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導演嘉娜·沙哈提:帶著初心上路

2021-01-09 荔枝網新聞

《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導演

  《秋收起義》劇照

  >>>點擊進入騰訊視頻,觀看《秋收起義》

  騰訊娛樂訊 1927年堪稱中國革命史上最為動蕩的一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相繼爆發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年輕的共產黨人開始用「槍桿子奪取政權」,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走上井岡山革命道路,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建軍90周年之際,回望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秋收起義》應運而生。導演嘉娜·沙哈提帶著她最熟悉的「紅色青春偶像風」重磅歸來,《秋收起義》正在湖南衛視熱播,自播出以來便受到業內外廣泛關注。

  嘉娜·沙哈提,中國著名影視導演,她執導過的電影《孤女戀》、《紅櫻桃》、《紅色戀人》、《走向共和》,電視劇《恰同學少年》、《大明王朝》、《毛澤東》、《明日已太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作品曾多次榮獲飛天獎、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聖安娜國際短片電影節獎等國內外權威大獎。其中,她執導的《恰同學少年》不僅開闢了「紅色偶像劇」的先河,更是震動螢屏,斬獲「第26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特等獎」、「第24屆長篇電視劇優秀作品獎」等殊榮。

  十年前「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十年後,《秋收起義》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嘉娜·沙哈提導演總能在真實歷史事件的基礎上給觀眾帶來意外的驚喜,她卻說,自己的責任是懷著初心與責任心拍好每一部作品。如今,當嘉娜·沙哈提再次遇上紅色偶像劇,又將有哪些趣事?近日,嘉娜·沙哈提導演接受採訪,暢聊《秋收起義》背後的故事。

  談題材:以內容來決定形式,而不是形式脫離或者大於內容

  Q:十年之前,您拍攝了《恰同學少年》,為什麼今天依然選擇了《秋收起義》這樣的紅色題材?

  A:首先,今年是建軍90周年,拍《秋收起義》這樣一部立足於史實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個人認為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也希望通過《秋收起義》這樣一部作品讓更多的觀眾更直觀、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傳達給觀眾更多的正能量。

  其次,秋收起義本身對於中國革命史、新型軍隊的建成具有重要意義。秋收起義在教科書裡面這段歷史可能比較短,因為它涉及到的人物和歷史很多,可能沒辦法逐一展開。但是我們這個電視劇就截取了1927年的4月到1928年的4月,這一年的時間裡,將裡面牽扯到的人和事全部都講清楚。而且做成這件驚天動地大事的是一幫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不畏艱辛,不怕挫折,在看似絕境的時候,從內心找到那股力量,走出了一條正確的路。他們面臨生與死、血雨腥風的考驗,怎樣面對敵人,怎樣打勝仗的探索過程,今天看來依然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Q:您覺得《秋收起義》與之前的《毛澤東》《恰同學少年》相比有什麼樣的變化?

  A:第一,我覺得更重要的實際上是很多史料的不斷挖掘和確認,提供了很多新鮮的素材、新鮮的視角。今天拍,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歷史,今天所掌握的信息和以前又是不一樣。

  第二,與《恰同學少年》相比,《恰同學少年》是讀書階段,《恰同學少年》是一個確立信仰、追尋人生信仰的過程。而《秋收起義》是已經確立了信仰,在追求信仰的道路上遭遇重大挫折時怎麼面對的探討。說來也是巧合,2007年《恰同學少年》播出,2017年《秋收起義》播出;1918年的時候,毛潤之走出第一師範,結束了自己的學生生涯,1928年的4月,完成了井岡山會師,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的創立。對於毛澤東來講,這是他的人生歷程裡的十年。對於我們來講,我們也經歷了自己的10年。也許觀眾回望一下自己的十年,也會有所感悟。

  Q:紅色題材作品肯定會有自己的創作和藝術的展現,怎麼來平衡歷史真實和創作這兩者的關係?

  A:第一次與新的攝影師和照明團隊合作,一開始也有一點擔心,後來發現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因為題材關係,我們不追求花哨的東西,而是追求穩穩的、乾乾淨淨的、契合當時戲劇情景的要求、人物狀態的要求。以戲本身為出發點,以內容來決定形式,而不是形式脫離或者大於內容。成片出來以後,大家都會覺得顏色有新意,這其實是攝影老師後期20多天一幀一幀調出來的。既有一些時尚的東西,又不讓它太過,要掌握一定的分寸。那個時代,你要是完全做舊,就會感覺到陳舊,有脫離的感覺,因為他當時當刻是新鮮的,有些部分就需要消色,有些部分需要提煉出來,這是一個掌握分寸的過程,所以我覺得這次他們還是完成得比較好。

  談演員:紅與不紅並不是評判一個好演員的唯一標準

  Q:當時是如何選擇這些年輕演員的呢?

  答:選這些年輕演員經歷了一個複雜的過程,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合作,完全不熟識。我們選擇的方法很簡單,讀臺詞,判斷演員的臺詞功底。判斷這些演員一個是直覺,但更重要的是演員本身氣質上要有跟角色吻合的地方,以這個為基礎咱們再去說塑造。比如餘灑度扮演者高爽,我們是第一次合作,試戲的時候他說是軍藝畢業的,軍人氣質不錯,讀了一段臺詞,反反覆覆多次試戲,才最終確定說讓他演餘灑度。因為我覺得他有屬於自己的「傲嬌勁兒」,可能其中某一點是契合餘灑度這個角色的。後來在拍戲的過程中,發現他是一個特別認真的演員。

  Q:跟侯京健兩次合作,怎麼評價他,這兩次有什麼不同?

  答:太不一樣了,時隔四年,我突然發現侯京健身上多了一些很寬厚的底蘊。因為四年之間,我沒拍戲,但他拍了很多的戲,偶爾會有聯繫,又一次緊密合作就是這次《秋收起義》,我覺得四年裡他成長了很多。他以前就是一個很認真的演員,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是沒有變的,但是處理問題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更為成熟了。他雖然年齡不是最長的,但他在劇中飾演毛委員,在這整個團隊裡就很自然地成為一個中心,甚至成了這幫年輕演員的「老大哥」的一個狀態。他身上有一種凝聚力,其他演員對他的欣賞和信服自然融到了角色裡,所以演員不僅是磨練自己的演技,可能還要提高個人的素養,這很重要。

  Q:《秋收起義》中沒有起用「流量型」演員,而是堅持選擇更貼合人物氣質的年輕演員,是出於什麼樣的考量?

  A: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更習慣於、更願意與優秀的演員包括優秀的年輕演員合作。其實,有很多年輕演員都很優秀,無論是他的演技、為人、對工作的態度都是完全能夠勝任角色的。當年拍攝《恰同學少年》,我們選演員時,也一樣面臨質疑。但事實上,《恰同學少年》播出以後,年輕演員們被觀眾們接受了,甚至表示了讚賞。所以,為什麼不給年輕人機會呢?他們是完全可以完成的,並且能完成得很好。紅與不紅是一個機遇的問題,但是紅與不紅並不是評判一個好演員的唯一標準。也許他很長一段時間不紅,但實際上,他一直都是一個好演員。

  談拍攝:「懷著初心與責任心把每一部作品拍好」

  Q:那在拍攝過程中是否也遇到過很多困難?

  A:每個劇組在拍攝中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難,我們組也不例外,比如資金的限制,現場發生的狀況等等,那就要一一克服。比如,我們這裡邊角色眾多,如果全部請後期配音的話,聲音會比較重複。但是演員們參與原聲配音都是非常積極的,甚至有的演員需要從其他拍攝現場趕回來參與配音。還有三灣改編開會那場戲,主要演員都在一個房間,從早上7點進場拍攝,一直拍到夜裡3點,中間除了吃飯或者調整機位的時候下樓透口氣,其餘時間大家都很安靜地坐著,整整坐了一天。那場戲主要的發言者是毛委員,其他這些演員幾乎都是來搭戲的,但是他們都很認真、很投入,我覺得那天是一個考驗。這批年輕演員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們把認真二字擺在前面,就是有責任心,接了角色就有擔當,全力輸出。

  Q:在拍攝《秋收起義》的過程中,有沒有考慮年輕觀眾的喜好加入一些年輕化的元素?

  A:當下來講,影視的記錄方式已經越來越先進了,顏色的還原度已經越來越高了,大家眼睛裡已經越來越習慣了很好的品質的時候,在品質上不能夠滿足大家的審美要求的話,必然會遭到詬病,所以必須要考慮這一點。但我覺得精神上的共鳴也是非常重要的,像在做後期的時候,盧德銘犧牲的那一場戲,幾個參與後期製作的女生也會跟著哭,一邊哭一邊剪輯。

  Q:您也做過多部紅劇了,那您有考慮過紅劇與市場兩者之間的關係嗎?

  A:這個命題對我來講有點兒太大了,我只是一個導演,我能夠掌握話語權或者話語權比較明確的地方可能就是拍攝現場了。我個人能做到的就是認認真真、本本分分懷著初心與責任心把每一部作品拍好。至於今後作品拍出來以後,交到觀眾面前或者是交到市場手裡之後,不是我能左右的。我很少去考慮市場與作品的關係,我個人認為每個人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就很ok啦。

  談未來:鍾愛真實歷史事件、真實歷史人物題材

  Q:您想通過這部劇,向觀眾傳達一種怎樣的正能量?

  A:首先,看了這部電視劇會形象生動、非常直觀地了解秋收起義的過程,帶有一定的「教科書」的作用,能夠從中獲取一些歷史知識,而且這些歷史知識都是經得起推敲的。其二,就是你看了這部劇,「跟隨」革命先驅經歷了這些事才知道,一個人面對挫折,一個年輕的政黨面對挫折時會怎麼做,是頹廢沉淪下去,還是從這個過程中找到一個內心的力量重新站起來,實際上摸索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每個人看問題的立場角度都不同,訴求也不同,怎麼把這些人統一到一條路上來,看了之後你就知道了。可能看起來只是書中一個結論,但如果處在當時當刻,你處在這個過程中,是充滿艱辛和挑戰的,所以這也是一個收穫。

  Q:十年,現在來看更像是一個輪迴,未來您還會繼續專注拍攝紅色題材的影視作品嗎?

  A:並不是說我一定只拍這種題材,其實我也拍過別的。但是相對來講,我比較鍾愛真實歷史事件、真實歷史人物這類題材,因為我覺得沒有什麼東西能演繹得過真實發生的,有的時候,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比你能夠憑空想像出來的豐富得多。而且,他的矛盾衝突和時間的轉折,都是有真實依據的,它不是編的,編的它難免會浮躁、離譜,而當你有真實的歷史做根基的時候,那些故事如果拍好了才能真正打動人。

相關焦點

  • 百年瞬間丨秋收起義
    《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192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發動秋收起義,但由於敵強我弱,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折,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並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隊到瀏陽縣文家市集結。
  • 80年代女星娜仁花近照曝光,成名於《乳燕飛》,丈夫是著名導演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58)——娜仁花】No.111月3日,央視「中國電影報導」官博發布了80年代著名電影演員娜仁花正在拍攝新戲的報導。據介紹,娜仁花拍攝的新電影名為《安家》,講述了她飾演的基層扶貧幹部紮根山區,幫助群眾過上小康生活的故事。
  • 「我在中國找到了知音」——黎巴嫩女導演娜丁講述《何以為家》幕後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米廣弘】4月29日,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的新作《何以為家》將在中國公映。《何以為家》的音譯名為《迦百農》,講述了一名12歲的男孩贊恩艱難坎坷成長的經歷。日前,參加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娜丁•拉巴基接受了《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的採訪。娜丁說,她為了這部影片花了5年的時間,其中前3年用來做社會調研,拍攝期6個月,剪輯花了兩年的時間。娜丁在做調研期間,曾經問過多個孩子,「你們的童年快樂嗎?」,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孩子回答,「不快樂!」
  • 秋收起義紀念館新館9月19號對外開放
    秋收起義紀念館新館9月19號對外開放發稿時間:2017-09-06 16:27:00 來源: 長沙晚報 中國青年網  今年是秋收起義90周年,今日記者從瀏陽市旅遊局獲悉,本月19號瀏陽市秋收起義紀念館新館將對外開放,目前場館主題建設已經完成,正在進行陳列布展。
  • 綏化嘉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二十年不忘初心愛獻公益
    曲敏到嘉香米業調研嘉香米業救助綏化市第一中學貧困學生嘉香米業慷慨解囊支援抗疫  綏化市嘉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0年10月,二十年來企業始終秉承「走產業路,打特色牌,以惠民生」的企業戰略,弘揚傳統、嚴謹治企、艱苦創業、開拓進取。
  • 回歸初心,新國貨貓糧品牌嘉傳以科學研發衝擊高端市場
    鄧教授正在帶領著十多個研究生進行寵物營養研究,很快,嘉傳和鄧百川教授確定了長期合作關係,在貓糧研發這件關係到小動物生命健康的事情上,回歸初心。作為一個新科國產貓糧品牌,嘉傳在科研的路上,創建研發實驗室與研發專用試驗生產線、與華農教授團隊共建兩個貓咪營養基地。嘉傳開發出的新產品,全部會經過嚴謹的研發流程,營養基地的大批「試吃官」的考驗,並反覆追蹤實驗數據,取樣化驗、對比論證。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攝真實有趣的中國是我的初心
    定居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十幾年前因為拍攝紀錄片認識了他現在的妻子,也開啟了他的中國情緣。從那時起,他開始以外國人的視角拍攝中國,帶著「你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什麼」這樣的好奇心,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和動人的瞬間。今年,他因為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等疫情紀錄片走紅。
  • 參加秋收起義的5位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1927年9月爆發的秋收起義,那是毛主席第一次領導武裝鬥爭。這次偉大的起義,走出了五位共和國未來的開國上將。他們當時的職位都比較低微,有普通的戰士,有班長,職位最高的一位才是連長,可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最低的也是兵團的副司令員。建國後成就都很大。他們都是誰呢?
  • "合伙人"導演有遺憾 遲嘉戲裡虐朱亞文戲外好兄弟
    8月10日,北京電視臺「歡聚一堂」系列社區活動攜《合伙人》導演林家川、演員遲嘉、王梓走進前門街道,與現場媒體、觀眾們分享創作經歷、交流創作心得。該劇以朱亞文、鄭元暢、李佳航飾演的三位好兄弟為主線,通過講述三兄弟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 秋收起義電視劇中,蘇團長毆打領袖警衛員龍達,是否符合歷史
    但是,龍開富並沒有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他是在秋收起義部隊茶陵縣城時,隨一營黨代表宛希先上井岡山的。當時,龍開富只有19歲,因為遭到村裡惡霸的欺凌,怒而殺之,結果遭到了反動派的通緝。此時,我秋收起義部隊攻克茶陵縣城,龍開富就前往投奔紅軍。在一營黨代表宛希先的引薦下,龍開富在茅坪見到了毛委員。
  • 紅色經典《星火燎原》薦讀丨秋收起義與我軍初創時期
    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編輯了《星火燎原》精選本圖書,中國軍網將陸續刊發其中的精彩章節,敬請關注。
  • 王家衛監製《天才槍手》導演新作《一杯上路》
    01王家衛監製《天才槍手》導演新作《天才槍手》導演納塔吾·彭皮裡亞>新作《一杯上路》(One For The Road)入選第37屆聖丹斯電影節世界劇情片競賽單元,並將在聖丹斯舉辦世界首映。圖片來自網絡另外,《一杯上路》由王家衛擔任監製,講述一對好兄弟跨越14萬公裡的另類告別之旅。
  •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二丫的冰原狼娜梅莉亞本來會帶著狼群出現
    冰原狼的命運和各自主人的命運相同,大部分的冰原狼都死了,最後只剩下二丫艾莉亞·史塔克的娜梅莉亞和瓊恩·雪諾的白靈。其中,娜梅莉亞更是早早地離開了艾莉亞,並成為了一群野狼的首領,只有白靈陪伴著瓊恩·雪諾走到《權力的遊戲》大結局。《權力的遊戲》最後一季播出之前,有許多人都猜測艾莉亞的冰原狼會不會回來,不過一直到艾莉亞乘船去探索維斯特洛的西部的最後一幕,娜梅莉亞也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