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和孩子13分鐘,來看看面對太平洋的孩子們怎麼打棒球的…

2021-01-17 棒球狗



這支名為「倆好球」的棒球主題廣告,是中國信託推出最新的品牌形象廣告,記錄宜蘭縣三星小學少棒菜鳥球員煒晟轉隊後從不適應到」想打出全壘打,想讓教練知道我很厲害」的鬥志,另外就是暖心小隊長的情誼,歷時半年的蹲點拍攝。

三星小學位於宜蘭縣太平山下,曾奪2015年U12世界少棒錦標賽亞軍,

也是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愛接棒計劃」長期資助對象。

 

中信兄弟隊球星彭政閔看完影片說,絕對可喚醒最初理想,

「想起最初拿起球棒的興奮、站在職棒球場上的熱血」

 

中國信託指出,影片中,多次轉學的菜鳥球員煒晟不適應環境而逃隊,但隊長子謙告訴他

,「想家人時可以來抱我」,讓煒晟感覺家人般溫暖。子謙因父母離異輾轉到宜蘭打棒球

,他在影片中說,「只要好好打球、打進職棒,這樣才能照顧家人,不用跟家人分開。

這個願望支撐他忍受寂寞,學習獨立勇往向前。

 


 

還記得剛開始打棒球或加入球隊時後的不適緊張嗎? 歡迎後留言

然也更迎分享支影片,您的小朋友,給俱樂部的老

現實社會掙扎努力找回勇氣和自我的我們~


感謝中信慈善基金會的協助和投入!


相關焦點

  • 他因打架而告別棒球,又因組建《窮孩子的棒球隊》,改變了他和孩子們的命運
    組建者兼教練李偉曾經是中國國家少年棒球隊的一員。他因打架被競技體校開除,拒絕了另外一支球隊的邀請,告別了棒球,幹起了體力活。2004年,李偉組建了這支棒球隊。棒球隊成立後,李偉經常去孤兒院或貧困地區,把身體素質不錯的孩子帶回來,教會他們打棒球。這些經歷特殊的孩子在棒球隊這個集體裡,找到了自身價值所在,棒球給了這群孩子新的希望。
  • 被父母拋棄,從大山走出,這些孩子在北京打棒球--上觀
    直到教練張錦新再次找到他,「現在又有了打棒球的機會,還去不去?」孫嶺峰知道,如果自己一直這麼混下去,最後沒有多少出路,只能早早混社會。「去!當然去!」人生就此轉變。孫嶺峰骨子裡就軸,為了練好棒球,總比別人下了多幾倍的功夫。他知道自己條件不行,身材矮小,跑得不快,跳得不高,但在他看來,速度、靈活性和技巧都能靠後天練。
  • 家長為何讓孩子學打棒球
    所以如果這打擊手能打出安打,他可說是克服了人生困境,他是一位英雄。」這是國外棒球文化中的精神實質。範韡認為,棒球運動可以培養孩子們直面困境、勇敢而上的意志品質,這也是中國式教育所欠缺的。  今年7歲的王俊懿在行知小學讀二年級,自上個學期接觸棒球之後便對這項運動特別喜歡。「幾個禮拜前他聽說此次棒球冬令營名額快滿了,還急得哭了起來,叫我趕緊報名。」王濱告訴錢報記者,主要是孩子覺得棒球挺新鮮的,能擊球,能滑步上壘,能和一大幫孩子玩,還有趣味比賽,很熱鬧。
  • 孩子從小學棒球有什麼好處?這五個特徵,讓你孩子愛上打棒球
    導語:如今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學習打棒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麼多家長把孩子送去練習打棒球呢?其實了解過棒球的人都知道,這項運動是競技類體育運動項目,不過它除了體育競技外還能鍛鍊我們的身體。想知道它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棒球教練郭曉華:給孩子們多找一條出路
    他是中山東升鎮某小學的體育老師,在2007年前後接觸到棒球,之後又結識了「棒球之父」 梁扶初之子梁友文到東升鎮推廣棒球,就這樣一幹就是13年。 郭曉華的工作單位在東升鎮,但他還是堅持將訓練的場地定在了中山市全民健身廣場,那裡人流量大,在足球場訓練的孩子們揮棒、擊打、跑壘,總能夠吸引到不少孩子和家長駐足觀看。 「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還是想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棒球,進而接觸棒球、了解棒球。」郭曉華說。
  • 為了生存而選擇打棒球,底層孩子們的無奈之選
    少年》,讓一支少年棒球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民關注。其實,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底層孩子的人生之苦,孩子們打棒球,僅僅是為了生存。2017年,紀錄片導演許慧晶來到京郊的愛心棒球基地,第一次見到這群棒球少年。如果不知道他們悲慘的身世,大家肯定會以為這是一群練習棒球的富家子弟們。
  • 棒球教練陳理睿:棒球能給孩子們帶來積極向上的精神
    近日,位於中山市城區南環路旁的香山棒壘球俱樂部內,一群首次到這裡接觸棒壘球的小朋友,正分隊玩著棒球基礎的遊戲 「算起來我當棒球教練也有6年了。」香山棒壘球俱樂部棒球教練陳理睿介紹說,他剛剛來到目前所在的這家俱樂部剛好一年,此前也是在學校裡面當老師,負責體育方面的教學。 他認為,無論是從俱樂部的方向,還是自己的目標,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發展,在成長中體會到棒球帶來的樂趣。
  • 打棒球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另外,運動項目太多了,家長和孩子有時候也煩惱該如何選擇,如果您也在猶豫,不妨看看打棒球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吧~▾ 健康打棒球不僅鍛鍊手眼協調能力,還要經常奔跑,跟其他運動一樣,經常打棒球的孩子身體更健康,抵抗力強;
  • 棒球教練孫嶺峰:讓孩子們成為改寫命運的戰鬥天使
    他當過江蘇省棒球隊總教練,也創辦過體育文化企業,還將中斷數年的中國棒球聯賽運營起來,但這些都沒能讓他的心安定下來。反而之前,一段公益經歷埋下的種子發了芽。2015年,孫嶺峰和幾位朋友正式創辦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對集中貧困地區的兒童進行棒球訓練。「我當時的想法特簡單」,孫嶺峰迴憶,「我自己願意付出我10年的時間,把這些孩子真真正正培養成頂級人才。」
  • 許桂源喜戴金鶯帽 感嘆打棒球如人生需獨自面對
    入行 感恩七十多歲啟蒙恩師  出生於深圳的許桂源2010年作為投手進入MLB棒球發展中心,經過幾年的訓練,他成功轉型為發展中心最出色的打擊手。在中國,棒球運動和「普及」二字似乎都沾不上邊,涉及場地、規則、裝備等原因,沒有太多學校會開展這項運動,那麼許桂源又是怎麼和棒球結緣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啟蒙教練王福林。
  • 貴州多彩貝斯博「棒球戶外親子活動」 —讓孩子們感受一場智慧與...
    傳球和接球是棒球最基礎的訓練之一,是防止對方得分、結束對方進攻的重要行為,不過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新奇的運動,但是有些家長和小朋友都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力,上手相當快,有的孩子居然本能地做得出最正確的動作,有的孩子能夠將球投得又快又準,簡直就是天生為了打棒球而生的。
  • 不是窮孩子不要,這支棒球隊專招各種熊孩子,最後一路打到了美國
    馬虎三歲三個月的時候,媽媽被爸爸「打跑」了,再也沒回來。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基本不回來,奶奶年紀大了,眼睛也不好,家裡其他親戚都幾乎不管他。馬虎基本上沒買過新衣服新鞋子,全是撿別人的。「看見別人的爛鞋子,就要來給孩子穿,看見別人的舊衣服,也要來給他。」
  • 14個貧困兒童的棒球「逆襲」 學習和訓練兩不誤
    在這裡有一群孩子,每個孩子在來這裡之前都生活在艱辛中,是棒球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給了他們之前從不敢有的夢想和勇氣。  現在,他們不僅有好的教育和生活,其中的4名孩子代表國家棒球隊走出了國門,赴日本參加了比賽,並取得了「2017年小馬聯盟ECC杯」亞太區選拔成長組冠軍的成績。
  • 為什麼在國內冷門的兒童棒球,在美國卻火得不得了?學棒球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
    宋平山:棒球運動是必須要協作。我們有一個孩子球打得不錯,好勝心也強,但是,很自我,他能夠讓自己滿場飛,一壘的球也去接,遊擊的球也去接。其次,我們每次的訓練都會結合身體素質的訓練,孩子們會獲得一個好身體。然後,孩子們從中又能收穫非常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挫折教育。我們經常一個賽季下來打好多場比賽。有一次,前面所有的比賽都贏了,孩子們驕傲的不得了,那傲氣怎麼都壓不住,到了最後爭奪排位賽的時候輸掉了,被最後一名的隊給翻盤了。翻盤之後人家有資格去進入下一輪,我們沒資格。
  • 棒球夏令營來了!文武雙全不是夢~~
    看看嘉興電視臺的採訪吧:小馬快跑,棒球來了!看完電視臺的6分鐘專訪,我更愛教練了!推薦指數:★★★★★招募對象:9-12歲。招募人數:僅限20人,師生配比1:8。營期:15天(7月8日-22日)。時間:8:00-17:00。
  • 《正在打棒球的孩子》混江龍-協助拍攝
    棒球球員分為攻、守兩方,利用球棒和手套,在一個扇形的棒球場裡進行比賽。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當進攻球員成功跑回本壘,就可得1分。九局中得分最高的一隊就勝出。正在打棒球的孩子【第1幅圖】此作品由遼寧攝影愛好者路先生在著名的淄博地區拍攝
  • 窮孩子的 棒球隊(組圖)
    2014年11月1日,來自內蒙古的孤兒李富龍與隊友們在黎明出發,參加北京市棒球錦標賽中學組的比賽。  2014年11月16日,來自四川成都的13歲男孩李雨洋(上)與來自河北廊坊的13歲男孩伊帥在訓練結束後放鬆身體。
  • 三年級是語文成績的分水嶺,孩子們怎麼面對這個轉折點呢
    三年級語文不像一、二年級那麼簡單了,很多孩子不能像一、二年級那樣能考到90分以上了。面對三年級的語文,孩子們應做出哪些改變呢?到了三年級,如果還是像一、二年級一樣的方式預習肯定是不行的,孩子們預習的時候要把生字的注音、結構、筆順、組詞等全部自己消化掉。面對課文,孩子們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僅僅是讀讀課文就了事了,而應該在熟讀的基礎上儘可能結合語文書後面的習題進行思考。
  • 聽「棒球爸爸」和他的67個孩子的故事
    孫嶺峰是強棒天使棒球隊的創始人,曾擔任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在強棒天使棒球基地中的67個孩子,都是他從全國各地接回來的困境兒童。他從小事做起,一點一點呵護他們。他竭盡全力,只想把他們送上更高的舞臺。《面對面》今日關注,講述「棒球爸爸」和他的67個孩子的故事。
  • 中國居然有這樣一支棒球隊!一群困境少年,在奧運國手帶領下「打」出國門
    命運的轉機出現,是幾個「北京來的教練」跟孩子的監護人說,想把孩子們送去一個愛心基地,學打棒球。 「棒球運動和別的不一樣,籃球要個高,橄欖球要壯,棒球是高的、矮的、瘦的,不同人在不同的位置,把自己的特點變成特長,在棒球場上就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