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2020-12-15 人民網

人民網東京7月2日電(孫璐 吳穎 袁蒙)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人竹內亮。彼時,《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

(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

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海報)

「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 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展現武漢戰「疫」過程以及疫後恢復情況。他坦言,製作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目的是把武漢的現狀介紹給全世界,不僅是給中國國內的人看,也要給全世界的人看。因此,外國人想要了解的華南海鮮市場、雷神山醫院、去世病人的家屬、醫護人員等都原原本本地出現在片中。

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與日本傳統的紀錄片完全不同。在傳統紀錄片中,導演基本不會露面,通過前期臺本與後期剪輯等體現自己想法。竹內亮的紀錄片在具體拍攝中既沒有臺本,也沒有預設方向,包括這一次。在到達武漢之前,他們並不知道武漢的真實情況,在片中與拍攝對象的對話交流也都是對那些自然流露的真實記錄。

正在拍攝中的竹內亮導演(受訪者供圖)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截圖)

人民網駐日記者了解到,本次紀錄片的拍攝對象是竹內亮5月中旬通過微博進行徵集的。團隊最終從報名的100多人中甄選了來自各行各業平凡崗位的10名進行採訪,他們當中既有日料店的老闆,也有初中英語老師、外賣騎手、護士、口罩厂部門負責人等等。關門133天後再度開門迎客的日料店老闆賴韻、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英語老師「髒辮熊」、分離一百多天終於相見的情侶、用鏡頭記錄疫情下自己所見的外賣騎手老計、用歌聲和舞蹈鼓勵病人的護士龔勝男……這次疫情帶給普通人恐懼與傷痛,也激發了勇敢與堅韌。一個個小家庭的故事,匯聚成了武漢這一段時期特殊的記憶,而這些記憶,也通過竹內亮的紀錄片展現了出來,保留了下來。

正在拍攝中的竹內亮導演(受訪者供圖)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截圖)

竹內亮接受人民網駐日記者專訪時表示,「很多日本人在看完《好久不見,武漢》後感慨道,『武漢發展得這麼好』『原來武漢是這麼美麗的城市』。這說明,他們對武漢的印象,還停留在今年一二月份的時候,他們只看過疫情中的武漢。所以現在,還是有不少人覺得武漢依舊是一個有點危險的城市。」

「其實這次拍攝並非我第一次造訪武漢,對於武漢,我也還算熟悉。但疫情之後的這次江城之行,卻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武漢的美——既有美景,也有美食;更重要的是,武漢很安全,中國政府為1000萬武漢市民進行了核酸檢測。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安心地生活。」

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讓世界動容

6月26日晚,《好久不見,武漢》在微博、嗶哩嗶哩等平臺上線。原本竹內亮和團隊很擔心:在短視頻時代,「一個小時的紀錄片,大家會不會沒有耐心看?」令人驚喜的是不到24小時,影片在微博的轉發量超14萬次,網絡總播放量近2000萬次。同時,紀錄片的日文版也已在視頻平臺優兔上線,截至發稿時,播放量已達31萬次。

(在視頻平臺優兔上日本網友觀看影片後留言)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修飾,竹內亮透過鏡頭,為觀眾呈現了真實的武漢,呈現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日本觀眾留言,「我從推特上知道這部作品,看完後也有同樣的感觸。(由於疫情)在日本從城市去地方的話也可能會成為歧視的對象,甚至有人回不了老家。受到疫情影響或多或少在生活中會受到歧視,大家得不到網際網路之外的消息,都感覺很不安,並不僅僅是武漢存在這樣的情況,世界大同,我覺得這部影片非常真實。」

(在推特上日本網友留言,「這是非常好的影片,感謝。從武漢的人們的笑容中看到了希望,我也想去武漢了。」)

多位日本網友留言表示,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很想去武漢看一看」,鏡頭將平凡武漢人的生活展現了出來,「很棒的紀錄片!我看哭了好幾次。謝謝你讓我看到武漢的現在!」而最讓竹內亮感動的是武漢網友留言說,「這是最真實的武漢」。竹內亮坦言,這讓他覺得很有榮譽感,也如釋重負。

竹內亮向人民網記者坦言,拍攝這部紀錄片,想傳達給日本的觀眾的訊息只有一個,就是讓他們了解現在真正的武漢、真實的武漢。「觀眾們看完視頻,自然會有自己的見解,我無法左右。但我能做的,是盡我所能為日本人展示一個客觀、真實的武漢。」「我只希望,大家能夠拋開偏見,理解現狀。」

當被問及「後疫情時代」在中國有什麼新的拍攝計劃和想實現的夢想時,竹內亮表示,「『後疫情時代』也是我們接下來想要拍攝的主題。經過這次疫情,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技術不斷湧現,大家對人生也有著新的思考。有機會的話,我們也希望通過拍攝,記錄下這些時代的新變化。」

據了解,《好久不見,武漢》本周還將在日本雅虎網站上線。竹內亮正期待著,「如果情況允許,今年11月或12月份,我想再去武漢,舉行我們每年一次的粉絲見面會」。

相關焦點

  • 日本導演竹內亮:想讓世界看到真實的武漢——《好久不見,武漢》
    武漢作為最早被發現感染者的地方,一時間成為了世界的焦點這座城市和城中的人民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東西。危險、恐懼、指責、汙名化為了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安危,武漢這座千年古城開啟了長達77天的封城。021.23—4.8這是武漢被封城的日子。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武漢因為疫情1月23日封城後,很快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在很多日本人的心中,現在的武漢依然還是那個街道上空無一人,充滿了落寞色彩的灰色城市」。竹內亮覺得,在武漢4月8日宣布解封後,讓世界了解武漢的唯一辦法就是親自去武漢一趟,零距離拍攝這裡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願世界看到中國抗疫努力
    新華社東京4月10日電 專訪:願世界看到中國抗疫努力——訪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新華社記者郭丹  近日,一部記錄南京市民抗擊疫情的生活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第二部》登上了日本雅虎網頁頭條區
  • 「我在中國記錄真實」——專訪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題:「我在中國記錄真實」——專訪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新華社記者溫馨作品接連爆紅、被外交部發言人點讚、上節目、拍雜誌……來自日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最近「出圈」了。「很多人說,你火了,但我感覺我什麼也沒變。」竹內亮回應。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武漢,一座中國中部內陸城市,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作者 | 語境 編輯 | 楊晶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在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武漢的英語老師「髒辮熊」這樣形容外國人在疫情前後對武漢態度和認知的變化。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
    來源標題: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 日本紀錄片導演: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  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竹內亮今年41歲,是日本資深紀錄片導演,2013年來到中國,定居南京。
  • 對話日本導演竹內亮:如實展現中國抗疫,華春瑩發言讓我感動
    2020年,中國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了彌足珍貴的確定性和穩定性,世界也看到了神州大地自信自強、充滿韌勁的景象。即日起,我們開設「老外講中國故事」專題,展現那些多年來在不同地域、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的國際友人,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想。第一期,我們介紹的是拍攝中國抗疫紀錄片獲得廣泛關注的日本導演竹內亮。
  • 「網紅」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真實的中國傳達...
    下午的紀錄片分論壇以「融通中外·全球視野——中國紀錄片時代之責」為主題,邀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總監梁紅、紀錄片製片人劉鴻彥、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魏克然、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著名紀錄片導演梁碧波、日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等參與討論。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攝真實有趣的中國是我的初心
    定居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十幾年前因為拍攝紀錄片認識了他現在的妻子,也開啟了他的中國情緣。從那時起,他開始以外國人的視角拍攝中國,帶著「你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什麼」這樣的好奇心,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和動人的瞬間。今年,他因為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等疫情紀錄片走紅。
  • 對話《好久不見,武漢》導演:想讓世界看到真實的武漢
    6月26日,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上線。網絡截圖「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6月1日,在武漢開日料店的賴內初次見到日本導演竹內亮說的這句話,把人們一下子帶回了疫情之下的武漢。這是《好久不見,武漢》中的一個片段,由日籍導演拍攝的這部紀錄片打動了很多網友。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外交部記者會上獲贊 日本導演:感謝武漢...
    竹內亮在武漢站□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6月26日晚,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正式上線。這部時長1個小時的紀錄片以10個武漢家庭為主角,真實再現了這座城市與城市裡的人如何艱難走過2020年的冬春之交(詳見6月27日楚天都市報官方微信相關報導)。讓竹內亮始料未及的是,這部紀錄片一問世便成爆款,而更讓他「嚇一跳」的是,這部作品甚至出現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
  • 對話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 我想讓全世界看見最...
    《好久不見,武漢》劇照□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對話人物】41歲的竹內亮是一位日本紀錄片導演,因愛上一位中國女孩,他在7年前把家從日本搬到中國,如今是一位「中文10級」的南京女婿。在此次疫情爆發前,竹內亮已在圈內小有名氣,他的《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節目被網友視作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扇窗。今年3月,他拍攝的生活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曾在國內外引發巨大迴響,讓無數外國人看到了中國抗疫的最真實現場。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現身「金熊貓」:飛速發展的中國,怎麼拍都拍...
    今年3月3日,一則《南京抗疫現場》的記錄視頻在網絡中走紅,該視頻在發布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微博轉發量突破3萬,被「共青團中央」等大V轉載,同時也被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多家電視臺轉載,登上日網首頁,而《南京抗疫現場》紀錄片及影像資源已入藏南京市檔案館。
  • 日本人竹內亮拍完武漢紀錄片後想對世界說:武漢很好玩武漢很安全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26日晚在網絡播出。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明)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27日晚,竹內亮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帶著鏡頭深入武漢這座城市,深入武漢人的真實生活,他想對所有人說:「去吧,去武漢玩兒,武漢人好、吃得好、特別好。」「拍真實的武漢,給全世界看」5月15日,竹內亮在微博募集「住在武漢的人」的拍攝對象。
  • 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日本導演竹內亮記錄武漢人的10個故事
    一個定居南京7年的日本紀錄片導演,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6月26日晚,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讓世界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6月26日,一部「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便超過2500萬次。連日來,該片持續在各大網絡平臺傳播,無數網友點讚留言:「謝謝竹內導演記錄下這個特別的武漢,讓全世界能夠知道武漢市安全了,武漢人是健康的。」「導演用鏡頭記錄了一個真實且有溫度的武漢。武漢現在很好,歡迎你來!」
  • 專訪日本導演竹內亮:當時關於武漢的信息特別亂,所以我想去看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 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
  • 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 拍了拍武漢的生活日常
    疫情期間,一部《南京抗疫視頻》讓更多人認識了在南京生活的日本人、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後疫情時代,竹內亮團隊聚焦當下的武漢,一部《好久不見,武漢》一上線就獲得2800萬閱讀量。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英語老師、用歌聲和舞蹈鼓勵病人的護士、唱著歌渡江的老人們,分享他們正在經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