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慶陽禮物說說慶陽的泥塑。
女媧用水捏土造人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
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從慶陽古老文化遺存裡,能得到證實女媧氏在慶陽繁衍的史實。
傳說在合水縣胥妵山,華胥氏開始男婚女嫁,把女兒嫁給了鎮原縣太陽池的太婼部落,接替了叔嫟得太婼族首領。餘振東先生《慶陽香包》序文中記載的西貘族就是太婼族始稱西末族。故事可能是美好的傳說,但慶陽泥塑藝人創造出惟妙惟肖的泥塑卻是真實可觸摸的,並且有靈魂的作品。
深厚沃土的慶陽,讓泥塑擁有獨特地域文化色彩
從女媧傳說捏土造人到周祖祭祀活動中神像的塑造,孩童玩耍時的泥玩物,直至藝術欣賞的泥塑作品。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現在泥塑藝術的文化沉澱。黃土高原上的泥土本身就極具粘性,製作的泥塑不會輕易散開,這裡的泥塑藝人就地取材,用智慧的頭腦和獨具匠心的手藝使慶陽泥塑別具特色。
慶陽的泥塑藝人是怎樣用泥土創造藝術作品?
泥塑的做法相信大家籠統的能猜到,水和泥混合,是這樣卻又不止是這樣。裡面還加入少許棉花纖維或紙漿纖維,加水搗和均勻後,捏塑成各種人物和動植物毛坯,再經過陰乾、修理,先上粉底再施彩繪,才是一件泥塑作品的完整製作過程。慶陽的泥塑藝人不僅對泥塑付出了心血和精力,還融入了個人感觸和情感。
藝術來源於生活,慶陽泥塑代表慶陽人對黃土的情懷
慶陽人的童年記憶,都有過一段玩泥巴的歡樂時光。細軟綿柔的黃土和清澈的水結合在一起,仿佛你就可以創造整個世界,這種感覺真是太美妙。而這個美好在泥塑藝人手中變成了現實,農民田間的耕作、各種勞動工具如簸箕、鐮刀、鋤頭等、家中的擺設、孩童的笑容、動物如牛馬羊等等,都用泥土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大家面前。慶陽民間泥塑藝術類型大體分為神像塑造、擺設玩具物品、生活人物這三類。充分表現力慶陽人勤勞、質樸的品質和對腳下黃土地的深厚的感情。
「泥人泥物泥天地,塑古塑今塑歷史」這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靳之林先生觀看慶陽泥塑後的題詞。慶陽泥塑俗從「神由人造」到反映生活氣息,泥塑技藝一路從古傳到今,塑造的不僅僅是藝術作品,還是慶陽歷史文化。體現了慶陽人對黃土地真正的熱愛,才使泥塑手藝流傳至今成為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欣賞慶陽栩栩如生的泥塑,聽慶陽禮物說慶陽歷史悠久的泥塑文化,關注慶陽禮物,了解更多慶陽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