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
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之後,同哥哥蘇軾去京城應試,故地重遊,免不了一番感慨,人生世事變化無常。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豔世人800年
和子由澠池懷舊宋代: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此詩前四句一氣貫串,自由舒捲,超逸絕倫,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聯兩句一開始就發出感喟,有發人深思、引人入勝的作用,並挑動下聯的議論。次聯兩句又以「泥」「鴻」領起,鴻爪留印屬偶然,鴻飛東西乃自然。偶然故無常,人生如此,世事亦這般。
後四句照應「懷舊」詩題,以敘事之筆,深化雪泥鴻爪的感觸。五、六句言僧死壁壞,故人不可見,舊題無處覓,見出人事無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體化。最後無言騅馬但鳴嘶」而引起的往事追溯。回想當年旅途艱辛,有珍惜當下勉勵未來之意,因為人生的無常,更顯人生的可貴。艱辛的往昔,化作溫情的回想,而現在兄弟二人都中了進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現在的每一時每一事了。
或許你無法想像,蘇軾創作此詩時,年僅二十五虛歲。1個剛二十多歲的青年,竟有這般深刻的人生感悟,著實讓人佩服,真不愧為史上活得最通透的人。
剛經歷過官場且面對母親去世,他們兄弟二人這一分別格外傷感。送別哥哥蘇軾後,蘇轍回到汴京寫下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
懷澠池寄子瞻兄宋代:蘇轍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這首詩的意思便是:我們互相攜手在鄭原野上話別,共同擔憂前面路途漫漫充滿坎坷。兄弟二人分別各處,自己此時想起了我們在澠池同聚題詩的場景,現在誰還記得我曾在澠池當過官?此時遙想哥哥獨行一定旅途寂寞,看著前路迷茫只能聽到馬的嘶吼聲。
蘇軾告訴我們順從本心來探尋生命的意義,實際上是對生命與人生價值的尊重。我們應以樂觀泰然的姿態面對無常的變幻,帶著好奇心永遠走在探尋人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上。
蘇軾的處世態度平定了風吹雨打,也平定了心中的焦躁不安。人生起起伏伏、榮辱得失也不過是尋常,當經歷了風吹雨打,站在陽光之下,回首展望那一段艱難的時光,只能說,和現在也沒有什麼區別了,不過是這短暫人生的一段過往而已,不過是人生旅途上一段不一樣的風景罷了。
我們也許沒有聖人的意境,也並沒有足夠的閱歷,但都不妨閒時讀一讀《蘇軾詞傳》,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新的體悟。也許不經年我們也可以理解蘇軾的超然灑脫。
此書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融東坡的生平與經典詩詞為一體,將他少年時的驚世才情、青年時的意氣風發、中年時的愈挫愈勇、老年時的達觀淡泊生動地展現在世人眼前。讀後希望自己有一日可以學會蘇東坡其實無所謂風吹雨打和斜陽的「吟嘯徐行」。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包含《倉央嘉措詞傳》,就提下這個傳奇的人物倉央嘉措。
他是雪域的大王,是布達拉宮的主人,卻只想做個自由的浪子。
這樣一位敢於拋棄世俗眼光,狂傲於天際之間的人,才能盡情釋放他的風流浪蕩、釋放滿腹的才華,留下60多首情詩,寫盡深情與人生,成為了藏族詩歌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他在詩詞中教會我們該如何堅強,才能徹底忘記。就如他所說,「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
傷悲不由心,但由情。情淡則心寬,心寬才能放下疲憊。
回望過去,你會發現,很多事,其實並不值一提。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精良,閱讀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