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米蘭·昆德拉這樣說過: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是的,人只能活一次,可生活有無數種,不能全部都經歷一遍,然後分出哪一種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只能選擇一條自己想走的路,然後走好這條路。
選擇結婚對象,就像是在沙灘上撿貝殼,不能老是想著撿最大的、最好的,而要去撿自己喜歡的,並且撿到了以後,永遠不再去沙灘。
婚姻如此,人生如此,或者說婚姻也是人生。
無論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選擇了哪一種人生,其實在意義上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表面上的經歷和體驗,相同的還有結局。
感覺現在的年輕人,有兩個很大的問題。
一個是自私,只貪圖自己享受,結婚的根本初衷就是希望對方來成全自己,而沒有想過要互相成全,也沒有吃苦耐勞、犧牲奉獻的精神,有的自私在擇偶時就暴露無遺,繞不開我能得到什麼,然後你要對我怎麼樣怎麼樣。
一個是天真,總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那麼必然的,對現實生活和人生就不能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才會那麼焦慮、迷茫和痛苦。
02
無論你選擇和誰結婚,生活都不會是完美的。
因為生活的本身就不是十全十美的,更不是一帆風順的,婚姻改變不了這一點,相信發明婚姻的人,其初衷也不是為了讓婚姻來改變生活的本質。
而是給人們提供了一個選擇權,可以更換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權。
所以婚姻,僅僅是換一種生活的方式,從本質上來講,還是生活,對於婚姻的經營,也都是在生活的基礎上展開的。
當你能對生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與態度時,對婚姻的經營就算是成功了一半。接受苦難是生活的常態,接受不完美是人生的定數、規律和平衡,然後端正自己的態度,在苦難與不完美中發現這些真實存在的小確幸,並且從中得到滿足。
完美,就像是水中花、鏡中月,人們心中的虛無的幻想罷了。
如果生活就是這樣,那些依然能把日子過得生動有趣的人,只是他們能夠發現與珍惜平凡中的美好,以及不完美中的完美,從容面對生活,才不會有缺憾和失望。
反過來說,即使不結婚,生活也不會是完美的,有讓你享受快樂的時候,也有讓你難過孤獨的時候,你不能什麼都想要,當你想要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要有犧牲換取的準備,拿一樣東西換一樣東西,失去一樣東西得到一樣東西。
其實也正因為不完美,生活才具有真實性,要不然會讓你陷入更大的恐慌中。
03
無論你選擇和誰結婚,都會有遺憾!
關於遺憾,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下,首先人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所以也做不出絕對正確的決定,即使在重大事情面前,都能做對選擇,但生活中還有無數件小事,需要做選擇的小事。
有時候你不在乎的一件小事,就有可能影響或改變整個人生的軌跡,也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所以人生總會有遺憾,即使你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也改變不了生活是不完美的規律,有時候沒有遺憾,也只是你自己通過自己主觀意識的判定。
然後和一個人結婚,對應著一種生活與人生,你會因為自己沒能過上另一種人生或生活,而感到遺憾。
哪怕你換了一個伴侶,確定和那個人在一起,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在擁有了那樣的人生後,一樣會為不完美的生活而產生另一種遺憾。由此可見,接受自己生活中的遺憾,是幸福的必須基礎之一。
其實張愛玲早講過,人總是對自己失去的或沒有擁有的,而懷有美好的幻想,每天念念不忘。
紅玫瑰熱情似火,白玫瑰溫柔似水,如果擁有紅玫瑰時間久了,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如果擁有白玫瑰時間久了,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了桌子上的米飯粒。任何一樣美好的東西,都會因為你擁有時間過久,其價值在你眼裡就會逐漸貶值。
和誰結婚都會有遺憾,總結來說,和誰生活都不是完美的,和誰相處久了都是會厭倦的。
04
永遠不要覺得別人的日子那麼好,所謂的好,只是表面上的。
我認識一對夫妻,他們夫妻倆之間的忠誠、關愛和無私,就如小說或電視中那樣的美好和偉大,可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們一方沒有生育能力。
所以就是想說,你看到的完美只是表象,人的生活都會有遺憾,都會有美中不足。
普通人過日子,不過就是互相羨慕著罷了,我希望有你那樣的好,來填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但是對於自己擁有的好的一面,又不覺得有多麼珍貴。
經營婚姻,態度永遠比方法重要。
不然就算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遲早也會因為態度的問題,將其消耗殆盡,生活是自己的,選擇了就不要抱怨,也不要後悔,如果時光不能夠重來,抱怨與後悔又有什麼意思呢?學著在平凡的生活中滿足自己。
希望是火,失望是煙,誰的人生不是一邊點火,一邊冒煙呢?
不要求生活一帆風順,也不要求人生十全十美,培養自己的韌性和耐性最重要,生活最怕比較,失望才是婚姻的致命殺手,那會讓你心態大亂,要記得,有些失望根本不是生活或伴侶帶給你的,而是你自己帶給自己的。
避免這種失望的產生,考驗你的能力,也考驗你的智慧,真真正正的人生大智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