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超人的星星達人: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十月初,由華納和DC所獨立開發的《小丑》上映了,影片一出便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榜,更是在豆瓣等平臺獲得了9.5以上的評分,與漫威大多數角色的不同,《小丑》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甚至是最底層的平凡人,他渴望著改變現狀,渴望著站在光環之下受到人們的關注,卻在欺凌和侮辱中一步步走向了毀滅。
亞瑟,影片的主人翁,一個職業小丑,常常一個人窩在潮溼黑暗的房間裡畫著標準的小丑妝,對著一個老舊的電視機起舞,過度興奮或者過度沮喪時,他會發出標誌性的恐怖大笑,笑聲貫穿整個影片,也正是這個不被世人所容納的笑容,他遭受了無數的排擠,欺侮和毆打。
經歷了朋友的背叛、富豪的嘲笑、母親的拖累、父親的不承認,街頭混混的毆打,夢想被踐踏在底層深處。
他奔跑,他大笑,他在封閉的車廂裡跳舞,他對著鏡子張開雙臂,像是在宣告著自己即將開始的瘋狂殺戮。
「我這輩子都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到現在,大家都開始注意到我。」
「我的人生只是一部喜劇,我厭倦了假裝不好笑。」
「你見過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糟糕嗎」
「他們以為我們會默默承受,像小孩一樣,而不會像狼一樣。」
「當你惹毛一個被社會當成垃圾的人,你會怎麼樣?」
【既然這個世界不需要我,那就讓這個世界毀滅吧。】
影片的最後,小丑站上了破爛的警車頂部,享受著身邊模仿者的歡呼與支持,他在這個早已崩塌的城市中,在這個早已被黑暗充斥的社會裡,盡情的跳起了最後一支毀滅之舞。
我們身處在混沌黑暗中,踽踽獨行,努力尋找那一束微弱的光芒。
校園欺凌、網絡劊子手、自殺的抑鬱症患者…逼死一個人的方式太多太多。
5月29日,山西太原師範學院學生,微博名為王芝芝會有狗的,在其微博上自述自己長期遭受的「校園暴力」事件,惡意的綽號、拍攝裸體視頻、毆打、謾罵,與眾多被欺凌者的不同,她選擇了發聲,可現實中,更多的校園被欺凌者選擇的是沉默。
我從未想過,這個世界上竟然會有這樣可怕的惡意存在,那些欺凌者,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每天樂此不疲的找尋這樣的機會,以此為樂,從小孩到成年人,無一例外。
時至今日,我再翻看她的微博,置頂那一條寫著:「我現在很好,看病喝藥治療以後會慢慢變好。」
或許時間會撫平一切的表面傷口,可內心深處的創傷,卻會像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在某個不為人知的深夜,轟然爆炸。
「當我死後,全世界才開始愛我。」當前最熱的雪莉事件,被重新提及的張紫妍事件,更像是一個催化劑,她們以自殺的方式來告訴世人,「你們所看到的世界太美好,更多陰暗醜陋的一面,只有我在經歷。」「我厭倦了被安排的固定人設,我只是想做一回自己」。原來網絡暴力,真的會徹底摧毀一個人,原來韓國的上流社會的人並不都是純淨的。
她們在最美的年紀,用最殘酷的自殺方式,去抵抗著這個世界的惡意。
抑鬱症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
精神過度抑鬱的亞瑟去看心理醫生,向她傾訴當前的狀態,試圖找到一個傾聽者,可是她從未認真聽他說一些什麼,只是例行公事的問一些問題,連傾訴都變成了一種奢侈。
他翻開自己的日記,上面寫著:「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值得。」那到底是經歷了怎樣的一種絕望,才會生出這樣的念頭。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太過不容易,細枝末節的小事就會讓我們悲傷的情緒無限放大,擁擠的地鐵上到處是滿臉倦色的年輕人,繁華城市的角落裡永遠有落寞的人蹲著哭泣,出租屋裡一直有那些陷入夢想和現實兩難抉擇的人,抑鬱的不安定因素纏繞著每個人,他們在人前歡笑,轉身的時候卻滿是痛苦和壓抑,獨處時心情會低落,當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當根本不能夠再強顏歡笑時,他們會更容易選擇自殺。
「我真的覺得好累啊,可我不知道該跟誰說。」
「人為什麼要活著,死了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
我們都在試圖擁抱這個世界,觸摸世界的光。
但凡有人在小丑走向深淵的途中拉他一把,能認真聽聽他的苦楚,給他一個擁抱,他也不至於淪為一個殺人惡魔,使他走入黑暗的,不是藍道、韋恩這些人,而是涼薄的人心。
但凡有人在校園欺凌發生的時候出聲制止,報警,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樣的慘劇就不會在各個地方重複上演。
不是人人都會成為瘋狂的小丑,用最極端的方式,做著最可怕的事情,那些身患抑鬱症、精神病、還是妄想症的人,他們更多地選擇自我毀滅,與這個冷漠的世界做著卑微的對抗,可他們也只是整個世界最普通的一個人吶。人性本善良,請試著學會傾聽,用你內心的善意去給溫暖身邊的人,也許你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真的能挽救一個生命。
願世界溫暖如朝陽,願你我皆善良。
"
(勿作伸手黨,禮貌點「在看」或分享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