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紀錄片導演:拍攝真實有趣的中國是我的初心

2020-12-12 央廣網

  定居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十幾年前因為拍攝紀錄片認識了他現在的妻子,也開啟了他的中國情緣。從那時起,他開始以外國人的視角拍攝中國,帶著「你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什麼」這樣的好奇心,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和動人的瞬間。今年,他因為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等疫情紀錄片走紅。「想把真實的中國拍給全世界看」是他的初衷,也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日本紀錄片導演 竹內亮:我是竹內亮,來自日本的拍紀錄片導演。現在住在南京。我2013年從東京搬到南京,開一家自媒體公司,因為我想通過我們的視頻,把日本的文化傳達給中國人,把中國的文化傳達給全世界,包括日本,我想做這樣的工作。

  短短的十分鐘,竹內亮和團隊今年三月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記錄各項抗疫防控措施,還有疫情之下人們日常的生活工作場景。這部微紀錄片一在日本播出,就引發了巨大反響。

  日本紀錄片導演 竹內亮:3月份的時候,日本的疫情剛剛暴發,大家不知道怎麼辦。正好3月份,南京的疫情慢慢控制下來了,連續14天新增確診的人為零。我覺得南京的防疫措施很好,所以非常單純地把南京的防疫措施介紹給日本人。日本大的電視臺都播出了,而且基本天天播出。

  6月,武漢解封後,竹內亮踏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準備用鏡頭記錄武漢的最新情況。

  日本紀錄片導演 竹內亮:日本人和西方國家的人對武漢有誤解,雖然武漢的疫情已經控制下來了,但是大家都不信,所以我想親自去看武漢,然後(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然後我介紹給日本人,介紹給全世界。

  出發前一個月,竹內亮和團隊在微博徵集網友的抗疫故事,計劃用十天時間拍攝十位普通的武漢人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經歷的人生故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護士、患者家屬、雷神山醫院建設者、英語老師……成了他的拍攝對象。

  從個體出發的平實記錄,讓《好久不見,武漢》一發布就走紅,上線十天話題閱讀量破億,日本多家主流電視臺也循環播放。

  日本紀錄片導演 竹內亮:選擇客觀的辦法,還有剪輯的手法,為了保持真實感,完全是按照時間線來剪輯。

  「用鏡頭拉近世界與你的距離」,這是他公司門口的一句話,也是他紀錄片創作20年來的初心。竹內亮以前在日本NHK電視臺工作,他與中國真正的「親密接觸」開始於2002年拍攝關於麻將的紀錄片,後來認識了他的中國妻子趙萍。2013年,夫婦倆從日本搬到了妻子的老家南京。

  「一個人為什麼要生活在那塊土地,一定有著很深層的理由」,帶著這樣的好奇,竹內亮從2015年開始拍攝《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紀錄片。

  日本紀錄片導演 竹內亮:其實我拍過很多國家,但我還是覺得中國是最有意思。

  五年間,竹內亮一直堅持拍攝《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他用鏡頭記錄下了一個個住在中國的外國人的故事。中國的高速發展、包容的文化、濃濃的人情味,都是竹內亮鏡頭下主人公選擇留下來的理由。

  日本紀錄片導演 竹內亮:住在大連的一個日本女生,她是單親媽媽,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工作,她為什麼一直留在中國?對我來說很好奇。她說在大連做單親媽媽比在日本做單親媽媽還輕鬆,很快樂。很多人幫助她,中國大媽、她們的鄰居,也是幫她照顧孩子,日本的話不可能發生這個事情。

  伴隨著中國的發展變化,竹內亮鏡頭下的故事也在變化。他拿著攝像機穿梭在中國各地,他說,未來,他還要拍中國很久很久。

  日本紀錄片導演 竹內亮:以前我剛來的時候,跟那個時候比,其實完全不一樣。當時的話,拍中國人怎麼生活,怎麼過日子。現在的話中國發展了,高科技很多地方,超過其他國家了。但是到社會到這個程度也有老百姓的煩惱,比如說結婚、生孩子,還有老齡化的問題。中國的變化很大,我住的時間越長,越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想拍的題材,怎麼拍都拍不膩。

相關焦點

  • 「我在中國記錄真實」——專訪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題:「我在中國記錄真實」——專訪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新華社記者溫馨作品接連爆紅、被外交部發言人點讚、上節目、拍雜誌……來自日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最近「出圈」了。「很多人說,你火了,但我感覺我什麼也沒變。」竹內亮回應。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雖然我跟是枝裕和導演沒有見過面,但是他也曾經拍攝過紀錄片,我們算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竹內亮回憶,以前在日本拍攝紀錄片時,他用的攝影師也跟是枝裕和合作過,「我想我們的創作理念是一樣的,就是通過作品來反映普通人的真實生活。」竹內亮1978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他小時候練習棒球,曾經想以此為職業,但上初中的時候,棒球俱樂部規定必須要剃寸頭才能進入俱樂部。
  • 「網紅」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真實的中國傳達...
    竹內亮他今年3月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曾登上日本雅虎首頁作為長期生活在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一直關注中國的文化,其拍攝的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竹內亮坦言,拍攝這兩部有關疫情的紀錄片,是希望向國外的觀眾介紹中國是如何抗疫的。拍攝《南京抗疫現場》時,他的祖國日本的防疫意識還不強,他希望通過介紹中國的防疫經驗,讓日本民眾重視疫情防控。拍攝《好久不見,武漢》是當時很多日本人和西方國家對武漢有誤解,雖然武漢的疫情已經控制下來了,但大家都不信,所以他想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介紹給全世界。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海報)「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展現武漢戰「疫」過程以及疫後恢復情況。他坦言,製作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目的是把武漢的現狀介紹給全世界,不僅是給中國國內的人看,也要給全世界的人看。因此,外國人想要了解的華南海鮮市場、雷神山醫院、去世病人的家屬、醫護人員等都原原本本地出現在片中。
  • 日本導演拍攝中國《後疫情時代》,紀錄片火爆外網,引爆中日輿論
    作為最早向世界報告新冠病毒的國家,中國自然是知道新冠病毒的危害與真相的,不過當該病毒開始逐漸的蔓延向全世界的時候,用病毒來污衊和詆毀中國似乎成了某些國家和媒體的常用來掩蓋疫情真相的手段,對此中國方面已經多次對此表示了抗議,不過你始終是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因此最近日本導演拍攝中國《後疫情時代》,紀錄片就火爆了外網,並引爆中日輿論
  • 日本導演拍攝中國扶貧紀錄片,感慨記錄了史無前例的人類奇蹟
    2021年元旦前夕,近1.5億歐洲觀眾觀看了中國紀錄片《中國減貧:史無前例的人類奇蹟》。該紀錄片由解讀中國工作室出品,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知名紀錄片導演藤田淳夫執導。
  • 日本紀錄片導演: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  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竹內亮今年41歲,是日本資深紀錄片導演,2013年來到中國,定居南京。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現身「金熊貓」:飛速發展的中國,怎麼拍都拍...
    今年3月3日,一則《南京抗疫現場》的記錄視頻在網絡中走紅,該視頻在發布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微博轉發量突破3萬,被「共青團中央」等大V轉載,同時也被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多家電視臺轉載,登上日網首頁,而《南京抗疫現場》紀錄片及影像資源已入藏南京市檔案館。
  • 日本導演拍攝南京抗疫紀錄片被市長點名表揚,導演回應:該給南京點讚!
    3月10日,南京舉行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在現場講話時為一位日本導演拍攝的南京抗疫的短片點讚,並表示「對我們招商引資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有利機會」,這位日本導演就是竹內亮。在南京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上,韓立明部署了2020年招商引資工作,並明確提出五個「突破」要求。在聚焦重點求突破上,韓立明特別提到,最近在日本火了的南京抗疫短片。
  • 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紀錄片,為何能被誇上熱搜
    他叫竹內亮,是一名日本紀錄片導演。一個日本人,生活在中國,住在南京。用真實、客觀的方式,記錄下中國人的抗疫歷程。希望藉此將中國抗疫的經驗和力量分享給日本和其他國家。正是這樣的念頭,驅使著竹內亮客觀且真實地記錄所見到的一切。不帶偏見地記錄,已經是一名紀錄片導演最寶貴的特質。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願世界看到中國抗疫努力
    新華社東京4月10日電 專訪:願世界看到中國抗疫努力——訪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新華社記者郭丹  近日,一部記錄南京市民抗擊疫情的生活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第二部》登上了日本雅虎網頁頭條區
  • 外國導演拍攝紀錄片《中國剩女》,是否是在諷刺中國女性
    由兩位以色列女導演歷時四年拍攝完成的紀錄片《中國剩女》,講述了三位中國職業女性在各種壓力下,如何掙扎、主動爭取、努力平衡,甚至逃離這個社會的故事。網友們對它最多的評論是:「真實到令人窒息」。影片有很明顯的政治傾向,大段的情緒渲染,避重就輕,很明顯是感覺到有些抹黑中國女性,甚至讓人覺得有點諷刺。那些長得好看,熱愛生活,熱愛健身,精緻生活,靠自己努力有房有車還高收入的小姐姐們怎麼一個也沒出現?
  • 日本導演拍攝武漢疫情紀錄片電影,公正報導中國疫情抗擊成果
    結果,這部短短一個小時左右的紀錄片深深地吸引了我。《好久不見,武漢》是由日本的導演竹內亮執導的。小編大概了解了一下竹內亮,原來竹內亮已經在南京生活了五年之久,而且妻子正是南京人。竹內亮對中國方方面面的報導都非常的客觀。
  • 趙立堅評日本導演拍攝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感人至深、樸實無華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很多內容感人至深,它之所以能夠打動中日兩國廣大觀眾的心,關鍵在於它貼近公眾,樸實無華,透著真善美。
  • 關於中國抗疫,日本導演拍了部紀錄片,如何評價?外交部:讚賞
    根據環球網1月6日發布報導,近日由竹內亮導演的《後疫情時代》紀錄片正式公布,該紀錄片主要記載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中國在抗擊疫情同時也在發展經濟。竹內亮為日本籍,目前定居於中國南京。
  • 對話日本導演竹內亮:如實展現中國抗疫,華春瑩發言讓我感動
    「中國作為2020年世界主要國家中唯一被預測將會實現GDP正增長的國家,究竟是如何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的?」今年1月1日,以這樣一個問題開篇,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中國抗疫主題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在網絡上線,很快便登上了微博熱搜和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1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點讚竹內亮「真實記錄中國」。
  • 日本導演拍攝中國「後疫情時代」,日本人沸騰了,中方點讚
    據環球網1月6日報導,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的新作再次爆紅,這部名為《後疫情時代》的紀錄片將中國「一邊控制疫情,一邊發展經濟」的真實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許多日本網友看過紀錄片後,紛紛為中國點讚。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對這部作品表示「讚賞」。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一條10分鐘的短片,濃縮了中國南京城市生活中的抗疫場景。拍攝短紀錄片的人,是一位定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3月2日,這條短片在日本雅虎網站首頁推送,視頻內容對於大多數還沒有危機意識的日本人來說,像是一個「重磅炸彈」。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作者 | 語境 編輯 | 楊晶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在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武漢的英語老師「髒辮熊」這樣形容外國人在疫情前後對武漢態度和認知的變化。
  • 柯文思:紀錄片讓中國的形象更多元、更真實
    我是在製作一部面向普通民眾而非專家學者的紀錄片,亦非一部政策所向的紀錄片,而是一部面向美國與中國公眾的紀錄片,所以某種意義上我是一個最佳人選,因為我沒有先入為主的判斷。《善良的天使》,柯文思作品,2018年(圖片來源:東注文化)種種原因下,八十年代我在中國籌備的那部紀錄片沒有進入拍攝階段,我又被派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