • 慶陽的牛耕文化
    甘肅慶陽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周先祖不窋曾在這裡教民稼穡,開啟了農耕文明的先河,積澱了深厚的農耕文化底蘊,也傳承了許多以牛為標,化牛入性的牛耕文化習俗。  在慶陽傳統文化中,牛是吉祥、豐收與財富的象徵,特別是在農耕時代,牛以其氣力和血肉之軀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尊為五穀之神,人們遂稱牛為「仁畜」,甚至譽為「金牛」「神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