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春:西河邊上的「擺渡人」

2020-12-16 金臺資訊

西河古鎮位於蕪湖市灣沚區南,坐落在青弋江畔,江水源遠流長,上溯皖南山區涇、旌縣,下汛匯入長江。曾幾何時,擺渡人搖著槳在江面上穿行,是青山綠水間一道別樣的風景。在西河古鎮,一個渡口、一艘渡船,承載著江畔兩岸人民的情與義。在這裡,乘船渡江,是西河兩岸的居民們互相來往最便捷的方式。牛小春,是載著江畔兩岸人民往返的擺渡人,也是西河兩岸人民的樞紐。

圖為牛小春。張若楠 攝

凌晨五點多,天還沒亮透,牛小春已經騎上電瓶車沿著河堤開到了渡口前。船上亮起了燈,這也是渡口邊上的唯一光源。他每天上船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在做完清潔工作之後,牛小春迎來了陪他渡江的第一批人。他啟動發動機,迎著日出,朝河對岸開去。河對岸,一群學生早已排著長隊等著牛小春的到來。由於西河對岸的鎮上沒有學校,那裡的孩子們每天都是渡船到西河鎮上學。

早上八點之後,送完學生和趕集的當地人,坐船的人漸漸變少,牛小春便趁著這個時候回家煮上一碗麵條。早餐之後,牛小春又匆忙趕回渡口,看看是否有乘客在船上等候。對牛小春來說,一天最忙碌的時刻是學生們上下學的時候,其他時間會有些許散客乘船。

下午五點,牛小春站在船頭,等待著他的「小夥計」們。第一批放學的低年級孩子們嘻嘻鬧鬧地奔向渡口,寂靜了一下午的渡船上傳來了陣陣歡聲笑。送走第一批學生,牛小春又急忙將船開回了渡口,盼著那群喜歡跟他聊天的高年級的「老朋友」們。送完最後一批學生們,牛小春一天的工作也就結束了。

牛小春已經年過半百,重新回到江上開船也有十餘年了。早年的時候,他曾在青弋江上開客船。在東莞工作幾年之後,牛小春因為家庭原因回到了家鄉,為了維持生計,牛小春重新回到了江上,幹起了他最初的工作。

牛小春現在所開的這艘船是私人企業承包的,在三年之前,每人乘船的收費標準是兩元,如今已經免費向當地居民與遊客開放。西河近幾年來致力於發展當地旅遊產業,每當節假日來臨之際,也是牛小春最忙碌之時。除了古韻十足的小鎮建築之外,古渡口也是遊客們打卡之地,渡船也迎來了陌生的面孔。

目前,牛小春的妻子和兒子都在蕪湖工作,平日裡只有他一人獨居。除了開船之外,在閒暇之餘,牛小春養了一群雞鴨,當作副業。在江上奔波一天,回家後陪伴他的也只是一群等待著他餵食的雞鴨。但牛小春他自己並不覺得孤單,因為在船上,陪伴他的人太多了。(蔣新玥 朱世敏 )

相關焦點

  • 生命「擺渡人」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44歲的李華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車隊司機,該院整體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後,李華擔負起轉運新冠肺炎病人的新任務,成為雷神山醫院的一名「擺渡人」。圖為3月7日,李華(右)在病人登車後和同事一起將輪椅抬上急救車備用。
  • 太原擺渡人!
    太原擺渡人!他們身份不同他們運輸著城市的人、物、食他們滲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見證著太原原生百樣的故事他們被叫做「城市擺渡人」即日起太原日報社在抖音平臺發起「#擺渡太原故事」話題活動如果你是城市擺渡人快來抖音上傳你的太原故事吧!如果你不是城市擺渡人也快來抖音上傳你的太原故事吧
  • 「西河大鼓」中「西河」指的是哪條河?
    鼓曲類別極為豐富,有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湖北大鼓、溫州大鼓、膠東大鼓、滑稽大鼓等等類別(滑稽大鼓為京韻大鼓之分支,放在此處為給不熟悉的讀者提醒),其中有一類別叫「西河大鼓」,曾有人對這個名字很感興趣:「西河」是不是條河?是哪條河呢?
  • 西河.西河郡.西河堂略考---毛姓族譜堂號「西河堂」淺析
    從西周時期的黃河流向來看,黃河流經新鄉後幾乎是向北的一條河流,因此新鄉至石家莊一帶在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成為「西河」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關於西河郡。上面說完了西河,我們再來看看歷史上有關西河郡的記載,歷史上的西河郡(縣)要比西河更難理解,西河郡(縣)的地理區劃並不是固定在一個地區,而是遍布多個地區。
  • 他們是最美的市西河「值守人」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貴陽市雲巖區市西河街道、各居委會工作人員全部到崗到位24小時值班值勤,特別是晚上,做到嚴防死守,對一切進出人員進行嚴格登記,測量體溫,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無死角無盲點,守護轄區內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
  • 西河大鼓在山東
    原因就是當西河大鼓進入山東之後,很多山東大鼓的藝人逐漸放棄的山東大鼓而演唱西河大鼓。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西河大鼓衝擊了山東大鼓。是山東大鼓的那種「慢悠悠」的演出那個形式越來越不受歡迎,岌岌可危,事藝人們主動找上了簡潔明快的西河大鼓。 那麼魯豫交接的地方,山東大鼓藝人們紛紛改行唱起來河南墜子書。
  • 難忘西河大集
    我是土生土長的西河人,家是河北村。離開家鄉快40年了,覌禮堂、趕集、老槐樹、廠裡、玉皇山等,都是兒時珍貴的記憶。不舍的西河,永遠的家鄉!感謝航拍的朋友,你們把最美的瞬間留給了永遠!舞蹈乾坤:我親愛的西河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每個角落都時長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們去看過幾次西河但很想去,很想去,我永生難忘的地方西河。一馬平川:西河!
  • 《擺渡人》:渡人亦渡己的救贖之旅
    2019年,隨著《擺渡人3:無境之愛》的出版,英國暢銷小說《擺渡人》系列終於迎來了它的完結篇。《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作品,憑藉這部作品,她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獎。首部作品於2013年在英國出版,歷年來該系列全球銷量達千萬冊,得到了一眾讀者的認可。
  • 西河堂略考
    從西周時期的黃河流向來看,黃河流經新鄉後幾乎是向北的一條河流,因此新鄉至石家莊一帶在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成為「西河」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關於西河郡。上面說完了西河,我們再來看看歷史上有關西河郡的記載,歷史上的西河郡(縣)要比西河更難理解,西河郡(縣)的地理區劃並不是固定在一個地區,而是遍布多個地區。
  • 西河名人翟三胡
    西河翟氏衍至六世時,及第族中第一名進士(明朝1604年)翟鳳翀。翟鳳翀之父是翟入道。翟鳳翀有三子:元運、元衡、元會;孫子有十一人,孫輩十一人中,有十人苦讀仕進。        翟風翀三子翟元會有九子,四子翟延初,清朝順治(1659年)進士,其餘八子亦入廩、庠、舉人,多人為官。
  • 西河還有沒有未來?
    第一次去西河是7年前,好友邀約去吃迎三江火鍋兔。資格的蒼蠅館子,每逢晚飯飯點,在冷清的西河街頭只有它永遠熱火朝天,甚至還要排位。朋友戲稱,這家店是西河的支柱產業。彼時的西河非常的原生態,夾在十陵和洛帶之間的它,既沒有前者那樣更靠近主城區的地緣優勢,也沒有後者那般的旅遊資源。
  • 王黃馬渡 擺渡人砸冰通河
    王黃馬渡 擺渡人砸冰通河楊金麗擺渡老人12月15日一早,從運河東岸穿過曾經亞洲最大的渡槽工程——青縣周官屯穿運樞紐,沿運河西岸北行不遠,就來到了王黃馬村。作為滄州段運河唯一還在使用的渡口、唯一還在擺渡的運河人,王黃馬渡口和擺渡人李維傑成了真正的網紅。幾次行走大運河,每次都是只見渡口和小船不見擺渡人,這一次卻意外相逢了。帶著幾分欣喜走近老人,發現老人正用一把鐵鏟專注地砸冰。「明天就趕集了,提前砸好冰,人們好過河。」老人仿佛喃喃自語,也在講給我們聽。
  • 西河的文獻書目(上)
    【編者按】西河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一代又一代的西河人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科技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的公眾號,先刊出西河人出版的書籍。
  • 百年擺渡
    我於血雨腥風中擺渡,眼流淚,心流血。此時,擺渡靈魂比擺渡泰山還要艱難。       我在荒原獨步,夜幕降臨,前路鬼哭狼嚎,草叢白骨擁擠。我用頭顱與石頭碰撞,撞出思想火花,只為擦亮這漆黑的夜。       3        血書裡有馬列的言,胸腔裡有火山的種,足跡裡有春天的韻。       井岡山是美人的紅痣。
  • 是誰創立的西河學派,為何說西河學派對魏國的影響甚遠?
    ,由此看來子夏眼中的君子是有權術有心計之人,而不再追求孔子的儒家思想中那種 「溫文爾雅」、「坦蕩蕩」的觀念。就連子夏自己的弟子荀子也在《荀子·非十二子》中說過:「正其衣冠,齊其顏色,儼然而終日不言。」,表達子夏城府深沉。種種看來,子夏雖是儒家文化出生,但實際已經漸漸偏向法家文化。因為他的觀念中體現更多的是法家的察勢與用權精神。也就是不再堅持孔子那套「克己復禮」的傳統思想。
  • 《擺渡人》崔斯坦與迪倫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
    第一次讀《擺渡人》是因為當時它是一本暢銷書,抱著好奇心去看的。雖然當時知乎和豆瓣上對這本書的吐槽很多,但是我覺的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能夠憑著這本書拿下五項世界文學大獎,一定還是有它值得閱讀的地方。故事中,迪倫是一個15歲單親家庭中的女孩,她有著那個年紀很多人都會有的叛逆。她厭煩媽媽,上課遲到,於是逃課擅自去見久未謀面的爸爸。沒想到她卻遭到了一場意外,火車在軌道上出事,她是唯一一個「活著」的人,其實是唯一一個遇難的人。在「倖存」後,她在崔斯坦的擺渡下,開始向死而生的掙扎。
  • 安徽含山:賈氏四輩人 誓保西河賈
    7月15日上午,安徽含山縣銅閘鎮境內的牛屯河西河賈段,40多名男女老少正忙著裝石料,運沙包,加子埂,在他們身後,牛屯河猛漲的水位已經接近前幾天新加固的子埂,寬闊的江面不再平靜,甚至充滿挑釁。人群中,一個又高又黑的壯漢引起筆者的注意。
  • 西河,一個幽靜而又刺激的景區
    西河我是信陽最美的景區西河,一個幽靜而又刺激的景區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地質公園晚宿:西河文旅住宿,西河文旅依山傍水、鳥語花香,裝修溫馨舒適,讓人賓至如歸。峽谷景色因時變換,異彩紛呈:春來百花爭豔,蜂飛蝶舞,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夏日林蔭幽深,翠凝綠掩,清風徐來,叫人酷夏忘暑;秋至丹桂飄香,紅葉滿目,遍山碩果,讓人流連忘返;冬日林海朔風,青松傲雪,猶如進入瓊林玉宇,令人嘆為觀止。
  • 最美「擺渡人」:用愛心鋪就求學路
    302名學生有時要擺渡十多趟,開船是五點半到七點結束,我們這麼多年都習慣了,我們感覺到都是很普通的一件事,站好自己一班崗是應該的。」一隻小小的渡船,每天划過河水,連接起了兩岸,也連接起學生艱難的求學路。
  • 河南商城:「紅綠融合」在西河
    「這裡奇峰入雲,有山有水,徜徉在其中猶如人在畫中遊,更讓我們感到熱血沸騰的是發生在這裡的紅色故事。」2020年11月20日,在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西河景區研學的該縣上石橋一中八年級學生餘健萍深有感觸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