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後疫情時代」消費復甦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

2020-12-14 中國金融新聞網

  後疫情時期,如何引導人們恢復消費信心,促進消費回暖,以有效對抗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成為企業最為關心的話題。全球化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近期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隨著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消費心理也呈現明顯的復甦跡象,這將為國內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為備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全球經濟帶來一線曙光。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在5月份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如何促進疫情後的消費回彈和刺激消費潛力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要推動消費回升,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毋庸置疑,消費對於經濟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在此次疫情中再次凸顯。

  尼爾森中國區總裁賈斯汀·薩金特(Justin Sargent)說:「從疫情爆發至今,中國經驗一直在這次疫情大流行中作為全球各地的風向標。隨著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目前在中國出現由消費者帶動的內需回升,這為陷入低迷的全球市場注入一些樂觀的情緒。」

  零售業顯示出積極的復甦跡象

  在危機面前,中國的經濟和消費市場具有極強的韌性。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中國的經濟和快消品行業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谷後,又迅速反彈。

  賈斯汀·薩金特表示:「中國消費市場已開始顯示復甦跡象。在政府多項促消費政策的帶動下,零售業進一步好轉,新興消費勢頭發展良好。」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個百分點,表明消費正在逐步回暖。

  疫情期間催生的網購、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健康和科技等核心新消費趨勢仍在持續,線上消費場景依舊火爆。尼爾森研究顯示,今年1-2月、3月和4月,快消品線上渠道較上年同期依次增長33%、32%和43%;今年截至目前的同比增速為37%,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快消品全渠道今年1-2月同比增長3%,3月下跌,跌幅6%,4月重返增長,增幅8%;今年截至目前的同比增速為4%。

  從消費品類看,食品和個護等基礎消費需求已經恢復增長。第一季度,奶粉、散裝巧克力和液態牛奶較上年同期依次下跌5%、9%和1%,但到4月份已重現增長態勢,增速依次達到23%、18%和15%。第一季度洗髮水、牙膏、廁紙依次下跌5%、2%和5%,相比之下 4月份已實現增長,增幅依次為7%、8%和1%。

  尼爾森最新的CEO調查也顯示,5月份企業領導者信心增強,在被問及如何預測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時,75%的受訪人認為第二季度情況樂觀或沒有影響;這一比例遠高於3月份的40%。55%認為,疫情對2020年企業全年業績不會產生影響甚至有正向影響;3月份這一比例為50%。

  產品創新及本土品牌商的崛起

  根據尼爾森的長期市場監測,每年中國快消品市場上會湧現大量新品,佔快消品增長額的46%。成功的產品創新所帶來的市場增長不容小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品牌商的產品創新步伐有所放緩,但在3- 4月份開始強勁復甦,市場投放的新品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6%。

  中國快消品市場中本土品牌近年實現了高速增長,這意味著本土化正在成為產品創新的新風向。尼爾森數據顯示,今年3-4月,有17251支新品上市,10個新品中有7個來自小型區域性品牌商,後者已然成為驅動產品創新的重要力量。

  尼爾森研究發現,在食品和飲料品類中,本土大品牌商的勢頭蓋過了跨國品牌,前10大本土企業中有5個實現了份額增長,相比之下,前10大跨國企業中僅有3個獲得份額增長。

  在下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區域性品牌商的增長勢頭強勁,而且在非食品類上尤為突出。他們從渠道、供應鏈和創新能力受到影響的中型品牌商手中搶奪市場份額。

  小品牌商的增長主要由農村地區貢獻。在乳製品、飲料、零食和個護品類中,小品牌商增長最快,表現強於中型品牌商、本土大品牌商和大型跨國品牌商。

  後疫情下消費的「變」與「不變」及應對策略

  消費者在疫情期間養成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仍在持續,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後疫情時代,不論在渠道、需求、產品組合還是價格策略上,消費市場都在孕育著變化。

  以消費需求為例,尼爾森最新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消費者減少了外出就餐、旅行、服裝、娛樂甚至食品和飲料方面的支出。在滿足基本生活開支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把錢投向儲蓄(54%的受訪者)、教育(34%的受訪者)和健康(8%的受訪者)上。

  後疫情下如何順應變化、把握消費復甦帶來的機遇? 具體而言,1)全渠道布局,積極拓展線上渠道,綜合考量鋪貨效率和數量;2)根據城市級別規劃產品組合,針對不同級別城市推出不同產品(高端、主流和經濟型產品);3)重新評估促銷策略,在消費者忠誠度和價格戰中作出選擇;4)通過創新驅動有機增長,打造新的消費場景;5)利用黃金門店中的黃金SKU數來推動核心產品組合效率的最大化。

  賈斯汀·薩金特表示:「後疫情時代市場格局出現重大變化,這些變化或許不會帶來長期戰略性的影響,但在接下來的3-6個月他們將主導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品牌商有必要根據這些變化及時進行策略調整,方能在『新現實』中斬獲成功。」

相關焦點

  • 尼爾森:零售業呈現復甦跡象 消費需求結構暗變
    來源:證券時報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美股上市公司尼爾森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隨著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消費心理也呈現明顯的復甦跡象,這將為國內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數據顯示,零售業顯示出積極的復甦跡象。
  • 江西省依託生態資源為林業經濟復甦注入新活力
    江西省依託生態資源為林業經濟復甦注入新活力 2020-12-25 10: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5日訊 日前,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江西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
  • 假日經濟,大美中國盡顯復甦活力
    &nbsp&nbsp&nbsp&nbsp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測試,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今年國慶和中秋雙節巧遇,「超長黃金周」的假日經濟,大美中國盡顯復甦活力。&nbsp&nbsp&nbsp&nbsp動起來的假期,流動中國盡顯復甦活力。
  • 尼爾森:中國零售業持續復甦 快消市場迎來新機遇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 (孫陽)全球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零售業持續復甦,呈現出U型走勢。快消市場的新變化推動品牌商進行變革與創新,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迎來機遇。 尼爾森中國區總裁Justin Sargent表示:「中國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呈現消費復甦趨勢的國家。
  • 尼爾森:中國零售業復甦態勢領跑全球 線下渠道強勢反彈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尼爾森最新研究顯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全球零售業帶來深刻影響,消費市場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得益於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的消費復甦步伐走在了世界前沿,在經歷疫情期間線上消費的爆發後,線下渠道也開始強勢復甦。
  • 尼爾森:後疫情時期,中國化妝品市場的機遇在哪?
    在CBE中國美容博覽會主辦的西北、中原、西南大會上,尼爾森中國零售研究高級總監唐東提出,渠道仍是重中之重,數位化和產品創新也同樣關鍵,並現場從「疫情前後宏觀零售環境、渠道新模式探索、產品消費升級」這三方面重點數據分析。以下為報告內容。
  • 外交部:中國經濟企穩復甦必將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更多正能量
    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保持正增長,同東協、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進出口貿易額也實現同比增長。事實表明,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實現復工復產對各國抗擊疫情、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穩定和恢復世界經濟帶來的利好效應正在擴大,我們有信心在這些方面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高度關聯。
  • 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拉動作用顯現 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如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如何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本報今起推出「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系列述評,詳解新挑戰新機遇。
  • 普寧市稅務局為促進消費市場復甦注入「強心劑」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聶金秀、記者羅勉報導 從廣東省普寧市稅務局了解到,對於疫情下的經濟恢復與增長,全國各地正在吹響促進消費市場復甦的「號角」。而一系列稅收政策的有效落地,也對消費市場恢復活力起到了積極作用,進一步刺激市場的消費需求,釋放市場消費潛能,普寧市稅務局為推動當地復工復產復市注入「強心劑」。稅收惠民 經濟復甦有底氣正在參加購物節的張女士說:「這次購物節活動多、讓利多,我就迫不及待約上姐妹買一些家電。」
  • 尼爾森:中國零售業復甦領跑全球線下渠道強勢反彈
    全球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全球零售業帶來深刻影響,伴隨著人們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的轉變,消費市場格局也發生重大變化。得益於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的消費復甦步伐走在世界前沿,在經歷疫情期間線上消費的爆發後,線下渠道也開始強勢復甦。
  • 「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與活力」
    多家外國媒體和機構對此予以積極評價,認為中國經濟加快復甦展現了其巨大韌性和蓬勃活力,也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注入了重要動能。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措施強大有效」  「中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全球財務長委員會日前公布的第四季度調查報告顯示,大型跨國企業財務長普遍上調中國經濟展望,認為中國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實現經濟增長。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雖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擾動,但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不過,在基數作用下,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局面。
  • 「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
    逆勢上揚的數據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經濟復甦的「增長通道」與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在百年不遇之疫情下,逆勢上揚的數據充分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首先,「一帶一路」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2020年,「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在疫情中相互支持、團結抗疫、共同發展。中國積極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先後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280多批緊急抗疫物資援助。
  • 從黃金周消費透視中國經濟活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種種「報復性消費」點燃了國內旅遊、餐飲、航空等多個市場,在黃金周消費的數據和場景背後,是日漸回歸正軌的生活,是經濟加快復甦和回暖的腳步,顯示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的內需潛力,折射著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消費市場強勁復甦「大家默契的笑聲、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
  • 為後疫情時期的世界注入「中國力量」_評論頻道_中國青年網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目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取得三大攻堅戰決定性勝利,使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世界抗疫合作、復甦經濟、實現後疫情時代發展注入了強大的中國力量。
  • 學習網評: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中國力量」_評論頻道_中國青年網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人類同在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作,堅持多邊主義,才能共同應對挑戰,實現化險為夷。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 尼爾森:單身經濟崛起 引發新一輪消費浪潮
    全球化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19日發布《中國單身經濟報告》顯示,隨著單身人口的不斷增長,單身群體的消費實力將引發新一輪的消費浪潮。尼爾森中國區總裁Justin Sargent表示:「『單身經濟』逐漸升溫的背後,是單身者消費意識的覺醒,是他們追求品質生活的體現。」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 中國步入「零時差消費」時代
    ●疫情期間,網絡零售市場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力量●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基建將加快促進零售數位化轉型,為中國消費市場復甦注入新的增長動力新華社上海8月16日電(記者 龔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203億元,
  • 打造消費新熱點 世茂拓寬多元經營邊界釋放新活力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消費者信心正在恢復。據全球化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隨著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大多數城市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疫情過後的中國經濟,正受到補償性需求強力帶動;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成為國內經濟和消費市場極強韌性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