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浪子的旅途世界,分享我的吃喝玩樂以及旅途所見所聞。
從蕪湖市沿著導航線路向著西河古鎮一路駛來,車窗外從繁華的街景再到寧靜的小道,「開,向城市的邊緣開,把車窗都搖下來」旋律又在我的腦海裡迴響。江南古鎮眾多,許多人對於江南的憧憬大多便是這些古鎮,而我也曾如此,去得多了興趣也便淡了很多,因此我對西河古鎮並未抱有期待,但當我來到這遠離城市喧囂偏居鄉間一隅的西河時,我隱約間能感覺到它的與眾不同。
來到古鎮,鎮大門就非常與眾不同,大門由大石條壘砌而成,上面是旱橋,下面留有一口為大門,而遊客的入口則需要登上大門右側的石階。沿著古鎮入口拾階而上,便來到這座古鎮最為核心的主幹道,一座飛簷翹角的亭臺坐落在旱橋上,將古鎮分為上街頭和下街頭,遊覽建議從上街頭開始,遊覽完畢再返回到旱橋處再遊覽下街頭。沿著青石板漫步在古鎮內,一副碩大的竹簡鑲嵌在牆壁上,而竹簡上則是《西河賦》,是關於西河古鎮的介紹。
說是古鎮,但從布局上來看也許用古街更為適合,曾經走過許多的古鎮,到過麗江古城的四方街,訪過南潯古鎮的百間樓,踏過西塘的青石板,也走過烏鎮的石橋,第一次見到如此原生態的古鎮,古樸乾淨的青石板街道,街道兩側的古民居也都保留了幾百年前的模樣。這一扇門,那一扇窗,屋前的石牌坊,曾經聽過多少雨聲,又見證了多少歲月流轉。
漫步在西河古鎮,也許一幢幢徽派建築看上去有著些許的破敗,但這卻是歷經歲月雕琢的痕跡,親手觸摸古老的磚瓦,感受這數百年滄桑的歷史。來到一處老宅子,大門敞開著便走入裡去,尋常家裡的地勢都會比路高,而這裡卻恰恰相反,從街道走入老宅中需要沿著臺階一直向下,之所以如此修建則是為了讓房屋能更好得抵禦這裡頻發的洪水。
雖然西河古鎮,自古以來都是一處人文閉塞之地,但從老宅內的陳設又能看出這裡曾經的繁華,這是一幢三進式的屋子,第一進便是客廳,在這裡擺放著木製桌椅,桌椅上有著極其精美的雕刻,這些雕刻在這棟老宅子裡隨處可見,比如連接第一進和第二進之前的四扇木窗上就鏤空雕刻了諸多圖案;第二進則是天井,這也是徽派建築的一大特色所在,雨水在我國傳統文化裡被認為是財富的象徵,因此這裡的人會利用天井將雨水收集起來,第三進則是居住之處,通過木製的樓梯可到達二層的閣樓。
房屋之間會留下窄窄的剛好可以通過一個人的細巷,但是不同的巷子最終都會匯集到主巷上,就像一片樹葉的葉脈,分為主脈和許多的分脈。沿著細巷向裡走去,便會來到河岸邊,沿著這裡我又看到了不一樣的西河,屋子裡的人們聚在一起打牌,門前院子裡的桃子紅了,河邊的雞三五成群在樹下乘涼,在這裡我感受到的是最純粹的生活氣息。
西河古鎮,雖然並不大,但是景點卻很豐富,在上街頭還有新四軍第三支隊在西河紀念館,館內陳設了一些新四軍在西河的歷史事件,其中包括詳細介紹保衛紅楊樹歷史,這也是蕪湖縣的黨員教育基地。距離紀念館不遠處還有一個名為朱明德畫畫的地方,一處老宅子掛滿了內容豐富的速寫畫,而在一側也有朱明德的介紹,一位來自北京的著名畫家,不愛那些名氣響亮的古鎮,卻獨愛這皖南的西河,也可見這裡的魅力。
走進西河古鎮,你總能發現江南人的技藝高超,無論是磚瓦亦或是牆上的石雕還是抬頭望去的木雕,一件件在我們看來的藝術品在這裡是那般尋常,他們就非常尋常的擺放在家裡的一角,位置也許極其偏僻,但是卻總是那般引人注目。
來到西河古鎮,推薦玩法便是換上漢服,在西河古鎮來一場穿越之旅。
換上漢服,愜意的漫步在古鎮裡,漢服在這裡和周圍的景色是那般的契合,也總有一些值得打卡拍照留念的點,比如那懸掛了數不清紙傘的長廊,亦或是那開滿了繡球花的院落,都能留下非常美好的旅行瞬間。青石鋪就的長巷,飄散著古鎮淡淡煙火,偶有行人悠閒走過,把恍惚的記憶遺落在時光裡,這是一座聞著風都可以做夢的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