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宋代名人。我們對於這些人的了解實際上往往局限於他們的文章,但是在現實之中他們實際上並非孤立的個體,他們共同生活在北宋那個璀璨的年代,彼此之間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交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四人究竟是什麼關係!
一、歐陽修出道於慶曆新政
歐陽修在四人當中年紀最大,本人才華橫溢,但是為人過於傲氣,所以仕途一直比較坎坷,幾番起伏。由於其一直是範仲淹的「鐵粉」,在慶曆新政中一直是為範仲淹站腳助威、搖旗吶喊,所以也因為貴族集團的反撲,受到範仲淹的牽連而遭到一系列的排擠,最終由朝廷中樞被貶官到地方。
後來歐陽修出任滁州知州的時候,寫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記》,那一句「環滁皆山也」,想必大家都還記得。
嘉祐二年(1057年),歐陽修擔任朝廷禮部貢舉主考官,負責主持進士的考試。而在這次考試中,歐陽修一眼便相中了文章錦繡的蘇軾,於是便讓蘇軾中了進士。這在讀書人圈子當中,凡是拔舉仕子的主考官,兩者之間便是弟子與座師的關係。
所以歐陽修可以稱為大文豪蘇軾的老師!後來歐陽修的孫女還嫁給了蘇東坡的二兒子,於是兩家就成了親家!
二、王安石是更為鮮明的改革派
大家都知道「王安石變法」,那一句「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多麼的震撼人心!所以這是一個比範仲淹更為激進的改革派。他出道比歐陽修晚了許多,當時的歐陽修已經成為了文壇領袖。在這一時期,歐陽修對於王安石的才華是非常欣賞的,兩個人曾經互贈詩文:《奉酬永叔見贈》與《贈王介甫》。
但是後來王安石一系列激進的變法舉措並不能夠得到歐陽修的認同,於是兩個人便逐漸分道揚鑣。接下來王安石便開始在北宋朝廷的中樞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然而,讓王安石沒有想到的卻是,在這裡他將遭遇自己宿命中的最強對手……
三、司馬光頑固到極致的活化石
司馬光是出了名的守舊派,在他的政治理念當中,一切都要尊崇禮法,崇尚儒家的「聖人仁治」,反對一切顛覆傳統的激進做法,一部鴻篇巨著《資治通鑑》更是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這樣一個人恰恰和王安石身處同一時代,才學幾乎不相上下,又同時在朝廷的中樞為官,自然就成為了王安石宿命中的敵人!
實事求是的說,司馬光在實際政務上的能力要遜色於王安石,但是他比王安石能熬啊!你不是驚才絕世嗎?我就靜靜的在一旁看著你,等著你折騰,等著你犯錯,最終等到王安石終於失勢之後,我司馬光再生龍活虎的站出來一一「糾正」你王安石的錯誤。
四、兩頭不討好的蘇軾
較之前面三個人,蘇軾出道最晚。但是在筆者看來,這是一個比較理性的官員,但也是最為悲催的官員。
在變法派得勢的時候,蘇軾能夠冷靜的看到變法中過於的激進,而導致政策歪曲的問題。但是,這樣的結果便是遭到王安石的排擠,於是從朝廷中樞被一腳踢到了外地為官。
後來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得勢,而這個時候蘇軾又指出新法本意是好的,其中雖然存在弊端,只要剔除其中的糟粕而留下精華。司馬光此刻卻是急於全盤否定新法,在他的眼中蘇軾就成了「靠不住的人」,所以蘇軾只能繼續受到打壓。
所以蘇軾的人生只能是一黑到底!
圖/來源於網絡
文/華夏問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