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首先問幾個問題,你的父母網購嗎?你知道他們都在網上買啥嗎?他們網購了什麼最讓你震驚?想必大家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爸媽的購物車。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電商的發展,網上購物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屬。放眼中國,銀髮一族正在加速擁抱數字生活。據相關報告顯示,中國老年群體消費金額三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0.9%,疫情期間消費增速位列第二,僅次於「00後」。
環顧周圍,有些爸媽深諳網購之道,成了幾天不買就難受、家裡東西全網購的「敗家爹媽」;有些爸媽雖然學會了網購,但還是和平時一樣不捨得花錢,能讓一件心儀的物品坐穿購物車底。但不管是哪種爸媽,永遠不吝對子女的愛意。「兒行千裡母擔憂」的那份深情,除了密密地縫在臨行衣物的針腳裡,也悄悄地放進了他們的購物車裡。他們覺得好用的枕頭、厚實且鮮豔的圍巾、家鄉應季的特產……深藏在心的惦念,通過一根細細的網線和幾個厚厚的包裹,跨越大半個中國顛簸著、遞送著,最終來到子女身邊。
購物車裡,深藏著不為我們日常所知的父母側面。那裡,有能讓我們驚詫的「突然的自我」和「認真的老去」。有網友提到,爸媽的購物車裡有童年玩具彈弓、追星代言產品,甚至還有爸媽買了一條4米的木船,用來泛舟捕魚……可以說,購物車就像一滴水珠,折射出爸媽心中的自我。但當你在購物車裡看見了廣場舞制服、老花鏡、保健品等老年專屬用品,或是父母頻頻買錯型號、尺寸的東西,你也不得不直面現實:記憶裡如山般健壯的父母,如今正在慢慢老去。
從「網上看不見摸不著,別買」到「好像還是網上種類豐富、價格便宜」,網購其實是父母這輩人或主動或被動接受新鮮事物的一個標誌,是他們消費觀念以及生活理念轉變的生動體現。而人與購物車背後的連接,歸根結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有的爸媽能「帶貨」,貨比三家、套磁砍價的本事從線下移到線上,各色連結在「我愛我家」和「廣場舞姐妹」群裡飛速傳播,購物車激活了社交圈;但也有的爸媽沒有自己的「購物車」,他們的網購就是在網上跟子女說一聲要買啥。子女成了父母的專業導購和支付工具,這也帶來了一種「權力反轉」——過去買什麼都得爸媽做主,如今怎麼挑、買哪個卻要問問子女的意見。
(網友父母滿滿的購物日程表。圖片來源:搜狐)
需要看到,有很多年輕人,也慢慢從為人子女,進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他們如今也是父母,他們的購物車裡裝滿了更多沉甸甸的親情。角色轉變更促進了換位思考,「我想更懂你」背後的,永遠都是雙向的愛。小時候,爸媽手把手教我們認字、書寫,長大了的我們也別在教他們操作電子設備時失了耐心;過去爸媽總叮囑不能隨便吃陌生人遞來的零食,現在我們也得反過來勸勸他們別隨便點陌生的連結、得辨別網上的推薦。
「我爸說,他每次給店主發我地址的時候,覺得離我最近。」一句話,足以讓人淚目。流動社會裡的父母與子女,或許註定要學會適應遠距離的親情。除了高鐵飛機承載的「常回家看看」,視頻通話記錄的「跟爸媽談談」,也有購物車裡的關懷與依賴。父母之情總是「眷眷」,目送子女背影漸行漸遠;那做子女的,也千萬別丟失了「拳拳之心」,用誠摯的真心去愛,用切實的行動去報恩。
這正是:
世間爹媽情最真,網購不離兒女身。
莫忘牽起那雙手,拳拳之心報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