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

2021-01-19 中國經濟網

逆勢上揚的數據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經濟復甦的「增長通道」與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

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59.6億美元,同比增長24.9%。在百年不遇之疫情下,逆勢上揚的數據充分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

首先,「一帶一路」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2020年,「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在疫情中相互支持、團結抗疫、共同發展。中國積極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先後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280多批緊急抗疫物資援助。數據顯示,2020年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萬列,去年前10個月運量就超過2019年全年,成為助力各國抗疫的「鋼鐵運輸駝隊」。中國還通過「空中絲綢之路」,向很多國家和地區提供支持與幫助,疫情期間累計運送防疫物資超過1700噸。

其次,「一帶一路」架起了經濟復甦的「增長通道」。疫情期間,「一帶一路」項目沒有停滯,反而快速復工復產。例如,中巴經濟走廊首個大型軌道交通項目——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項目於2020年10月正式運營通車,開啟了巴基斯坦的「地鐵時代」。同時,中國同很多「一帶一路」夥伴國家建立了暢通貨物流動的「綠色通道」,便利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對保障「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再次,「一帶一路」架起了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過去一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加快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非洲聯盟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劃》等文件,為全球經濟加快復甦注入了新動能。目前,「一帶一路」合作已經在「絲路電商」、數字交通走廊建設、跨境光纜信息通道建設、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歲寒知松柏,風雨見彩虹。疫情讓各方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決心更加堅定。2021年,中國將繼續張開雙臂擁抱世界,更加重視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合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更強動力、更大空間、更優路徑,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更高質量邁進。(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昌嶽)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在疫情挑戰中前行
    「一帶一路」建設也不例外,但「一帶一路」建設並沒有因此而停滯,而是從實際出發,積極主動作為,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與活力,為全球抗疫和穩定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2021年,全球抗疫與經濟復甦對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更強勁需求,激發相關產業加速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機遇,相關國家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互利共贏新發展。
  • 疫情下,「一帶一路」合作強勁前行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挑戰,而中國始終堅持多邊主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力。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使世界各國經濟和社會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面對疫情考驗,「一帶一路」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相關項目持續推進,合作成果亮點頗多,成為疫情陰霾中的一抹亮色。
  • 「中國經濟站穩2020」「一帶一路」合作及時發力 穩定全球供應鏈
    編者按: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2020年中國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的中國經濟延續穩定復甦,並為世界注入更大確定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
  • 2020年終特稿|奮力開拓,注入經濟復甦的中國動力
    本文轉自【中國軍網】;■解放軍報記者 孫琦 2020年漸至尾聲,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依然籠罩全球。 當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沒有停滯,反而逆勢上揚,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重啟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
  • 後疫情時代的中亞-西亞經濟形勢與「一帶一路」建設 國際研討會舉行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帶一路」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為深入研判疫情及後疫情時代世界發展趨勢,更好的助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7月16日,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指導下,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與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以「後疫情時代的中亞-西亞經濟形勢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共同舉辦了雲端專題研討會,為國際社會合作抗擊疫情、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一帶一路」:全球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的重要渠道
    「債務陷阱論」根本站不住腳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看中的是當地發展前景,為的是雙方經濟利益。首先,從發展歷程看,向海外輸出投資和產能是國家發展壯大的必然階段。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將更加普遍。其次,從區位選擇看,向發展中國家產業轉移、擴大投資是客觀規律。
  • 關注丨王毅:中非籤署第46個共建「一帶一路」雙邊協議
    當地時間1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哈博羅內同波札那外長誇佩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王毅同波札那外長誇佩舉行會談。(來源:外交部網站)王毅表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國際合作倡議,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重點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實現互聯互通,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今天兩國就共建「一帶一路」籤署協議,博方成為非洲第46個共建「一帶一路」夥伴國。今年又適逢中博建交46周年,這是一個美好的象徵。
  • 疫情之下,中阿合作如何為世界注入確定性?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阿合作如何為世界注入確定性?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在當今充滿著不確定因素的世界,中阿友好合作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鮮明的確定因素之一。」在11日舉行的「新冠疫情下中國與中東合作:傳統友誼與共創未來」線上論壇中,中國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前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的這句話引發與會人員的共鳴。與會的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學者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世界發展最大不確定因素的當下,中阿合作抗疫為國際團結抗疫樹立典範,為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注入確定性。
  • 共建「一帶一路」 共興數字經濟
    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本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就是要深化中國與東協數字經濟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達3.38萬億元,同比增長7.7%。
  • 中國經濟 站穩2020丨「一帶一路」合作及時發力,穩定全球供應鏈
    中歐班列增量提速的背後,是中國面對疫情衝擊率先「站穩」,並為世界疫情防控、經濟恢復做出貢獻。北京交通大學綜合交通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紅昌表示:「鐵路部門具有集中大規模運輸、防疫水平較高的特性,這就為我們拓展基於中歐班列的、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和交往活動以及援助活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鋼鐵駝隊」連接起「一帶一路」兩端。
  • 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助力「一帶一路」文旅交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不僅為世界各國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天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蔓延,給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文化和旅遊是受衝擊最嚴重的領域之一。
  • 智庫丨「一帶一路」:全球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的重要渠道
    但部分西方政客和輿論大肆渲染「債務陷阱論」,嚴重歪曲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真實動機。 「債務陷阱論」根本站不住腳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看中的是當地發展前景,為的是雙方經濟利益。首先,從發展歷程看,向海外輸出投資和產能是國家發展壯大的必然階段。
  • 以亞投行為鑑 推動「一帶一路」多邊發展
    在成立之初,亞投行便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進行合作,通過發行證券等方式創新地利用私人資本解決融資問題,使基礎設施建設這一全球經濟發展「新紅利」惠及世界各國。 亞投行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智慧貢獻。亞投行的成功,為中國進一步參與全球治理,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完善升級,推動亞洲區域一體化,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下「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助力當地民眾克服困難。這是9月16日拍攝的克羅埃西亞塞尼風電項目風機塔筒吊裝施工現場。
  • 中國與中亞西亞學者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出招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蘭州7月18日電(記者張文靜)加強醫療衛生合作共建「健康絲綢之路」、提升中歐班列運力、保障物流體系暢通……來自中亞、西亞地區6個國家和中國的20餘位專家學者16日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對話「雲端」,為國際社會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 述說「一帶一路」丨「一帶一路」促進世界經濟繁榮與和平
    從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果清單來看,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共76大項。而「一帶一路」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合作共贏,正在全球範圍內被更多的國家接受,有的已形成共識。  「一帶一路」倡議希望通過互聯互通、經貿合作推動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打造全球經濟新的增長極。
  • 沈國兵:提升"一帶一路"營商環境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沈國兵應邀出席論壇並作了主題發言。  沈國兵教授結合實證分析,對「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以來,對沿線國家治理所發生的四個方面(即腐敗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穩定、規則質量等四個維度)積極變化作了「量化」比較和分析,就未來提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傳播力與影響力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議。
  • 疫情考驗下「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
    儘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但「一帶一路」建設仍呈現十足韌勁,交出亮眼成績單。近日,由中國建築承建的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項目(蘇庫爾—木爾坦段)正式移交通車。「中巴友誼之路」的再次升級,是當前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務實合作的縮影。
  • 築牢大變局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的安全屏障
    面對百年大變局和世紀大流疫,各方應著眼自身和世界、全局和長遠,緊緊圍繞安全建設下功夫,增強緊迫意識,發揚主動精神,勇於迎接挑戰,提升應變本領,著力應對好各種風險和挑戰,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助力加油。  一要凝聚安全共識。
  • 面試素材:一帶一路
    西北五省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與重要性愈加突出,若能借力「一帶一路」,以貫穿五省區的鐵路幹線為軸線,以軸線周圍的節點城市群為基點,以西鹹新區和蘭州新區兩大國家級新區為依託,構建跨行政區劃的泛西北經濟區,則能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重塑我國區域經濟新格局、提升區域發展新活力,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