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人的交往: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不得不說的故事!

2021-02-08 騰訊網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宋代名人。我們對於這些人的了解實際上往往局限於他們的文章,但是在現實之中他們實際上並非孤立的個體,他們共同生活在北宋那個璀璨的年代,彼此之間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交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四人究竟是什麼關係!

一、歐陽修出道於慶曆新政

歐陽修在四人當中年紀最大,本人才華橫溢,但是為人過於傲氣,所以仕途一直比較坎坷,幾番起伏。由於其一直是範仲淹的「鐵粉」,在慶曆新政中一直是為範仲淹站腳助威、搖旗吶喊,所以也因為貴族集團的反撲,受到範仲淹的牽連而遭到一系列的排擠,最終由朝廷中樞被貶官到地方。

後來歐陽修出任滁州知州的時候,寫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記》,那一句「環滁皆山也」,想必大家都還記得。

嘉祐二年(1057年),歐陽修擔任朝廷禮部貢舉主考官,負責主持進士的考試。而在這次考試中,歐陽修一眼便相中了文章錦繡的蘇軾,於是便讓蘇軾中了進士。這在讀書人圈子當中,凡是拔舉仕子的主考官,兩者之間便是弟子與座師的關係。

所以歐陽修可以稱為大文豪蘇軾的老師!後來歐陽修的孫女還嫁給了蘇東坡的二兒子,於是兩家就成了親家!

二、王安石是更為鮮明的改革派

大家都知道「王安石變法」,那一句「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多麼的震撼人心!所以這是一個比範仲淹更為激進的改革派。他出道比歐陽修晚了許多,當時的歐陽修已經成為了文壇領袖。在這一時期,歐陽修對於王安石的才華是非常欣賞的,兩個人曾經互贈詩文:《奉酬永叔見贈》與《贈王介甫》。

但是後來王安石一系列激進的變法舉措並不能夠得到歐陽修的認同,於是兩個人便逐漸分道揚鑣。接下來王安石便開始在北宋朝廷的中樞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然而,讓王安石沒有想到的卻是,在這裡他將遭遇自己宿命中的最強對手……

三、司馬光頑固到極致的活化石

司馬光是出了名的守舊派,在他的政治理念當中,一切都要尊崇禮法,崇尚儒家的「聖人仁治」,反對一切顛覆傳統的激進做法,一部鴻篇巨著《資治通鑑》更是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這樣一個人恰恰和王安石身處同一時代,才學幾乎不相上下,又同時在朝廷的中樞為官,自然就成為了王安石宿命中的敵人!

實事求是的說,司馬光在實際政務上的能力要遜色於王安石,但是他比王安石能熬啊!你不是驚才絕世嗎?我就靜靜的在一旁看著你,等著你折騰,等著你犯錯,最終等到王安石終於失勢之後,我司馬光再生龍活虎的站出來一一「糾正」你王安石的錯誤。

四、兩頭不討好的蘇軾

較之前面三個人,蘇軾出道最晚。但是在筆者看來,這是一個比較理性的官員,但也是最為悲催的官員。

在變法派得勢的時候,蘇軾能夠冷靜的看到變法中過於的激進,而導致政策歪曲的問題。但是,這樣的結果便是遭到王安石的排擠,於是從朝廷中樞被一腳踢到了外地為官。

後來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得勢,而這個時候蘇軾又指出新法本意是好的,其中雖然存在弊端,只要剔除其中的糟粕而留下精華。司馬光此刻卻是急於全盤否定新法,在他的眼中蘇軾就成了「靠不住的人」,所以蘇軾只能繼續受到打壓。

所以蘇軾的人生只能是一黑到底!

圖/來源於網絡

文/華夏問長安

相關焦點

  • 北宋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四位大師的恩怨情仇
    四人中歐陽修(1007年-1072年)最為年長,他比司馬光(1019年-1086年)大12歲,比王安石(1021年-1086年)大14歲,比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大30歲。他們四人同在朝廷做官,四人之間都有或深或淺的交往。 歐陽修年紀最大,又對其他三位有推薦之恩,所以我先從歐陽修談起。
  • 揭秘: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四人是什麼關係?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宋代名人。我們對於這些人的了解實際上往往局限於他們的文章,但是在現實之中他們實際上並非孤立的個體,他們共同生活在北宋那個璀璨的年代,彼此之間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交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四人究竟是什麼關係!
  •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四人是什麼關係?
    北宋的範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想必大家一定熟悉的很,他們經常出現在我們語文和歷史課本上面,歐陽修,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馬光、王安石是北宋名相,範仲淹則有那句名聞天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美句。對於他們,大家熟悉歸熟悉,可他們之間的關係你們知道多少?
  •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作為同一時期的四個人,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這四個人還是有一定交集的,簡單來說,歐陽修是比王安石、司馬光要大一輩的,歐陽修為官主要時期在宋仁宗時期,王安石與司馬光主要是在宋神宗時期。蘇軾是雖然與他們都同朝為官過,但是還是比王安石和司馬光要年輕一點,在官場上地位也低一點。
  • 在蘇軾、王安石等名人輩出的年代裡,歐陽修為何能成為文壇領袖?
    提起宋朝蘇軾、王安石、晏殊、柳永等生活的那個年代,名人輩出,群英薈萃,但其中執文壇牛耳者,當數歐陽修。那麼,歐陽修憑什麼能在當時被尊為文壇領袖呢?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其門下「唐宋八大家」中,除卻韓愈、柳宗元是唐朝人之外,不算歐陽修本人,其他五位從傳統意義上說都可以算作歐陽修的學生。蘇洵的成名是因為歐陽修的舉薦;蘇軾、蘇轍科舉及第,歐陽修為其座師;王安石受歐陽修提拔,曾鞏是歐陽修弟子。
  • 歐陽修,北宋大伯樂,曾提攜蘇軾、王安石、司馬光、包拯、曾鞏
    唐宋八大家中北宋的六個席位,除了歐陽修本人,剩下的五個都是他提攜的。一、給蘇軾老爹寫推薦信「三蘇」中名氣最大的是蘇軾,但輩份最大的是蘇洵,他是蘇軾和蘇轍的老爹。公元1056年,蘇洵拜訪了還是翰林學士的歐陽修,當時的蘇洵默默無聞,但才氣滔天。
  • 王安石與司馬光
    本來司馬光不用參加科考也能當公務員,因為他的父親在地方上做知府,符合恩蔭子女的條件。但司馬光不願意沾父親的光,靠自己的真才實學,一舉高中進士甲科,這時他才二十歲。加上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很早就被人廣為傳揚,所以司馬光不僅是一個政治新秀,而且還是一個受人追捧的名人。
  •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一致點讚,豪門公子大有來頭
    歐陽修出使遼國,遼國皇帝欽慕中原文化,打聽宋朝有哪些學問品行出眾的人才,歐陽修首先介紹呂公著。京城名士們暢談古今,爭論的終結者常為王安石。王安石參與的爭論,終結者則為呂公著。然而王安石很服氣,曾經對人說:「我的過失每每難以自抑,一見呂公著,就自覺必須改過。想要棄惡揚善,就該親近他。」
  • 歷史上的司馬光,有《清平樂》中那麼「壞」嗎?
    提到司馬光,有兩件事一直讓人津津樂道。 一個是他小時候砸缸的故事,人們稱讚其反應迅捷;而另一件事就是反對王安石變法,這也使得他經常被人詬病。
  • 《續資治通鑑》通俗故事 宋神宗趙頊 王安石
    趙頊對大臣說:「目前國家經費缺少,應該節省。」又說:「仁宗去世時,先帝沒敢在葬禮上節省,現在不要有顧忌。」 趙頊提拔司馬光,司馬光也多次推辭,最後趙頊派人強迫司馬光接受,把詔書塞進司馬光的懷裡,司馬光才不得不接受。趙頊對司馬光說:「每當任免官員,大臣們都眾說紛紜,這可不是好事。」
  • 歐陽修為何被稱為千古伯樂?唐宋八大家,他一個人推薦了其中5位
    歐陽修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伯樂?因為這哥們實在是太牛了,一口氣舉薦了一票厲害的牛人,這些人全都是北宋時期的風雲人物。從宰相之才的王安石、司馬光,到文學才蘇軾、蘇轍、曾鞏,全都是他舉薦的。但是歐陽修接二連三地選中人才,這絕對不是什麼偶然的事情了。三蘇都是歐陽修推薦給朝廷的。三蘇指的就是蘇洵和他的倆兒子蘇軾與蘇轍,這三個人在中國文壇上的地位,實在是高得不像話了。尤其是蘇軾,在文化界,幾乎是登峰造極的人物。唐朝因為李白而自豪,那麼宋朝便是因為有蘇軾而驕傲。
  • 因為科舉成就宋朝六大家聚首京師
    從文學上看,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這六位都因為大宋 1057 年這次科舉而聚首京師,也是唯一的一次。1057 年 千年進士第一榜自從科舉制度誕生以來,可以說唐宋之後的大部分名人,都是通過科舉之路改變自身命運而留名史冊。
  • 王安石與政敵司馬光的「君子之交」
    王安石和司馬光本來是朋友,彼此之間甚為緊密。北宋年間,王安石為了更好地推動改革,準備實行新法,這一舉動遭受了司馬光的抵制。司馬光曾三次寫信王安石,例舉出了變法中一系列的缺點,希望王安石廢止興新,修復舊法。而王安石則通過回信,將司馬光的所列見解一一辯駁,希望司馬光思路更開闊、見解更深刻一些。
  • 皇帝懷疑他,大臣彈劾他,蘇軾被折辱背後:王安石到底做了什麼?
    隨著王安石的幕僚瘋狂彈劾蘇軾,宋神宗對他也產生了懷疑。司馬光在被逼走之前,宋神宗問司馬光:「我覺得蘇軾的人品不好,你是不是高估了他?」司馬光氣極反笑,反駁道:「陛下說的是彈劾案嗎?您知道彈劾蘇軾的是誰嗎?
  • 【名人故事】刻苦機智司馬光
    名人故事【司馬光】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著名史學家
  • 蘇軾大罵「司馬牛」,2個月後司馬光病逝,蘇軾親書3篇祭文追悼
    公元1086年,北宋朝堂正展開一場激烈的爭辯,蘇軾和司馬光臉紅脖子粗,怒目對視。登基不久的宋哲宗,最終還是站在了宰相司馬光這邊,氣得蘇軾回家後直呼「司馬牛!司馬牛!」司馬牛,本是孔子的弟子,但蘇軾說的「司馬牛」,卻是在罵司馬光脾氣倔強、有如犟牛。
  • 歐陽修說咱君子結黨 包拯給他點讚
    蘇軾大概很羨慕老師歐陽修的年代,鬥是鬥,可是沒有趕盡殺絕這麼狠的,歐陽修被攆出去兩次也都回來了。畢竟那時候的黨爭,還沒有明晃晃擺到桌面上來,所以也都不敢太過分。不過,把黨爭的事赤裸裸擺到皇帝面前的,就是歐陽修,他上書為範仲淹打抱不平,說結黨怎麼了?我們是君子之黨。
  • 王安石變法新舊黨政中,蘇軾與程頤都是舊黨,為何兩人爭鬥不斷?
    龐大的國家機器已經行將就木,剛剛繼位一年多的宋神宗,就匆匆啟動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開始,之後四年時間,先後頒布了八項新法!這樣匆忙而又迅猛的變法,引起大量守舊力量的反對。但是新法在宋神宗的堅持下,持續推進。雖然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富國強兵,卻在大宋王朝內部引起了劇烈的新舊黨爭!新黨以王安石為首,主張變法革新;舊黨以司馬光為首,由多股勢力組成,反對變法!
  • 圍繞世人的疑問,什麼都會的蘇軾,為何偏偏做不了大官?
    我國科技、文化、經濟登峰造極於宋代,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對宋朝的評價。不得不說,雖然在軍事方面宋朝一路慘敗,也是唯一被打到江南的大一統王朝。但是宋朝人舞文弄墨這方面還是不錯的。提到宋朝文化發展歷史就一定要來說說蘇軾。
  • 王安石與熙寧變法
    仁宗嘉佑元年為群牧通判王安石與熙寧變法 ,歐陽修於《再論水災》,以王安石、包拯、張環、呂公著四人共薦,贈詩曰:「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