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很多人對於西方小丑的印象還停留在五顏六色的頭髮,白色的妝容,紅色的大鼻子,咧著嘴塗著鮮豔的口紅,穿著另類的衣服,用自己滑稽,誇張的肢體動作來逗人發笑?
亦或是DC漫畫中充滿了隨心所欲想像力的希斯·萊傑,作為DC漫畫創造出來的資深反派人物,希斯·萊傑在《黑暗騎士》中的神級即興表演成為觀眾至今讚嘆不已的表演,12年前《黑暗騎士》在紐約一經上映便成為了現象級級別的電影,諾蘭一戰成名,俗套的英雄故事因為小丑的加入而成為超級英雄的對立,不管是光明騎士還是黑暗騎士,或者就小丑而言,只不過是硬幣的一體兩面,要么正面,要麼反面,至於正反面應該如何界定那是觀眾所應該做的事情。
很多超級英雄都推出了自己的獨立電影,作為DC中的超級反派,早在之前的時候,小丑這個角色已經是在觀眾群體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隨著小丑的人氣和呼聲越來越高,所以《小丑》他來了,推出了第一部《小丑》獨立電影。曾經一度盛傳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但是傑昆·菲尼克斯打破了這樣的「沉睡魔咒」。但是小丑想要從幕後走向臺前也是費了不少的波折。
夢想VS現實
亞瑟,是一名職業小丑。他的工作就是根據店家或者機構需求,通過逗別人笑來達到目的。比如琴行的促銷活動,又或者是在兒童福利院調節氣氛。當一如既往的在街邊開始招徠顧客的時候,卻被一旁的小混混搶劫,被小孩的人嘲弄,被同事排擠,因為丟失了廣告牌的亞瑟最終還是被老闆炒了魷魚。
逃不掉的麻煩,數不盡的帳單,兜裡比臉還乾淨的亞瑟,就像自由鬥士一樣I have a dream,亞瑟的夢想十分簡單,就是成為一個知名的脫口秀喜劇演員,為這個世界,為觀眾帶來歡笑。即使是說著蹩腳,低俗,幼稚的笑話,亞瑟也想讓觀眾沉浸在自己的歡樂之中,這就是小丑的夢想。
三重打擊
那麼亞瑟是如何一步步沉淪下去的?
醫生的輕視,亞瑟患有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時不時就會沒來由的哈哈大笑,停也停不下來。心情越難過,笑聲會越加的強烈。即使社區醫生也只是按部就班地讓亞瑟繼續服藥而從不傾聽亞瑟的難過,只是例行公事的開不同的藥給他。但是對於亞瑟而言需要的是傾聽,需要的是傾聽邊緣人的聲音,而不是藥物依賴。
二重打擊
雖然經濟拮据,但是亞瑟從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就連坐公交車時遇到小男孩,他會想要用心的去逗樂他。但是母親的做法讓亞瑟傷透了心,無法表現出內心的失落,所做的只是無法抑制地大笑。社會的冷漠以母親的視角出發,映射在亞瑟身上的冷漠是對其精神上的第二重打擊。
三重打擊
在地鐵站中的這場戲份是對於亞瑟的第三種打擊,來自於社會邊緣人的無助,亞瑟在地鐵中因為看到小混混欺負別人,內心充滿了無能為力,只能通過笑聲來表達自己的悲哀。隨後小混混在地鐵中暴打亞瑟,亞瑟只能無助地躺在車廂中,忍受著拳打腳踢。
母親的欺騙
縱然外面的世界風吹雨打,家是最後的溫暖和美好,母親欺騙了亞瑟,隱瞞了亞瑟的身世,編制了一個美好的幻夢:亞瑟是託馬斯·韋恩(蝙蝠俠的爸爸)的私生子。但是當亞瑟滿心歡喜地想要得到一個答案的時候,知道真相的亞瑟崩潰了,同時也知道了母親對自己的做過的事情。
電影選擇了雙線敘事的結構,一條明線,一條暗線。整部電影分為兩個部分:幻想和現實。幻想和現實交織,閃回鏡頭將電影帶入幻想,寫實鏡頭將影片沉浸於臆想之中。這是一部冷色調電影,這就是遊走在現實和幻想之中的小丑。讓人發笑,讓人陰鬱。
開頭的時候採用了倒敘的剪輯手法,在電影的7分鐘的鏡頭,出現了4秒左右的閃回鏡頭,這4秒的閃回鏡頭連接的正是結尾。整部電影只有2分鐘的是寫實,剩下的全部都是以往發生的真實和幻想。這正是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事實上亞瑟一直被關在阿卡姆精神病院。
當我竭力微笑的時候,全世界都在為我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