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芯」時代

2020-12-14 蓋世汽車資訊

一隻蝴蝶扇動了幾下翅膀,引發了一場龍捲風;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下,後面一連串的牌跟著倒下。

當傳統汽車巨頭大眾汽車,都因為晶片短缺面臨停產,自然引發業內外一陣喧譁。

不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趕緊進行「滅火」,中汽協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表示,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並沒有部分媒體報導的那麼嚴重。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晶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

事實上,不光是汽車晶片,手機晶片等也處於緊張的供應狀態,而這一現象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只是本次由於大眾汽車停產的消息爆出,而將晶片供應窘境暴露出來。

晶片滯後 由來已久

業內分析,本次汽車大規模短缺的原因包括智能汽車的大幅增長,市場預期不足,因而在下半年,晶片的供應量不及時,導致汽車生產受阻。另外,汽車晶片大規模依賴於海外市場,今年疫情影響下,產能不足。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晶片研發具有自身周期性,市場預期不足的理由缺乏說服力。

就汽車晶片供應緊張的問題,車雲網對幾家汽車電子產業鏈的企業進行了詢問。紫光集團旗下的半導體上市公司紫光國微對車雲網說到:晶片被譽為一臺汽車的大腦,生產難度極大,本土企業幾乎完全缺席,自主率不足10%。新能源汽車問世後,汽車電子尤其是車載晶片的地位進一步加強,伴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車用晶片的單車價值持續提升,使得全球車用晶片的需求將快於整車銷量增速,這也直接造成了晶片的供需失衡。

智能座艙技術提供商中科創達的副總裁李維山提到,智能汽車、智能座艙在高速發展,高算力晶片必須有市場支撐。而且汽車的體量不像手機,手機可以一個晶片方案賣向全球,投入規模也大,但在汽車領域,晶片廠商投入的資源跟手機是不一樣的。

汽車晶片的投入周期長也是晶片企業不願高投入的因素之一。紫光國微稱,汽車電子產品要求使用車規級的電子元件,對環境、可靠性、一致性、製造工藝等都有較高的要求,門檻高、產業周期長且需要大規模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屬於高端晶片。

高通公司產品市場副總裁孫剛表示,以車聯網的晶片為例,我們做一款高通的車聯網的晶片需要一年左右,但如果從頭開始開發這個IP,應該要多幾倍的時間。

而且受疫情因素影響,大量晶片產能向電子消費類轉移。比如疫情期間居家辦公,筆記本、pad、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需求增長,日常生活更多轉移到了線上,因此移動通信、金融支付等場景下的產品增長也拉動相關晶片的需求上漲,這也會進一步擠壓汽車晶片的產能。

一位業內高管周二表示,某些晶片的短缺可能會在明年第一季開始對一些中國企業的汽車生產產生重大影響,這可能會給全球汽車行業的復甦蒙上陰影。

總部位於德國的英飛凌技術股份公司表示,英飛凌正在加大生產投資,現計劃在奧地利開發一家全新的晶片工廠以應對2021年汽車產能的顯著提升。大陸集團和博世集團正在與各半導體廠商加強溝通合作,將竭盡全力保持供應穩定。

供需失衡產生的直接結果是價格波動。據悉,汽車晶片廠商龍頭恩智浦在上個月向客戶發送了漲價函:受新冠疫情影響,恩智浦面臨產品嚴重緊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雙重影響,決定全線調漲產品價格。此前,市場也傳出日商瑞薩(Renesas)提價的消息,表示公司近期面臨庫存、成本增加壓力和產品運輸風險,其從明年1月1日起,將調整電源管理IC等產品價格。

數據顯示,2019年恩智浦的年收入在90億美元左右,與消費電子為主的半導體企業三星、英特爾等相比還差很多,後者年收入在500億美元以上。所以如果汽車晶片的價格全面上漲,汽車晶片企業的營收規模會有所提升。

但對於此事及汽車晶片的發展趨勢,恩智浦向車雲網表示,目前不予置評。

汽車晶片能否出現新勢力逆襲?

汽車晶片短缺是行業性問題,有數據統計,2019年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是400多億美元,隨著電動汽車的大幅增長,預計未來五年汽車半導體複合增長將達到20%。

在智能網聯汽車火速發展的態勢下,與之相通的產業鏈上下遊也積極布局。目前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汽車股價連續大漲,市值均已達到上百億美元,其背後是明年的電動汽車市場會呈現爆發式需求,隨之而來的將是空間巨大的汽車晶片市場。

那麼到了2021年,汽車晶片是否會成為最強風口?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約為475億美元,但我國自主品牌車企晶片產業規模不到150億人民幣,約佔全球的4.5%,而我國汽車產業規模卻佔全球市場的30%以上。基於此,許多晶片企業也正在轉向汽車領域,比如紫光國微,此前發公告稱將加碼高端安全晶片及汽車電子產業。紫光國微目前主要聚焦在車載控制器晶片的研發上,公司稱已具備車規級晶片產品,可滿足車用需求,目前向車企實現了供貨。

高通也表示,公司進入車聯網領域具備後發優勢。做通訊業務起家的高通,很多算力的基礎是手機的IP,每年用在手機方面的研發費用有50億美元,這50億美元是可以每年把IP翻新一遍,而被其他的領域復用,有了這樣的基礎,高通對車聯網領域的投資實際上是可持續的。

而許多科技公司也在看向汽車晶片。中國晶片企業當中,地平線算是新生代的先行軍,今年3月,徵程 2 前裝量產,地平線開啟國產車規級 AI 晶片前裝量產元年。12月1日,地平線宣布徵程2出貨量突破10萬,合作車企有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

地平線認為,未來面對的機遇來自於智能汽車市場可預見的高速增長。在整個社會邁向智能化的過程中,AI晶片行業面臨的機會是非常廣闊的,但最大的機會還是來自智能汽車。到2030年,算力佔比最大的計算平臺將會是面向機器人的計算平臺,而機器人裡第一個大規模落地的應用則是智能汽車。

「隨著智能汽車對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增長,預計到2030年,每輛汽車的車載AI晶片平均售價將達1000美元,整個車載AI晶片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000億美元,成為半導體行業最大的單一市場。」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表示。

去年此時餘凱就提到,以前汽車的生死門是發動機,未來就是晶片。

另一家行業新秀——黑芝麻智能科技在今年6月發布了華山二號A1000晶片,是目前能支持L2+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的唯一國產晶片。其具備40-70TOPS的算力,小於8W的功耗,工藝製程16nm,符合AEC Q-100、單晶片ASILB、系統ASIL D汽車功能安全要求。

智能汽車的爆發對創新型企業來說,機遇是顯而易見的。黑芝麻智能CMO楊宇欣對車雲表示,智能汽車產業鏈的巨大變革,讓創新型公司能夠從新技術角度切入市場,迅速縮短與傳統晶片供應商的市場差距,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不過,楊宇欣也談到,該領域技術挑戰大,對系統成熟度要求越來越高。公司的優勢是車規級AI晶片的IP都是自主研發,加上團隊核心成員專注於汽車與晶片業務已有二十年的經驗,對汽車行業的理解和對晶片技術壁壘的構建都已經比較充分。

中金研報數據顯示,5G手機半導體價值是4G手機的2倍。而此前有外媒報導,預計從2019到2026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價值增幅將近10倍,自動駕駛電動車半導體價值將是傳統燃油車的10倍。根據這個測算,未來汽車半導體的想像空間會比手機產業鏈更大。

車雲小結

汽車晶片的短缺已經影響到了汽車生產,這一現象的發生或許會給行業帶來顛覆性改變。

一方面,汽車晶片的價格上漲,相關製造商的營收規模會大幅提高,晶片市場的份額會向汽車領域傾斜。

另一方面,汽車智能化、聯網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車載晶片的需求越來越大,新興自主的汽車晶片企業迎來歷史機遇,憑藉後發優勢打造汽車產業的「中國芯」。不過由於汽車晶片較高的技術壁壘,很多初創公司切入這個領域還是有難度的,尚需時間的考驗。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業務骨幹走進北京奔馳實驗室,造了60輛「奔馳車」
    中芯國際業務骨幹走進北京奔馳實驗室,造了60輛「奔馳車」 2020-11-17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融合創芯,與時代同行!華龍網20歲再出發
    今日,「全媒智能 融合創芯—與時代同行「華龍網集團20周年媒體創新發布會舉行。12月18日下午,「全媒智能 融合創芯——與時代同行」華龍網集團20周年媒體創新發布會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重慶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薛竹、重慶市委網信辦主任文天平出席並講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出席並致辭。華龍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春燕發布「5G時代華龍網集團戰略規劃」,華龍網集團總裁、總編輯周秋含作「媒體技術創新應用」演講。
  • 風啟舞美匯·中國12席位發布 開創共享舞美「芯」時代
    「風啟舞美匯·中國12席位發布」 誠邀入席,開創共享舞美「芯」時代 這是一個共享的時代。在網際網路+潮流下,共享經濟成為新的風口和未來趨勢。 舞美行業也不例外,傳統舞美正風起雲湧,等待一場變革。
  • 深度:如何看待寧德時代三元電芯與比亞迪刀片電池針刺對比測試
    寧德時代發布的第一條視頻,對電池總成進行針刺測試,卻沒有完成對電芯進行針刺測試,而是強調電芯外殼的強度可以折斷鋼針。在這條視頻之下的眾多回復,都在關注為什麼不進行針刺測試,模擬電芯短路的過程並將結果展現出來。
  • 小芯機升級再登創業中國人,掀起5G時代智慧辦公革命
    小芯機升級再登創業中國人,掀起5G時代智慧辦公革命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專屬IP,在5G時代小芯機通過萬物互聯的形式演繹它專屬的腳本,技術的精進讓電腦不再僅僅只是電腦,它讓智能設備變得更智能,在這個網際網路、大數據高度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許尚宏和他的團隊用敏銳的商業嗅覺發現了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手打造了小芯機產品。
  • 走進寶馬內「芯」 5系插電混動動力解析
    續航:世界第二電池品牌提供動力2、脫胎於寧德時代的全新動力電池  提到動力電池,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寧德時代。寧德時代是目前電池裝機量世界第二的電池供應商。從2011年到如今,快速發展的背後顯然離不開寶馬的支持。
  • 「全媒智能 融合創芯——與時代同行」華龍網集團20周年媒體創新...
    今日(18日),「全媒智能 融合創芯—與時代同行「華龍網集團20周年媒體創新發布會舉行。12月18日下午,「全媒智能 融合創芯——與時代同行」華龍網集團20周年媒體創新發布會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重慶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薛竹、重慶市委網信辦主任文天平出席並講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出席並致辭。
  • 凝聚向「芯」力 助力「芯」希望
    60餘家集成電路產業鏈科技企業走進校園,提供3490個科技崗位,近2000名安徽大學學生參與對接,現場接收簡歷 1869份,達成初步意向400餘人。9月16日上午,由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聯合主辦,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管理中心、中國國際人才市場合肥市場承辦的「才聚廬州、創新合肥」——2020年合肥市「科技企業進校園」暨招才引智活動走進安徽大學磬苑校區。活動現場氣氛熱烈。
  • I時代的芯魂合一 —— 天數智芯2018智能生態戰略發布會在京召開
    來源:創業邦6月22日,天數智芯·2018智能生態戰略發布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隆重召開。本次發布會是天數智芯首次公開亮相,現場國內外人工智慧大咖、知名投資人、企業代表、媒體精英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天數智芯開啟「智能生態」新篇章。
  • 【不負城芯 一鑑傾心】揭秘時代you公寓「受寵」背後的三大魔力!
    項目置業顧問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一邊要現場解說 一邊要接聽電話諮詢 這時,微信那頭還在滴滴直響 市場的高度認可 正是「價值引力」之下的真實寫照 不負城芯
  • 奧拉半導體:創造「芯」時代
    隨著時代發展,智能水錶已出現替代部分傳統機械水錶的趨勢。 現有的智能水錶計量方式有幹簧管、光電、超聲波檢測等方式,但存在抗幹擾能力差、可靠性差、性能低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無磁計量水錶的量產備受各大水錶廠商的期待,但是由於計量精度等方面數據表現的不盡人意,無磁計量水錶推廣應用的設想一直懸在空中。 AU2001晶片的出現,則為這個願望搭上了梯子。
  • 安徽智造強壯「中國芯」 魂芯二號A運算性能同類最強
    「魂芯二號A」的推出,使得軟體無線電從理想走向現實,也為我國建立自主體系高端DSP產品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006年,幾個懷揣夢想而又對處理器懵懵懂懂的38所人開始走進DSP晶片設計領域,一切從頭開始摸索。他們堅持效率優先,在各方支持下經過6年不斷努力,於2012年推出我國第一款從指令集、體系結構到開發環境均自主的實用型高性能浮點通用DSP——「魂芯一號」。
  • 中芯國際的劫數
    這曾一度被視為中芯國際的再造之機。當時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找來王寧國。但僅兩年,江上舟因故病逝,中芯因管理層內鬥浮上檯面,而鬧得滿城風雨。王寧國在江上舟的盛邀下接任張汝京出任中芯國際CEO之後,他最大的任務就是扭轉張汝京時代連續多年虧損的局面。
  • 向新而行,向芯進化,在炙熱之地,啟幕奔湧而來的澎湃時代
    過去的一年,高橋從富陽熱土蛻變成融杭橋頭堡,杭州重要區域中芯。富陽首個TOD住區,從這裡開始。萬達廣場入駐,高橋商圈歷史即將盛大開篇;「中央公園」陽陂湖公園重建,未來將成為富陽城市綠肺、富陽第一家省三甲醫院籤約、選址確定,未來高橋的配套將更進一步落實。
  • 團結一切用心造「芯」
    證券時報記者 餘勝良  很少有企業的人事變動,能像中芯國際這樣牽動人心,這實在是一家被市場過於關注、不得不關注的企業,肩負國之重任,肩負晶片產業突圍之希望。  晶片如此重要,可謂高端製造皇冠上的明珠,社會各界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和引導發展半導體產業,儘管相比國際最先進技術仍有不小差距,但最近幾年發展勢頭甚猛,民眾和投資者都看到了希望。
  • 團結一切 用心造「芯」
    證券時報記者 餘勝良很少有企業的人事變動,能像中芯國際這樣牽動人心,這實在是一家被市場過於關注、不得不關注的企業,肩負國之重任,肩負晶片產業突圍之希望。這就是為什麼資本市場願意給晶片等半導體行業高估值,資本市場在用實際行動支持半導體行業,中芯國際回歸A股上市,就融資了532億元。中芯國際承擔的期望,早已超過一家企業的負載。所以關鍵技術人才的變動,才會引起市場如此大波動,市場用走勢表明了態度。
  • 模組還是那個模組,但芯訊通給出了新答案!
    小尺寸,連接5G大時代通信模組具有投入大,見效慢,銷售額小,毛利低,售後周期長的業務等特性,所以,即使未來通信模塊需求量非常之大,就投資收益的角度來說,單純的模塊業務也很難有太大的作為。芯訊通究竟將是如何破局?首先,保持新產品的研發。
  • 中科銀河芯推出高速測溫晶片 消費級產品迎來高速度、低功耗時代
    (原標題:中科銀河芯推出高速測溫晶片 消費級產品迎來高速度、低功耗時代)
  • 移芯通信:5G+NB-IoT「中國芯」將迎風口
    本期候選企業: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移芯通信」) 12月9日,蜂窩物聯網基帶晶片設計公司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移芯通信」)宣布正式完成數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啟明創投和匯添富資本聯合領投,招商局資本、某頭部券商、雲暉資本和多維資本跟投,A輪股東祥峰投資、浦東科創、興旺投資、深創投、烽火產業基金繼續追加投資。
  • 「芯力量」印義言:勇挑時代賦予的使命,半導體「老驥」志在國產...
    2016年創辦上海戰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衝破國際封鎖,打造國產高端模擬芯,並於2017年底正式研發高速高精度AD/DA晶片。沉痛的歷史告訴半導體人要發展自己的中國芯,但是,做中國芯難,做高端中國芯更是「難如上青天」!但不再年輕的「老驥」印義言卻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人總得要有點情懷,這不光是錢的問題,我也希望能對中國半導體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