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銀峰
通訊員 付金昌 韓建軍 秦玉愛
近日,從山東能源淄礦集團方大新材料公司傳來好消息,該公司為澳大利亞客戶研發的石墨烯改性玻纖增強雙色託輥支架複合管成功「問世」,首批樣品已發往大洋洲。
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到成為方大公司創利大戶,2019年實現產值4億多元;從自主研發礦用產品到如今產品涉及6大類上千個品種;從產品只滿足省內市場需求到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方大新材料公司成立短短5年間,竟能有如此大的發展勢頭,他們靠的是什麼?近日,記者走訪了這家企業,從中找到了答案。
研發新產品 拿到第一桶金
「2003年,方大公司決定新上煤礦專用塑料管材項目,我被安排負責管材這個項目。那時候,各大煤礦礦用管材主要是鋼管,PE管材從沒有在煤礦井下使用過,這為我們研發塑料管材項目提供了商機。加之國家五部委聯合推行『以塑代鋼』產業政策,為研發新產品提供了方向。」方大新材料公司經理王曉華介紹說。
也就是從那時起,王曉華帶領他的研發團隊開始向新產品研發發起衝刺。
為確保研發項目儘早落地,方大公司成立了科技中心。由於缺乏研發人才,公司特意從青島化工學院招聘17名大學畢業生。同時,投資購買兩條管材生產線,一臺造粒機以及相關實驗設備,成立攻關小組。經過大半年的材料選型、配方優化、工藝參數調整,終於研製出了一種集阻燃、抗靜電、力學強度、質量穩定為一體的管材專用材料。取得1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山東省煤炭科學技術一等獎。管材專用料的研製成功,使方大公司獲得了參與、制定、修改國家質檢總局煤礦用聚乙烯管材標準資格。
為使研發成果早日落地生根,他們緊接著成立了礦用管材廠,引進兩條生產線,開始生產煤礦用聚乙烯管材產品。很快,運用新研發的管材專用料,他們生產出了國內第一種具有阻燃、導電性能優異、力學強度高、外觀光滑、質量穩定的煤礦專用PE管材。
由於PE管材具有鋼管所不具有的重量輕、安裝方便、耐腐蝕性好、適用於地形沉降、流體阻力小等特性,很快被成功應用於井下瓦斯抽放、供排水等領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後,銷路一路向好。
「生產的500噸管材產品銷往濟北礦區,當年就實現產值300萬元。由於新型聚乙烯管材性價比明顯高於傳統鋼管,很快,新汶、龍口、臨沂、棗莊等煤礦紛紛與公司籤訂供貨合同,成為公司的固定客戶。」說起當年自主研發並生產出的管材產品的暢銷情況,王曉華自豪地說。
研發礦外用產品 為企業大發展奠基
首次研發成功的產品在給企業帶來產銷兩旺好勢頭的同時,方大礦用管材廠又面臨內部礦用產品趨於飽和的窘境。為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他們開始把眼光瞄向外部市場。
2015年,方大公司新型材料公司成立,王曉華被聘任為經理。為打開公司產品銷售上的被動局面,王曉華與銷售經理袁飛一起到各大煤炭企業洽談合作事宜時發現,城市管網改造用的管材大多使用鑄鐵管和水泥管,這個在普通人眼裡再平常不過的現象,卻引起了王曉華的思考。產品能不能向市政領域進軍?圍繞這個問題,他們很快研製出能代替傳統球墨鑄鐵管和水泥套管的新型管材。
之後不久,方大新材料公司又把敏銳的觸角投向了石油領域。他們在做市場調研時發現,由於油田進入中、高含水開發期,油氣採集系統腐蝕日趨嚴重,管道系統的可靠性逐漸降低,使用壽命不斷縮短。於是他們組織科研團隊一邊到油田調研,一邊改進工藝。通過力邀濟南塑料一廠管材研究所所長李淑明加盟公司,成功研發出了適合油田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內襯管材。這項革新,不但填補了公司在油田內襯管領域的空白,也為搶佔油田市場份額打下了基礎。不僅如此,李淑明與他的同事們還研發出電廠煤倉襯板、保溫內襯管等新產品。同時,他們還把研發目標投向水利、市政、消防、燃氣、農田等多個領域,研發出的產品真可謂遍地開花。
為讓這些研發成果早日見到成效,方大新材料公司累計投資2億多元,新建了2個分公司,智能化生產線達到了18條,順利實現了從產品的研發到生產過程的全自動化控制。產品種類也從單一的煤礦PE管擴大到6大類上千個品種產品、2000多種型號。產品遠銷新疆、內蒙古、陝西、山西、雲南等19省50餘市,並成為神華、中煤、中石油等20多家大型企業的長期產品供應服務商;緊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國門,進入歐盟、非洲市場。新材料公司一步步實現了華麗升級,為企業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把好質量關 向更高目標邁進
如何讓研發出的產品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贏得好信譽?新材料公司把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通過細分把好產品原料、生產、運輸、安裝等10個關口,確保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達到客戶百分之百滿意,以此贏得市場口碑,彰顯國企品牌,爭做高性能管道系統的優質供應商。
在原材料選用上,該公司嚴格採用上海石化、天津中沙、大韓油化等享譽業界的大型石化公司產品,從源頭上嚴把質量關。同時,進口4條國際上最先進的德國巴頓菲兒生產線,和14條來自四川金石東方、東莞德科摩等國內最先進生產線,為保證產品質量加了一道「雙保險」。此外,他們還引進2名專業工藝師,對設備和產品進行精心調試。在鋼絲網骨架管生產環節,配置了4臺機器人進行輔助操作,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有效地避免了纏絲、繞絲、繞線等高風險工序可能對職工造成的安全傷害。
方大新材料公司為打造國企品質的「魯方」品牌,總結出的10個保質量、提品質的關鍵環節,涵蓋了原材料檢驗、擠出工序、鋼絲纏繞、管件連接、產品儲運等各個方面,「魯方」牌管材產品被中國建築建材質量協會評為「中國著名品牌」,成為全國煤礦管材行業的翹楚。
近年來,石墨烯產品研究異軍突起。隨著國內煤炭開採技術的不斷進步,煤炭產量也大幅度提高,隨之對供排水、瓦斯抽放、壓風管路的需求將迅速增長。把石墨烯改性專用料應用到礦用管材中,使管材實現高強度化、輕量化,這不僅能促進礦用管材從低端走向高端,同時也能實現礦用塑料管材產業的重大技術突破。
今年4月上旬,石墨烯改性玻纖增強雙色託輥支架複合管研製成功,產品在拉伸強度、表面耐磨性、耐紫外線測時間、表面電阻、阻燃性能指標都符合MT181-1988標準要求,首批樣品已成功交付澳大利亞。
而就在此刻,新材料公司又將目標投向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方大新材料公司圍繞南水北調等大型水利工程,研製出大口徑、長距離輸水管線,解決了鋼管帶來的對施工地質條件要求嚴苛、運輸成本高、施工難度大、容易因地形沉降或重壓而導致斷裂等一系列的問題。據了解,這種新研製的輸水管材性價比好,只有普通鋼管的80%,目前已做出企業標準,正著手制定團體標準,繼而制定行業標準。可以預見,這個產品一旦成功投入市場使用,應用前景必將十分廣闊。
同時,方大新材料公司還與同濟大學聯手,共同研究「在線智能管網檢測系統」。一旦研製成功,此項「系統」將能提前發現煤礦井下瓦斯管路破裂造成的瓦斯洩漏,還能及時發現深埋地下的水利工程管道漏水,城市管網破裂等技術難題。
「拳頭」硬,方能勇立潮頭。方大新材料公司秉承企業發展無止境,自主研發無窮期理念,通過多年的奮勇拼搏,牢牢掌握了新型管材的核心科技。在創新引擎的強力驅動下,方大新材料公司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和無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