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世人的疑問,什麼都會的蘇軾,為何偏偏做不了大官?

2020-12-18 細鑑文史

我國科技、文化、經濟登峰造極於宋代,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對宋朝的評價。不得不說,雖然在軍事方面宋朝一路慘敗,也是唯一被打到江南的大一統王朝。但是宋朝人舞文弄墨這方面還是不錯的。提到宋朝文化發展歷史就一定要來說說蘇軾。蘇軾一生都把當官當作最高的追求,那麼文採如此出眾,人脈如此廣泛的蘇軾為什麼就一直不能「過把癮」呢?為什麼不僅當不了官,他的一生反倒這麼多坎坷呢?

蘇軾出生在書香門第,他的家族就算沒有他,也絕對算是正兒八經的書香氏族,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無不是宋朝響噹噹的名人,也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弟弟甚至一度做到了二品大官向只不過是蘇軾把他的家族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小時候的蘇軾要是說一點「小驕傲」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蘇軾從小就一副公子哥的模樣,身邊的人也都願意用「小公子」這樣的稱呼來迎合他,蘇軾聽了之後,總是面露出一副得意的面孔。這也對日後蘇軾性格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

提到蘇軾時就不得不說一下他的父親蘇洵,這個人年輕的時候不用功讀書,在自己的父親去世之後,痛定思痛開始發奮讀書,甚至燒毀了自己的很多作品,目的是讓自己像一張白紙一樣開始讀書。話說回蘇軾,父親都開始讀書了,他怎麼還好意思天天當他的公子哥,於是蘇軾一改之前放蕩不羈的性格,跟隨自己的父親,當然也包括小兒子蘇轍,父子三人開始一起用功讀書。沒過多久,蘇軾覺得自己可以出山了,他也就準備去進京趕考,當時的他還剛剛21歲。

蘇洵在蘇軾的號召之下,也下定決心前去趕考。當時他們的主考官是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歐陽修在看見蘇軾的文章的時候,大為震驚,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少年竟然能寫出這種級別的文字。當時也正趕上北宋文學改革,不少作家都在追尋新文體的應用,而蘇軾的文章就像是「標準答案」一樣落在他們的臉上。而歐陽修思來想去,覺得天底下除了自己和自己的學生,難道還有別人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最後歐陽修為了避嫌沒有辦法把這張試卷降為第二名,但最後成績公布時,歐陽修傻眼了,竟然不是自己的學生曾鞏,而是一個從未聽說過的名字——蘇軾。

蘇軾在得到歐陽修的賞識之後可謂是名聲大振,京城內所有的名家大儒都在像是在「追劇」一樣,等著蘇軾出新作品。漸漸的所有人都被蘇軾的才華所折服,蘇軾也順理成章的要進入朝廷做官了,但是家中傳來噩耗,蘇軾的母親在家中病逝。蘇軾放棄了做官的機會,回到故鄉給自己的母親守孝,一晃之間,時間就過了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通過制科考試,得以再度返回京城。此時不同於往昔,如今的宋朝已經開始了宋朝有史以來最大的變法——王安石變法。隨著王安石變法的開始,蘇軾三年前結交的朋友們,因為得罪和反對王安石變法,大部分人已經被感觸京城,蘇軾內心深感悽涼。最終,蘇軾也因為得罪王安石,不得不自請離開京城。

蘇軾帶著滿腔的悲憤,和對王安石的怨念離開了京城,來到徐州擔任知州。蘇軾剛剛到任,就遭遇了當地少見的洪水,他立即組織當地居民,和守城的軍隊前來支援,最後他的堅持不懈之下,終於抵抗住了洪水的侵襲。蘇軾認為既來之、則安之,蘇軾也就想著怎麼把這徐州給治理好。皇天不負有心人,通過蘇軾的一番努力,徐州確實舊貌換新顏。最後蘇軾一路升遷到湖州擔任知州,又因為在湖州頗有政績,民眾對其愛戴有佳。所以說蘇軾還是有一定的政治才能的。

但誰也想不到他的政治生涯到這,就幾乎畫上了尾聲。蘇軾為人率性灑脫,他不管做什麼都要帶上一點個人的色彩。做別的還好,可是他偏偏再給皇帝的回信中,使用的言辭有大不敬之意。最後導致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為了保住他的命,大臣們是紛紛上書皇帝,皇帝絲毫沒有動搖殺蘇軾的心,直到王安石出手勸皇帝,蘇軾才活了下來。在這之後的歲月裡,蘇軾幾乎擔任的都是閒職,所以他也就把重心放在了詩詞歌賦上。

聲明:本文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無任何攻擊或詆毀行為,望諒解!)

相關焦點

  • 蘇軾告誡人們珍惜光陰,寫下千古名句,但如今讀來卻幾乎都會想歪
    不過,「含蓄」指的是將說不明道不清的想法或情感隱含在所寫的事物或事情中,並非故意讓人去猜測。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一向追求語言凝練、委婉含蓄,然著名七絕《春宵》一詩卻與他以往的創作風格大相逕庭,勸勉人們珍惜光陰,卻被後世誤會了千餘年,如今讀來幾乎都會不覺想歪,這是為何?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詞,開頭10個字就驚豔了世人,瀟灑勝過「詩仙」
    蘇軾的一生非常複雜,他經歷了世人不常有的大起大落,還不止一次。他的人生路似乎缺失了坦途這一說,一路上幾度亡妻,幾度貶謫,又有幾度春風得意,揮斥方遒。而把人生過得如此精彩,並且沒有在低谷時徹底放棄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把這歸功於蘇軾的「儒道雙修」。蘇軾將兩個教門的思想融匯貫通於自己一身,所以他能夠看透沉浮,所以無論處於巔峰或者低谷,他都進退有度從未失了方寸。有著自己信仰的人,於風浪中能堅持自己信仰的人,最終才能成就自己吧。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掃興話題,於是作詞撫慰世人近千年
    提起蘇軾,大家想到的都是他的才華和灑脫的。如果說歷史上能有哪個文人對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我想非蘇軾莫屬了。因為他樂觀的心態,鼓舞著每一個讀過他詩詞的人。蘇軾的一生,大起大落。早年時少年登科,文章得到宋仁宗的賞識。中年時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遭到貶黜,又因"烏臺詩案"差點喪命汴梁。
  • 蘇軾的為官之道:以民為重,不被「上梁」帶歪,始終做正「下梁」
    所以,在古代,真能以民生為重,不盲從上級,敢質疑和拒絕執行錯誤政令,一心為民謀利的官,很罕見。當然,說罕見,是因凡事都有特例。比如北宋的蘇軾,他做官就與眾不同。他在初考進士時,就在他的應試文章 《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中闡明了他的做官理念,就是遵循「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的仁政思想。
  • 文人墨客都為月亮附上了什麼特殊的含義?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詞前的小序將作詞的時間、事件的起因、事情的經過,用寥寥數語交代的一清二楚。而整首詞,都圍繞月亮做文章,從開頭「明月幾時有?」,行文中「月有陰晴圓缺」,到結尾「千裡共嬋娟。」都離不開月亮。
  • 詩人的手稿被毀掉,只留一殘句,偏偏還被李白蘇軾借用
    偏偏就有這麼巧,崔信明在堯城不久,就遇到了隋末的天下大亂。堯城也被竇建德的大軍團團圍住,崔信明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不願意投降獻城,也不願意白白送死,便偷偷翻越城牆跑了。
  • 陳情令:世人不信江楓眠不愛虞夫人,偏偏她信了,終究是意難平啊
    有小夥伴調侃說作者是不是不喜歡他們結婚啊,要不然結婚的好幾對都沒有什麼好結局呢。比如風流成性的金光善和金夫人的貌合神離、比如金光瑤和秦愫的兄妹不倫戀、比如藍湛父母青蘅君和青蘅夫人的兩兩不相見、比如雖然相愛卻雙雙身亡的金子軒江厭離夫婦以及藏色散人和魏長澤夫婦……眾多悲劇裡,有一對愛而不得的感情,讓人惋惜。
  • 衛青為何被黑了幾千年?司馬遷、蘇軾等人是不服氣,現代人則是?
    衛青一生戰功赫赫,幾乎沒有什麼過錯,唯一令人詬病無非在於他的出身,司馬遷在《衛將軍驃騎列傳》的開頭,什麼都沒有講,開頭第一段整段都是講衛青出身低微、來路不正,為奴僕所生的私生子。家室出身是一個人永遠撕不掉的標籤,無論後來如何榮耀尊崇,為世人景仰,也改變不了出身。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王鞏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時他被貶到了嶺南,蘇軾則是被貶到了黃州。就這樣過了四年之後,王鞏被官復原職,他在回京的時候,想要去看一下蘇軾。他帶著自己的小妾一同前往,他的小妾名叫柔娘。這個小妾其實就是個歌女,長得非常秀美,並且嗓音也好,當時王鞏被貶,她大可自己離開,畢竟長得非常漂亮,很多公子哥都喜歡!
  • 蘇軾:人生何處不可樂
    客至,多辭以不在,往來書疏如山,不復答也。此味甚佳,生來無此適。如果僅僅讀這些書信,幾乎讓人覺得是神仙般的生活,又有誰能感受到蘇軾當時在政治上、經濟上、精神上的多重困境!蘇軾這種泛愛世人的天性,又使他在不知不覺間結交了很多年齡不等、地位懸殊、性情各異的好朋友。
  • 王安石出聯:「一年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蘇軾:我對不出來
    蘇軾與王安石同為"唐宋八大家",都是著名的文學家,都是才華橫溢之人。當然,可能在大多數人眼中,蘇軾比王安石更有才,但王安石卻比蘇軾更懂得為官之道。 畢竟王安石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而蘇軾一生則屢次遭遇貶謫,在官場上蘇軾可謂是曲折坎坷。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很多年
    蘇軾的一生經歷過太多的不公平,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公平,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蘇軾把這些感悟都寫在了詩詞上,蘇軾的詩詞,更深刻的展現了他對人生的見解。說起蘇軾,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豁達,他的人生態度,人們都說,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蘇軾,這句話說得真沒錯!
  • 什麼是疑問代詞?什麼是疑問副詞?
    文/陳德永疑問代詞的本質還是個代詞,只不過它代替一個不確定的、等待對方來確認的人或者物或者事兒。疑問副詞的本質是一個副詞,用來諮詢對方、等待對方去人謂語動作發生的原因、方式、時間、地點、頻繁程度、或者用來諮詢對方某個形容詞的程度。簡單的理解,可以認為疑問代詞是期待對方告訴自己「什麼執行了一個動作」,疑問副詞是期待對方告訴自己「動作發生的樣子」。
  • 蘇軾是北宋文豪,一生豪放直率,為何兒子卻成了北宋六賊?
    梁師成是北宋末年六賊之一,歷史上著名的大奸臣,毀掉北宋的壞人之一,我們熟知的高俅都沒有資格位列「六賊」,可見梁師成作惡多端到了何等程度。而蘇軾是一代文豪,為人一身正氣,為何卻有一個奸臣兒子?
  • 皇帝懷疑他,大臣彈劾他,蘇軾被折辱背後:王安石到底做了什麼?
    謝景溫是王安石的親戚,李定為了權位隱瞞母親去世的消息,蘇軾不是十全十美之人,但他的品行道德卻是仁宗都誇讚過的!」歐陽修和司馬光是蘇軾仕途的引薦人,儘管司馬光極力在神宗面前稱讚蘇軾,可神宗卻擔心變法中途夭折,決定再聽聽王安石的意見。秉著良心,王安石沒有評價蘇軾的人品,卻對宋神宗說蘇軾不適宜留在朝中。
  • 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何沒人願意提起?
    蘇軾這是在奉勸我們要珍惜時間,時間是很寶貴的。而在「春宵一刻值千金」之後的下半句詩是什麼?為何沒有人願意提起?少有人知。那就是「花有清香月有陰」,這兩句之間構成了完美融洽的因果關係,為什麼蘇軾要說春天的夜晚價值很高呢?引申開來,便是說為何時間具有如此高的價值,我們為何要珍惜時間呢?
  • Epic平臺送什麼遊戲不好,為何偏偏送《GTA5》呢?
    Epic平臺送什麼遊戲不好,為何偏偏送《GTA5》呢?曾經被玩家稱為神作的《GTA5》,現在竟然免費了,要知道這款遊戲在STEAM熱銷榜上可是鼎鼎有名的,發售五年了《GTA5》的大名在STEAM熱銷榜上依然屹立不倒。但誰也料想不到,一慣不愁賣的《GTA5》現在居然免費了。
  • 蘇軾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三蘇」之蘇軾、蘇轍兩兄弟與其父蘇洵,同屬唐宋八大家。三人中,蘇軾的名氣最大,弟弟蘇轍次之,而身為父親的蘇洵名氣最小,並且不知為何,他多次會試皆名落孫山。而兄弟兩人一起讀書,一起入京趕考,又同時金榜題名,同時考中進士。蘇軾比弟弟蘇轍大兩歲,儘管他們都稱得上才高八鬥,但在世人眼中,蘇軾更勝一籌,反觀蘇轍則沒太大名氣。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蘇軾的這首詞,勸誡世人莫貪名利,不忘本心,又有幾人能懂
    宋代時期的詞人大多喜歡將所議論的時事寫入詞句中,就比如蘇軾,他就很擅長於將自己的議論與情景很好地結合在詞作中。這樣的寫作方式與一味的吐槽不同,他能夠在議論的同時,向世人傳遞很多有用的道理,這點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