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時,時間會變慢?

2020-12-23 天文在線

讓我們先退一步,回顧一個事實: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假設,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或者任何速度)的時候,時間都不會變慢。

一種專門設計用來量化時間的儀器在運動或相對於觀測者運動時(速度接近光速),時鐘會走得更慢(稍後會詳細介紹)。愛因斯坦所描述的鐘的類型是一個特定的性質和設計的一個「光子鍾」。

在光子鍾內,光在鏡子之間反射。如果你相對於光子鍾同時運動(或者停止),光會相對於你和鏡子上下移動。不論你相對於其他物體的速度如何,光子鍾走的速度不變,因為你相對於光子鍾靜止。

一個人拿著光子鍾,相對於你靜止,可用於和你的光子鍾走的速度作比較。這些時鐘可以被同步,並保持愛因斯坦同步過程。

相對於鍾運動的觀察者,光在鏡子間的運動途徑是不一樣的。

不僅僅是相對軌道的不同,由於鏡子處於相對運動狀態,光子經歷的路程更長。由於光速不變,更長的路程意味著更長的反射時間,也就是說鐘錶擺動的間隔更長了。因此,光子鐘相對觀察者運動的時候,鐘的累計時間會變慢,我們稱之為:時間膨脹。

從相對運動的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鐘擺動的頻率更低,由於[第二個假設]約束,光速不會因光源的運動而改變。於是,與有時鐘的觀察者相比,這就減慢了光到達運動的鏡子的速度。

移動的光子鍾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通過考慮第二個假設的反面,即伽利略相對論,第二個假設的採用使得光子鍾走得更慢。在這種情況下,光的相對速度會由於光源的運動而改變。最終的結果是,光源給光的附加速度將完全補償由於鏡面運動造成的損失。因此,所有的光子鍾都以與伽利略相對論相同的速度運行,不管是運動還是靜止。

這是因為在狹義相對論的參照系中,光的傳播速度是恆定的,且不會因光源運動而增加。但是鏡子可以移動,由此造成了時間膨脹現象。如果沒有由於光源運動而增加的速度,光就會延遲到達。

與時鐘運動方向平行的時鐘也會發生時間膨脹:

根據第二個假設,相同速度運動的觀察者測量他們以正確的速度(A)運動的時鐘。以相對速度(B)運動的觀察者,當時鐘垂直於運動方向時,光線必須到達才能發生反射,從而導致反射延遲。一旦被反射,就會有更少的延遲,因為時鐘的背面(mirror 2)朝著光的方向移動。

雖然這一點在討論麥可遜-莫雷實驗(接下來會提到)中會變得很明顯,平行的時鐘比垂直的時鐘走得更慢。但只有在不考慮平行時鐘運動方向的長度收縮時,這才成立。

長度收縮意味著光到達鏡面和返回光源的距離在兩個方向上都減小了。這種由平行時鐘的長度收縮引起的偏移意味著兩個運動中的垂直光時鐘以相同的延遲率運行,而不考慮方向,這與相對論原理相符。

相反,如果我們應用伽利略相對論的概念,光獲得光源的速度,然後補償鏡子的運動,最終結果是,一個與它的運動方向平行的光子鍾將以與靜止的時鐘或與它的運動方向垂直的時鐘相同的速度運行。同樣地,與愛因斯坦的光子鐘不同,不同方向的時鐘將以與伽利略相對論相同的速度運行。

麥可遜-莫雷實驗(MME)

MME是一個偉大的實驗,展示了運動的光子鐘的時間膨脹現象。MME裝置由兩個相互垂直的光子鍾組成,一個時鐘指向運動方向90度,另一個時鐘指向平行於運動方向。這些都包含在一個實驗裝置中。

麥可遜幹涉儀

如上所述,如果我們假設愛因斯坦或伽利略相對論,一個相同速度運動的觀察者將不測量任何時間膨脹,同時信號返回到探測器。當光子鍾在運動時,你可以看到平行時鐘與垂直時鐘的延遲,且不受手臂長度收縮的影響。

如果考慮到長度收縮,兩個時鐘發出的光會同時回到探測器。由於不需要由於長度收縮而產生的附加效應,伽利略相對論的假設認為信號同時返回到探測器。

我們知道,無論運動還是靜止,兩個時鐘發出的光都會同時到達探測器,因為無論時鐘的方向如何,我們總是能看到相同的幹涉圖。為了證明這一點,裝置慢慢地轉向,它也隨著地球的旋轉和軌道而轉向。

但是我們有兩個理論可以解釋同時到達的光。一方面,我們有愛因斯坦的理論,它要求長度收縮,光相對於觀察者運動的速度比相對靜止的要慢。另一方面,我們有伽利略相對論:光獲得了光源的速度,它補償了鏡子的運動,導致兩個垂直的時鐘反射的速度相同,不管相對靜止或運動。

長度收縮並不需要伽利略的相對論來解釋MME,並考慮奧卡姆剃刀原理——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是最好的,它值得適當的考慮。同樣的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非常精確的,也證實了與之完全相反的理論是非常精確的。我知道我對更好的理論的選擇是什麼,但我將留給讀者自己做決定。

結論

當光子鐘相對於靜止時鐘相對運動時,它會慢下來,這是採用狹義相對論第二假設的直接結果。無論光子鐘的相對速度是接近於零還是接近光速,光子鐘的速度都會變慢,因為鏡子的運動不會因光源的運動而平衡。雖然鏡子無法逃避與光的相遇,但它可以延遲光的到來。

文中的光子鐘的描述非常嚴格,僅用於描述上述特定的光子鍾。因為這些光子鍾依賴於光,也就是第二個假設所描述的光,所以它們在運動時滴答得更慢。如果第二個假設是真的,那麼這就是一個直接的合理的結論。

但並不是所有的鐘都是光子鍾,並不依賴於光作為計時的機制。且從移動的光子鍾應用到所有的時鐘上所測量的時間膨脹的籠統概括缺乏一個清晰的邏輯步驟。而且,測量時間的時鐘並不是時間本身。就像愛因斯坦不相信時間就是鐘錶的讀數,但根據他的第二個假設,運行中的光子鍾反射得更慢。

作者:

FY: Lee King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在相對論中,為什麼當我們接近光速,時間就會變慢?
    當汽車每小時行駛99英裡,火車每小時行駛100英裡時。自然,從我們的觀點出發,我們看到火車以每小時比汽車快1英裡的速度在我們前面行駛,這是因為速度能像簡單的數一樣進行加減。現在,讓我們用光束來代替火車,但光的速度僅保持在每小時100英裡。行人仍然看到我們以每小時99英裡的速度緊追以每小時100英裡的速度傳播的光束。根據行人的觀點,我們應該迫近光束。
  • 一個人坐在無限接近光速的飛船上,他自己會感受到時間變慢嗎?
    有人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坐在無限接近光速的飛船上,是不是只是我們覺得他的時間變慢了,而對於他來說,他覺得時間一點也沒變,自己還是只能活那麼久?是的,這就是相對論。相對論裡時間的相對性是需要以兩個參照系互相作為比較的,如果只有一個參照系,那麼是不會存在時間的相對性,在任意一個獨立的參照系裡時間永遠均勻流逝(這樣表述在相對論裡顯得有點怪,但這樣表述是一般人最容易理解的,下同),並不會變慢。
  • 如果物體運動速度超越了光速,我們還能看見它麼?
    因此,即使光子仍然在每個原子之間以「c」傳播,它們從A點到B點所花費的時間要比之前它們未遇到任何原子時花費的時間要長。因此,當微粒比通過介質的光快時,它並不是真的超越了光速,而是造成了很多停頓,光速也並沒有變慢。注意:光子並沒有實際接觸或者反彈原子,真實情況要複雜的多。
  • 為什麼時間會膨脹,達到光速時間停止怎麼理解?
    光速恆定公式表達為:V=(V1+V2)/(1+V1xV2/C^2)其中V為物體疊加速度,V1、V2為兩個運動源速度,C為光速。光速是我們世界的定海神針。光速為什麼會是我麼世界的定海神針呢?我們在一定的速度參考系中,由於觀測目標的時間改變了,時間就會變慢了。比如我們觀測一個距離我們1光年的地方,本來只能夠看到1年前的事物,但由於我們坐在一艘半光速飛船中,我們看到的那個事物就會更早的來到我們面前。
  • 一個質量為10kg的鐵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
    那麼我們來假設一個問題:一個外太空鐵球,不管他多大多重多難看,經歷了漫長的旅途,在與地球撞擊時,假設它的靜止質量10kg,速度為光速的99.9999%,會發生什麼?首先,你如何做到光速呢?從我們已知的所有事物中,什麼物體的運動能達到或者接近光速呢?有的那也是理論而已!其次我們研究更深層次的問題:什麼是質量?什麼是光速?光又是什麼呢?
  • 如果,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超過了光速,我們能夠看見它嗎?
    但是當這個物體向著你的方向超光速駛來的時候,你卻沒法看見它,就算它是在你的視線當中!假設一個物體的速度是超光速的,那麼從物體上反射出來的光線到你的眼睛接受這個光線的時間就會被延遲。此時,這個物體會比它身上所反射出的光先接近你,當物體經過你的身旁時,物體所反射出來的光才到達你的位置。當物體經過你的身旁時,它一直保持著隱形的狀態,直到它身上反射出的光線在一定時間內被你所接收。
  • 「時鐘變慢效應」讓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
    當地球向著太陽運動時,太陽光速應該快呀,因為還要加上地球運動的速度嗎?當地球背著太陽運動時,太陽光速應該慢啊,因為還要減去地球運動的速度嗎?運動使得時鐘變慢,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足夠快,快到可以跟光速對比,那麼時鐘變慢的效應就會非常明顯,以至於出現兒子比老爸還老的現象。
  • 尺縮鍾慢效應已證明無比正確為什麼還有人說相對論不堪一擊?
    只要稍微懂得一點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理論,也就是運動中的鐘慢尺縮效應,就會覺得這個題只是一個無知的笑話,就像看到一個傻子大笑著說別人傻一樣的好笑,難道這個傻子不是「妄想症」嗎?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關於鍾慢尺縮效應認為,當一個物體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物體周圍的時間就會迅速變慢,空間會迅速縮小。但達到光速時,時間就會停止,空間會縮小為零。
  • 從多高的地方落下,物體的速度才會超過光速?
    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物體是不可能達到光速的,因為會有一個質增效應,接近光速時質量趨近無限大,因此無論怎麼加速都不能讓它再加快一點速度!但有網友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萬有引力定律告訴我們,天體的引力和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質增效應導致引力增加,物體靠近速度會更快,如果有一個足夠大引力和無限遠的自由落體距離,物體會超過光速嗎?
  • 為什麼光速是不可超越的?超過了光速,時間就會倒流嗎
    大部分有物理基礎的人都知道光速不可超越原理。光是宇宙中的一種暗物質,它與某些外界能量互動時,會變成肉眼可見的狀態。 我們可以把光當做以太,它如同空氣一樣,無時無刻都存在著,黑暗的空間並非沒有光,而是由於沒有外部能量的激發,暗物質處於肉眼觀測不到、不可見的一種狀態。
  • 人以光速運動會長生不老嗎?相對論解開謎題,但最後結果讓人意外
    對於一個靜止的參考系上的觀察者(比如地球上的人)而言,一個高速運動的物體(比如高速飛船)所在的參考系的時間間隔會變長,空間長度會縮短。我們現在稱這種效應為鍾慢效應(或稱時間膨脹效應)和尺縮效應(或稱空間收縮效應)。光速運動的人就能長生不老嗎?
  • 探尋光子世界:時空扭曲與時間變慢效應
    地球引力場導致周圍時空扭曲的情景    當你看到圖中的情景時,或許會粗略想到:這可能是張關於時空維度的圖像,並且還是一個物體向地球高速運動的圖像
  • 假設人類以光速飛行,是否可以瞬間跨越整個宇宙?
    一個高速運動的物體,越接近光速效果越明顯——時間變慢,運動方向尺度變小,這也就是說在理論上,當人達到光速飛行的時候,無論多遠的距離,在感覺上都是瞬時到達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物體運動速度越接近光速,時間流逝越慢。那麼理論上達到光速後,時間就會靜止?
  • 兩艘0.6倍光速的飛船,相對飛行,它們相對速度能否超越光速?
    有質量的物體隨著運動速度的增加,慣性質量會隨之提升,而慣性質量就等效於引力質量,質量增大了,繼續加速所需要的能量也就隨之增大,而隨著速度接近於光速,物體的質量會趨近於無窮大,而繼續加速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趨近於無窮大。在宇宙間無法獲得無窮大的能量,所以自然也就不可能把一個具有靜止質量的物體加速到光速。
  • 愛因斯坦說光速最快,若有人在光速飛船中跑步,他是否超越了光速
    筆者-小文光速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為每秒30萬千米,而光速也是被認為是最為渴望達到的速度,因為一旦達到光速,人類不僅可以縮短飛行所用的時間,而且還有機會星際旅行。而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一個物體一旦達到光速,它的時間就會變慢,就外界看來,這樣物體的時間就如同靜止了一般,這就意味著人類有可能實現穿越,回到過去或者未來。雖然,人類距離光速飛行還有很長遠的一段路要走,但科學家發現,除了光速本身以外,還有一種名為時空曲率引擎的物質將在未來取代光速。
  • 為什麼人在光速飛船上跑,也無法超光速?愛因斯坦:他膨脹了
    原問題是為什麼在光速飛船上跑步能否超光速?由於把飛船放在稱上稱重,它的質量不可能為零,而靜止質量不為零的物體並無法達到光速,因此飛船不能以光速飛行,我們暫且把它設定為與光速相差0.01m/s,下面我們來聊聊。
  • 光速為什麼不可以超越?愛因斯坦早已說出原因
    ,為什麼?光速飛船根據著名的質能方程 e=mc2 (e為能量, m為質量, c為光速),愛因斯坦曾解釋過物體無法達到光速的原因,可以看出速度與質量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簡單地說,物體的速度越快,其質量也就越大,質量越大,所需的能量就越大,因為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使物體提速,當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時,其質量也變得無限大,此時沒有任何一種能量能使物體加速,因此速度不可能達到光速。
  • 人以光速離開地球一年,再以光速返回,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首先,相對論禁止人以光速運動,因為人是有靜止質量的,加速到光速需要無限能量。如果有人以足夠接近光速的速度離開地球,然後再以相同速度返回,那麼,地球上的時間會過去多久呢?在相對論的框架下,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絕對的存在,它們會隨著觀測者所在的參照系不同而發生變化。
  • 為什麼信息與能量不能超越光速?愛因斯坦:超不了,會因果顛倒
    正常情況下,子彈無法達到光速,因此A比B快,當A和B同時出發,A會先到達你眼中,也就是你看到我開槍了,然後你看到自己中彈了,這完全符合因果邏輯。假如子彈速度為兩倍光速時,子彈(B)會先到達,此刻我扣動扳機的信息(A)正好在傳播的路程的中央,於是你會先看到子彈打中了你(B),隨後看到我動扳機(A),你不覺得這很詭異嗎?
  • 為什麼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能被超越?
    在宇宙中,物體(能傳遞信息)最快的速度是光速,而且物體速度在光速的情況下,會發生很多神奇的事情,比如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會停止,按照狹義相對論的說法,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只能逼近光速,更是不可能超光速。那麼速度的上限就是光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