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憶故鄉情 | 礬塑

2021-02-19 礬山旅遊

礬塑,也稱「礬塔」,是聰明的礬山人利用當地出產的明礬,借鑑傳統彩扎塑形工藝創造出來的一種工藝,也是獨一無二的民間手工技藝。

礬塑是藝術與科技、手工與「天工」巧妙結合的工藝,以線條造型,用材簡單,創作方便,工具只需一把鑷子、一把剪刀、一把鉗子,材料只需數條銅絲及數種有色紗線,就可紮成各種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模型,再將模型放入明礬結晶池,通過自然凝固,使模型上的紗線沾附上晶瑩剔透的明礬晶體,成為別具神韻的礬塑作品。

關於礬塑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一說礬塑工藝由煉礬工人朱炳仁始創。1920年,朱炳仁發現一株小草在結晶桶,有結晶體對陽光折射光彩奪目,用竹篾和線紮成各種小玩意,放於結晶桶結晶,無意中成為礬塑創始人。

    二說礬塑創始人為劉朝寶。1925年的一天,童工劉朝寶發現一株葉片上結著明礬珠子的蕨草在晨光下閃著亮光,煞是好看。他試用篾絲紮成各種小動物,放入明礬結晶池內結晶。見結晶後的小動物像翡翠一樣通透光亮,他不斷改進位作工藝,扎出花木蟲魚亭臺樓閣,飛禽走獸等為題材的作品,使礬塑成為流光溢彩別具韻味的藝術作品,並曾獲全國美術工藝展覽會獲得金獎。

    後來,劉朝寶的兒子劉祖珍、劉祖瑋對礬塑工藝進行了創新改造,工藝技術更加精湛,構圖更加流暢自如,表現手法更加新奇巧妙,給明礬帶來更高的觀賞價值、保存價值和藝術生命力。

    如今,交接棒傳到了礬塑第三代傳承人劉旭紅手上,她則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礬塑、了解礬塑,從而喜歡上礬塑,留住這項工藝美術民間瑰寶。

一件礬塑作品從開始製作到最後成型需要經過繞線、定尺寸、製作胚型、結晶等四道工序。每個步驟皆是看著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是技術難度大、要求高、講究心靈手巧,心手相應。

我們只看到一根普通的銅絲在劉祖瑋師傅手中很快就變成一件精美的礬塑作品,其中卻凝聚著l劉祖瑋師傅十年如一日的實踐中積攢的經驗。

劉祖瑋和陳桂珍夫婦作為礬塑的非遺傳承人,他們經常在一起研究如何把礬塑創新工藝進一步發揚光大,設計製作出各種各樣的礬塑工藝品。他們的礬塑工藝作品多次被中央電視臺拍攝並在央視節目上播放。

劉祖瑋師傅對礬塑進行的創新改造給明礬帶來了更高的觀賞價值、保存價值和藝術生命力,作為旅遊品牌之一的礬塑製品深受遊客青睞,已成為遊客必帶的紀念品之一。

如今,隨著研學的不斷開展,礬文化中心裡的礬塑體驗課經常「爆滿」。位於礬山鎮繁榮路85-87號的研學地(礬都科學文化園)以溫州礬礦工業遺產知識為核心課程,通過2天或3天的研學實踐活動課程,讓學生(遊客)在遊學中充分認識了解這裡的地理地貌、歷史人文、紅色教育、科學實驗、美食。

編輯:小礬

圖片:董希澤,曾瑞行

部分內容參考書籍《世界礬都》

相關焦點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思鄉詩可以以景物開頭,描寫景物,引起作者的思鄉之情,例如李白的《靜夜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十首思鄉詩,濃濃故鄉情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所謂「滯雨」即因雨而停滯之意,可詩的首句卻不說「夜雨滯長安」,反而說「滯雨長安夜」,於是,「雨」也因「滯」字多了幾分厚實、纏綿的質感,讓人覺得有無法排解的凝重。有雨的夜向來最引人迷醉,最讓人動情,因為夜晚、雨水總是讓人與懷念結合起來,這懷念因夜而深遠,因雨而厚重。
  • 月夜憶舍弟
    月夜憶舍弟原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注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月夜憶舍弟的詩意/月夜憶舍弟的意思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 月夜憶舍弟:為什麼月亮總是代表憂傷?
    雖然題目為《月夜憶舍弟》,首聯詩人卻並沒有從「月」入手,而是用邊防駐軍城樓的更鼓聲和大雁鳴叫來渲染悽涼的氛圍。更鼓聲響過後,路上就沒有行人了,只能聽見遠處孤雁悽涼的鳴叫。沉重的鼓聲和雁鳴沒有帶來活力,反而徒增悲傷,顯得更加冷落孤寂。這兩句從側面點明時代背景,戰事頻發,鼓聲一敲響,百姓就躲起來了,一片蕭條悽涼之景。 頷聯直接照應標題。
  • 《月夜憶舍弟》學習要點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天,當時仍處於安史之亂中,詩人客居秦州,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邊,其餘之人散處河南、山東等地。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他產生了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之情。這首詩就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是記錄。3.詩歌賞析:①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鑑賞:所謂「滯雨」即因雨而停滯之意,可詩的首句卻不說「夜雨滯長安」,反而說「滯雨長安夜」,於是,「雨」也因「滯」字多了幾分厚實、纏綿的質感,讓人覺得有無法排解的凝重。有雨的夜向來最引人迷醉,最讓人動情,因為夜晚、雨水總是讓人與懷念結合起來,這懷念因夜而深遠,因雨而厚重。
  •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
    詩,是文字舞蹈;詩,是音樂建築;詩,是社會良心;詩,是道德救贖;詩,是旅途感恩;詩,是宗教頓悟;詩,是精神錦瑟;詩,是靈魂歌哭…… 時事情動處,當為之歌與哭…… 有一輪白露的明月叫故鄉---- 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意文/秦緒林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 這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鑑賞:所謂「滯雨」即因雨而停滯之意,可詩的首句卻不說「夜雨滯長安」,反而說「滯雨長安夜」,於是,「雨」也因「滯」字多了幾分厚實、纏綿的質感,讓人覺得有無法排解的凝重。有雨的夜向來最引人迷醉,最讓人動情,因為夜晚、雨水總是讓人與懷念結合起來,這懷念因夜而深遠,因雨而厚重。更為重要的是,有雨的夜總是為我們創造出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是屬於傾聽的。
  • 你的故鄉情是什麼樣的?溫柔鄉裡的人!
    我最美的故鄉,是一個令人迷醉的名字。家是溫柔鄉,在我的腦海美麗的故鄉景令我目不暇接,給予了我清幽樸實的質感。民風淳樸、生活閒適是故鄉情,另人猶如置身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之間悠閒自得,深深的使我牽掛著。故鄉,什麼是故鄉?故鄉是兒時的一個夢,故鄉是你在外艱苦奮鬥中暫時放鬆的溫柔之鄉。記得一首歌是這樣唱到:「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還是故鄉,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還是故鄉。」
  • 林黛玉的原型是晉祠宋塑侍女
    情比喻羅貫中對故鄉晉源滿懷深情。目諧音母,比喻晉陽之母、晉陽古城已無有。態指晉祠宋塑侍女像的神態。襲諧音席,指《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鞋織席為業。病諧音並,指并州太原。水指《水滸傳》。柳指《西廂記》寫了柳宗元的故鄉,又用柳比喻鶯鶯和晉陽古城的美麗。竅諧音巧,巧在晉源方言裡發音同雀,指百鳥梁山好漢。西子比喻山西。三分指晉源三家分晉的歷史。
  • 楊樹紅:故鄉情在草原
    故鄉情在草原 文/楊樹紅走過三千裡路,就會有三千裡的風塵,無論如何經過,任何魚雁,燈紅酒綠裡最終還是抵不過家鄉那一草一木的味道入夢入心,這是到過外鄉人嘴上最擅長的形容家鄉的景是春色三分,塵土兩分,流水一分,留下五分是人事,那一春一水一人一土便構築成了故鄉。故鄉,是那個在外鄉無論過了多少年都還念念不忘的地方。身在外鄉總有自己是客的感覺,戶籍上和房子裡沒有印染入夢的人事,土地上也沒有血脈的墳瑩,這可能便是人心要追求落葉歸故裡的原因吧。
  • 情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
    故鄉的月亮向來都是慷慨大方的,每次相遇,我總是緊緊地被她那奶白色的月光包裹著。讓我感受到了故鄉特有的溫存,和對漂泊在外的遊子歸家的熱望。始終對故鄉的月亮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每次只要異鄉上空一片明淨,空中的那輪明月如同故鄉的親人般前來拜訪、探望。這時候,你是無法體會到我此刻的心情的,我感覺像離開了母親懷抱多年的孩子,內心不住歡呼雀躍。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云:「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闢熱氣而御初寒。」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習目標】1.會認2個字,會寫4個字,正確讀寫「茱萸、佳節」詞語。注意「異」字與「導」字區別。它就是出自我國著名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1.結合注釋理解生詞的意思。重陽:我國傳統節日,有登高、賞菊、插茱萸的習俗。
  • 李白思念故鄉寫下一首詩,短短的20個字,卻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在最新版的的部編教材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中,有一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的《月是故鄉明》,開篇有一句話說「每個人都有個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確實是啊,當我們遠離故鄉、回憶起故鄉時,故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在著諸多的值得回憶的故鄉的事物當中,月亮一直佔有者重要的地位。在古往今來的憶故鄉作品中,以月為代表的憶故鄉的作品不勝枚舉,人們更願意將自己憶故鄉的情思寄托在明月當中,讓自己的情思與月亮掛鈎。
  • 一天一首古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 王維
    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⑵異鄉:他鄉、外鄉。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⑶佳節:美好的節日。⑷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⑸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 《月是故鄉明》教學安排
    (三) 釋題師:大家知道「月是故鄉明」這句詩出自哪裡嗎?明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的 「月是故鄉明」句寫景,但作者寫的卻不完全是客觀景物,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從邏輯上來說,這是一個病句,但正是這樣,才更有味道。(師: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明確:大家想一想,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明月最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
  • 經典重陽節的詩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經典重陽節的詩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2016-10-01 10:54:1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
  • 詩詞名句歸類——詩中情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二、詩中鄉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三、詩中的愛國、憂民之情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嶽飛《滿江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今日廣東·鄉音》——故鄉荔枝情
    荔枝生南國,我的故鄉低村便有荔園,有荔樹百多棵。它們就生在村西邊的一條天然河畔兩岸邊。排排荔樹,枝繁葉茂,河兩岸常年是鬱鬱蔥蔥一片。每棵樹的枝葉都生得粗獷奔放,以至於樹與樹都互相緊密交接在一起,人只要爬上一棵樹,便可以從這棵樹枝攀到另一棵樹枝上。所以樹下的地面最是陰涼。這片荔園便是我們小時候和小夥伴玩耍、掏鳥蛋、捉迷藏、蕩鞦韆等嬉戲的最妙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