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運動越見普及,越來越多山野愛好者喜以越野跑鞋取代傳統的高幫登山鞋,取其輕巧靈活的特性,跑行皆可。加上普遍大眾經常遊歷的山都不算特別險峻,一般一天的登山徒步活動的話足夠應付有餘,直至今年疫情下的盛夏,我對這種見解有了重新的想法。
近期一次登山旅程中,實測KEEN Explore Waterproof Boot戶外鞋的性能,感受一直以來習慣穿著越野跑鞋的分別。
測試鞋款:KEEN Explore Waterproof Boot登山鞋
這次測試Explore Waterproof Boot的路線,約12公裡。
鞋款簡介
如果要數KEEN予大眾的直接印象,首先定必想起那款兩條鞋繩、一個鞋墊構成的涼鞋UNEEK,UNEEK既像波鞋又像拖鞋的設計,非常通爽亦極度易襯,無論戶外休閒還是日常配搭都一流;我想正因為品牌由涼鞋起家的關是,即使近年開發起登山鞋等產品時,通爽透氣的品牌形象依然是主要因素。
KEEN Explore Waterproof Boot
例如去年品牌曾推出過的Explore UNEEK,已嘗試一改傳統登山鞋的物料手法,以襪幫狀的編織物料製作鞋身,輕巧、透氣亦時尚的設計非常破格,但評價好壞參半,主要是鞋身的保護性能不足,反而失去了登山鞋的原意。如何從靈活、輕巧、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偏重什麼方面性能的拿捏,總是一款登山鞋好壞的關鍵。今年推出的Explore Waterproof Boot,我會形容就是KEEN吸取了以往經歷,重新交出的登山鞋方案。
KEEN UNEEK
KEEN Explore UNEEK
Explore Waterproof Boot的主要結構跟Explore UNEEK非常相似,緩衝的EVA中底、鎖定腳踝的Konnectfit系統、支撐足弓的拱形PU鞋墊等等,整個緩震系統的分別都不大。最主要的不同在於鞋身,用作透氣的位置改為使用網眼布,加上KEEN DRY防水透氣膜製作,令鞋子不易吸收外來水份之餘,汗水亦容易散發。鞋頭和鞋側則配上大面積包裹的保護部件,阻擋外來的撞擊。鞋領位置亦有4個扣口,令登山人士更自如地調整腳踝鬆緊。整體保護性能不俗,重量約962克,用現代越野跑鞋的標準評價當然很重,但以登山鞋來說,即使不算特別輕,也無法稱之為重。
盛夏中穿著走Explore Waterproof Boot完成整個路程後,感覺依然通爽。
試後感
或許跟自己有跑步習慣有關,加上登山不會選擇特別偏門的路線,所以多年來我都習慣以越野跑鞋應付日常的單天戶外活動。認為只要抓地與緩震性能足夠的話,自己的體能足夠應付,不需要額外支撐輔助,尤其偏好HOKA ONE ONE Speedgoat這類越野跑鞋,感覺時跑時行皆可,更加靈活自如,走個大半天的行程亦足夠有餘;首次覺得自己需要一雙登山鞋,來自兩年前的長距離賽事逆走100,連續走了20個小時,體力透支兼肌肉非常疲勞下,需要用盡身體每一分肌肉時,連小腿等平日較少訓練的肌肉都要運用,就會幻想到多一份支撐以節省體力的重要。
今年因為疫情關是少了練跑,多了登山,本身體能狀態已大不如前,後來再加上口罩令,郊遊都要戴上口罩,加上盛夏的氣溫,對體能的消耗直線上升,上山亦只有慢慢行的能力,於是再次想到穿登山鞋,或許可以減輕過程痛苦。
Explore Waterproof Boot的細節:
KEEN DRY防水透氣膜製作,防水能力不俗,但鞋內汗水依然容易散發,保持雙腳乾燥。
TPU覆蓋層網眼布,進一步防水之餘,亦儘量偷輕了鞋子。
鞋身兩側的防撞、防磨部件。
鞋頭亦有加厚部件,保護趾頭,走長距離路線的話十分重要。
鞋背部件加強保護阿基裡斯腱。
外底弧度符合步伐運動。
外底為KEEN自家的出品。
抓地力非常不俗。
緩震的EVA中底偏硬。
正式測試KEEN Explore Waterproof Boot,首個感覺是EVA中底偏硬,當然不排除這種穿著感或許跟自己是多年HOKA ONE ONE粉絲有關。但事實上,EVA中底在這種水泥路況下的表現確實相對平庸,4毫米抓地坑紋在未能反映出它的抓地性能之前,受壓時反而令腳掌略見凹凹凸凸的觸感,如果閣下平日走的山徑,都以硬路面為主的話,Explore Waterproof Boot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原始的地表才是真正測試Explore Waterproof Boot性能的地方。
當然,很難要求一款登山鞋完全滿足全地表,最多亦只能在多與少之間調節,真正用測試到Explore Waterproof Boot性能的時間,在滿布碎石、泥沙、溼泥、樹根的路上,鞋子的外底在交錯的路上的確有發揮出不俗的抓地能力,即使沾上了溼滑泥沙,亦沒有影響性能表現。腳掌的觸感足夠,加上向後傾斜的鞋領剪裁和富彈力的鞋帶配置,即使是包裹腳踝的高幫鞋,令落腳的即時反應亦能保持不俗靈活性,對跨步沒有明顯阻礙。
小腿的支撐增加,解決了我小腿肌力不足的問題。即使緩震不算特別出色,反而更合個人需要。
此外Explore Waterproof Boot的穩定性能亦不俗,這方面絕對需要歸功於鎖定腳踝的Konnectfit系統上。一直都知道自己小腿肌力不足,這問題在疫情發生後,訓練量減少而更加明顯,每每在肌肉開始疲倦後,腳踝便很容易向內拗,不良的動作習慣亦直接影響到我的膝蓋,令我經常登山、跑步的過程中膝痛復發。這情況在山徑發生的頻率就更高,基本上每次當我走了近10公裡左右,就會連慢慢步行都會突如其來的失去重心腳踝,極易增加崴腳風險。加上登山總會遇到大量上下坡與樓梯,對本身就因肌力不足導致步姿不良的我來說,膝蓋負擔進一步增加。可是這次穿起Explore Waterproof Boot走過12公裡後,不能說完全沒有以上狀況,但並不明顯。腳踝與膝蓋的狀態,甚至比平日穿慣以超強緩震的厚底HOKA ONE ONE Speedgoat登山後更舒暢。
總結起來,這次測試印證了越野跑鞋並不能完全取代登山鞋,原因是兩者的針對性不同,無法完全類比。例如Explore Waterproof Boot明明比跑鞋重得多,緩震亦不可能比大多數越野跑鞋優秀,卻憑藉高幫的小腿支撐,以及設計上平衡好靈活與保護性能的取捨後,用作一段12公裡的登山之用,完成後的整體感覺還是十分舒暢。亦證明了每個人的體能、登山目的等等都不同,緩震與抓地性能並非應付複雜的山野路況中唯一的指標,更重要是對症下藥,按個人的能力和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鞋類。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人都減少外出,肌力狀態不足。如果現在決定重歸山野徒步的生活,穿上一款支撐腳踝的登山鞋,還是重新起步前的一個不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