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我們介紹了「超級音效師」白居易的4首關於聲音的古詩白居易的4首古詩,聲聲入耳,最後一首「無聲之聲」最有意境!。
山寺觀景,他「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閒步之間,他「時聞下子聲。」
舟行水上,他「眼痛滅燈猶闇àn坐,逆風吹浪打船聲。」
夜雨獨行,他「但覺衣裳溼,無點亦無聲。」
這就是白居易啊,他有著善於傾聽的耳朵!甚至在臥著時,耳朵也是醒著的。今天,我們就一起跟著老白「臥聽風霜雪雨」!
臥聽——風吹葉落
第一首《秋夕》
葉聲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獨臥,誰為拂塵床。
點評:在這首《秋夕》中,我們的「超級音效師」用聲音寫出了「無風之風」!
葉落紛紛如雨,
月色明亮如霜。
夜深將要獨睡,
誰願為我拂塵?
第一句講的是葉落紛紛如雨!可葉子不會無端而落啊,必然得有夜風吹拂,才能葉落如雨!這就是老白的「無風之風」!雖然老白在《秋夕》中配的音是葉落之音,可我們耳邊似乎有夜風吹過的聲音!
臥聽風吹葉落,配上月光如霜,這樣的聲光效果,營造一片寂靜悽清的氛圍。
獨睡的人啊,寂寞,是你的名字!
臥聽蟲聲
第二首《聞蟲》
暗蟲唧唧夜綿綿,
況是秋陰欲雨天。
猶恐愁人暫得睡,
聲聲移近臥床前。
點評:這首《聞蟲》放在《秋夕》之後,是因為《秋夕》之中,我們發現老白有夜深獨睡的習慣,甚至可能有失眠的毛病,而《聞蟲》就印證了這一點。詩中說:
煩人蟲\唧唧\叫不停,秋陰天\沉沉\好氣悶!
真怕\苦悶人\能入睡,一聲聲\移近\臥床前!
長夜綿綿,暗處秋蟲唧唧叫不停,何等煩人!再加上,秋日將雨,陰陰沉沉,何等氣悶!這蟲子難道是怕老子睡個好覺?一聲聲、一聲聲不停地叫,還離我的床越來越近,天啦嚕,要命啊!
這首《聞蟲》中,老白的聲音特效,加入了那仿佛永不停歇的「唧唧」蟲叫,在耳邊仿若那揮之不去的「嗡嗡嗡」的蒼蠅,讓人氣悶!
煩悶、失眠,加上蟲叫,更煩悶、更睡不著!這種愁悶又無處著力的氛圍立刻被烘託出來,整首詩都寫著一個字「煩」——大寫的「煩」!
臥聽雨聲
第三首《夜雨》
早蛩qióng啼復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點評:這首《夜雨》我特意放在《聞蟲》之後點評。《聞蟲》之中,那煩人的蟲子唧唧叫不停,讓人煩悶,讓人失眠!這時候,雨來了:
早出蟋蟀叫又停,
昏暗殘燈滅又亮。
隔窗就知夜雨來,
只因窗外雨打蕉。
唧唧唧唧不停叫的蟋蟀聲,終於有靜下來的感覺了,長夜漫漫燈燭將滅,失眠的人兒又點亮了燈燭。這時候,窗外的芭蕉葉噼裡啪啦響了起來,這雨終於來了!
我們的「超級音效師」的高明就在這裡,沒有直接配樂雨聲,反而配了雨打芭蕉的聲音,我們似乎聽到了芭蕉葉子上的噼噼啪啪的雨聲,一點點、一聲聲,想打破這秋日的煩悶,也打破心中的愁思。
第四首《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
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點評:這首《秋雨夜眠》放在《夜雨》和《聞蟲》之後點評。用三字總結這三首詩:《聞蟲》之「煩」、《夜雨》之「破」,《夜眠》之「安」!
經歷了《聞蟲》之中,那唧唧叫不停的煩人的蟲子;經歷了《夜雨》之中,那打破愁悶的點點雨聲!這時候,可「眠」了:
在涼冷的三秋之夜,有這樣一位安閒的老翁。在燭火熄滅後,美美地安眠在雨聲之中。
老白的音效正是這樣的雨聲,它帶著涼意,帶著撫慰,撫慰了一顆垂老的心靈。
臥聽雪折竹
第七首《夜雪》
已訝衾qīn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點評:這首《夜雪》和《夜雨》應對比著讀的。兩首詩中,「超級音效師」白居易對於聲音的描寫手法如出一轍。
《夜雨》中,「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夜雪》中,「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寫下雨,配樂是雨打芭蕉。寫下雪,配樂是雪壓竹折。只不過《夜雪》側面描寫更不著痕跡,深見筆力!
在眾多詠雪詩中,《夜雪》獨樹一幟,初見淡然,細品雋永。
不寫雪之冰冷寒冷,寫夜眠之中氣溫驟降,連溫暖的被子和枕頭都已變冷;
不寫雪之晶瑩無暇,寫發現窗戶變得明亮,可知窗外的地上已積雪滿地;
不寫積雪之厚重,寫窗外因雪壓而產生的折竹聲,側面烘託,生動傳神,「超級音效師」白居易在我們面前再現出一場厚重的夜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