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峽平湖現美景。
武漢遊客在綠蔥坡滑雪場體驗滑雪樂趣。
白雲深處青山環繞。
巴東縣城街道整齊、綠樹掩映。
武漢遊客了解野三關源夢森林小鎮建設情況。
國家電網公司捐建的村級扶貧電站。
夜幕下的巴東縣城。
2020年11月30日,巴東縣被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全媒體記者 焦國斌 通訊員 崔先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圍繞生態立縣、綠色引領,「兩山論」在巴東深入人心。2020年11月30日,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表彰授牌活動在京舉行,巴東縣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這塊「金字招牌」的背後,既是巴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的結果,也是全縣黨員幹部群眾忠實實踐「兩山論」的結果。高位推動抓創建,生態保護出實招,大投入帶來大變化,「兩山論」的巴東實踐為巴東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推動綠色巴東崛起,讓巴東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土更淨、城鄉更美好。
高屋建瓴抓創建
「巴東的景色美得令人沉醉。」1月3日,巴東縣綠蔥坡滑雪場,上千遊客前來體驗滑雪的樂趣。武漢遊客張興耀第一次體驗滑雪後,大讚巴東良好的生態環境。
地處湖北長江之首和三峽庫區腹地的巴東縣,是中國古銀杏群落之鄉、華中藥庫。境內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盤踞,長江、清江「兩江」橫貫,還有巴東國家金絲猴保護區,並擁有世界最大的富硒礦帶,森林覆蓋率達62.43%。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如何將生態環境保護落到實處?2015年,巴東縣正式啟動省級和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聚焦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和生態文化六大領域32項指標。同時,分解創建任務、落實創建責任,實現培育生態文明理念和動員全民參與創建全覆蓋,著力打造「長江邊最乾淨的縣城」。
大創建需要大投入。巴東縣瞄準生態環境短板,投入真金白銀大規模開展生態修復。投資15億元啟動巴東縣城長江幹流岸線綜合整治工程,治理庫岸8.2公裡、建成砂石集並中心、徹底關閉非法碼頭7個;投資9億元新(改)建汙水處理廠12座,完成汙水管網建設138公裡,接戶率達90%,縣城和鄉集鎮汙水處理實現全覆蓋;投資3億元建成垃圾中轉站11座、垃圾預處理廠1座,投放垃圾轉運車49臺,配套分類垃圾桶1.6萬餘個,322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達標處理;投入18.7億元實施黃土坡滑坡避險搬遷;投資17億元對縣域河流實施治理和綠化工程。
2018年9月,巴東縣順利通過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驗收;2019年9月,獲「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稱號。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成功後,巴東縣委、縣政府又認真研究省級專家提出的指導意見,對照國家評估驗收要求,進行方案再細化、責任再壓實、措施再強化、整改再發力。時隔一年,巴東縣正式從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晉升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厚植生態「常青樹」
一個地方的發展,不能光看經濟指標,還要看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性等方面的表現,只有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那麼種下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綠水青山就成了永不枯竭的致富之源。
「我們探明的煤矸石儲量有數億噸,很多企業想在這裡進行火力發電項目的開發,但是我們都一一否決。」2020年12月29日,在巴東經濟開發區柳家山片區,巴東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譚祖俊指著眼前的煤矸石介紹,為保護生態環境,守住綠水青山,巴東經濟開發區堅決抵制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入駐,而是引進低耗能、低汙染的生態企業。
野三關鎮是發展康養、旅遊產業的理想之地,不僅有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配套設施,還有鐵廠荒國家級森林公園。這個森林公園海拔1400米至1600米,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森林覆蓋率達92%。2018年,重慶源夢集團前來考察後,計劃投資100多億元發展康養旅遊產業,打造高山硒養度假區。
變生態優勢為經濟發展優勢。湖北源夢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繼紅介紹,從來巴東投資康養旅遊產業開始,公司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尤其在規劃和選地階段,始終把保護好、利用好動植物資源放在首位。開發用地時儘可能選擇植被較差或閒置的土地,並充分挖掘當地的建築元素、土苗文化、原生態農產品等人文資源,力求保留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引入資金流、人流、物流,讓綠水青山的價值發揮出來,更好為老百姓造福,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周繼紅介紹,整個項目建成後,野三關鎮將有200多萬平方米的森林小鎮,可容納6萬至8萬人旅居度假。
為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湖北源夢置業有限公司堅持優先安排當地村民就業的原則,安排周邊村民從事花卉種植、保安、保潔、建築工地臨工等工作。野三關鐵廠荒社區黨支部書記黃順新介紹,湖北源夢置業有限公司沒有入駐之前,社區沒有明顯的支柱產業,居民主要靠種蔬菜維持生計。該公司進駐以後,已經帶動3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大家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
「以前種田,沒有什麼經濟收入。2020年,我應聘到這家公司的酒店做保潔,每個月收入2000多元。」鐵廠荒社區居民王從珍說。
擦亮旅遊新名片
2020年12月,作為巴東縣城長江幹流岸線綜合整治工程項目之一的遊步道建設竣工。通過庫岸減災治理,全長1338米的爛石坡修建成遊步道,不僅減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庫岸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也成了巴東市民休閒和外地遊客旅遊的新去處。
在「鄂西屋脊」綠蔥坡鎮,天然的冰雪資源成為拉動巴東旅遊人氣和經濟增長的新引爆點。綠蔥坡滑雪場自2020年12月12日營業以來,一個以滑雪為龍頭,集運動、休閒、康養、度假於一體的特色小鎮一下子熱騰起來。
「巴野公路通車以後,綠蔥坡鎮基本上被邊緣化。建了滑雪場後,居民可以就近務工,民宿和酒店也從原來的不到10家發展到現在的50多家。」綠蔥坡鎮綠蔥坡社區黨支部書記雷仕林說。滑雪場不僅填補了恩施州冬季旅遊的空白,實現了冬滑雪帶動春賞花、夏納涼、秋看葉「一季帶三季」的目標,還成為拉動巴東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十三五」時期,恩施州生態環境局巴東分局給出一組數據:2016年,巴東縣優良天數324天,優良率89%;2020年度,巴東縣優良天數358天,優良率98%。從2016年至2020年,優良天數佔全年總天數的比例上升9個百分點,優良天數穩步提升。2016年以來,巴東縣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率每年都為100%。
神農溪流域生態環境旅遊綜合開發;巴人河景區延伸開發;大面山、盈彩水岸、巫峽古鎮、鏈子溪、無源洞、寇準文化公園等環城遊憩帶旅遊資源的統籌開發;長江·巫峽口生態旅遊風景區的全力打造;泗渡河大橋、鐵廠荒森林公園的深度開發;野三關高山休閒國際旅遊度假區的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高山滑雪場建成運營;廩君故裡、詩畫清江、世界高壩、絕壁天河、紅色金果的保護性開發;清江旅遊生態觀光區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正助力巴東打造全國知名生態文化旅遊基地。
無論是生態治理還是生態開發,巴東一次又一次成為眾多外地遊客的打卡地。長江三峽縴夫文化節、高山森林國際馬拉松、全國長江冬泳賽等賽事活動的舉辦,提升了巴東旅遊的知名度。過去的亂石窖成為國際觀光旅遊景點,昔日的貧瘠原野轉化為金山銀山,巴東正成為全國知名的療、休、養目的地。
「展望『十四五』,我們將不斷鞏固和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成果,積極探索『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制度和行動,持續開展汙染防治和長江大保護行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建立綠色發展體系,用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巴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恩施州生態環境局巴東分局局長高飛表示。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