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寫給弟弟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道盡手足情深!

2021-01-09 慶餘說詩詞

古人說:「詩言志」,但是詩更能傳情。以手足情深為例,就有蘇軾、蘇轍兄弟是中國文學史上兄弟交往的典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年後依然能引起共鳴,溫暖並激勵著人們的心靈。除此之外,還有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都是表達手足情深的千古名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寒食寄京師諸弟》,亦是一首表達手足情深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韋應物之手,是韋應物恰逢寒食節即興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韋應物運筆空靈,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可以說是極盡烘託之妙,將手足情深的主題在短短4句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即便是千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能引起共鳴和感慨。

《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首句「雨中禁火空齋冷」,韋應物便即景拈來,就事寫出,描寫了寒食節當天的悽冷環境氣氛。它的意思是說,在雨中家家戶戶都禁絕煙火的節日裡,空蕩蕩的旅齋顯得格外的孤獨冷清。從這句詩我們可以看出,韋應物著重突出了一個「冷」字。無論是寒冷的天氣之冷,還是寒食節的節令之冷,亦或是旅齋的孤獨之冷,無不令人倍感悽冷。

次句「江上流鶯獨坐聽」,即詩人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結合首句我們可以得知,由於空蕩蕩的旅齋,詩人還是決定出去走走,於是便看到了春潮湧動的江水,聽到了悅耳歡啼的黃鶯聲。本是春天中充滿勃勃生機的景象,但是在韋應物的筆下,卻顯得孤獨和惆悵。這些情緒都集中體現在一個「獨」字上了。不禁會讓人產生疑問,詩人為何如此呢?

最後兩句「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原來詩人在寒食節這天,想到了弟弟,想到了故鄉。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端著酒杯賞花時想起了遠在杜陵老家的幾個弟弟,此時那裡應該是野草青茫一片了。杜陵,位於西安南郊杜陵塬上。這裡指韋應物的故鄉,也就是當時的京師。而詩人寄想像於故鄉的寒食景色,更能烘託手足情深。

另外,韋應物的這句「杜陵寒食草青青」,取意於《楚辭·招隱士》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所不同的是,韋應物這句含蓄深婉,蘊藉有味,既表達了對弟弟、對故鄉的思念,也透露了自己的歸意。以景結句,在情景交融的和諧意境中,手足情深無疑得到了很好的呈現。

綜觀韋應物的這首詩,從環境寫起,「雨中」、「禁火」、「空齋」,極言孤寂悽冷的氛圍,思鄉念親之情實則已寓其中。寫到動作,「聽鶯」、「把酒」、「看花」,以樂景寫哀情,述說無法排遣的思鄉念親之情。後寫故鄉杜陵的芳草萋萋,以景結情,含蓄雋永。總的來說,它只有短短4句,便道盡手足情深,千年後依然能引起共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韋應物寫相思的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短短4句卻字字濃情
    這是南北朝謝朓的一首詩,我特別喜歡最後兩句中的人生態度。就不要說你不回來了,就算你回來了,這裡的萬紫千紅也都已經凋謝殆盡,我這裡地小人窮,沒什麼好招待你的。謝朓寫這首詩的動機暫且不論,在我這裡,則確確實實聽出了一絲瀟灑與不屑。我人就在這裡,你愛回來不回來。
  • 韋應物很經典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臨其詩境】在逛大明湖的時候,因為下雨嘛,荷葉上會有許多水珠滾來滾去,看著露珠的時候想起韋應物的一首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在當時的場景下竟一度失語,覺出一些哲學的意味。這首詩中,詩人所描述的是秋天的露水落在荷葉上,與我所見並不相同。
  • 史上最美的一首荷花詩,只有短短4句,便驚豔了整個夏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採蓮曲》,便是來自於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荷花詩。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在王昌齡的巧妙安排下,卻成功地將採蓮少女置於在了荷花叢中,使得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也使得這首詩具有了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驚豔了整個夏天。還可以說欣賞這一首詩,便能領略到荷花與採蓮少女雙重的美的享受,堪稱史上最美的一首荷花詩。
  • 葉紹翁春遊時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美豔了整個春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遊園不值》,便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春遊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相信大家對於這首詩並不陌生,畢竟它誕生出了一個成語「春色滿園」和一句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顧名思義,這首詩寫的就是葉紹翁春日遊園時的所見所感。因此它雖然只有短短4句,卻囊括了滿天絢麗的春光,可謂美豔了整個春天。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詩,道盡兄弟情深
    當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身陷獄中,他以為自己會死去,於是給弟弟寫下了《獄中寄子由》這樣一首悲涼的詩來,既託付後事,又表達對弟弟的懷念。這句是萬般無奈的哀痛之語。宋朝對知識分子向來寬厚,蘇軾因為用文字批評朝政而下到大獄中,可以說是開國以來第一人。他心中即使覺得委屈,也不能說,所以在詩中,只是把一切罪過歸結到自己身上。詩中寫道,聖主的光輝潤澤萬物,而我因為愚昧不明事理而犯下過錯。
  • 韋應物思念朋友睡不著覺,便外出散步,寫了一首詩,卻成為經典!
    就是韋應物。在唐朝,遇到姓「韋」的,可要張幾個心眼了,因為在唐朝「韋」氏一般都是名門望族,尤其是長安一代的韋氏。韋應物就是一位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公子哥。少年時期囂張跋扈,放蕩不羈,老百姓都被他折騰得死去活來。安史之亂,長安一夜陷落,韋應物也隨著流落外地,那時候起,他便洗心革面勵志讀書,後面還成了一位大詩人。韋應物的一生其實就是一部勵志故事!
  • 韓愈很經典的一首詠雪詩,只有短短的4句,便美到令人心醉
    因此詠雪詩便在我國古典詩歌史上佔據了重要一席。無論是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還是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亦或是楊萬裡的「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無不令人心馳神往。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春雪》,便是一首很經典的詠雪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韓愈之手,是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蘇軾入獄時,誤以為死期將至,便給弟弟寫了一首詩,盡顯兄弟情深
    這是東坡先生在月圓中秋之夜因想念自己的弟弟而作下的一首偉大的的作品,被人唱出了愛情,能看出多麼深情。兄弟情深,互贈詩詞表達思念之情兩兄弟也曾多次互動,比我們在微博朋友圈的互動有意思多了,弟弟先前給哥哥寫過一首:懷念哥哥的作品。
  • 唐詩中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便美到令人心碎!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是柳永因相思而孤獨。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含山店夢覺作》,所表達的則是因羈旅而孤獨。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韋莊之手,是韋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所謂羈旅,便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長時間作客他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仕進」之路。古代絕大多數文人,都認為功業無成,就決不輕易回家,寧願孤獨一人羈旅天涯。
  • 韋應物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28個字,卻描繪出一幅意境幽深的畫面
    由三衛府組成的扈從儀仗隊總是格外引人注目,韋應物便是這支神氣十足的皇家衛隊中的一員。但這種榮寵歲月並沒有多久,短短五年後,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淪陷,玄宗西逃,韋應物也一路歷經坎坷,深感盛世的一去不返。於是他發奮讀書,一改昔日行事作風,竟然華麗蛻變,轉身成了一個大詩人。也許是曾經的早年的生活經歷。讓他身上同時具備了一種江湖氣息和一種文人氣質。
  • 韋應物寫給外甥的一首詩,最後兩句翻譯是,「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
    —阿諾德 韋應物出生在唐朝最繁華的時代,也出生在那個朝代最繁華的城市——長安! 用現在的話說,他就是以前的富二代。 《舊唐書》中曾記載道:「議者雲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力量;明於音律,則萬裡為最;達於禮儀,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
  • 白居易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把少女的嬌羞表現得淋漓盡致
    南北朝時期也有《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之句。而到了唐代,這類詩歌逐漸成為一種流行,不乏名篇佳句。譬如,李白的:「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張籍的:「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憑船歌」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採蓮曲》,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留下的一首寫採蓮的經典名篇。
  • 陸遊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示兒》,便是這樣的一類詩。它出自宋代詩人陸遊之手,是陸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示兒》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並且這首詩也是陸遊生前的最後一首詩。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210年元月,八十五歲的陸遊,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
  • 古代最著名的一首新婚詩,只有短短4句,卻道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
    人生三大事為入學、擇業、婚姻,而邁過了讀書的年紀之後,婚姻便成為了人們最為關注的事情,這才有了層出不窮的相親趣事。馬上就年底了,很多已經參加工作的未婚男女回家時,都會被長輩催著去相親。倘若幸運的話,人們可以遇到一個合適的人,成為一對神仙眷侶,並走入婚姻的殿堂之中。
  • 韋應物最經典的10首詩,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1、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中有無寄託,所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這首詩描寫詩人在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喜遇梁州故人的情況和感慨。他和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漢一帶有過交往。詩題曰「喜會」故人,詩中表現的卻是「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樣一種悲喜交集的感情。 3、秋夜寄邱員外唐代:韋應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唐詩中很深情的一場雨,只有短短的4句,卻都是思念的淚水
    但不管是哪一首,都能牽動著我們的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夜雨寄北》,便是一首關乎「雨」之意象的經典詩篇。它出自於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之手,是李商隱客居異鄉巴蜀期間,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絕句。單從「雨」之意象來看,李商隱這首詩可以說是唐詩中很深情的一場雨。雖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但卻都是李商隱對妻子深切思念的淚水。
  • 觀唐習律43 韋應物為何被紀曉嵐批評 有些詩病作者不自知
    《寄全椒山中道士》讀到這樣一首詩,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位詩人少年時曾經是一個紈絝子弟。根據其詩中自述,早年時豪縱不羈,橫行鄉裡,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官二代。但是他又如何成為一個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齊名的詩人了呢?這個頗有傳奇色彩的詩人就是韋應物(737~792)。
  • 白居易的這首詩,登樓遠望思念兄弟,短短八句盡顯手足情深
    蘇軾思念弟弟寫下《水調歌頭》,望著明月思念千裡外的弟弟,其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訴說了佳節家家期盼團圓的願望,傳唱至今。有分離的地方,就有思念,愛情的中思念是纏綿悱惻的相思;朋友間的思念的「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純潔的深情;兄弟家人的思念,則是骨肉至親的思念情深。
  • 韋應物《簡盧陟》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其中的苦悶誰人會
    ——唐代:韋應物《簡盧陟》簡,即書信。這首詩是韋應物寫給盧陟的一封信。盧陟與韋應物的關係非常親密,經常保持書信來往。或有人說盧陟是韋應物外甥,讀韋應物寄給盧陟的幾首詩可以看出,必然不是。如《西澗即事示盧陟》:「知子塵喧久,暫可散煩纓」,《與盧陟同遊永定寺北池僧齋》:「不遇君攜手,誰復此幽尋」,韋應物對盧陟以「子」、「君」相稱,尊重而恭敬,又豈是長輩對後生的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