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愛沙尼亞總統:俄羅斯不會滅亡,在制裁下還變得更強大

2020-12-18 HE觀察

當地時間9月15日,愛沙尼亞總統卡柳萊德在接受該國國家廣播電臺採訪時,對俄羅斯做出了多種評判,卡柳萊德稱,俄羅斯正在變得越來越衰弱,這種衰弱不僅僅表現在GDP衰退上,還表現在人口不斷減少方面,同時,俄羅斯在人口結構方面也不樂觀:除了人口老齡化外,主體民族斯拉夫人所佔比例正不斷下降,而穆斯林比例則在快速上升,尤其是在俄軍中,穆斯林官兵的比例已經佔到了35%。

卡柳萊德認為,以目前俄羅斯的情況,已經無法重新建立蘇聯,「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帝國的維繫和發展,都需要大量的支出。如果你在經濟上很弱,人口也在急劇減少,那麼你實際上很難承擔得起這些支出。」與此同時,卡柳萊德也表示,「俄羅斯的機會之窗正在關閉。對世界強國而言,俄羅斯已經成為歐洲人需要自行解決的地區威脅。這也是我們一直試圖向西方盟友所要解釋的危險之所在。」

2014年佔領克裡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個轉折點,儘管在2008年俄格戰爭期間,俄羅斯再次表現出了其侵略性,但2014年,俄羅斯不僅佔領了克裡米亞,還是事實上支持了東烏內戰,實際上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引發了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制裁持續至今,並不斷變得更加嚴厲,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俄羅斯的經濟陷入持續衰退,經濟的衰退又進一步加劇了政治上的危機。

從2014年起,俄羅斯政府的一切對外活動,包括外交和在敘利亞等地的軍事行動,核心目的就只有一個:試圖迫使美國和歐盟停止制裁。但截止到目前,這些行動都沒有發揮其所希望的作用,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優勢,除了有外部輸血外,俄羅斯還有豐富的資源,包括能源、原材料以及糧食,這些資源在出口創匯的同時,也對俄羅斯內部保持穩定發揮著最大作用,而普京對俄羅斯全方位的掌控,也使得俄羅斯國內反對派很難像鄰國一樣,通過顏色革命的和平方式實現政權更迭。

對於愛沙尼亞總統卡柳萊德的言論,第二天,也就是9月16日,在俄羅斯外交部的授權下,俄羅斯駐愛沙尼亞大使館發布聲明進行回應,聲明中提到,從莫斯科公國時代起,就有不少人試圖滅亡俄羅斯(似乎刻意忽略了羅曼諾夫王朝和蘇聯和垮臺),但是都沒有成功,俄羅斯反而在變得更加強大,而在美國和歐盟的制裁下,俄羅斯也在不斷發展,在2019年底成為GDP排名(按購買力)世界第六,歐洲第二的國家。

愛沙尼亞原是俄羅斯帝國和蘇聯的一部分,1710年,愛沙尼亞被俄羅斯帝國吞併,1918年俄國革命後獨立,1940年再次被蘇聯強行兼併,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才再次獲得獨立。愛沙尼亞與立陶宛、拉脫維亞(波羅的海三國)情況類似,為了防止再次被吞併,選擇加入北約,受到北約共同防禦機制的保護,在對待俄羅斯及其盟友方面,態度強硬。

相關焦點

  • 愛沙尼亞提醒俄羅斯:我們之間還扎著一個刺
    愛沙尼亞議長亨.珀呂埃斯儘管說「冤有頭」,但是「債已無主」。然而,誰也不敢保證歷史埋下的地雷會不會爆炸?什麼時候爆炸?即使不會爆炸,也必須讓當事者知道:這裡真的埋著一顆地雷!珀呂埃斯認為,根據1920年籤署的《塔爾圖和平合約》,蘇維埃政權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愛沙尼亞獨立的國家,該條約明確了愛沙尼亞與俄羅斯之間的邊界,俄羅斯應歸還愛沙尼亞2000平方公裡的領土。而普京總統的新聞秘書給出了和今天一樣的答覆:議長的言論是不可接受的,克裡姆林宮認為,《塔爾圖和平條約》已經是不具備法律約束力的歷史文件。
  • 愛沙尼亞總統發警告:無力重建蘇聯的俄羅斯,正變得極具威脅
    譬如在大國之間閃轉騰挪、遊刃有餘的塞爾維亞,又譬如波羅的海沿岸蕞爾小國立陶宛,為白俄羅斯「流亡總統」季哈諾夫斯卡婭提供庇護,站到了對抗俄白聯盟的最前線。 9月15日,波羅的海沿岸另一個小國愛沙尼亞也發出了震驚世界的聲音。該國女總統卡柳萊德在接受愛沙尼亞國家廣播電臺採訪時警告說,俄羅斯當下已變得極具危險,因為「機會之窗」正在對它關閉。
  • 俄羅斯入侵愛沙尼亞?!
    「俄羅斯已入侵愛沙尼亞,北約正在行動。」德國電視二臺4日晚播放了這一則新聞,引發觀眾恐慌。
  • 愛沙尼亞替美國分憂?愛總統宣稱:歐洲要把精力放在對抗中俄
    據俄羅斯RT電臺7月16日報導,愛沙尼亞總統克爾斯蒂·卡爾朱萊德(Kersti Kaljulaid)在接受德國《世界報》(Die Welt)採訪時表示,在無法辨別是鄰居還是夥伴的情況下,歐洲需要為任何情況做好充分準備。她呼籲歐洲能夠更加積極地對抗俄羅斯和中國。
  • 愛沙尼亞媒體稱,總統慶祝生日時,躲過了俄羅斯大使館挖的坑
    2020年1月9日,愛沙尼亞快報(Eesti Ekspress)發布消息稱,總統卡柳萊德慶祝生日時,差點著了俄羅斯人的道兒。去年12月30日,卡柳萊德總統在首都塔林慶祝了自己的50歲生日。生日當天,俄羅斯駐愛沙尼亞大使館也如其它大使館那樣,向卡柳萊德送去禮物。俄羅斯人送去的,是一束鮮花、一盒巧克力和一瓶葡萄酒。卡柳萊德收下了鮮花和巧克力,但將葡萄酒退還給俄羅斯大使館官員。稍後,俄羅斯駐愛沙尼亞大使館宣稱,卡柳萊德的確只收下部分禮物,至於女總統退還的葡萄酒,其產地為俄羅斯克裡米亞。
  • 又一鐵腕總統來了,對美國制裁叫板:來戰鬥吧!比俄羅斯還強硬
    說起當任的領導人中誰最強硬,大多數人會想到俄羅斯的總統普京,而且國際上也把普京稱為「鐵腕總統」,但是如今出現了一位比普京還要強硬的總統。戰鬥民族俄羅斯的「小迷弟」這位比普京還要硬派的總統是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的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甚至可以說卡德羅夫是普京的「小迷弟」。
  • 土耳其購俄羅斯軍武,美國擬宣布制裁
    土耳其去年購入俄羅斯S-400防空飛彈系統,引發美國不滿,近日傳出美國預計將對土耳其進行制裁,消息人士表示,此舉也將使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友關係進一步惡化。綜合外媒報導,土耳其去年採購俄羅斯S-400防空飛彈,引起美國不滿揚言制裁,消息人士表示,美國預計將在周五宣布對對土耳其國防工業署及署長迪米爾進行制裁,美國總統川普也對此表示支持。消息人士也提到,此舉恐激怒安卡拉政府,並影響當選總統拜登與土耳其的關係。
  • 回應俄羅斯駭客行動:不只是制裁
    ▲拜登團隊未來將瞄準歐巴馬政府時期的頭號敵人進行反擊,準白宮幕僚長克萊恩(Ron Klain)透露可能的回應作為。(圖/達志影像/美聯社)張靖榕/綜合外電報導白宮日前大規模遭駭,除了總統川普之外,幾乎所有人矛頭都指向「網軍大國」俄羅斯。
  • 不懼俄羅斯,歐洲小國再次索要大片領土,普京將如何回應?
    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懼俄羅斯當地時間1月2日,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愛沙尼亞議會議長亨·珀呂埃斯(Henn Polluaas)發表了新年賀詞,再次向俄羅斯索要位於納爾瓦河右岸和別喬爾斯基區的領土,總計約2000
  • 俄總統新聞秘書:因納瓦利內事件俄羅斯制裁歐盟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曉東】據法新社22日報導,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利內的盟友表示,將於當天就納瓦利內「中毒」事件狀告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俄總統新聞秘書周二稱,納瓦利內患了「被害妄想症」,並宣布因為納瓦利內事件制裁歐盟。
  • 愛沙尼亞高官「重翻舊帳」,俄羅斯嚴詞拒絕
    《塔爾圖條約》是十分有利於愛沙尼亞的條約,其中規定了愛沙尼亞與俄羅斯的最新邊界,相當於愛沙尼亞的"建國證書",俄羅斯需要立刻償還所有的債務,並將一戰時期從愛沙尼亞掠奪的財產交物歸原主。    但在併入蘇聯之後,原本屬於愛沙尼亞的位於約中平原的領土,卻永遠也要不回來了,為了報復愛沙尼亞人參與蘇德戰爭,蘇聯還調整了該加盟共和國的邊界,把一部分領土轉給了俄羅斯,它們如今歸屬於俄羅斯的列寧格勒州和普斯科夫州。
  • 愛沙尼亞替美國分憂:歐洲要重點關注中國
    據俄羅斯RT電臺7月16日報導,愛沙尼亞總統克爾斯蒂·卡爾朱萊德(Kersti Kaljulaid)在接受德國《世界報》(Die Welt)採訪時表示,在無法辨別是鄰居還是夥伴的情況下,歐洲需要為任何情況做好充分準備。她呼籲歐洲能夠更加積極地對抗俄羅斯和中國。
  • 白俄羅斯總統向俄羅斯喊話: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將保留一個祖國
    白俄羅斯盧卡申科接受採訪的時候說,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將保留一個祖國。盧卡申科他補充說,當白俄羅斯在總統選舉後開始經歷來自西方的壓力時,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總統已經吸取了教訓。顯然白俄羅斯又開始呼籲白俄羅斯-俄羅斯聯盟。
  • 美國揮起制裁「大棒」,意外暴露北約目的,這次還驚動了俄羅斯
    美國將制裁的「魔爪」伸向眾多敵對國家,伊朗深受其害,如今與伊朗有摩擦的土耳其,作為美國的盟友卻遭到美國的制裁,這令土耳其方面十分納悶和憤怒。總統埃爾多安在當地時間12月16日氣憤地說,美國這種制裁是對土耳其主權的「敵對」姿態,並不禁發問:「這到底是什麼聯盟」?
  • 俄羅斯與歐盟互相制裁,背後只因一個人
    「當然,我們將對德法針對俄羅斯的制裁進行回應。因為歐盟由納瓦利內而起實施的這些制裁是德國挑的頭,而且這些制裁措施直接針對俄聯邦總統,所以我們的回擊措施將是鏡像的。」拉夫羅夫在接受採訪時說。   「實施鏡像制裁的決定已經做出,我們很快將通知德國和法國。這些制裁措施將針對德法兩國首腦辦公廳的負責人員。」他進一步明確說。
  • 美總統果然翻臉無情,制裁大棒直接砸向中東協友,俄羅斯暗中偷笑
    美國和俄羅斯作為軍事強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也處於「明爭」的狀態,任何一筆軍火交易都有可能觸碰到美國的敏感神經。如今,美國經濟被疫情拖入泥潭,眼看別國紛紛從俄羅斯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美國武器卻遭到冷落。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再次揮舞制裁大棒,對無視美國警告購買俄制武器的國家進行嚴厲制裁。
  • 美國對朝制裁涉及中企 中方回應 拜登擬審核財政部制裁計劃
    當地時間12月8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伊朗和朝鮮實施新一輪制裁。在與朝鮮有關的措施中,涉及了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企業。  趙立堅表示,在執行安理會決議問題上,中方一貫全面認真執行自身國際義務。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根據國內法對中國實體和個人實施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方將繼續堅定維護中國企業和個人的正當合法權益。
  • 制裁俄羅斯,歐盟正中了美國的圈套
    美國從來沒有放棄對俄羅斯的打壓,歐盟成員國法、德曾經表示不隨美國共舞,要建立新歐洲,或者說不讓歐洲被美國控制,歐洲要自立自強,現在看來,只不過是一個笑話,歐盟從來不會自立自強,如今俄羅斯多線出現危機,為了牽制俄羅斯,歐盟再次向美國舉手投降,制裁俄羅斯。
  • 武契奇又硬槓美國:塞爾維亞不會制裁俄羅斯,將繼續購買俄天然氣
    據觀察者網12月16日報導,為了能掌控歐洲能源市場,美國無所不用其極,在2020和2021連續兩個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都對俄歐天然氣合作項目「北溪2」和「土耳其溪」實施了制裁。並且美國在授權法案中還表示,美國將對任何參與和幫助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進行管道建設的歐洲公司實施制裁——持有美國籤證和財產將被撤銷和凍結。
  • 危險訊號:仲裁法庭的裁決寫入歷史,普京總統第一次受到直接制裁
    在國際體育仲裁法庭作出裁決,不但對俄聯邦運動員的參賽進行限制,還禁止以普京為代表的俄羅斯高官在兩年內申請出席奧運會、世錦賽等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後,克裡姆林宮於12月18日晚正式進行回應。興奮劑破壞了公平的競賽環境,俄羅斯政府也將與興奮劑進行鬥爭。體育部長馬特欽對懲罰延伸到俄聯邦政府官員表示不滿,他指出,近年來,俄聯邦為國際體育事業的發展作出顯著貢獻,將制裁擴大到政府公務員身上是不正確的。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稱,國際法庭的裁決非常糟糕,俄羅斯將繼續上訴,絕不會對此漠視不管。